<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岁月总是不经意间翻泛起沉沙,回到七十年前,一个故事,一段情缘,让我们感到人性之美,感人肺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题中小王,其实已是老王,或者王老,只是文中需要,我们把他们区分为小王与老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仲夏回乡,看望几近九秩的父母,天热,下午无事,父亲要看他的一个老友发小老王,老王和父亲都是苦藤上长的俩苦瓜,从小父母双亡,靠着个人的努力奋斗才走到今天。老王大父亲一岁,形同兄弟,小时一起放羊、䥽草,上树、拾柴,睡一个被窝。长大了凭着个人的努力折腾,各自有了工作,回家总要在一块见面聊天。老王人很爽快,性格直爽,笑声很能感染人。老了,各自退休在家,又成为麻友,小打小闹,消磨时光,快乐怡情。他年轻时因在本乡信用社上班,离家也就500多米的样子,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风里,雨里,勤恳认真。几十年来,他没有在家里过过一个春节,因在本村,过年值班的活他几乎把包了。老伴开始也有怨言,后来也就习惯,知道老王这辈子算是卖给信用社了。老伴屋里屋外收拾得有样有行,每天按时把饭做好,老王省心不少,吃完饭,嘴一抹就要上班。几十年过去了,小王变成了老王,现在也是几近九秩的老人了。老王精神不错,在家待不住的。前年老伴突然意外跌倒,大腿骨折,住院期间儿女陪伴,老王心痛不已。伤筋动骨一百天,医院回来,做饭伺候老伴就成了老王的一份工作,做饭炒菜就完全交给了他。这也把老王的麻将瘾给暂时给断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回家来,父亲常常念叨,这个麻友是他们的铁腿嘛!过了半年,老伴可以起床行走了,老王稍有空闲,抽空过来玩上一锅,时间差不多了,就要回去上班,埋锅造饭,生活也还充实。所谓打一锅子是我们那里的麻将打法。一二五,一锅50元,扑克牌结账,挑完锅子,再以现金结账,时间好控制。愿打再来一锅,不愿打,各自散伙回家吃饭。不像车轱辘战术,没完没了,没黑没白。人累,输赢没有穷尽,有时很伤脾气,也闹得家属很不愉快。他们老人打牌也是一二五,只不过成了毛毛票,五元一锅,就此也争多论少,说明老了来钱不容易嘛!老王在现场输赢多少从来不抱怨,不心痛,不指责,哈哈一笑,到此结束。这是一种性格,也是一个美德。老王是谁?就是当年的小王!他年轻时曾经手里过了千千万万的票子。他说那时收购银元,床下面墩成了小山,那时一块银元一块钱,自己也没有说给自己兑换上一部分。你想一想,和现在差价多大!那时就没有这些想法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话说那个老王。这个老王原是外路人,来到里望靠卖沙锅为生。这是60年多前吧,解放不久,砂锅王家在河南,因遭水灾,只身一人逃荒来到河东里望。里望这片土地属峨眉岭台地下一块比较富庶之地,北依汾河,东南稷王山环绕,土地平展,人杰地灵,百姓淳朴善良。隋有王通、明有薛瑄,大清有杜氏望族友李,友蘭兄弟,云贵出仕,光宗耀祖,百姓称颂,名扬乡里。村里早先有石牌楼、官府院,铁罩院等遗存古院落。解放后小王家就住在铁罩院东厢房,这是土改后的贫下中农的斗争成果。砂锅王这时也从河南逃荒过来,走街串巷,贩卖砂锅,挣几个小钱,落脚就在铁罩院楼门下。天长日久,天下无二王,他们就似乎成一家人了。那时小王20来岁,结婚不久,砂锅王已50~60多岁,形同父亲。加之河南外乡人,见人亲,会说会,侄儿长侄儿短的,也把小王的心叫化了。他从小就失去父母,见不得可怜人,这样生活上相互关心照顾,真是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嘛!天长日久,这在别人眼里他们就成了亲戚关系嘛!不是亲戚,你咋那么关心他呢?这如路上邂逅晕倒的老人,见义勇为,亲力亲为,别人就一定认为你们肯定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嘛!这个思维定势也影响了老王一辈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话说沙锅王,年老体衰,没几年时间,就病入膏肓,突然有一天就死在楼门下。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王早已成为了真正的老王,实际上我们称他为王老可能更合适一些。老王说那时人年轻也憨,几年了也没打听过砂锅王家是哪里,家里都有啥人?人摆下了,才知道着急,但时间紧急,根本问不出个所以然。无奈,他们料理了他的后事,披麻戴孝,负责发落了老人。好在砂锅王人缘好,在村里还有他的好几个干娃。那时乡人感觉河南箍漏锅的、戗刀磨剪子的人命硬,都给自己的孩子认了干爹,希望保佑自己的孩子没有灾瘈,平安健康。这个认干亲逢年过节就有走动。那时都穷,这个礼物就是一个过节的馄饨馍,一包点心而已吧!三晋,中原,河东,河南两地有多少这样的干亲,我们不得而知,但我感到这慰籍了多少稀罕孩子的家庭,温暖了多少穷苦人的心啊!它是寒冷的季节一束温暖的光,是贫瘠世界里一份温馨的情啊!听说过后砂锅王河南老家来人,打听砂锅王的情况,看到老人入土为安,里望人情深义厚,也没有迁坟,在坟头祭典了一番就走了,从此再无音信。多少年过去了,这个砂锅王成了老王家的先人祖先,清明上坟时老王总要小辈烧一刀纸钱,奠一壶老酒,祭典这个五百年前是一家的砂锅王,他在地下有知,也该欣慰了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偶然的一次相遇,老王的老伴,我几十年来亲切地叫做姨姨的老人也已近九十高龄,她给我讲述这个离奇的故事,早已云淡风轻,好像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姨姨是曾经的大户人家,性格敦厚,与人为善,贤惠能干,几十年来来与老王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成就了现在的幸福一大家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听后惊讶震惊,感动潮涌。我告她,爱出者爱返,福报者福还。人生在世,只行好事,不问得失。头上三尺有神灵,人世间的一切善恶,都是有福报回应的!他们老两口的长寿,子女的平安就是最好的福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7月15日完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