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码头小都会”一碛口

王延

<p class="ql-block">  碛口古镇历史悠久,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明朝时就是黄河边上的重要渡口,也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因此成为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被誉为“活着的古镇”。明清时期碛口古镇达到鼎盛,商业繁荣、人口汇聚,成为黄河流域历史悠久的商业重镇。从乾隆年间到抗战爆发,均为北方商业重镇,被誉为“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湾”。碛口古镇,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民居,三条古街还剩一条。尚有一座明代黑龙庙,与古镇相伴,周边还有李家桥村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福顺德客栈,过去是碛口最具知名的骆驼店。位于碛口的繁华中心位置。始建于明清时期,是碛口古镇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客栈。如今以福、顺、德三个院命名,客房内设三十余间高级客房。德院客房按五星级打造,另备极具特色的行政酒廊。具有可容纳二百人的会议厅。</p> <p class="ql-block">  古街上商号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极其丰富。商号以客栈与酿酒作坊居多,其次是旅游商品、民俗用品、生活用品等。</p> <p class="ql-block">  贺龙元帅曾在此酿酒。</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间民间手工酿醋作坊。</p> <p class="ql-block">  十义镖局。</p> <p class="ql-block">  “当铺”是旧社会专门收取抵押、放高利贷的店铺。传说为西湾村陈三锡清乾隆年间所建,经历几代,生意一直兴隆。院落设计奇巧,四合院四周屋檐前,凌空拉着铁丝网,网上拴有铜铃。盗贼如翻墙而入铃声即刻报警,便会落网。大门内设有活动的陷阱踏板,可谓机关算尽。</p> <p class="ql-block">  礼拜堂,古镇上唯一的一个“洋味儿”建筑。</p> <p class="ql-block">  河滩裸露,乱石丛生,若不熟知水下情况,触礁搁浅甚至沉没在所难免。</p> <p class="ql-block">  黄河壁画。黄河岸边经过常年的河水浊蚀和风化的岩石,形成一幅幅巨大的天然画作。这是被移到古镇的部分岩石,供游客参观欣赏。</p> <p class="ql-block">  黑龙庙位于碛口镇卧虎山。始建于明代,后有多次维修。庙内正中供奉龙王,左右分祀风伯、河伯。传说是保护风调雨顺的神灵,也是船家供奉的保护神。黑龙庙座东北向西南,依山傍水南临湫水河入黄河口。站在庙门前,居高临下,可近眺湫水曲折,远眺黄河气势。聆听二碛涛声,俯瞰古镇。即是古镇的保护神,也是碛口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黑龙庙鼓楼。</p> <p class="ql-block">  黑龙庙钟楼。一些游客随意敲钟被老汉呵斥。</p> <p class="ql-block">  老人家好像是看护黑龙庙的,衣着极其朴素,淳朴的当地人。胸前还佩戴者毛主席的像章,可见对毛主席怀有无比深厚的感情,毛主席曾在这里渡过黄河。</p> <p class="ql-block">  雍正年间增建乐楼。其形制尤为奇特,一是乐楼奇特的三空舞台,视野广阔宏伟壮观。二是罕见的左右看台,如同现今的包厢。古代戏场实属罕见。三是音响奇特,古代无扩音设备,却能声音远扬十里之遥,清晰悦耳。故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p> <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一年维修黑龙庙碑记。之前道光二十五年、道光三十七年和民国初年也曾做过维修,并有详细记载。</p> <p class="ql-block">  大殿门口的壁画,因整个大殿正在维修未能入内,殿内诸多信息未知。</p> <p class="ql-block">  明代建筑的檐做的相对平直,显得内敛不事张扬。不似辽、金风格向上反翘,彰显魅力与特色。</p> <p class="ql-block">  乐楼两侧各有一幅壁画。</p> <p class="ql-block">  古建筑中惯用的榫卯斗拱架构。</p> <p class="ql-block">  远观黑龙庙,坐落卧虎山俯视湫水及黄河,相传自有黑龙庙再无水患。</p> <p class="ql-block">  李家桥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是由碛口商贸经济辐射形成的周边村落之一。按照过去的规矩,经商的人,不能携带家眷在身边。所以如李家山这样的村庄,距离碛口三公里,便成为安置家眷的理想之地。因为李家人一代代在碛口生意越加红火,便在此“风水宝地”繁衍生息下来,村名也因李姓居多,改为李家山村。由于著名画家吴冠中的发现,并多次在此采风创作,对村庄的文化和建筑给予了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像一只展翅的凤凰。整个村落分布在“凤身”和“两翼”地带。从山底到山顶依七十度山势层叠依山而建。阶梯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房、厅、堂、厦、窑、照壁一应俱全。房屋建筑以石、砖相砌券洞式似窑洞风格而成。现如今,李家山也成为了历史文化名村。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大梁江村和北京的爨底下村,都是依山而建的古村落。而爨底下不同的是,没有了券式的窑洞风格,而是融入了京味儿的四合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窑院,外观设计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这种围墙还真不多见,有风格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据说房屋依山而建分为十一层。</p> <p class="ql-block">  小院的门好像只讲风水不讲朝向。</p> <p class="ql-block">  院中有院,院上有院。</p> <p class="ql-block">  因地制宜的门楼,下面就是悬崖。小巧精致,不遮挡视线。</p> <p class="ql-block">  摄影器材:iPhone 11pro</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