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无论晚上睡得多晚,早上还是我第一个起床,这就是一家中最苦命的人。</p><p class="ql-block"> 乘着他们熟睡,我计划爬上沙漠巅峰拍朝阳。可是,打开帐篷一看,外面阴翳的天空下沙漠一篇寂静。不久,下起了沙沙小雨,雨不算太大,但要湿身也不是不可能,只要长期站在外面就能实现。</p><p class="ql-block"> 酒店管家过来躲雨说我们是运气好,几年遇不到这么大的雨了,这里要下雨也就那么几滴,这下的哪是雨啊,是黄金。玩笑归玩笑,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不希望下雨或天阴,毕竟只有天晴才可以看沙漠里星星和月亮,这才是我们选择露营的主要目的。</p> <p class="ql-block"> 下雨了,停留在营地便没有意义,索性换个阵地去游玩。淋着雨大包小包地奔赴停车场,酒店管家看到,急忙跑过来把我们的家当放在他车上,边走边说,你们要搬东西么和我说一声,我开车送你们,沙漠地带难行走,何况下雨。他开门让我们上车,我和二宝上车了,剩余爷俩步行。刚上车,车门就掉落,二宝毫不避讳地说,这车还能开吗?管家呵呵笑着说,咋不能开了,动力可可足了,二宝又问,那能爬上沙漠的高山吗?他哈哈大笑,当然。谈笑间,我们到了停车场,收拾好物什与热心的管家告别。</p><p class="ql-block"> 不知为什么,自从我们住下来,管家总会过来和我们搭讪,唠家常,告别一个地方,便告别与我们短暂产生联系的人和景。都有些许不舍,毕竟别过或许就是永别,以此不再产生任何交集,但是在某个时空我们相互遇见了。大家皆不图利不图永久,但是某个时刻相互给予了短暂温暖,让我们彼此的生活不再孤寂,不再无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了解一座城,从它的博物馆开始,所以博物馆是我们旅游到某处的必去之地。</p><p class="ql-block"> 从营地出来,我们选择早游敦煌博物馆。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错过了最重要的游览莫高窟,这是本次远游最遗憾的事。</p> <p class="ql-block"> 扫码听部分讲解还是可以的,不过要彻底了解敦煌,还是看纪录片《大敦煌》好,就因为我以前看了《大敦煌》,所以对敦煌有了特殊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与极少的发掘物的对视,会发现前面不远,穿越只需一瞬间。</p> <p class="ql-block"> 每个物件承载着多个历史故事,观看物件聆听每个故事背后的辉煌及兴衰史,虽有对时间白驹过隙的感叹,但也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恩怨转头空的对事对人的释怀。</p> <p class="ql-block"> 因为对莫高窟观赏时间没有仔细读须知,导致与大型演出《又见敦煌》时间相冲突,又不能改时间,两者取其一,我们选择了《又见敦煌》。这是第八天的最大心痛。</p> <p class="ql-block"> 不过,别出心裁的演出,还是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震撼。</p> <p class="ql-block"> 科普文摘:</p><p class="ql-block"> 《又见敦煌》是一场情境融入式的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通过情景式的表演和观众的融入互动,结合变动的演绎空间,让观众瞬间穿越回千年,共同感受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文明。</p> <p class="ql-block"> 科普文摘:</p><p class="ql-block"> 穿越”的形式,让观众在90分钟内步行“穿越”1000多年前的藏经洞、莫高窟以及丝绸之路。全剧选取了敦煌悠久历史文化中的5个典型场景和6个线索人物,利用歌舞、音乐与灯光的完美结合,营造出梦幻般的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敦煌文化和丝路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科普文摘:</p><p class="ql-block"> 《又见敦煌》是情境融入式演出项目、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是王潮歌导演执导。节目诉说着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千年积沙,莫高窟是在怎样的机缘巧合下重见天日。又是怎样被外国人偷去。莫高窟的壁画,记载了许多传说中的故事,记录中国的千年发展进程。历史会被淹没,从来未曾消失。感谢曾经的高僧和匠人,他们用真正的工匠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开凿出古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艰辛。 </p><p class="ql-block"> 《又见敦煌》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利用敦煌历史中六个线索人物,张骞,王圆箓,米薇,索靖,张仪潮,悟真,贯穿整个故事脉络,带观众步行穿越1000多年的藏经洞,2000多年的莫高窟,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以及浩瀚无垠的敦煌学,观看演出过程中行五十步,您已穿越百年,再行百步,您已穿越千年,最后,您也许将与自己的心见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科普文摘:</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又见敦煌》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以史诗的笔法传承丝路文化,以艺术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了一带一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并通过艺术角度再现人类敦煌,必将成为敦煌继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后又一张国际旅游名片。 《又见敦煌》剧场设计理念为沙漠中的一滴水,下沉式结构使其远远望去极像一汪清泉消融在天际,显现出梦境般的效果。那它的演绎内容总共分为4个厅,全剧90分钟在一声古老而悠长的钟声中开启。</p> <p class="ql-block"> 科普网摘(摘自网络)</p><p class="ql-block">A厅:《又见敦煌》带您在历史长河中又见,在岁月激流里重温,跨越历史长河,回望古今风尘;在时空长廊中我们又仿佛看到敦煌历朝历代的伟人沿古老的丝绸之路向我们走来,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曾经的美丽与鲜艳,这里是敦煌,数风流人物,又见今朝。张骞、王圆箓、米薇、张义潮…… B厅:古今一体,文物活化,国痕遗脉,博史见今。百余年前,有这样一位弱小的道士,不经意间窥视了千年尘封的历史,从此揭开了千年莫高的神秘面纱,在历史的痛与恨中,交织演绎出这样一段无奈与沉痛的难舍之情,王道士只是晚清封建没落王朝的缩影,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就这样被无情的卷入历史洪流之中,一时铸成千古恨,这淋漓尽致展现出的是国痛、家痛和民族伤痛!然而,佛神终究是宽容的,如大海、像高山,慈悲大无边,让世人在苟且困惑后终于翻过了那一页,情感得以抚慰和释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科普网摘(摘自网络)</p><p class="ql-block">1897年左右,王圆箓云游到了莫高窟,一下就看中了这个地方。彼时莫高窟共分为上、中、下三座寺庙,还没有完全荒废。其中上、中二寺被藏传喇嘛所占,而下寺正好无人居住。见此情景王圆箓干脆就住了进去,此后他四处化缘,将得来的钱财全部用来修缮莫高窟,逐渐将其改建成了道观。 </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王圆箓和他的两个徒弟生活非常勤俭,从来不妄动一分钱,几乎所有的钱都花在了改建道观之上,可见其心中的信仰还是很虔诚的。初到莫高窟的王圆箓给自己选定的修行之地是位于三层的一间洞窟,由于长时间无人打理,甘肃这个地方风沙又十分严重,所以当时洞窟里满是沙土,根本无法生活。于是王圆箓就在洞窟左近搭了一个帐篷,暂时栖身其内。如此大的洞窟,想要清理干净实属不易,更何况那时他还没有弟子,孑然一人来到此地,四下举目无亲。 无奈之下他只得到城里求人施舍,用得来的钱财雇人与他一同清理洞窟。即便雇了人帮忙,清理流沙的工程进展仍然很慢,前后一共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他们才将流沙清空。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在洞内塑立道教神像,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王圆箓发现了一笔巨大的文化瑰宝——敦煌佛经,自此也让他背上了骂名。</p> <p class="ql-block"> 科普网摘:</p><p class="ql-block"> 有日王圆箓正在洞外打坐,负责立像的工人突然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对他说道:“王道长,我们在洞内的墙壁上发现了点东西,您快过来看看吧。”闻听此言,王圆箓不敢怠慢,急忙跟着工人进入洞窟。在工人的带领下,王圆箓来到洞内的一处角落,借着火把的光亮,他赫然发现面前的石壁上有一道指来的裂痕,透过裂痕看去,里面漆黑一片。 </p><p class="ql-block"> 这就意味着裂缝后面是空的,也就是说这面石壁后面大概还隐藏着一个洞。王圆箓和周围工人都紧张了起来,谁也不知道古洞内究竟有些什么,也许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起居之地,但也有可能藏着什么了不得的绝世珍宝。随着王圆箓一声令下,工人们三下五除二就打破了石壁。大家靠着火把的光亮凝神向洞内看去,随后纷纷张大了嘴巴。此洞面积并不大,仅仅是丈余之地,其内也并未见到大家想象中的珠宝,古玩,只有一眼数不过来白布包整齐地摆放其中。 </p><p class="ql-block"> 王圆箓好奇地领着众人走上前去,随手打开了一个布包,将其中的事物拿出来一看,原来里面放的都是佛经。也许在一般人眼里这些东西并不如此珍贵,但是身在道教的王圆箓自然知道经书对宗教的重要程度。 按说此时他完全可以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将经书私藏起来,要知道对这东西感兴趣的有钱人可不在少数,这些经文绝对能卖出一个天文数字。不过虽说王圆箓没怎么读过书,对于民族大义之类也没有多深的体会,但是他的良心却只告诉他,这些佛经绝不能据为己有,应该将它们交给国家妥善保存。 转过天来,王圆箓吃过早饭就匆匆赶到了敦煌县衙,将这件事报告给了当时的敦煌县令严择。严择此人学问一般,眼界有限,他根本就没把这些佛经和古物当回事,敷衍了王圆箓一通,就把他打发回去了。放下严择这边暂且不提,单说王圆箓回到莫高窟后,他立刻告诉工匠们保护好山洞中的文物,等待县尊大人前来接收。一连数日焦急地等待过后,敦煌县衙还是没有一点动静,他们并没有差人到莫高窟找他。 这下王圆箓可有点坐不住了,他害怕时间长了佛经的消息传到有心人耳朵里,到时候凭借他的能力可保护不了这些东西。几番思虑,王圆箓还是决定到县衙打探一下消息。来到县衙,王圆箓从衙役口中得知,原来严择根本没把这些佛经当回事儿,更是不曾安排过人到莫高窟去接收。得知这,他非常焦急,虽然愤怒于县令的有眼无珠,但是身为一升斗小民的他也不敢在此造次,毕竟县衙堂上的杀威棍可并不是摆设。 </p><p class="ql-block"> 浑浑噩噩地回到了莫高窟,王圆箓一筹莫展,平心而论他非常想将佛经上交国家,这样能够让这满洞的文化瑰宝得到更好的保护。奈何他无权无势,说的话根本得不到官方的重视,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一夜未眠,王圆箓最终还是决定要再试上一试,既然县令严择这条路走不通不妨换一条路走走看。 于是他找上了安肃道道台兼兵备使廷栋,这一次王圆箓多了个心眼儿,他觉得,之前严择可能是没有亲眼见到他说的佛经才不甚重视,所以此次他特意挑选了几部佛经装到箱子里,直接抬到了道台衙门。这日廷栋正在厅内饮茶,忽听下人来报说是门口有一道人,抬着箱子前来求见。廷栋本来并不想见他,可是听说王圆箓还抬了口箱子,心想莫非是来给自己送礼的,有道是“举手不打送礼人”,倒也不妨见上一见,于是便命下人引王圆箓于书房相见。 </p><p class="ql-block"> 书房内两人一番客套后分宾主落座,廷栋开口问道:“不知道道长找本官有何要事呀?”王圆箓打了个稽首说:“大人,贫道本在莫高窟修行,不想机缘巧合之下在洞内发现了大批佛经,看样子年代相当久远,这可都是了不得的宝物,贫道不敢私藏,特来报官。”随后他用手指了指箱子说:“恐贫道空口无凭,大人未必相信特随身携带了一些请大人过目。” </p><p class="ql-block"> 他廷栋一听箱子里装的只是些佛经,心里早就没了兴趣,可转念一想如果这些佛经是名家所撰那可价值连城。于是廷栋打开木箱,随意取出了几本佛经,翻看了几页不由得腹诽道:“这是些什么破玩意儿,纸张陈旧不说,这上面的字写的还不如我呢,算得上什么宝贝?现如今府衙人手紧缺,哪有闲人去接收劳什子的佛经,干脆先把这个老道打发走得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科普网摘摘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C厅:访古问今,与古人对话,鉴今人前行;当我们走下台阶步入16个不同的演绎空间,每一个演绎空间将重建今人与历史的连接点,在这里步行五十步您已穿越百年,再行百步您将回溯千年,最终与自己的心灵见面:行走中观演,体验中又见,梦回千百年前的莫高窟,再现宋国夫人的仪态万方,诠释1700多年前粟特女子米薇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她把信全部写给了沙漠,但却有去无回,查无音信……岁月洗礼了记忆,黄沙淹没了全部,干百年后我们也终究会像他们一样变成一抔黄沙,悄然从指间滑过,然后最终归于平静。 </p><p class="ql-block"> D厅:接下来,穿过历史长廊,浏览敦煌纪年,敦煌往日的盛世历历在目:当您还在回味莫高窟的神秘时,不知不觉已步入西晋王朝索靖大将军的战场,壮士出征、金戈铁马、忠君勇武 气势恢宏;穿越时空,梦回盛唐,张议朝统军出行,收复瓜、沙十一州,派信使九死一生,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把“丝路通了”的口信传回长安大明宫前,丝绸之路再度畅通,这条连接亚 欧 非商贸的大道再续繁盛。时空流转,尘随马去,曾经的辉煌已悄然远去,夕日的繁盛已变成羌笛一曲;岁月无声,记忆犹存。 </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又见敦煌的魅力所在,它所表达的便是追忆历史,回望古今,文明在历史中前行,文化在岁月里升华;记住华夏本来,延续中华根脉:我们肩负历史文化使命不断前行,把敦煌的美,敦煌厚重的文化保护好并传播出去,让它还能在千百年后得以延续和传承,让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繁衍:一眼千年,转瞬即逝,繁华落尽,敬畏长存!</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