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凤楼,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南宋乡南宋村,是一座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五凤楼不仅是玉皇(道)观的山门古楼,而且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奇楼”。</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玉皇大帝的五个女儿,不甘心天庭寡淡无聊的生活而下凡。到了此处被守天神发现报告了玉帝,遂令这五姐妹返回而不从,后被雷神处决,为纪念她们而建造了五凤楼。</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广深三间,平面近似方形,重檐四滴水外加围廊,从正立面看则为五重檐式建筑。出檐深邃,四翼飞翘,意喻五凤展翅之意,五凤楼也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除了桑木梯、荆木大梁、八卦藻井、断梁、七拱十三踩五大奇观以外,其中藻井尤显珍贵。它那早期藻井浑厚朴实的结构之美,与后来藻井的华丽精巧对比差异鲜明。</p> <p class="ql-block">由于桑木梯太过危险,后来加装了步梯,然而依旧狭窄陡峭,故而一次只能限上三人。越是如此管制、越是引人入胜,于是宁可排队等待,也要登临看个究竟。</p> <p class="ql-block">待到费劲地登临至顶时,难得可贵之处,并不在那几尊五凤姑娘们的塑像。其实,难得之处当属莫过于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时隔千百年的斗拱!除此处以外,恐再无另外的机会了!</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的东侧,还有一新修建的仿古砖木结构建筑群;“四御宫”、“斗姆宫”和“寝宫”,以及玉皇观扩建碑记等。尽管是五凤楼之外的扩建,也很值得一看。特别是山门入口处右侧的哼将军和左侧哈将军,体量巨大且怒目生风。</p> <p class="ql-block">崇庆寺,位于山西长治长子县,城东南的紫云山山腰下。寺里的宋代彩塑,风格鲜明,造型精妙。各类塑像在写实的基础上,注重精神内涵的塑造,既有个性刻划,又有装饰效果,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大士殿,又称罗汉殿、西配殿,宋代建筑,明代重修。殿内三面的佛台低矮,神台上中尊为驾锦毛犼的观世音菩萨,左尊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右尊为跨白象的普贤菩萨,三菩萨踞骑于上,双腿或屈或伸,皆脚踏莲花。虽经后代修饰装绘,但仍见宋塑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重庆寺的千佛殿为寺内的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檐明间辟板门,次间为直棂窗。殿内佛坛上塑一佛二菩萨,背后为倒坐观音,塑像具有宋塑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法兴寺,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公元401年),座落于山西省长子县东南慈林镇崔庄翠云山上。现存的平面布局为唐代特征,经楼、佛塔在殿之前部,中轴线依次布列山门、舍利塔、圆觉殿和菩萨殿,两厢为关公殿、伽兰殿和碑廊。</p> <p class="ql-block">舍利塔又称石殿,始建于唐咸四年,通体用砂石板构造。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每边长8.8米,安拱形石板门,重檐楼阁式,塔檐叠出三层,内部构成四方藻井,上面四坡施檩椽,斗支檐,脊吻皆备,四角攒尖宝珠顶。</p> <p class="ql-block">下层内槽可绕行一周,整个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是我国现存唐代古塔中的孤例,更是存放舍利子之建造的唯一。内层石殿成封闭状,隔铁栏可拍的仅限于这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宋塑十二圆觉像始塑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虽未宋塑,但却保持了大唐的风韵,气质奔放而不失清雅,体态丰满而不失秀丽,身形肥腴而不显得雍肿,是盛唐时代所崇尚的“丰满”美和宋代所追慕的“纤秀”美。</p> <p class="ql-block">中央佛台正面主像释迎羊尼佛,两侧由内向外依次分列二弟子(阿难尊者,迦叶尊者)、二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二善神(俗称“哼哈二将”)像。</p> <p class="ql-block">中央佛台背面为观自在菩萨及二胁侍菩萨像,周围环列十二圆觉菩萨像。整组造像上承唐塑余绪,丰润饱满雍容與雅。下传宋塑神韵,内敛含蓄,气韵生动。</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菩萨群像,妙相庄严的仪容下不仅闪耀着佛性的光辉,更洋溢看慈悲亲奶的母性情怀,被美术史学界誉为“宋塑菩萨之冠”(此两尊乃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法兴寺内除了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和宋塑十二圆觉像、这些“法兴三绝”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外,殿内墙壁之上的彩画也相当精绝。只是壁画前有彩塑伫立不便拍摄,只能是“入眼即为有”了。</p> <p class="ql-block">文庙,在山西长治长子县城内东街北隅。坐北向南,临街而建。因目前是被占用的,尽管其有建于北宋大观元年,初名崔二祠堂,元至正十五年重建并赐额“崔府君庙”,明、清代也有重修过的厚重历史,却无法详尽的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天王寺,据县志记载始建于唐永徽年间,迄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天王寺原建筑群规模宏大,设计讲究,廊庑森严,游人如织,是长子县城唯一的一座佛教文化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该寺庙曾经宋、金、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元时大修。明洪武间置僧会司,明天顺三年重修。整体来看,目前保管运营状态良好,免票参观。虽处于城中,周边状况疏朗有序。</p> <p class="ql-block">庙宇近现代的早年曾用作仓库,所以才保存下来两座殿,内部只剩斗拱结构,前殿虽还有残留的一些壁画,却也因墙面后来的修补,现难以分辨了。</p> <p class="ql-block">有关专家从梁架结构和斗拱构件认证属金代建筑遗存,尤其是中殿斗拱,采用内透外计单抄单昂五铺作手法,柱头用卷杀,栌头大于柱围, 具有极高的研究考古价值。</p> <p class="ql-block">天王寺殿宇是现存金代建筑的典型之作,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精华,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当下来看,木作表面已失去了旧有的饰层,可裸露的木构件,却披挂了再续的与氧化层,“读”来别有风采!</p> <p class="ql-block">安乐寺,在长治市长子县下霍村。相传原名回光寺,始建于公元938年,即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原址中为佛殿,东西建有僧房,曾有过高僧云集、香火鼎盛的昔日辉煌。后因历经战乱,加上风雨侵蚀,殿宇数度损毁。我们所见、有赵朴初题写了匾额的寺院,应为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下霍护国灵贶王庙,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砖砌正殿、创立香亭、栽培树木、修筑墙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移舞楼、重修庙房。殿宇前檐斗拱补间铺作逐间一垛,其中次间补间铺作用斜栱,工艺考究极具特点。</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下霍护国灵贶王庙作过仓库。1977年后,下霍护国灵贶王庙闲置。2013年3月5日,下霍护国灵贶王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壁画及浮雕都是后来的新作。</p> <p class="ql-block">1997年,由长子县戏曲艺术学校在此办学所占用。在与学生们的交流得知,学校所教授的剧种,是山西很著名的地方戏;上党梆子。与我们大都市的人们,小剧种几乎是完全生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山西庙堂古建的穿越探访,根据随拍的照片,基本整理完毕。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宗教仪轨断断续续,庙宇古建的命运也是形形色色各式各样。作为历史的坐标,唯有如此探寻才甚感趣味盎然!</p><p class="ql-block">2024/07/24补记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