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夏天生活

老田

<p class="ql-block">古代人的夏天生活</p><p class="ql-block">文/田家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属于夏季的六个节令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小暑指气侯开始炎热了,大暑指气温达到一年最热顶峰。</p><p class="ql-block"> 从阴阳五行观点来看,夏是南方属火、颜色朱红。因此,古代的皇帝要在立夏这天,率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南郊去迎夏。君臣一律穿朱色的礼服,佩朱色玉饰,乘坐赤色马拉着的朱红色车子,连车上的旗帜也是朱色的。这样一群浩浩荡荡的朱色人马,让人都觉得热。朝廷的这一举动,说明夏天要开始来临了。</p><p class="ql-block"> 夏天最怕的是夏至以后的“三伏"天。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每一伏各占十天(中伏也有20天的)。一般来说,不论初伏的第一天是何日,它总是在农历六月里,因此很多和三伏有关的庆节,都在六月间进行。象六月二十三日为火德真君的生日,六月二十四为关圣帝君和雷公的诞辰。古时候都是要进行祭祀的。</p><p class="ql-block"> “三伏"是一年里最热的时节。高温容易使人中暑,更容易繁孳各种瘟疫病菌,所以古时候人们用打扫环境卫生、注意卫生来减少疾病。象端午节的浴兰汤一一以菖蒲、艾、桃、柳等叶捣汁或煎汤沐浴。用苦茶、凉茶来解暑,对日常的起居饮食也格外谨慎讲究。</p><p class="ql-block"> 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里描述苏州人过三伏天的情景说:“三伏天,好施者于门首普送药饵,广结茶缘。街坊叫卖凉粉、鲜果瓜藕芥辣索粉,皆爽口之物。消夏什物则有蕉扇、苎巾、麻布、蒲鞋、草席、竹席、竹夫人、藤枕之类,沿门担供不绝,……浴堂亦暂停衅火,茶坊以金银花、菊花点汤,谓之‘双花'。麦肆添卖半汤大麦,日末午已已散市……。"</p><p class="ql-block"> 老百姓三伏天里最紧要的是做酱,所谓“伏酱腊醋"。还利用三伏天晒衣物、晒书,给家畜洗澡。人们相信农历六月六日这天晒衣衣不蛀,晒书书不蠹,家畜洗澡不生虱子。女人赶在这天洗头,说是这天洗头可保管一年都“不腻不垢"。</p><p class="ql-block"> 三伏天农夫或做工者可以早些收工,天还不黑就吃了晚饭,围坐在庭院前纳凉讲古。富家千金可以坐在自家别墅中临池的高轩爽阁里,赏荷消夏。少妇摇着扇子,和小孩一同在铺着蕉叶的地上睡个悠闲凉爽的午觉。傍晚时把浸在井中凉透了的西瓜取出切食……</p><p class="ql-block"> 朝廷官家的夏天,就更考究。两千多年前的汉朝,皇帝在“三伏天"的第一天要集合百官,赐肉给他们。</p><p class="ql-block"> 两宋的皇帝在三伏天里,都有凉爽的避暑馆阁。北宋是在汴梁城里的碧玉壶、风泉馆和万荷庄,南宋则是在杭州京城里的复古殿、选德殿、翠寒堂和冷皇堂。清朝的皇帝每年三月天刚暖时,便从北京搬到热河的承德宫,在那儿避暑办公。一直要到九月才移驾返京。</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