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纪录片《渡口编年》有感

红霞满天

<p class="ql-block">《渡口编年》中的贺国平</p> <p class="ql-block">  儿子推荐我们看了一部郭熙志跟踪拍摄20年的纪录片《渡口编年》。</p><p class="ql-block"> 这部纪录片堪称是一部平民史诗。 </p><p class="ql-block"> 纪录片讲述了底层老百姓贺家、周家、陶家三个家庭20年来的人生轨迹,看后,让我的思绪久久平静不下来…并感慨万千。 </p><p class="ql-block"> 下岗,一个如今提起来云淡风轻的词。 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很多身处时代旋涡的人和家庭而言,无异于平静的生话一下子被推进了激流险滩,面对生活的窘迫不知所措。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能压垮一个人、一个家庭。纪录片中的三个家庭在这20年中,贺家精明能干的夫妇俩已不在人世了;周家夫妇双双为了生存不幸被水淹死,孩子成了孤儿;陶家起起落落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那个时代的同龄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也可以说是受益者,是那个时代中的幸运者。</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我和fy相识在那小小的钟表修理店。在那个读书无用、也无书可读的乱世里, 两个人经历过磨难,好不容易才寻得了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虽万般无奈,但也无可奈何。原以为这就是自己的命运,抛弃了一切不切实际的梦想,踏实而平静地生活,不再受苦就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来, fy有两次落实独生子女政策,重新安排工作的机会。一个是武汉制材厂,一个是武汉齿轮厂,都是国企大厂。是那个时候年轻人梦寐以求、想方设法要去的地方。我和我母亲极力劝他去,他都不为所动,他舍不得当时还挺吃香的钟表修理手艺和人脉关系网。若真去了,fy将会成为中国第一波下岗职工,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将会改写。</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大潮到来,打破了所有平静。我们夫妇俩就像纪录片中的贺国平一样,不同的是,我们不是被迫,而是在突破自我所困的局限,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fy从小店跳槽到汉阳区刚成立的工业品批发公司,从修理改行到经商,从业务员干到公司副总经理,家境从温饱迈向了小康。</p><p class="ql-block"> 我从修理工到经理,边工作边读书,又从小店跳槽到大型购物中心,从小店经理干到大型公司的中层干部。家境从小康迈向了富裕之路。</p><p class="ql-block"> 俩个人侥幸跳出了小圈子逃脱了下岗冲击的浪潮。当众多同龄人面临困境的时候,我们在商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小日子过得殷实滋润。在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抓住了机遇,逆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平安到达了人生的彼岸。但不算是一个成功人士,充其量只能说自已比较幸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今天的儿子: <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我时常反思自己,人生一路走来的对与错。恢复高考前的那几年,我为什么浪费了大好青春时光,没有沉下心捡起书来充实自己呢?如果我抓住了那四年的时间读书,就能参加了高考的呀。 回想起1977年恢复高考后,fy一度捡起书本啃起来,可是,晚上九点不到,拿着书嗑睡就来了。如果我们俩能把握那机会,人生就将是另一番天地。人生没有如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没有生长在知识分子的原生家庭,没有学习氛围,不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前赡眼光看不到未来。安于现状过小日子,不愿吃苦下功夫从头再来。这个心结一直是我们人生的遗憾,也是我们人生起点低的原因所在。</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给大批下岗职工带来的阵痛,《渡口编年》中的第二代人贺奂和周鑫都很聪明,但囿于成长环境,没有在青春阶段专注学业,假如他们能受过高等教育,也许比现在更有出息。我们家却是真真切切因改革开放改变了命运。我们双双打拼提升了自己,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也给儿子树立了榜样和人生努力方向。1997年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现如今已是金融行业的一名高管。这算得上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成功最值得欣慰的了。 </p><p class="ql-block"> 人生道路很漫长,关健处就那几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