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4日,星期一,甲辰年五月十九日</p><p class="ql-block">雷的鼾声如其姓,如雷,充满了力量。但疲惫让他的鼾声变得缥缈,让我像一块在汹涌的洪水中浮沉的枯木,一直处于半梦半醒中。</p><p class="ql-block">5时,终于不情愿地醒来。大脑依旧像往常那样,片刻不得安宁,开始在懵懂中思索摄影对文字的冲击。</p><p class="ql-block">很早的时候我曾预言,文字终将成为化石。即使我们恋恋不舍,痛不欲生。</p><p class="ql-block">8时,上车,一个黑红面孔、中等身材的四十来岁的男子已在车上。他是地接导游,名叫朝鲁,蒙古族人。</p><p class="ql-block">“朝鲁,蒙古语,石头的意思。”他说,“未来几天,将由我全程陪伴你们。”</p><p class="ql-block">在他的身上,看不到蒙古人那种粗犷、豪迈的风神,但他声音响亮、干脆,劲头十足,一口标准的北方普通话,抑扬顿挫有致。</p><p class="ql-block">出发不久,一道残破的仿佛城垣的山岗,出现在眼前。不问可知,这是阴山!</p><p class="ql-block">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屹立在内蒙古高原的南缘,河套(后套)——土默特平原之北。它的西部是狼山、色尔腾山和乌拉山,中部为大青山(狭义的阴山);东从集宁熔岩台地、低山丘陵,止于滦河与西拉木伦河的分水岭。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50—100公里。主峰和最高峰为西端狼山的呼和巴什格,海拔为2364米。</p><p class="ql-block">阴山山脉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主要由块状的中低山、山间盆地和丘陵组成。大青山以西海拔为2000米,向东递减为1400—1600米。阴山山脉为内蒙古气候南北差异的重要分界线,导致山脉南北两侧的景观和农业生产差异显著,山南为农业区,山北为牧业区。</p><p class="ql-block">阴山山脉地区先后有荤粥、土方、鬼方、林胡、娄烦、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游猎驻牧。</p> <p class="ql-block">大青山属阴山山脉的中段,西起昆都仑河,东至乌兰察布盟卓资县官山止,延绵250公里左右,横跨内蒙古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的11个旗县区,收集着东南季风带来的降水,是河套平原、华北平原及首都北京的天然屏障。</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内蒙这几天里所看到的山脉,全部是大青山。</p><p class="ql-block">由于阴山山脉位于蒙古高原上,而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580米,所以阴山山脉的相对高度并不高。看上去支离破碎。</p><p class="ql-block">一说到阴山,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会首先浮现在脑海。</p><p class="ql-block">朝鲁自上车以后,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讲的,虽非妙趣横生,但涉及内容广泛,细听,倒也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内蒙古的羊肉为什么好吃?因为我们这儿的羊都是‘溜达羊’。”</p><p class="ql-block">“蒙古人以肉食为主,但从不吃马肉、狗肉。”</p><p class="ql-block">“战争加快了民族融合,对今天版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蒙古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像胡同、大连、茅台等,都出自蒙古语。”</p><p class="ql-block">8时45分,进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城。</p><p class="ql-block">武川隶属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中部,阴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北。东南部和南部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回民区和土默特左旗相连;西南和西部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固阳县毗邻;北部与包头市达尔罕明安联合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接壤;东部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交界。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王朝的发祥地,有帝王之乡之称。</p><p class="ql-block">“不要小看武川,这儿曾出过九个皇帝。”</p><p class="ql-block">8时52分,大巴在武川县影视西街的一个公共卫生间旁停了下来。朝鲁带着几丝坏笑,突然起高调门,说:“都下去方便一下。不要说没有。挤一挤总是有的。”</p><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去的希拉穆仁草原,蒙古语是母亲河的意思。‘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草原英雄小姐妹”曾出现在我在上小学时的语文课文里,她们为了集体的羊而不惜冻掉自己的脚的事迹曾感动过年幼时不谙世事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王小波在一篇文章里说,在那个年代,他们宣扬的思想是,集体的一根稻草都要比个体的一条生命值钱,人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为了这根稻草而牺牲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东南部。“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河”。希拉穆仁草原俗称“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庙“普会寺”而得名。寺院原为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建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赐匾“普会寺”。</p><p class="ql-block">蒙语中的“召”是寺庙、庙宇的意思,是对各种宗教寺院的一种统称。这一词汇源自藏语,用于命名藏传佛教的场所。在西藏,汉译用字是“昭”,如“大昭寺”,而在内蒙则使用“召”,如大召、小召、席力图召、美岱召、五当召等,都是内蒙古著名的寺院和庙宇。</p><p class="ql-block">包头市,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包头是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又称“鹿城”,别称草原钢城、中国马城、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p><p class="ql-block">“蒙古语琪琪格,意即美女;巴特尔,意即英雄。所以,年轻的女人称‘琪琪格’,而男人则多称‘巴特尔’。”</p><p class="ql-block">我想,这如同在西藏,女人多称“卓玛”,男人多称“扎西”一样,不过是为了入乡随俗而采用的称呼罢了。</p><p class="ql-block">“等一会儿我们下车时,会有一个敬酒仪式。面对敬酒,要说‘赛白努’,赛白努是好的意思。双手接过酒后,要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上下各弹一次,并向自己额头抹一下,以示敬天、敬地和感谢主人的盛情。”朝鲁继续说。</p><p class="ql-block">蒙古人饮酒有未饮先酹(祭祀)的习俗:“凡饮酒,先酹之,以祭天地。”这是心里有敬畏的表现。这世界上最百无禁忌的民族,非汉族莫属!</p><p class="ql-block">“蒙古的草原足够广阔,但都分给牧民了。这就成了牧民的私有财产。他们都用铁丝网圈起来,你要想看,就需要花钱。你们大多都是第一次来到内蒙古,我要让你们体验真正的蒙古风情,看真正的草原,这就需要花钱。”</p><p class="ql-block">在一番不厌其烦的铺垫以后,朝鲁终于把话题引导到了钱上。</p> <p class="ql-block">朝鲁报出几个项目:漠南传奇演出、乘越野车游览草原、骑骆驼……“两天全部项目下来,每个人需另外缴纳750元。”朝鲁说:“谁交钱了,我就领着他们游玩。不交钱的,下车。我们定的房间,到下午三四点才能打扫出来,你们自己找地方等我们。交钱的,晚上吃烤全羊;不交的,没有。交钱的,晚饭后我领你们去红格尔参加篝火晚会;不交钱的,这儿政府举办的有,你们在这儿参加免费的。”</p><p class="ql-block">他的弯转得有点急。一石激起千重浪。他的这些不带一星点人情味的话一出,无异于往一个热油锅里泼了一瓢冷水,当时就炸了锅。一时间群情激愤,议论纷纷。</p><p class="ql-block">“善语结善缘,恶语伤人心。”朝鲁花一路工夫搭建的人设,在瞬间崩塌。这一刻,他虽未张牙舞爪,但显得面目狰狞。</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集各种矛盾于一身的人:似沉稳,似癫狂;似腼腆,似粗陋;似真诚,似奸猾;似敦厚,似无赖……</p><p class="ql-block">朝鲁所说,与旅游海报里的承诺是不相符的。他这显然是变相的强制消费。</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车是我们出钱在桐柏雇的,你凭啥赶我们下车?你说的什么草原,我们不去,但我们待在车上也不可以吗?”</p><p class="ql-block">10时13分,我们来到“神鹰宏浩”。神鹰宏浩是一个游客接待中心。朝鲁说:“在希拉穆仁,这一类的接待中心很多,这一家是政府办的,条件也是最好的。我们将在这儿下榻。”刚进门,大巴就停了下来。旁边是一个马场。几十匹马在主人的带领下,等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跨上脊背,带他们把寂寞忧伤都留在草原。这里野旷、天低、云白,空气澄澈,地面以上都仿佛一尘不染一般。</p><p class="ql-block">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下来。我想把一盘散沙凝结在一起,共同跟朝鲁达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但一些人以为真理在握,认为朝鲁可以被轻松拿捏,妄想把朝鲁提出的750元直接砍到200元。更有甚者,有的连一分钱都不愿再出。这种想法,既幼稚,又贪得无厌。我想起前些年流行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细思量,前者更难。我想我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就退了出来,任由他们吵闹不休。</p> <p class="ql-block">桐柏人有一句常说的话:“宁给光棍牵马,不给眼子主谋。”何为光棍?何为眼子?审时度势,通情达理,不为己甚,就是光棍;反之,就是眼子。</p><p class="ql-block">中午11时09分,气温18°。</p><p class="ql-block">一条狗,寂寞地卧在沙土地上,眼神空洞,迷茫。看上去,它已经很老了,一副生无可恋却又没有慷慨赴死的勇气的样子。</p><p class="ql-block">在将近一个小时的讨价还价后,朝鲁将费用降至500元:今天下午的,300;后天的,200。一些人如蒙大赦般马上答应了,并踊跃交钱。</p><p class="ql-block">晚清首位驻外公使、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郭嵩焘形容晚清的对外政策:“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想想今天的中国人,嘿嘿!</p><p class="ql-block">一些人一扫阴霾,马上喜笑颜开地蜂拥着过去骑马。说是免费,但一人一骑需50元。名曰保险费。</p><p class="ql-block">12时14分,我们来到餐厅。</p><p class="ql-block">十人一桌。我看看饭菜,每人所需费用不会超过10元。</p><p class="ql-block">唯一的一个荤菜是一盘手把肉。这应该就是旅游海报里承诺的。我佩服这里的厨师,他们能把骨头上的肉剔得这么干净,而还能心安理得地称一盘骨头为手把肉!</p><p class="ql-block">跟团游所提供的饭菜,常让我想起古代的大户打发叫花子的场景。</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出来玩,只要能看到好景,我们不讲究吃。</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想,吃吃拉拉,劳民伤财,还费时间,真是既无聊又丑陋。可是,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什么崇高的目标吗?那么,舍生忘死,砥砺前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实现那些崇高的目标,又是为了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出去游玩,看景只是一个方面,品尝我们在家里吃不到的,甚至闻所未闻的美味佳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是另一种景致!</p><p class="ql-block">“好马配好鞍。”通常情况下,在旅途中,你吃不到如意的,你也往往看不到令你心仪的。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吊诡。你生气也枉然。</p> <p class="ql-block">12时43分。陆续有人吃完走出餐厅。一个人打着酒嗝,说:“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混头。”我随口一问:“女人没有什么,就没有混头呢?”他嘟囔道:“没有男人的好色,女人还有什么混头。”想想,似乎不无道理。</p><p class="ql-block">下午1时18</p><p class="ql-block">分,我们来到位于希拉穆仁镇乌兰图格苏木(苏木,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乡)的普会寺。</p><p class="ql-block">“旅游看景先看貌,要看景点先看庙。”在中国,大多数宗教寺庙都是建在风光秀丽的地方。普会寺建在镇中,紧邻着一个中央立着一座雕塑的广场。这座雕塑有点意思:基座是白色的八棱形,上面浮雕着藏传佛教的八宝图案——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发轮,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寺院、法物、法器、佛塔和藏、蒙民居、服装及绘画作品中,多以此八种图案为纹饰,以象征吉祥、幸福、圆满。基座上方,通体鎏金,一头大象,象背上盘坐着一个一手持棍、一手抱桃的猴,猴身上站着一只头顶宝瓶、扭头张望的大耳朵兔子。</p><p class="ql-block">在古印度和藏传佛教里,几乎所有的寺庙和家庭都会用到一幅寓意敬老及和睦共处,象征和谐、吉祥的“四和合”,也称“和睦四瑞”图:一头大象立于结满果实的大树旁,象背上有一猿猴,猿猴顶着一兔,兔上又有一鸟。这其实是源于佛陀《本圣经》里的一则故事。而这座雕塑,兔子头上却顶着一个宝瓶,有点不伦不类。</p><p class="ql-block">象驮宝瓶是汉族文化,意思是“太平有象”。</p><p class="ql-block">普会寺,蒙古语称为锡拉木伦召,称召河庙。曾经多次修缮。</p><p class="ql-block">院中,一根玛尼杆高高耸立,一座三层的功德塔炉气势不凡,多条五色经幡攀搭在树木、庙宇上,随风飘扬。</p><p class="ql-block">玛尼杆,也称“摩尼杆”、“玛尼畔杆”,其重要特征是在杆上挂满了各种色彩的经旗,故又称“经旗杆”。</p><p class="ql-block">玛尼杆,源于喇嘛教,是喇嘛教传入蒙古后出现的一种祭祀物,至今仍是喇嘛教寺庙中特有的标志之一。</p><p class="ql-block">五彩经幡又称风马旗,藏语称“隆达”,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彩旗,共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色序不能错乱,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含义。一些学者认为五色经幡还融入了中华民族古老的五行说,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则是自作多情,穿凿附会。经幡上多印有经文咒语、佛像神马等图案,是西藏古老的苯教文化、藏传佛教的密宗文化,并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p><p class="ql-block">随风舞动的经幡,又被称为风幡。</p><p class="ql-block">在藏传佛教地区,五彩经幡随处可见,多挂在山顶路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次,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经幡所在,既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经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p><p class="ql-block">我想,经幡若真的有如此殊胜功德,其受益者应该是拥有者和悬挂者吧?不会是见者有份吧?但即便如此,其所渲染出的气氛,也足以让每一个初来乍到者欣喜不已了。</p><p class="ql-block">讲解员在带着大家兜兜转转一通后,最后把大家领到了另一重院落。这个院落里也有几间房舍,每间房舍里也各供有佛像。在准备就近进入其中一间时,被一个面无表情的女人挡在了门前,一指对面,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你们先去那儿,听“周老师”给你们讲课。周老师是一个中年男子,容貌清癯,气质冷峻,不僧不俗,待大家全部进入并站定后,先教我们合十礼的正确做法:双掌相合,拇指抵住掌心,掌心中空,举至胸前……然后拿出一把红布条,郑重其事地以家为单位分发……我想起前些年流行于寺庙道观里的“烧高香”——今年是农历某某年,属相某某的,犯某煞,轻者破财,重者甚至会有血光之灾……要想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就只有请高香……每支高香价值不等,666、888、999都有,当然,还有更贵的,也要量力而行……一般而言,当然是越贵效果越好……我想“周老师”接下来大概率要用“吉凶祸福”“降服”大家,让大家乖乖就范,让你嘴上心甘情愿,内心里一肚子草泥马地把钱掏给他,最后,“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还不得不逢人就盛赞“花钱保平安——值”的理念,于是不等他往下讲,就先行走了出来。</p><p class="ql-block">台湾演员阮经天主演的电影《周处除三害》上演后,我曾劝说多人抽出时间观看,但多被无视。</p><p class="ql-block">据说,坚持听周老师讲完的,最后各贡献了300、500不等的香烛钱。他们舍不得交给朝鲁,却都轻而易举地交给了“周老师”。</p> <p class="ql-block">2时17分,到达“毕力格泰民族食品厂”。一个身材壮实、黑红脸膛、头戴礼帽、身穿咖啡色蒙古长袍、腰束宽皮带、脚穿黑皮靴的蒙古老汉接待了我们。他精神头十足,说话很有钢口,也许是经常骑马的缘故,罗圈腿明显,走路一摇一晃的,不慌不忙,带些悠闲自在、岁月静好的样子。</p><p class="ql-block">有许多人在这儿买了这儿产的产品。实事求是地说,物有所值,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下午3时06分,来到红格尔敖包景区。一圈的木栅栏,像一座森严的古代兵营。“漠南传奇”演艺场就位于这里。</p><p class="ql-block">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意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沙漠地带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p><p class="ql-block">敖包最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后来演变为祭祀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地方,大概和汉族的土地庙差不多。</p><p class="ql-block">我最早知道敖包,是因为《敖包相会》这首歌。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活动,姑娘和小伙则借机谈情说爱,互诉衷情。但我那时不知。我那时以为敖包大约相当于蒙古包,是可以居住的。</p><p class="ql-block">突然想起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的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p><p class="ql-block">看到这些敖包,曾在藏区看到的那些堆积在路旁、河谷、山岗、草甸上的数不胜数的玛尼堆,便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红格尔是蒙语“心爱”或“温柔”的意思。红格尔敖包是希拉穆仁草原上最大的敖包。位于镇政府正北6公里处。据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5月18日举行祭敖包活动,这时,周边的牧民都会带上祭品,把供品放在敖包前,喇嘛诵经吹法号,焚香点火,牧民们面向主祭,围跪在敖包前,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最后,参加祭祀的人们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p><p class="ql-block">红格尔敖包建在一个小山丘上,像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多层蛋糕,每一层都有一两米高;两侧各立四座稍小的,像倒扣着的巨型茶杯。自山脚至敖包有宽阔的木质步道相连。步道两旁,是一排排的金色的转经筒。仰望红格尔敖包,雄伟,肃穆,神秘,壮观,摄人魂魄。那种宗教氛围充溢于天地间。</p><p class="ql-block">敖包前,矗立着的一根根直插云天的苏鲁锭,像一个个威风凛凛的执戟卫士,守护着这一方的神圣庄严;一雌一雄两支各长两米的牛角号雕塑横于栈道两侧,洪亮而悠远的号声仿佛仍响彻长空。</p> <p class="ql-block">苏鲁锭也称“苏鲁定”、“苏立德”,一般高约3米左右。在杆的顶端装有一直三叉矛,俗称“三股叉”(亦有单叉矛的)。矛叉下有一圆盘,围缀着一圈黑色的牦牛毛。</p><p class="ql-block">苏鲁锭,在蒙语中有旗杆和旗帜的意思。我国自古就有用牛毛牛尾络于竿头做装饰制成的旗帜,以作为敬贤礼圣的标志。相传,苏鲁锭曾是成吉思汗当年出征作战时使用过的一种武器。以后配上了牦牛尾做装饰,成了古代蒙古族的军徽和旗帜的标志。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族人为了纪念他,就将苏鲁锭作为一种圣物来祭祀、供奉。</p><p class="ql-block">步道右侧的一片空阔地上,一道道五彩经幡围绕着一根经杆,呈放射性分布,像一座色彩缤纷的金字塔。</p><p class="ql-block">3时43分。我站在了红格尔敖包旁。湛蓝的天空下,白云低垂,远山在天际成为隐隐一线,细细的路像闪电一样在草原上迂回。此情此景让我油然想起我曾在九曲黄河第一湾所看到的景象。那里被称为宇宙幻境。人类对雄浑苍莽是没有抵抗力的。在登高远眺的那一刹那间,顿觉心胸宽广了,一切小肚鸡肠所容不下的事,尽成鸡毛蒜皮,尽皆抛到九霄云外了。</p><p class="ql-block">4时22分,阳光有些火辣,但气温只有22°。在太阳下有点晒,在阴凉下,有点凉。这是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特征。如果是初次体验,却也不乏新奇。</p><p class="ql-block">5时30分,我们来到那达慕钦大营。这里是另一个游乐场,处处是可供游客骑马的马场,还有可以载着游客在草原公路上一路狂奔,扬起漫天尘土的的越野车。我想,如果没有旅行社,这么偏僻的地方,是不会有游客能够找到这里来的。</p><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交钱的,随处漫步,倒也轻松惬意。在终于疲乏以后,我开始考虑晚饭问题。朝鲁说过,交钱的,晚上吃烤全羊。不交的,只有看别人吃的份。他的这些话,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有人说,他们的旅游海报上说过提供烤全羊,而没有把烤全羊与额外参加这些付费活动联系在一起。他们为我们提供烤全羊,是他们的义务。</p><p class="ql-block">他们说的是对的,因为那是我们的合法权益,他们如果不一视同仁,不为我们提供烤全羊,我们完全可以投诉他们。但我素来不喜欢为“嘴头子上的事”争竞,内心里认为那是一种低贱、可耻的事。虽然我也并不认为我这样想是出自灵魂的高贵,当然,也不是懦弱。我只是觉得不值。我明白,我持这种狭隘的观点对己尚可,对别人则无异于“圣人婊”。但我不想改变初衷。我对大家说,我们吃饭的地方是食堂,应该是可以点菜的。我们今天没有参加他们的活动,每人省下了三百块钱,十个人合起来就是三千块钱了,足可以烤一整只羊了。但烤全羊不好吃。我们可以组织十个人,每人拿出一百块钱,让食堂专门为我们做我们想吃的。怎么样?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一时间,都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傍晚,返回神鹰宏浩。</p><p class="ql-block">晚7时13分。白玉说:“肚子饱了,心里饿。”这话,听得我心头一震。言简意赅,轻飘飘地道出了一种几乎每个人都曾遭遇过的现象。</p><p class="ql-block">人呢,很多时候不需要有多么高深的文化,只需要宿根里有一种质朴的不事雕琢的灵动和清妙,以无意发之,便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令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7时30</p><p class="ql-block">分,我们来到了中午吃饭的餐厅。我们按计划,愿意每人出一百元的人坐在了一起,一共八个人。我们点了手把肉,黄焖牛排,又买了两瓶“闷倒驴”,每人竟然只花了五十块钱,而菜竟然没有吃完——不是做得不好,而是太实惠了!</p><p class="ql-block">蒙古人的实在之处在于,价钱可以要,但决不缺斤少两。</p><p class="ql-block">蒙古人的羊肉做的太好了,鲜美,软烂适中,没有腥膻之味,却又明白无误地知道吃的是羊肉。我想,这与两个方面的条件密切相关:一是羊肉的质量——“溜达羊”;二是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做羊肉的手艺——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熟能生巧。</p><p class="ql-block">那份黄焖牛排,几乎见不到骨头,每一块都有半个手掌那么大,味道浓郁,只是有点太咸了。</p><p class="ql-block">朝鲁最终主动给我们端来了一份“烤全羊”。但大家满怀期盼地尝了尝,都说不好吃。那一份“烤全羊”几乎原样没动地留在了那里。</p><p class="ql-block">他们去参加有偿篝火晚会的,吃完就走了,我们这一桌坚持到了最后,直到每一个人都酒足饭饱。</p><p class="ql-block">成年人了,我的人生我做主,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人生交给那些我们并不信任的人安排?</p><p class="ql-block">我们还在杯觥交错时,外面广场上震耳欲聋的乐声已经响起了。</p><p class="ql-block">广场上聚有上百人,乱哄哄的。起初,几个老太太,闻声而翩翩起舞。渐渐的,激情澎湃,素不相识的人之间手拉手地绕篝火蹦蹦跳跳。那种由内心里散发出来的自由、随性、放松,也许只有在酒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和一群陌生的人一起完成。</p><p class="ql-block">在这狂躁的音乐声中,做什么动作的都有,如同群魔乱舞。突然之间,你会发现,人类竟是这么癫狂的物种。</p><p class="ql-block">夜深了,夜空高远,寒意逼人,漫天星光下,一顶顶蒙古包里透出柔和、迷离的灯火。突然想起纳兰容若的两句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词句:“夜深千帐灯”,“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只觉得古人把我们心里想说而没有能力说出的话,都说尽了!</p><p class="ql-block">我的心中,荡漾着一种快活的疲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