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颈雉(学名:Phasianus colchicus),别名雉鸡、野鸡、山鸡、七彩山鸡,是鸡形目雉科雉属的一种走禽,共有30个亚种。体重880-1650克,体长590-868毫米。 ↑振翅 拍摄地:河南信阳董寨自然保护区<div>时间:20240625-27</div><div>摄影制作:香香</div> ↑特写 雄雉羽色鲜艳华丽,有较宽的白色环颈,故名环颈雉。环颈雉亚种甚多,个体大小和羽色变化亦大,但基本特征相同,现仅以环颈雉东北亚种为例描述如下:雄鸟前额和上嘴基部黑色,富有蓝绿色光泽。头顶棕褐色,眉纹白色,眼先和眼周裸出皮肤绯红色。在眼后裸皮上方,白色眉纹下还有一小块蓝黑色短羽,在相对应的眼下亦有一块更大些的蓝黑色短羽。耳羽丛亦为蓝黑色。颈部有一黑色横带,一直延伸到颈侧与喉部的黑色相连,且具绿色金属光泽。在此黑环下有一比黑环更窄些的白色环带,一直延伸到前颈,形成一完整的白色颈环,其中前颈比后颈白带更为宽阔。上背羽毛基部紫褐色,具白色羽干纹,端部羽干纹黑色,两侧为金黄色。背和肩栗红色。下背和腰两侧蓝灰色,中部灰绿色,且具黄黑相间排列的波浪形横斑;尾上覆羽黄绿色,部分末梢沾有土红色。小覆羽、中覆羽灰色,大覆羽灰褐色,具栗色羽缘。飞羽褐色,初级飞羽具锯齿形白色横斑,次级飞羽外翈具白色虫蠢斑和横斑。三级飞羽棕褐色,具波浪形白色横斑,外翈羽缘栗色,内翈羽缘棕红色。尾羽黄灰色,除最外侧两对外,均具一系列交错排列的黑色横斑;黑色横斑两端又联结栗色横斑。颏、喉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胸部呈带紫的铜红色,亦具金属光泽,羽端具有倒置的锚状黑斑或羽干纹。两胁淡黄色,近腹部栗红色,羽端具一大型黑斑。腹黑色。尾下腹羽棕栗色。<div> 雄鸡头部具黑色光泽,有显眼的耳羽簇;眼周宽大,裸皮鲜红色;满身点缀着发光羽毛,多为墨绿色至铜色至金色;两翼灰色;尾长而尖,褐色并带黑色横纹。</div> ↑打斗 雌鸟形小而色暗淡,周身密布浅褐色斑纹,羽色亦不如雄鸟艳丽,头顶和后颈棕白色,具黑色横斑。肩和背栗色,杂有粗著的黑纹和宽的淡红白色羽缘;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羽色逐渐变淡,呈棕红色和淡棕色,且具黑色中央纹和窄的灰白色羽缘,尾亦较雄鸟为短,呈灰棕褐色。颏、喉棕白色,下体余部沙黄色,胸和两胁具黑色沾棕的斑纹。<div> 虹膜栗红色(♂)或淡红褐色(♀),嘴暗白色,基部灰色(♂)或端部绿黄色,基部灰褐色(♂),跗蹠黄绿色,其上有短距(♂),跗蹠红绿色,无距(♀)。</div> ↑对峙 ↑跳起振翅 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分布高度多在海拔1200米以下,但在秦岭和中国四川,有时亦见上到海拔2000-3000米的高度。主要产于杂草丛生的河流边缘、靠近耕种的丘陵地区以及正在耕种的平地。 ↑草丛中休息 环颈雉在其原生范围内可能会发生大规模迁徙,但在其引入地区范围内,是定居的留鸟。<div> 环颈雉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善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藏匿。见人后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很快进入附近丛林或灌丛,有时奔跑一阵还停下来看看再走。在迫不得已时才起飞,边飞边发出“咯咯咯”的叫声和两翅“扑扑扑……”的鼓动声。飞行速度较快,也很有力,但一般飞行不持久,飞行距离不大,常成抛物线式的飞行,落地前滑翔。落地后又急速在灌丛和草丛中奔跑窜行和藏匿,轻易不再起飞,有时人走至眼前才又突然飞起。秋季常集成几只至10多只的小群进到农田、林缘和村庄附近活动和觅食。</div><div> 环颈雉杂食性。随季节变化而吃不同的植物性食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秋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植物叶、芽、草籽和部分昆虫为食,冬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嫩枝、草茎、果实、种子和谷物为食,夏季主要以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部分植物的嫩芽、浆果和草子为食,春季则啄食刚发芽的嫩草茎和草叶,也常到耕地扒食种下的谷籽与禾苗。</div> ↑煽翅膀 环颈雉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中亚、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div> 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除海南岛和西藏的羌塘高原外遍及全国。</div> 环颈雉繁殖期在3-7月,中国南方较北方早些。繁殖期间雄鸟常发出“咯-咯咯咯”的鸣叫,特别是清晨最为频繁。叫声清脆响亮,500米外即可能听见。每次鸣叫后,多要扇动几下翅膀。发情期间雄鸟各占据一定领域,并不时在自己领域内鸣叫。如有别的雄雉侵入,则发生激烈的殴斗,直到赶走为止。 <div> 一雄多雌制,发情时雄鸟环在雌鸟旁,边走边叫,有时猛跑几步,当接近雌鸟头侧时,则将靠近雌鸟一侧的翅下垂,另一侧向上伸,尾羽竖直,头部冠羽竖起,为典型的侧面型炫耀。<br> 营巢于草丛、芦苇丛或灌丛中地上,也在隐蔽的树根旁或麦地里营巢。巢呈碗状或盘状,较为简陋,多系亲鸟在地面刨弄一浅坑,内再垫以枯草、树叶和羽毛即成。巢的大小约为23厘米×21厘米,深6-10厘米。产卵期在中国东北最早为4月末,而在贵阳4月末即见有雏鸟。<br> 1年繁殖1窝,南方可到2窝。每窝产卵6-22枚,南方窝卵数较少,多为4-8枚。卵橄榄黄色、土黄色、黄褐色、青灰色、灰白色等不同类型。卵的大小在南北不同地方亦有较大变化。 </div><div> 在阿塞拜疆,产卵发生在4-5月。 巢穴是地面上的一个浅洼地,上面铺有来自巢穴附近的植物材料,或者没有衬里。 每窝有9-14枚卵。</div> ↑鸣叫 环颈雉中国亚种全部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div>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10月1日——无危(LC)。</div><div>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div> 环颈雉在中国,自古就被视为“吉祥鸟”,在中国明清瓷器中,无论筒瓶、棒槌瓶、花觚还是将军罐上,环颈雉和牡丹都经常被画在一起,寓意着吉祥和富贵。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欢迎光临 谢谢欣赏!</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