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红色脚印(二)(原创)

刘波

<p class="ql-block"> 雪山飞黄龙</p><p class="ql-block"> 文/刘 波</p><p class="ql-block"> 图/家乡绣</p><p class="ql-block"> 凌晨早起用罢早点,众人就按照约定一齐上了车,司机师傅一脚猛油大巴向着东南窜上了前往黄龙的大道。路上领队悠悠介绍说黄龙一票难求,多亏团队出发前就预订好了门票、索道和观光车票,不然干等三四天未必有结果,我还以为是王婆卖瓜的商业神操作。途中悠悠拿着甲天下的领队小黄旗让大家做游戏,题目是说出一幅以“黄龙”为嵌字的趣味对联。团队卧龙藏虎,我还没来得及开腔,前头的老马就说出了上联:“黄道吉日赏黄龙风景富甲天下”,中排的老戚接着话茬对曰:“龙年好运走黄龙寻踪红色脚印”,才女悠悠拍手叫好,笑着对出了“黄龙瑶池”的横批,大家皆称妙。说话间车就到了黄龙景区大门外,我一看,老天爷呀不得了了,人山人海,光乘观光览车的双行长队就一字长蛇擦肩接睡隐约一公里,人现在都疯了,真还把钱当纸烧哩。</p> <p class="ql-block">山谷滩坝中的天然钙华彩池</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翠玉蓝钙华彩池有三百多个</p> <p class="ql-block">  费尽洪荒之力拽着前面人的背包系系挤进了上山览车,几分钟就到了五公里外的谷顶左侧平台上。我的大神活不成了!真个把人能冻死,空气稀薄得青鼻眼泪一步三喘迈不动脚步,好象绑着铅在棉花里行走,天近得能摘下棉絮般的云朵。忽然想起霞浦林承强的诗作来,“金沙峡谷涌千峰,盛夏寒流挺劲松。七彩瑶池白云笑,一泓碧水走黄龙。”不由唏嘘感叹起来。要说九寨沟是一位温文尔雅清纯可人的长腿华发大美女,在幽深的Y形峡谷里珠光宝气秀健美;那黄龙就是一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披挂黄金甲的黄毛帅将军,舞着玉翠山、雪宝顶上的金色玉带威风凌凌。黄龙并非陕北延安的黄龙县,它在阿坝松潘黄龙乡附近的一条长约五公里、俗称“黄龙沟”的大山谷里,从索道和观光车上下来伸脖一探,哇,两山夹一沟,中间就是岷山最高峰——怪骨嶙峋白雪皑皑的大雪山雪宝顶,冷风惨惨空气稀薄,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浑身瑟瑟发抖。黄龙的出名不在壮丽奇特的景观而在于南倚着海拔五千一百米高的黄龙寺(寺后有深不见底的黄龙洞)和五千五百八十八米海拔的雪宝顶雪山,历史上一直作为藏传佛教圣地而为众多信徒玩命打卡。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从九寨沟和黄龙的中间地带穿越北上,为此处带来了齐天鸿运,让这两处贫瘠封闭很少为汉民光顾的山沟身价百倍,一下子鹞子翻身火得爆了棚,每到旅游旺季,你得咬牙掏包买一百七十元门票再加一百四十元上下索道观光车票才有资格看一眼雪宝鼎和五彩钙华池,就这还得网上预约现场不少于两里长的排队哩,那沟里往下淌滴哪里是水,明明是黄澄澄白生生的黄金白银哩,这能少得了红军为人民打天下坐江山的功劳?</p> <p class="ql-block">五彩池和远方的雪宝鼎雪山云雾</p> <p class="ql-block">海拔五千五百八十八米的岷山主峰雪宝鼎</p> <p class="ql-block"> 《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说:“海外有山焉,名曰阴山,其上多宝玉,所生物天人帝皆服玉。山下多黄龙,其音能救鳏寡孤独之人。黄龙之状,似蛇而非如蚌,能化为人形入室中合,饥者得食,渴者得饮,布亦得。”这段话是说黄龙生活在海外的阴山下面,和人类有着交流和互助的能力,并可以给人类提供食物和饮水;它的外形类似于蛇,但眼睛却像蚌,能变得像人一样入室登堂,给人间送来应需之物,让万民丰衣足食不愁吃喝。这里不管是秦豫川湘鄂或赣还是黔地的黄龙,《山海经》说它们都具有拯救人间水火、饥者得食渴者得饮的普世能量,黄龙还是黄帝身边最初的雷神、雨神和战神,这种身呈黄色、蚌头蛇身的龙生活在山间和湖泊里,每年都会起飞到最高的天空,控制着雨水的降落和人间福祸悲喜的降临。这个传说和陕西河南有关黄龙的神话异曲同工,表还了各地人民的共同祈愿,这不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黄龙藏乡的欢歌劲舞</p> <p class="ql-block">碧玉篮五彩滩流的绮丽壮观</p> <p class="ql-block">  从地理角度看,黄龙就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或自然景观,这就是阿坝松潘境内以其彩池、雪山、峡谷、森林、滩流、古寺和民俗七大景观(简称黄龙七绝)而闻名于世的著名景点,它以拥有丰富的钙华彩池和壮观的雪山群而赢得“人间瑶池”的美誉。从历史上讲,黄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更为广阔丰富的强大背景,凡皇帝无不以“真龙天子”自居,史上以“黄龙”作为年号的就有汉宣帝刘洵、吴大帝孙权和梁王段子璋,就是宋代的金人也在辽宁弄了一个黄龙府,即就满清王朝的国旗也是黄龙旗,可见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史以来从来都以黄龙作为显贵尊严的图腾和标志。从文化上相传大禹治水时凿开了黄龙山麓的龙门,想挑选一批能跃上万丈龙门的鲤鱼守护天堑福佑一方平安。于是各色鲤鱼争相竞往,但在寒冷的气候、稀薄的空气和恶劣的条件面前都因怯懦败北,唯有一群金背鲤鱼勇敢的激浪前行取得了中标的资格,禹王高兴地说“鱼龙本是同根生,跃上龙门变成龙”,于是金背鲤鱼就被封为“黄龙”担当起这一神圣使命。谁知跃上龙门并非易事,任凭它使尽浑身力气也不过十余丈。金背鲤鱼没有灰心丧气,苦练七七四十九天才跳了七七四十九丈。聪明的金背鲤鱼头领仔细一看,河水拍打在粼粼巨石上,激起的浪花一溅就是几十丈,于是它带领大家借着水浪的助力齐齐跃过了龙门。禹王见状歌道:“鲤鱼跳龙门,千古传歌韵。盘踞河西岸,守卫始化贞。黄龙归星辰,吐雾作虹云。喷流射东海,观瀑水似锦。”这首歌谣至今仍在松潘地区广泛传唱,这和黄河鲤鱼跳龙门的故事特别接近,可见藏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这也大概是黄龙江中无鱼的来历吧。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把黄龙数百里大山点缀得气吞山河斑斓多次丰富多彩,生活在这两千七百五十二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各族人民至今仍保持着“黄金龙”不畏艰辛愈挫愈勇的坚强风骨,这难道不像我们百折不回顽强拼搏的中国工农红军吗?从宗教角度讲,黄龙的传说在宗教信仰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黄龙的最先发现和日渐发展兴隆都是宗教信仰和初心践履的成果,这里的象征性标识——黄龙寺一直在藏族同胞心目中占据着佛教圣地的神圣位置,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伟人率领红军走过的每个印痕历来都像黄龙玉一样为宗教信徒和游客万众顶礼膜拜没齿难忘。宋代关学大师张载说过,“思之以内,动之于外”,黄龙丰富多彩深厚强烈的民间信仰、历史底蕴、文化象征等精神元素的丰富内含,恐怕是黄龙景区除过风景秀丽的外观独特之外,人们万人空巷趋之若鹜争相前往的深层原因,这就是红军之所以身处绝境却立于不败之地的奥秘所在。</p> <p class="ql-block">黄龙寺上寺远景</p> <p class="ql-block">黄龙五彩池</p> <p class="ql-block">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黄龙和九寨沟最大的共同点不在于自然风景的旷世绝伦,而在于富矿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在沟底形成了一条树木花草遮天蔽日凹凸不平的钙质滩坝,几乎所有的美景文章都是富矿水在坡沟滩坝上鬼斧神工创造出来的。据同行的地理专家徐教授说,黄龙的水源由冰雪固态水、沟溪地表水、泉群地下水和植被生态水四大部分构成,分别从转化泉群往上至望乡台以上、厚草矮灌木为主的主水源第一台地、沼泽化黑色土壤层和腐殖土为主三条大沟汇流的次水源第二台地和裸露碳酸盐岩构成的物源第三台地咕咕而来,常年积雪的雪宝鼎雪山、原始森林、湿地草带植被和尧门河、公寨沟水库提供了充分的后备保障,使得大量带有碳酸钙硫化钙的深黄色水流从天而降,在川甘青三省交界处汇聚成了全长一千七百公里的黄龙江,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大地蜿蜒曲折九曲回肠地浩荡前行,尽展形态奇颜色金黄声音龙吟的三大特点,在沟壑滩坝上利用上游溶解吸收的大量石灰岩碳酸钙矿质化合物,堆积营造了一个个宽厚数十公分、高低不等透明晶莹、阶梯状垒叠的多彩碳酸钙圩堤,装扮打造了“五彩池”“瀑布池“和’迎宾池”三大池块,然后与险峻跌宕的峡谷相伴缠绕起伏,和高原的灿烂阳光辉映放射熠熠生光,邀丰茂的植被联欢共舞释放出花草流水清新芬芳的气息,在五公里的大峡谷中嘶鸣吼叫,留下了三千四百多个层层叠叠的天宫钙华瑶池、一千五百米世界最长钙华滩流和九寨沟等地的壮观美景,汇入涪江气势磅礴地向着嘉陵江、长江和东海方向大笑而去,这是何等豪迈无畏的奉献精神!正所谓“玉嶂参天,一径苍松迎白雪;金沙铺地,千层碧水走黄龙。”这不是水的功劳么?离开了水,再绚丽多姿的风景立马黯然失色威风扫地,这不是红军浩荡长征的意义是什么?这又不是红色政权的本命命脉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红军翻越夹金山</p> <p class="ql-block">  “碧水三千同黄龙飞去,白云一片随野鹤归来。”黄龙自古就是著名的宗教圣地,它的出名说出来恐怕惊掉下已,黄龙的闻名于世并非名山名水,竟然是宗教信仰广泛传播的结果。天下名山僧占尽,黄龙归来不看寺。”近来看到一篇的《龙从何来》研究成果,揭秘了黄龙的前世今生。黄龙或黄龙寺首先是作为一个宗教“圣地”,作为一座被无数人所朝拜的“神并山”而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它的发现和开发应该归功于藏传佛教黄龙古寺。据《松潘县志》记载,黄龙寺为“明兵使马朝觐”所建,原按照”天地人“三才”布局修有上中下三寺,现仅存上寺其余尽毁。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里黄龙沟都是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与高山荒漠,一条连接松潘和平武的龙安古道蜿蜒其间,“四崖绝壁,一线仅通”,“羊肠鸟径,峭壁危湍,险巇万状”,除沿途关堡有少量驻兵外,只有一些零星的村寨。黄龙沟的风景在清初已引起文人骚客注意,在康熙年间松潘总兵周文英为黄龙中寺题写的对联中就有“名山初辟化成新”的句子。到晚清民国,有关黄龙的诗文已经颇有数量,但其“名山”声誉仍局限于当地。直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因为这里(即三舍驿,距黄龙沟约40华里的一个聚居区)人口增加,往来商旅繁盛,煤矿、药材等资源丰富,再加之为防范土匪,才将原先的“三舍驿特编保”改建为“黄龙乡”。</p> <p class="ql-block">雪山日照</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队伍翻越雪宝鼎后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  黄龙能够成为民众心目中的宗教圣地,是由于这里具有神奇宗教蕴含的自然景观系列。这一景观系列的核心并不是游玩观赏者津津乐道的彩池、滩流,而是黄龙沟南倚的岷山主峰雪宝顶。雪宝顶终年积雪,雄踞岷江上游,成为生活在这里的古代先民敬畏的对象。正是在有关雪宝顶朝拜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位于雪宝顶北侧、深藏于群山环抱森林掩映中的黄龙沟,于是在这片远离尘世的山谷里,色彩艳美的彩色池、清澈纯净的山溪水、气势磅礴的露天钙华滩流,再配之以鲜花、森林、草地、蓝天,成为各族人民以雪宝顶为对象、神圣朝拜活动的神往仙境和天然道场。因此黄龙沟因朝拜雪宝顶而被发现,雪宝顶在以其神奇景观而强化民众神圣信仰取向的同时,自身也在逐渐神化中,并随着各种神化的景观如“黄龙洞”和“洗身洞”的传说传播,特别是庙宇和崇拜对象的结合,高不可攀的雪宝顶化身为直观可见的神灵雕像或神圣象征物,如玛尼堆、白石堆屹立在黄龙沟中,千百年来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洗身洞”位于距沟口三里远的地方,此处水流漫顶愰如孙悟空的水帘洞,传说进山仙圣僧人必须在`此沐浴更衣,消除俗念悟禅修身,方可进拜圣山雪宝顶,瀑布水帘下高约五米宽约三米、深不可测的天然钙华石洞——洗身洞,自然深藏神秘奇妙刹是壮观的人生含义。因此黄龙沟就成为整个朝圣活动的主体或中心,有史以来一直占据着多民族多宗教的文化会聚与信仰契合平台地位,早年常见不少宗教信徒千里追迢迢一步一匍匐地远道而来朝拜,就是为了一睹圣山雪宝顶的真容。所以红军怀揣崇高理想信念翻越雪山的艰难行程,将在历史上成为胜于“普渡众生”最为高尚神圣的庄严洗礼!可见前往黄龙绝不仅是旅游,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p> <p class="ql-block">神奇的“洗身洞”</p> <p class="ql-block">藏族山寨中的民族歌舞</p> <p class="ql-block">黄龙山谷中的雪山河</p> <p class="ql-block">  在民国《松潘县志卷一·里镇》关于松潘东路的地名列举中,黄龙所在地仍以“黄龙寺”而命名。每年农历六月十二日至十五日一到黄龙庙会的会期,松潘各地,包括原属松潘的南坪、若尔盖、红原、壤塘、阿坝等地,以及周边地区的黑水、平武、绵阳、江油、茂县甚至远至青海、甘肃、西藏的汉藏羌回各族群众,无不纷纷云集此地,进香朝拜、转山做买卖,人数少则数千,多则过万。部分以藏族为主体的民众,还会沿着古老的路线,翻越险峻的高山,朝拜岷山主峰“雪宝顶”,最终在六月十五日到达黄龙寺(即“转山”)。解放后到1999年,黄龙乡的常住人口大约才为626人。自1982年11月8日黄龙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黄龙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2年12月14日,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成为群山环抱,峰峦峭拔,以“奇、绝、雄、野”为特征的国家地质公园。故而当地老先生杨楫舟在《重游黄龙寺拟古》中感叹道:“山川显晦亦有缘,不遇高人名不传。君不见兰亭修禊春如海,右军一游便千载。又不见柳子作记马退山,茅亭一石播人间。自古文章能华国,布之山水便生色。如何此山名不垂,白云长对寂尔为!”这是信仰追求的强大威力。</p> <p class="ql-block">滔滔河水如黄色的巨龙奔腾不停</p> <p class="ql-block">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过雪山的女红军</p> <p class="ql-block">  寻访赤红的浓厚底色,探踪雪凝的庄严美丽。远眺六月白雪覆盖的岷山主峰雪宝鼎,那后面就是红军翻越的夹金山、红原等三座大雪山的所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色革命根据地损失了百分之九十,白区党的阵地损失了百分之百,中央红军不得不离乡背井从江西瑞金出发进行战略撤退性质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玉石山恶战十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几近全军覆没,湘江一战战损百分之七十,主力红军不得不南下滇黔北上四川经历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绝处逢生的重重磨难。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红军才逐渐有了转败为胜的一线生机。1935年6月面对装备精良供应充足、凶狠而残暴的地方军阀和蒋军优势兵力的重重包围不得不三次攀登雪山绝处求生。爬雪山过程中红军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展现了非凡的毅力和牺牲精神,前赴后继以牺牲十七点六三万到十九万三千人的代价,在非人区高寒缺氧暴风雪肆虐的条件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篇章。据史料记载有三十位女红军全程参加完了长征过程,红军卫生员刘彩香就是名不见经传的其中一个,当时十三岁刚让红军从童养媳囹圄中解放出来的她跟着贺子珍、危秀英的后面,怀揣着革命胜利翻身过上好日子的念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翻越夹金山的征程。在黄龙雪宝鼎后的夹金山王母寨垭口差点掉下悬崖下的雪窝,是一位不知名的老红军把她一把拽住才保住了一条命,可是那位老红军却因为风雪的惯性滑下了万丈深渊……。她硬是凭着老红军给她的第二次生命跟着大部队穿越草地到达陕北最终成长为一名叱诧风云的女将军。陕西扶风天度闫马村人马治才,十八岁跟着眉县的李达(共和国上将)、武功的徐锦才(共和国少将)投身中国国民革命军,宁都起义后追随彭德怀、董振堂加入了红军第三军团,长征中翻越黄龙雪宝鼎后的雪山时十根手指齐茬让冰雪冻得一个不剩,就这样他坚持着跟随部队走过雪山草地,把战刀用绳子绑在手臂上跟军阀骑兵英勇作战且还大胜而归,解放后因“为反党分子彭XX鸣冤叫屈”罪解除军职返乡务农,后来年过半百的这位老红军只在冯家山水利工地担任了个施工连队指导员的职务,他无怨无悔带领员工开山劈石为民造福,听说他竟带领原西北野战军同案解职的几位营连长下属上访掀翻了领导的盛会酒席,又还了人民的本形,只是不在服务区中。后来福佑关中大平原的冯家山水利工程修成了,老红军马治才却在组织为他平反昭雪的前夜,溘然长眠在了他用汗水修成的幸福渠浇灌过的家乡土地上。在黄龙雪宝鼎后的红原县海拔四千四百五十米高的亚口夏雪山垭口上,耸立着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红军无名烈士墓碑,碑下埋葬着一个整建制班的十二名红军战士,他们在1936年长征翻越亚口夏山时因缺氧窒息身亡,遗体或抱或倚或坐或躺被封冻在高高的雪山上无人知晓,直到十六年后的1952年才被上山剿匪的解放军发现就地掩埋,尽管这座烈士墓位置偏僻只能步行爬山才能到达,每年清明但仍有不少人冒着生命危险带着鲜花登山祭奠。这就是默默无闻为实现解放劳苦大众初心在雪山草地牺牲生命的红军,他们历经苦难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犹如黄龙流水永世长存,他们才是让我们铭记在心万世追寻的真正的雪山之龙啊!</p> <p class="ql-block">黄龙五彩瑶池视频</p> <p class="ql-block">长征中翻越夹金山的红军指战员</p> <p class="ql-block">黄龙江水与滩坝钙化彩池</p> <p class="ql-block">  离开黄龙时,几只淘气的小松鼠从黄龙寺下寺的砖石废墟中跳将出来,滑稽地蹲在当路讨要食物。这个小精灵,小鼠娃子戴官帽哩还真把自个当了大人物,竟也学会了市场经济这一套,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占取资源巧取豪夺不劳而获拦路打劫!这个碎哈怂!大家在责骂声中还是忍不住拿出了食物叫任它享用。 </p> <p class="ql-block">黄龙寺广场劲舞欢歌</p> <p class="ql-block">  告别黄龙大峡谷坐在前往若尔盖大草原的车上,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涛涛圣水,没有英雄的驱动和众人的朝拜扬名,也只能是普通的山水草木经年郁郁葱葱,正因为上善若水的永恒流动,正因为花草树木的无私衬托,正因为无数苦行者的艰苦寻踪,才有了无尽著名的艳丽美景,才有了中华精神的亙古永恒!向着黄龙的苍山翠柏,向着蓝天白云下的雪山雪宝鼎顶礼膜拜:“宇宙冥冥中万能的佛啊,他们在经受苦难,我们却在收获幸福;若天下没有瑶池仙境,请来松潘雪域黄龙;开山辟地的黄龙从何而来来?请看雪山草地上杂沓斑驳2024年7月23日草于成都(本文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红色脚印!”</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3日草于成都</p><p class="ql-block"> (本文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作者删除)</p> <p class="ql-block">势不可挡的黄龙江支流</p> <p class="ql-block">黄龙谷滩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