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 老唐是我发小,北方后裔,长得身高马大,虽我比他大半岁,然他长得比我懂事,故从小他就以老自居。他是我青少年时期所有朋友中唯一一个始终与我保持联系的哥们,也是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心挚友。</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是1976年9月进的杭州一中。那时的入学政策是就近入学。虽然杭州一中前身是杭州高级中学,也是杭州市重点中学,可那时的我们没那样的感觉。 当时杭州市的所有中学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学校与学校之间也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进了杭一中我们也没觉得得了什么大便宜,沾了什么光。也许父母们不是这样认为,毕竟这是个杭州城里数一数二的百年名校,师资力量底气深厚,教学氛围浓郁。就在这个时候,老唐来到了我们班。</p><p class="ql-block"> 老唐是转校生,来一中报到的那天,班里正热火朝天地选举班长。老唐初来乍到,也没人认识他。自然这班里的干部不会轮到他。但没过多久,班里选举团支部书记,老唐这个没来几天的外来和尚居然当上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老唐梳着二分头,身着草绿色军服,走路时腰板笔挺,从不钭视看人,也不跟一般见识,有人要说他几句,他也不计较,大肚能容,俨然一付学生干部的模样,这样的谦卑,这样的为人自然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再加上有班主任老师的大大加持,你说这样的人,在班里能没市场吗?不给他弄个班干部当当那才是屈了他。这不,班主任刚提出推荐人选,班里便齐刷刷地一致通过了。老唐面上不动声色,正襟危坐,心里却乐开了花。 </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老唐找了几个好兄弟,掏出了自己全部家当,买了两个大西瓜。蹲在路边,也没刀具,只见老唐拎起拳头砸了下去,西瓜瞬间喀嚓,一分为二。鲜汁四溢,馋涎欲滴,于是大家一哄而上,啃了起来,吃了一块又一块,直到肚子撑到不行,起不了身才作罢。</p><p class="ql-block"> 读初一时,老唐在家附近的市十二中,那是个座落于省府路旁的干部子弟学校,老唐的大哥是十二中那个振臂一呼颇有号召力的红卫兵大队长。以至于我参加后的同事—-老唐大哥当年的同学,忆起往事对老唐大哥那种崇拜的神情如同口水滔滔不绝。后来我才知道,老唐大哥年轻有为,30岁不到便已成了维护社会治安的一方领导。至于老唐当时为什么放弃了有大哥庇护的地方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离家又远的一中就读不得而知。只知道,那时十二中文革遗风犹存,学生的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其学习氛围也可想而知。作为家长总是希望能让自己孩子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学校里多学些知识,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不管他将来是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农村,还是有幸能留在城里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抑或是做其他什么工作,肚里有货总对孩子的成长有利。这样的见识我相信肯定来自他母亲——一家大型工厂的政工干部。</p><p class="ql-block"> 老唐那时不姓唐,姓王。老唐父亲姓唐,河北武安人氏。从小苦大仇深,十几岁就参加了革命,南征北战,抗美援朝回国后便南下来到了浙江,成了浙江人的女婿,后来便成了老唐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老唐总说,他妈来自绍兴农村,没上过几年学,充其量最多只是小学文化程度。其实,在我相识的同学母亲中,他老妈是最有智慧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旦凡见过老唐老妈的人都会对其印象深刻,人到中年,齐耳的短发,高桃的身材,大大的眼睛,慈眉善目,为人处事十分得体,看上去好似那个年代政工干部的风格与做派,但却是满满的热情与温暖。在那些个炙热的夏天,我曾不止一次吃过她亲手做的冰镇白木耳和红枣莲子汤。浓浓的温情与甜蜜留在了几十年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2、 </p><p class="ql-block"> 颠覆我认知的还有一件让人非夷听思的事——老唐进了高中后,居然把姓氏从王姓改回了唐姓。得知此事的同学纷纷向我打听,我也不明就里。</p><p class="ql-block"> 一个晴朗的周末,老唐向我揭开了这个秘而不宣的秘密。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学生而言出路只有一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的父母也早早地为我准备好了凉席、被褥、煤油灯等等物品,似乎早早地作好了去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思想准备。而殊不知,这时国家出台了一则体恤百姓的政策——凡各家独生子女者皆可留城就业。在60年代那个鼓励多生子女的光荣妈妈的年代里,能有几个有先知先觉具有前瞻性的父母?又有几个能成为日后能得于留城的独生子女?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都是听党话跟党走的好父母,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家庭的孩子能成为独生之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老唐母亲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在得知政策的第一时间,即刻就为儿子寻觅到了一户无子无女的王姓人家,並以最快的速度办妥了一切手续。这样,老唐即使中学毕了业也无需与大多数人一样告别父母远赴它乡 ,可以理所当然地留在城里。可怜天下父母心,那时的老唐怎知母亲之爱。可以说,老唐的人生根本无需他自己操心,学习、工作乃至结婚,深思熟虑的老唐母亲早已为儿子打点好了前程。</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