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了解安徽桐城,最初是在大学学习文学史,清朝有名的"桐城派"。桐城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人杰地灵、翰墨飘香,享有″文都″盛誉,是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来到被称为桐城新十景之一″古巷和风"的六尺巷。这条巷子,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宽的巷子′′。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区文成西路,六尺巷景区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太湖石等。</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中巷弄众多,每一条巷弄都拖着一串串长长的影子,都藏匿着一段段老旧的时光,都流传着一个个活色生香的故事,都飘着一行行多情的诗句。唯独六尺巷大名鼎鼎。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高大的徽式汉白玉牌坊上″懿德流芳″四个字苍劲有力。牌坊后面是一方乌石照壁,上面雕刻着主要人物及生平和六尺巷由来的故事。绕过照壁是一方块太湖石,上面镌刻着张英的礼让诗。太湖石旁就是六尺巷。六尺巷是一条百米长,两米宽的小巷。巷子两侧是光滑的灰墙,墙顶铺叠灰瓦,灰瓦下一节白墙,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巷子地面铺着细长的鹅卵石,西侧院内的香樟树的树干伸展出来,为小巷遮阳避雨。</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人张英在朝廷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老家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空地作通道,吴家建房预占通道,张家不许。双方遂将官司打到县衙,县官顾忌双方势力,不敢轻易断案。张家写信请求张英出面干预,张英回信中写的是四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意,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亦主动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六尺巷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宽的巷子。张吴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欺人的故事传为美谈。</p> <p class="ql-block"> 走在巷中,静听历史的足音,古人有此雅量,谦让为怀,如此胸襟,如此格局,怎不让你我感怀,行走世间,常见明争暗斗,处处陷阱,处处设防,常念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孰不知《论语》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在礼仪所发挥的作用中,和睦和谐最为重要。古代圣王之道,这一点最为宝贵,不管是处理大的事情还是小的事情,都要遵循这个原则。</p> <p class="ql-block"> 200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考察桐城参观六尺巷后指出,″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世人,大度做人,克己处事′′。修身正己,心底无私天地宽。来六尺巷走走,心中也有个′′六尺巷″,定能走出人间正道,山高水长。</p> <p class="ql-block"> 在巷子末端,伫立着一座高大的汉白玉牌坊,上面刻有″礼让″二字。与刚刚进门的那座牌坊交相辉映。从懿德到礼让一段佳话就此流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