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童年

天天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永往直前的时间线。虽然说,物理时间不可逆,但头脑中的时间却是可逆的。通过深度回想,可以回到自己懵懂的过去,回到那段已经逝去的通往现在的时光,站在彼时的那里,用现在更通达的眼光审视,便可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i></p> <p class="ql-block">  回想,让我回到了人生的最早期。从儿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零碎记忆,挖出一些深层次的背景和原因。</p><p class="ql-block"> 打小爱哭,是我小时候身上最明显的标签。婴儿啼哭,司空见贯也无可厚责,因为那是与生俱来的求生本能,婴幼儿因为饿了困了或尿了等各种不适不能用语言表达,用哭来提醒监护人从而得到相应的看护。如果合理的啼哭长期被忽视或误读,就可能因心理恐惧而引发爱哭。</p><p class="ql-block"> 在家排行第五的我,从出生时起就显得无足轻重。那时父母正值中年,孩子多而工资少,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我出生不久,母亲就去工作了,于是,我有了今天托付给李大娘明天托付给常大娘的经历,这种不安定状态下得不到精心呵护,应该是大概率事件。</p><p class="ql-block"> 直到我五个月大时,姥姥从昌图老家来本溪,我才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我5岁时有了弟弟,那时候已经有了比较多的记忆。姥姥常跟我说:"我来本溪时,你还在摇蓝里,你小时候一醒来,小脸儿就抽抽着,哪像你弟弟,醒来就笑,多招人喜欢。" </p><p class="ql-block"> 啊,摇蓝!回想起姥姥说的摇蓝,至今仍心有余悸。东北有三怪,其中之一就是“生个孩子吊起来”,据说,吊起来的摇蓝可以隔冷隔潮,还能防止因野狼入室而发生不测。摇篮吊在房樑上,悠起来就像是游乐场里的海盗船,来回摆动的幅度特别大。我自小有严重的晕动症,看到摇蓝就像看到了刑具,每次放到摇蓝里必然心生恐惧。于是,我就成了一个很不听话的熊孩子,大人把我放在摇篮里哄我睡觉,可是我偏不能睡,哭闹个没完,而不能理解的大人为了给我做规矩,就会摇的更厉害,实在哭累了入睡,可醒来难免感觉到难过和委屈,脸就会不由自主地抽抽起来,泪水也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来。摇蓝,或许才是我幼时爱哭和童年易恐的根源。</p><p class="ql-block"> 童年恐惧是因为没有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的缺失又会严重影响心灵的正常发育,由生理恐惧变成了一种具有放大效应的心灵恐惧。这可以导致莫名其妙的害怕和担忧。记得小时候听大人说,哑巴杀人不偿命,所以我每次路过哑巴家门口时都会心跳加速,并快速地跑过去,而哑巴见状会吼两声,似乎更印证了躲闪的必要性。因为听说狗和鹅会咬人,所以我每次看到狗或鹅,都会驻足观望,但越是这样越会引起这些动物的警觉,于是它们真就会对我摆出一副攻击的姿态。我一直感觉无奈: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对我这么不友好?是“人善被欺,马善被骑”吗?</p> <p class="ql-block">  其实不然,那时面对的所谓不友好,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过度警觉带来的诸多后遗症。换现在的角度看,孩子哭泣通常有其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尤其是对尚无语言能力的婴幼儿,哭泣多半是寻求生理保护,看护的家长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去理解并接纳,在解决其需求同时,还要通过爱抚和亲呢等动作来帮助孩子梳理情绪。</p><p class="ql-block"> 如果相反,当看到孩子哭泣时,漠不关心或高声恐吓,势必破坏孩子对于家长的安全型依赖关系,久而久之,变成一个被打上爱哭标签的孩子。因为没有安全感,还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怕事。被这样吓唬长大的孩子,未来很难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也很容易出现社交恐惧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