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品书香,分享共成长——东康新教育学校二年级《做一个成长型教师》阅读交流

小姑娘

胸怀文墨藏若古,腹有诗书气自华。 <p class="ql-block">  打开一本书,开启一世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为落实教师读书行动计划,培养学习型、专业型教师,营造浓厚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东康新教育学校二年级语文教师围绕冯卫东老师的《做一个成长型教师》一书开展了教师共读活动。。</p> 书目介绍 <p class="ql-block">  本书是新教师修炼指南,资深教师进阶必备。第一部分是个人教育成长叙事。作者就是一个典型的成长样本。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第二部分,结合典型案例,详解教师成长“五字诀”。照此努力,教师就能不断成长。第三部分,分析总结成熟教师、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聚焦 “成长须规划”,提供了一个包括六项内容的优秀教师成长模型,能助力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这是一本有趣、有用的“教师成长学”著作,其中有很多“拿来就能用”的有效成长法。</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一同回顾那些精彩的瞬间,感受书香的魅力吧!</p> 阅读掠影 读书笔记 交流分享 阅读感悟 <p class="ql-block">  冯老师的这本书娓娓道来,从自身经历出发,让我深受启迪。当今社会每天大量的信息冲击,让我们无所适从,产生焦虑,我们不自觉地会加快脚步,忙忙碌碌。但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因为人的成长有其“慢性”,急不得。所以我们也不能对自己操之过急,整天看似很忙,却无暇思考会让自己变得浅薄。该慢一定要慢下来,慢是蓄势待发,慢是静悄悄的沉淀。</p><p class="ql-block">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的五字诀 :学、思、行、著、晤。关于“学”:我们经常抱怨说没有时间读书,其实“只有读,才有时间读。”把阅读当成习惯,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每天都当成是4.23。关于“行”:“重要他人”“关键事件”其实都是自赋的。只有自己不断努力,不知难而退,积极地去践行,才能够使自己从“不能”走向“能”,进而成长为那个让自己都惊讶的自己。关于“晤”:把自己打开,“不怕丑、敢露丑”,走出去,多与人交流,在请教与探讨中汲取成长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成长自己。我们有时候羞于去展示自己,怯于去链接他人,其实都是不利于自己成长的。</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一个成长型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老师。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敢于打破旧有规则、敢于跳出舒适圈的老师。其次,一个成长型教师,必然是一个勤奋的学习者。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前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程璐</p> <p class="ql-block">  本书以“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个分标题,象征性地代表了接下来要阐述的七个内容就如同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每个部分都有教育的影子。“柴”,是让我感触最深的部分。就如同燧人氏钻木取火一样,作为人,作为教师,要有“钻”的精神,“钻”的劲头,人亦如木,钻乃有火。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做到:学—终身学习,汲取智慧;思—深入思考,勇于创新;行—实践探索,知行合一;著—总结经验,著书立说;晤—交流互动,共同成长。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总结经验、交流互动,努力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王茜</p> <p class="ql-block">  要成为一名成长型教师,我们要做到不断提升自己,在阅读专业书籍的同时,可以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不断扎实自己的文学功底,在本领恐慌中完善自身,不断修为,在坚持阅读中实现个人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输出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的过程后使用书面语,表达出较为稳定和恒常的内心,传递内心深处真实的性情。同时,教师也要在思考的过程中为教学内容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以联结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学立刀旁时,恰逢削土豆时不小心削到手指,我便与此事联系,引申出带有此偏旁的其他生字,使学生理解其与尖锐的器具或与使用这些器具的动作有关,再由此讲解其他相关偏旁。在联结思维的力量下,采用学生喜欢的在生活中学习生字的方式,课堂达到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牛亚群</p> <p class="ql-block">  冯卫东老师的《做一个成长型教师》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对教育、对教师职业、对个人成长有了更深入、更系统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首先,冯卫东老师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反思是回头看过去的路,是检查自己的行为、决策和结果,是寻找改进的空间和机会。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看看我们的路是否走得正,是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如果路走得正,我们应该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行;如果路走得歪,我们应该停下来,思考走歪的原因,寻找改进的方法。这种反思精神是成长型教师必备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其次,冯卫东老师提到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学习就像饮水一样解渴,思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不断思考,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我们需要保持空杯心态,经常去学习,去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自己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最后,冯卫东老师的《做一个成长型教师》不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它让我认识到,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反思、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也需要关注自己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这本书将一直是我前行的指南,帮助我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赵雪婧</p> <p class="ql-block">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冯卫东老用生活化的语言隐喻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而我也所感悟。第一,对“柴”,大家都能想到燧人氏钻木取火吧,人亦如此,钻乃有火。所以,教师专业成长需要“钻”和“研”。钻和研是一件“乐事”,而读书就是这乐事的基地。就拿阅读来说吧,刚开始,我大多是随意性阅读,这样阅读弊端是没有聚焦重点,没有聚焦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没有聚焦自己课堂教学的真正痛点,没有带着问题阅读。看了冯老师的书后,我想,阅读应有目标性,这才能保证阅读的实效性。有了这一层思考,有了对自身现状的反思,我想我会在选择书目时会更加慎重。读书是会“上瘾”的,钻研是对逻辑和道理“上瘾”。读书也是在另一个世界经历成长自律、成长自觉、成长自励的过程。静下心来读书、思考、探索、研究,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定力。坐的下来也许是我最需要的定力。</p><p class="ql-block"> 第二,米比喻我们教师的基本功。吾生也有涯,习“功”无穷期。教师终身学习是必背的素养。我们的基本功是自己成长的基石,是基本内涵,也是必须具备的技能。教学技能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现在学生素质的变化太快,这就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心理辅导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等。而现在,也许做缺少的就是专业研究的功力。只有经常会产生本领恐慌者,才会不断吸收营养为自己所用。第三,这里的油比喻有利于生成“亲、助、和”人际生态的润滑油。人需要一点知识分子的清高,但是绝不可一味地“膨化”自己,做“自诩为太阳的尼采”。自大了,必然“小他”“远他”。人心因为平和,所以不会俯视他人;因为平淡,所以不争,因为平实,所以追求表里如一。第四,盐是岁月的沉淀,结晶。我们老师应尽可能地深入,还要尽可能地浅出,用自己说得清、别人听得懂的话来表达心灵的“深邃”。</p><p class="ql-block">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的必备品,更是教师会自己品味的调味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荆芬</p> <p class="ql-block">  要成为一名成长型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p><p class="ql-block"> 1.真正的教学能手,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所以,教师应积极揣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性格、情绪、意志自制性等,重视指导学习策略,因材施教。只顾千篇一律地传授内容,教学省时却低效,教学水平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2.任务产生压力。很多名师都通过公开课成长起来。任何一位名师都经历过无数次磨课的痛苦。根治自身教学顽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专家面前真实地暴露你存在的问题,让你在痛苦中脱胎换骨,公开课上得越多,成长得就越快。因而,多上课,上好课,上骨干课,上攻坚课,上挑战性的课,将自己的课堂当作实验基地,积极进行归纳和提升,从而为自已的教学找到通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马青</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时,就注定踏上了一条不断成长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既是学生的引领者,又是专业成长征途中的一名小学生。如何成为一个不断成长、持续进步的教师,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冯卫东老师《做一个成长型教师》著作,仿若教师专业成长指南针,为吾辈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学、思、行、著、晤,冯卫东老师给我们展现了成长“五字诀”。</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怀揣这专业成长法宝,在多方赋能下,践行“学习+反思+实践”,成就深度思考下的专业发展之旅,成为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杨帆</p> <p class="ql-block">  本书最主要的是讲,做一个成长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自我成长的实践者。老师要拥有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勇于挑战传统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实现教学相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新颖的、可以带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法方法,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我也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比如我们班的小荆,他就是一个渴望得到老师关注的孩子,只要老师一关注,他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能上来,但是我们班小陈,她则是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所以对待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谢晓聪</p> <p class="ql-block">  阅读冯卫东先生的《做一个成长型教师》一书,对我这个新手教师而言,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智慧的启迪。书中,冯先生以深邃的教育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成长型教师的蓝图,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之路虽长且艰,但唯有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持续成长,方能在这条路上行稳致远。</p><p class="ql-block"> 成长型教师的核心在于“成长”二字。这不仅意味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教学技能的提升,更在于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情怀的日益深厚。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教育的热爱与敬畏,用心去理解每一位学生,用爱去滋养他们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也意识到,成长型教师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需要我们勇于面对挑战,敢于突破自我,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收获成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高雨萌</p> <p class="ql-block">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阅读是教师成长最持久、最扎实、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东康新教育学校二年级教师将坚持阅读,享受美好的阅读时光!让我们与书香为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同享阅美!</p>

教师

成长

成长型

学生

我们

阅读

自己

老师

思考

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