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狱中结下的师生情

林正德

<p class="ql-block">炼狱中结下的师生情</p><p class="ql-block"> ——读《非常十年》一点感悟 </p><p class="ql-block">唐典恢</p><p class="ql-block">林正德同学历时三十余载倾心打造250万字的长篇小说 《非常十年》是描写红卫兵命运的三部曲,小说叙述了主人公东南师院附中1968届高中生李晟和同学们在文革中惊心动魄的亲身经历。在文革初期,李晟敢于开顶风船,联名四同学并执笔写《我们的看法》为班主任柯达和老师辩诬,为4.24大字报辩护,却一度被打成“狗崽子”赶回家;他坚决反对揪军内一小撮,却因是少数派被迫转入地下斗争;他与千千万万知青一样,上山下乡,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生涯,虽已被大队、公社推荐上来,文化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上大学却未能如愿,最后病退回城,正是:桃花山上望前途,劫难红羊几起伏。足陷穷乡藏泪水,青春热血洒荒芜。</p><p class="ql-block"> 翻开《非常十年》,看完每一部,不仅仅只是看到红卫兵运动的兴衰,知青们的艰辛与自强,它勾起了岁月的回忆,字里行间,还有一种情怀温暖着我的心,那就是真挚的师生情,尤其在那法治被严重践踏、人性中恶的一面充分暴露的年代,它折射出仍然坚守着人性良知的人们熠熠光彩。</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部新写实长篇小说,故事带回到1966年。</p><p class="ql-block"> 师生情在第一部《文革风云》中有着详尽且精彩的描述:柯达和等9位老师在1966年4月24日贴出大字报《揭开我校阶级斗争的盖子》后,先是在6月6日上午有一张署名为6位政治处、政治组老师的大字报《擦亮眼睛,辨别真假》,给柯达和等老师扣上“攻击党总支”的大帽子;另一张5位学生党员姐妹篇大字报《伪装的画皮必须剥去》,也同口径给柯达和等老师扣上“向党进攻”、“真右派”的大帽子。实际上,这些有来头的大字报,是6月5日晚紧急会议上校党总支书记蓝峰所部署——反击柯达和等人向党、向党总支进攻。班上同学议论纷纷,凭着朴素的直感,大部分同学都想不通。在同学们心中,柯达和,这个面孔清瘦的班主任是一个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又红又专的青年教师,不言而喻,同学们信任班主任。</p><p class="ql-block">为了调查大字报写作真相,李晟等几位同学还一起去找钟建基等老师了解情况,方知所谓“帅上有帅”是指语文教研组副组长贾兰桢,而不是指党总支。贾兰桢给脱右孙珉甫通风报信,孙珉甫赶紧收起了《无名小园地》,偃旗息鼓。</p><p class="ql-block">尤品玲去看望班主任,书中有她和班主任一段这样的对话:</p><p class="ql-block">“老师,谁说你是一个‘反革命’、‘右派’、‘瘟神’呀?我不信,一百个不相信,一万个不相信!”(尤品玲)</p><p class="ql-block">“是啊,我自己也不相信,这是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唉——”“这一切真叫人无法理解,我左思右想,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通。”(柯达和)</p><p class="ql-block">“达和老师,我们全班的同学都想不通。”“哼,政治组的那张大字报简直是强词夺理、血口喷人、太卑鄙无耻了,我真恨不得把它撕下来,撕成一千块碎片。” (尤品玲)</p><p class="ql-block">“嘘——你别乱说了,隔墙有耳,等下给人家听见了,造成的影响可不好。” (柯达和)</p><p class="ql-block">“我不怕,难道那张大字报不尽是污蔑、诽谤吗?是照片的底片——颠倒黑白!”“老师,你干吗不也写一张大字报去反驳他们,将他们驳斥得体无完肤……” (尤品玲)</p><p class="ql-block">性格率真又有些任性的尤品玲,紧要关头却像高山上的雪莲一样无畏。</p><p class="ql-block">在全校铺天盖地似的大字报万炮齐轰柯达和等几位老师时,惟有高一(1)班同学坚守自己纯真、正直的良知。“B-52 轰炸机”对高一(1)班这个“顽固堡垒”展开“轮番轰炸”时,班上很多同学与汤兆生、潘家宜、顾时彬等老师展开唇枪舌剑大辩论。当柯达和老师成为主要被打击的对象时,李晟等四位同学更是不畏风险、挺身而出,贴出长达36张纸的大字报《我们的看法》,列举大量的事实和论据,为班主任讲公道话,并肯定4.24大字报是一张革命的大字报。且看小说中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意志和心声:</p><p class="ql-block">“我经过反复的考虑,我认为我们应该要说话了……‘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现在是该打破沉默的时候了!”(李晟)</p><p class="ql-block">“对,早就该写大字报了,我的人快要憋不住了,好像烈日暴晒的车胎一样要爆开了。”(任培生)</p><p class="ql-block">“行啊,你们敢吃蜥蜴,我也敢吃壁虎……”(董光涛)</p><p class="ql-block">“……历史将严正地宣判柯达和老师无罪,4.24大字报是一张革命的大字报……”(陈炳义)</p><p class="ql-block">想到这四位同学是要担当风险的,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命运与班主任连在一起共同进退,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同学不会被打成“小反革命”、“小右派”,不禁有悲壮之感。</p><p class="ql-block">而同一天晚上,杨洁、尤品玲等几位女同学买了水果和蛋糕去看望班主任,虽然班主任柯达和老师才教高一(1)班一年语文课,感人肺腑的师生对话充满着真挚的师生情,书中写道:</p><p class="ql-block">柯达和老师感动地说:“最高兴的是这么多同学能理解我,信任我,这对我来说有相当大的意义,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真理的力量,‘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不会倒下的,相信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p><p class="ql-block">同学们听了老师这番话都很高兴,纷纷说:“老师,你要多保重,千万不要倒下!”</p><p class="ql-block">随着工作组的到来,柯达和等老师终于得到政治上的解放。在6月16日下午,省委工作组临时组织召开了全校师生员工大会,书中这样描写道:</p><p class="ql-block">当大会主持人吕克强宣布下面由柯达和同志发言时,整个大操场爆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掌声,连空气也被颤动了。我们班的同学掌鼓得最起劲,大伙儿拼命地为我们的班主任大声鼓着掌,手拍得像挨了竹篾打一样痛也不在乎。由于柯达和老师等人写出了我校第一张大字报,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他为此首当其冲被打成“反革命”、“右派”、“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遭到了骇人听闻的政治迫害,如今,省委派来了工作组,柯达和老师终于从“反革命”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又获得政治上的新生。同学们简直都把他当作受难的普罗米修斯一般的“英雄”来看待,对他报以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p><p class="ql-block">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柯达和老师登上了主席台的讲坛……过了一小会儿,雷鸣般的掌声稍为平息下来,柯达和老师竭力地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的闸门,开口说:“同志们,我今天的心情和大家一样的激动,心里头翻翻滚滚像一个沸腾的开水锅,千头万绪,百感交加……其实,我犯了什么罪呀?我犯了哪家王法?我不过和几个青年教师一道,为了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战斗号召,积极参加文化大革命,于4月24日写出了《揭开我校阶级斗争的盖子》一张大字报……”命运似过山车一样的柯达和老师用整个身心在说话,打动了广大师生的心。</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柯达和老师又回到高一(1)班教室,书中又写道:</p><p class="ql-block">当同学们在教室里都坐定之后,柯达和老师登上讲坛,两只深陷进眼眶里的眼睛射出炯炯的感情的光芒,他默默地扫视了我们一眼,神情激动地道:“同学们,我今天又看见你们,打心眼儿里感到十分高兴。这些日子,虽然我不能下班来,但是,我却时常惦念着你们,我的心是和同学们联在一起的,无论高山,还是峡谷,无论江河,还是冰川,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我们的心紧相连。在那些乌云压城城欲摧的日子里,我被蓝峰之流打成了所谓“反党分子”、“反革命”、“右派”,我内心感到极度的痛苦与苦恼,我有满肚子的冤屈向谁倾诉呀?即使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也想念着班上的同学们,我心想也许别人不了解我,但我班上的同学总会了解我的,他们会了解我到底是不是反党分子。事实正是如此,班上的绝大多数同学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与信任,他们经受住了疾风骤雨的考验,在大风大浪中站稳了阶级立场,能够认请是非,辨别方向,识破真伪,勇敢地写出革命的大字报,在斗争中迅速地成长了起来……”</p><p class="ql-block">俄罗斯有一句谚语说,“在我的草垛着火的时候,我认识了自己的朋友。”诚然,高一(1)班同学与柯达和老师之间的情谊,并不是普通的师生感情,它经受住暴风骤雨的考验,这是在炼狱中结下的真挚的深厚的师生情啊!在经历了一场白炽化的斗争的烈火熔炼之后,他们师生间的情谊是承受得了锤敲锻打的,他们和班主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了,心心相印恰似同位素分子一般地聚成一团。</p><p class="ql-block"> 小说中东南师院附中1968届高一(1)班同学,虽然他们出身不同、处境不同、性格不同,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在有组织有布置的白浪滔天似的大字报几乎一边倒围攻柯达和等老师的当口,同学们坚持实事求是,或敢做敢当、自发写大字报为4.24大字报辩护,为柯达和老师辩诬,并用铁的事实证明柯达和是好老师、好班主任;或参加辩论,据理力争;有些同学虽因各种原因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或表现委婉,但心知肚明,也绝不会做胡乱栽赃落井下石之事。一滴水被潮水所裹挟的时候,它是无奈的,它只能随波逐流,但人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哪怕是草民也可以有自己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当李晟牵头写另一张大字报《政治处、政治组的某些人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了些什么?》时,张露日记式的纸片尤其感人,她写道:</p><p class="ql-block">6、7、8、9、10、11、12、13,这八天,是多么难忘的八天呀!多少个思想斗争的白天,多少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p><p class="ql-block"> 6日上午看了政治处张太明几个老师的大字报,我好像后脑勺挨了一闷棍,感到天旋地转,头昏目眩,我不理解,非常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写这张大字报,难道说咱们的班主任柯达和老师真的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是反革命吗?不,我不相信,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的。汤兆生老师说班主任“阴一套,,阳一套,善于搞阴谋诡计”,这是屁话,我看政治组有几个人倒是两面三刀的,最会耍阴谋诡计。有人说我们班是顽固堡垒,其实,顽固得像金刚石也不见得都是不好,为了要坚持真理,就得有一个像金刚石一样顽固的脑袋。</p><p class="ql-block"> 在纸片中我们看到了真善美,看到了真挚的师生情,透过一滴滴晶莹的露水,我们可以看到阳光折射下的光辉,杜甫有诗云:“人生相感动,金石两青荧。”</p><p class="ql-block">正因为高一(1)班同学尊重事实,相信班主任,一个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大的革命热忱、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决不是什么“反党”、“右派”、“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小说第一部《文革风云》中所讴歌的正是锤敲锻打的真挚的师生情,而支撑这种实事求是、义无反顾的基石就是人性的良知。雪莱说:“良知是内心的审判者,它感觉到每一个动机的产生,它的宝座是人类的感情,它统治着人类行为的王国。”迈哈福兹也说:“人失去了良心和正直——那就等于地球失去了引力。”</p><p class="ql-block">在文革中,法治被践踏,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此时更需要良知的呼唤。有良知,关键就是能分辨是非、分辨善恶,这是公正的人性基础。良知若沦丧,则是人性的泯灭。读此书,在感悟真挚的师生情时,想想这些坚持实事求是、明辨是非、坚定执着主持正义的学生当时大多数还只有十七、八岁,更体验到其间人性的良知多么可贵、可歌。</p> <p class="ql-block">应该指出,高一(1)班同学并非孤军战斗,还有很多老师和同学也都在支持柯达和等老师,支持4.24大字报,如小说中写的董光涛的父亲董国钦老师,他说:“你们那张《我们的看法》写得真不错,我非常赞同你们的观点……当我听光涛说你们要准备写一张大字报时,我就鼓励他和你们一起签名。我对光涛说,你们大胆地把大字报贴出去,不要怕被打成‘反革命’,干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当年参加革命,也是准备随时豁出性命的,是提着脑袋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又如高三(4)班姚志强,在学校舆论几乎一边倒攻击4.24大字报及柯达和老师时,还主动找李晟借《我们的看法》大字报底稿。“我完全赞同你们的看法,你们的大字报写得好极了!”(姚志强)又说,“我们学校运动中的那些做法决不是属于正常的现象,你们的一些分析是正确的……”他与李晟素不相识,志同道合使他们团结在一起抵制蓝峰大抓“游鱼”的错误行径。</p><p class="ql-block">《非常十年》在描述真挚的师生情时,还有一个特点,是善于使用各种写作技巧。除了以上提到的比喻、夸张外,还有谚语、歇后语等等,甚至还引用歌曲,中外诗词、名著典故俯拾皆是,使表达的师生情更加感人。这来源于作者细致的生活观察,也说明作者博览群书,小说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心理活动真实自然,描写的情节引人入胜,跌宕起伏、柳暗花明,创作无疑是成功的,读者可以品读欣赏。</p><p class="ql-block">读罢《非常十年》,四十八年已过,韶华已成鬓霜,桃花山依然美丽,师大附中依然英才辈出,1968届高一(1)班也依然延续着真挚而深厚的师生情,它已成为师生间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驻留在心灵深处。正如作者所言:“……我不认为我的这部作品是所谓的‘伤痕文学’,而认为理应是一部警世之作。”在经历了漫长的坎坷之路后,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青蚨至上、腐败丑闻不断、环境污染加剧的今天,在加强法治的同时,也要反思那片属于良知的心田是否已经黯然褪色甚至变色?我相信,小说所呼唤的人性的良知,人性的真善美也会感动广大读者,更值得今天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