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和母亲(副本)

xiaodu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父母相伴一生</b></p> <p class="ql-block">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中学老师。他们共同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个人。他们的一言一行是我们子女的榜样,影响了我们的一生!</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叫隆言泉,我的母亲叫朱云霞。</p><p class="ql-block">他们都出生于1919年,同岁。</p><p class="ql-block">母亲的生日是3月26日,而父亲的生日是12月23日。</p><p class="ql-block">父亲去世于2004年4月30日,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母亲去世于2009年12月23日,享年90岁。那天也正是父亲90岁生日。</p><p class="ql-block">父母同时于1939年跨进国立西南联大的校门,又同时于1945年取得联大的毕业证书。是联大三千多位正式毕业生之二。要知道进入联大的学生有万人,正式毕业的只有这三千多人。</p> <p class="ql-block">保存在清华大学挡案馆的父亲西南联大学籍卡</p> <p class="ql-block">保存在清华大学挡案馆的母亲西南联大学籍卡</p> <p class="ql-block">父亲出身于四川成都桂花巷59号一个书生门第家庭 。祖父曾经当过中学校长,祖母30来岁就因病去世了。父亲在上中学前哥哥和姐姐也相继去世了,只剩下他一颗独苗。他早早就开始独立生活,中学时是成都有名的石室中学的高才生。</p><p class="ql-block">母亲出身于四川荣县汪家滩的一户佃农家。 外祖父在镇上开了个小饭摊,摆几张桌子,自己动手做饭供码头上的船夫,行人用餐,供养着母亲三姐妹和外祖母的生活。</p><p class="ql-block">由于母亲三姐妹经常吃顾客留下来的饭菜,三个人都传染了肺病,两个妹妹不治而亡,母亲命大,上大学体检时才发现已钙化了。</p><p class="ql-block">母亲家庭虽然贫穷,但天资聪颖,读书勤奋,小学时县里会考,她当上了状元。</p><p class="ql-block">由于师范生不交学费,中学时她就考取了“成都第一女子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父母1939年同时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并在联大喜结良缘,从此相濡以沫一辈子。他们的证婚人是黄鈺生先生,主婚人是梅贻琦校长。</p> <p class="ql-block">父亲是全国有名的造纸专家并且是一位深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他一辈子都在高校工作,著书育人。他曾出版了建国后的第一本高校专著“纸浆学”。随后并出版多本专业书籍,多次担任全国造纸专业教材的主编。他桃李满天下,有“龙门弟子三千”的美誉。</p><p class="ql-block">父亲除了给国家培育了无数的造纸专业人才外,60年代在天津大学还招收了三名越南留学生和一名蒙古留学生。</p><p class="ql-block">三名越南留学生都是一般家庭出身,衣着打扮朴实,冬天连棉袄都不穿,他们学习都很刻苦,功课也很好,他们经常到我家向父亲请教。</p><p class="ql-block">那是困难时期,一般人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糖果。记得妹妹们应邀去越南留学生陈叔叔的宿舍去玩,带回来几快冰糖,那是国家照顾留学生发给他们的,他们却转送给了孩子们。</p><p class="ql-block">蒙古留学生的父亲是国级领导,他的妻子到苏联留学。</p><p class="ql-block">他平时不用功,临毕业时,成绩不及格,无法毕业,妻子已毕业,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一天晚上他来到我家,让爸爸给他高抬贵手,给个及格。爸爸向来治学严谨,但为了国际关系也第一次破格了!</p><p class="ql-block">这些留学生后来都成为与中国的友谊纽带。</p><p class="ql-block">多年后蒙古留学生还托人给父亲带来一本俄语的最新版的造纸专业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爸爸的博士导师像,</p> <p class="ql-block">1981.8~1985.5任天津科技大学院长</p> <p class="ql-block">母亲大学毕业后就当上了中学地理老师。1956年随父亲来到天津就一直在市重点中学—天津实验中学教书。她虽然没有像爸爸一样在社会上获得那么多的成就和荣誉。但又有谁能说她在我们儿女的心中不是一座更加高大的丰碑。她不但在上大学期间就生育了大哥和大姐,并且没有放弃学业,联大曾经有一万多学生最后只有3882学生毕业,其中竟有两个孩子的妈妈。记得妈妈曾经给我们讲:当时爷爷让她不要再去上学,在家照顾孩子,妈妈坚决不答应。把大哥放在爷爷家,自己一个人回昆明。在路上住旅馆,尽是国民党伤兵,她害怕极了,但还是千里迢迢迢只身来到了昆明。后来又有了大姐,先是请了一个孩子当保姆。上课回来,经常看到保姆和大姐摔倒在地。以后实在请不起保姆,妈妈上课去就把大姐锁在家里,等她上课回来,大姐有时就在地下睡着了。</p><p class="ql-block">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仍不放弃学习,这得要有多大毅力!妈妈常对我们说:女人更要自立!不能靠任何人,只有靠自己。她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家的子女都自强自立,优其是女儿。她对子女一视同仁,所以在我们家人人都和睦相处,没有任何一个人有特权。妈妈的勤劳没有一个人能比。七个孩子的穿衣吃饭问题要考虑,上学就业要关照,有了病更是要伤透脑筋。别的妇女多是不上班了,但妈妈不仅要上班,并且担任学生班主任,课后经常要家访,常常要很晚才回家。</p><p class="ql-block">妈妈在工作上也不服输,除了讲课外还创办了学校的地理课外小组,教学生制作地形模型。这在天津市中学也是少有的,因此还上了天津电视台。妈妈经常有全天津市的观摩教学课。为此她经常备课到深夜。并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教师。只有我们知道她要付出比常人不知多几倍的艰辛!</p><p class="ql-block">妈妈不仅养育了我们七个儿女,还帮我们带了三个孙辈。她的恩情不仅惠及儿女。甚至惠及孙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她的七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1956年全国高校大调整,原四川化工学院造纸专业几十名师生一起北上,整体并入天津大学化工系。这是途经北京时全体教职员工家属在颐和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全家在北京颐和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1964年全家在天津市佟楼照相馆欢送二姐赴新疆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2年二姐带着她的儿子李辉从新疆于阗探亲回津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儿孙满堂。</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半身铜像矗立在天津科技大学校园里。</p> <p class="ql-block">天津科技大学以我父亲名字命名的“言泉楼”是学校的一座综合楼。</p> <p class="ql-block">父母不仅给于我们的生命,养育我们长大成人,并且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p><p class="ql-block">在他们的教育下,我们兄弟姐妹7人都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