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越西(二)——达体舞之乡及陶家营村

白桦和声

<p class="ql-block">越西是彝族达体舞之乡。达体舞是彝族自创的一种舞蹈,顾名思义就是“踏地而舞”,可由几人或上百人一起跳。每逢丰收、喜庆的日子,越西的彝族群众都要身着盛装手拉手地跳起“达体舞”,以表达庆祝和欢乐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偶然认识了一位村支书,她告诉我们在太平广场要举办中所镇九个乡的达体舞比赛和选美比赛并介绍说:每年“火把节”前都要通过层层比赛、选拔,比赛胜出者就可以参加县或市上的“火把节”的狂欢活动。这个信息让我们很感兴趣,决定去现场近距感受彝族文化。</p><p class="ql-block">“火把”既是彝族人原生生活的状态和崇拜,也是彝族表达人与神周而复始的搏斗,最终取得胜利的图腾。“火把节”是彝族人为祖先、为英雄、为丰收而欢庆的重大节日。2024年,凉山州特为“火把节”制定了七天的假期。</p> <p class="ql-block">和平乡是彝族聚居的寨子。</p> <p class="ql-block">一大早,虽然天空下起小雨,但丝毫没影响到我们按时打车出发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镇上各乡的达体舞代表队身着盛装,兴高采烈的来到和平广场。</p> <p class="ql-block">看到身穿五颜六色民族服的达体舞者们,我们的兴奋不亚于他们,并不停地穿梭在“五彩云霞”的欢声笑语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达体舞比赛前是选美比赛。来自各乡的选美青年,他们中有的是小学老师、有的是在校大学生、有的则是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奶气未干的高三学生、有的则是村干部。按选美要求:参选者不仅要有英俊、漂亮的面容,还要有个人出众的才艺。</p><p class="ql-block">当音乐的响起,每位选美者从容地走到红色T台前,面对镇上的父老乡亲他们用汉、彝双语介绍自己后便或歌或舞或朗诵诗歌,那仪表仪态一点也不亚于大城市的那些明星份。</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身临彝族文化中,心里早已被他们的热情、淳朴所感动,想必这些有文化的年轻人他(她)们必将成为推动和参与越西文化、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和建设者。</p> <p class="ql-block">选美结束后,达体舞比赛开始了。但天上的小雨仍在下,中所镇的镇长(左三)见我们没带雨伞便邀请我们坐在主席台上观看,没想到在彝乡居然享受了一次嘉宾待遇。左四是浙江对口支援带队干部。</p> <p class="ql-block">达体舞比赛开始了,各代表队随着音乐手拉手地跳起来。达体舞虽然是彝族非常喜好的群众性舞蹈,但比赛还是要根据各队的服饰、队形及动作的整齐度来进行评分。</p> <p class="ql-block">分享几个达体舞比赛现场的小片段。</p> <p class="ql-block">游客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彝家妹子跳起了达体舞。</p> <p class="ql-block">中所镇选美和达体舞比赛结束后,我们在返回民宿的路上顺道走马观花式地快游了陶家营村。这里曾是古南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因当时驻扎兵营的领头姓陶,百姓就称其为陶家营村。</p><p class="ql-block">在现代历史中当年红军长征也在此逗留过。影响了很多彝家男儿背起行囊跟着红军走上了革命之路。</p> <p class="ql-block">越西人早在西汉年间就已开始把土夯实用来建造住所,陶家营村现保存完好的“原生态”土碉楼有十八处,这些土碉楼的修建年份多在100~300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每一处土碉楼造型及内外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防御性很强。一般来说,土碉楼的墙体厚度是一米,木门的厚度在约20公分,墙上四面都设计有小窗户和小射击孔,无论土匪、强盗有多么彪悍,但想从土碉外强行进楼都是不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墙体清晰可见的射击孔。</p> <p class="ql-block">土碉楼的窗口。从里朝外看一切皆在视线范围中,但想从外看里面则如“盲人”一般。</p> <p class="ql-block">一段老土墙,无声的讲述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新居楼与老土碉楼相互为伴,从中可读到历史的变迁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村外青山连绵,庄稼茁壮无边,不知当年驿站马铃声,是否还回荡在山雾间。</p> <p class="ql-block">本篇虽已有点长了,但我还是想把受所住民宿老板之邀,在参加其表妹的订婚宴上录的一段唱祝酒歌的视频放在结尾,作为越西之行值得回忆的一份美好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