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20年代,张仲铭张二旅长与刘伯承元师之间曾发生过感人的故事,近年来在乐山热传起来,也使我关注起了他。说起四川、乐山的近现代历史,张仲铭先生是一个绕不开的历史人物,随着历史的挖掘张二旅长的故事愈来愈多,一个有血有肉的张仲铭先生形像也逐渐丰满起来,促使我动起了笔。</p><p class="ql-block"> 7月20日,在迷离的烟雨中我们驱车前往五通桥金粟镇双漩坝张公馆~张仲铭先生出生成长地。</p><p class="ql-block"> 连日的大雨让三江汇聚的乐山古城水天一色,三江竞一流的岷江滔滔南去,去金粟的公路如影随行伴着岷江而生。沿江两岸延伸着岷江冲积的平坝:车子、杨家、青衣、唐衣、冠英、牛华、西坝…,还有那江中的岛洲:老江坝、王坝子、天池坝、汤家坝、沙板滩、杨花渡、竹根滩,双漩坝…。</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漫漫洪水,绿色沙洲,还有那远处黛色的连绵山峦,那笼罩一切的烟雨如同国画家的积染笔法模糊了水、洲、山、天之间的边缘,云遮雾绕好似仙景一般。江山入画,万里非遥,让人心旷神贻。</p><p class="ql-block"> 岷江万古奔流,从川西的横断山脉中挣扎出来,出玉壘山口后便放慢了脚步,淤积了一个温郫崇新灌的川西坝子,还南延到眉山、乐山、五通桥,凭一己之力从横断山脉中搬来一个了面积达1.88 万平方公里的成都平原,积层最厚处达300多米,成为中国的五大平原之一,也塑造了岷江两岸的旖旎风光。</p><p class="ql-block"> 岷江,天府之国的母亲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长顺客棧】拾金不昧</span></p><p class="ql-block"> 南行四十公里,便到了磨子场(金粟的老地名)的姜市街,其右手侧、那岷江中的岛洲便是双漩坝了。张公馆便在那岛洲上,现今建起了一座两车道的双漩村大桥,过大桥一条大道往西几百米便见一十字口,此处右拐一百多米便到了张公馆。</p><p class="ql-block"> 据住在张公馆旁边的76岁张姓老人介绍,民国6年(1917年)一场洪水,冲垮了张家的老宅,3年后的1920年重建起了这张家大院,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张宅为民国初时期典型的川南风格建筑,是一四方大院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有16个房间,均为天楼地枕,那雕花的门窗与梁楣,那雕花的垂柱与雕花的石础上下呼应,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也成为张公馆立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 张仲铭原名张志芳与郭沫若同龄、1892年出生,也是从祖上开始,已从经营土地的地主向工商业者过渡了~无商是不可能致富的。如同郭家、张家也培养出了民国时代四川风雲一时的两兄弟张志芳,张荣芳。</p><p class="ql-block"> 张志芳祖父叫张长顺。 那时,“有钱的人既可以买土地当地主,又可以经营工商业。张长顺就是一来在双旋坝拥有土地,二来又在磨子场的上街(今天姜市街)开有一幢十多个房间的小栈房(~此处离嘉定府城恰是一天的步程),因此而发了迹。</p><p class="ql-block"> 据说张长顺开业不久,一次走来一位“枪杆子”,在长顺开设的栈房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匆匆地离开了磨子场,朝犍为方向赶路了。天亮后不久,张长顺去收拾房间,忽然发现枕下有“一串带”银子,重二百两,大概是昨夜那位“枪杆子”丢失了的,但客伙已走远了,他只好小心地将银子锁入柜中。</p><p class="ql-block"> 约摸早晨八九点钟时,这客伙已赶到了清水溪,当他在饭馆里过早时,才发觉掉了一串带银子在“长顺栈房”里。他在清水溪踌躇了一阵后,还是登上了渡船继续赶路,前后耽搁了二十多天,这位“枪杆子”才从沐川马边两地吆着牛群来到磨子场。</p><p class="ql-block"> “枪杆子”仍在“长顺栈房”住了下来。放下行李后,他来到张长顺跟前客客气气地问道:“张老板,二十多天前,我住在贵店柜房对面那个小房间,因走得急,掉了一样东西,不知老板打开房间时捡到没有?”</p><p class="ql-block"> 长顺问:“你掉的啥东西?”</p><p class="ql-block"> “我掉了一串带银子”</p><p class="ql-block"> “有多重?”“二百两。”</p><p class="ql-block"> 张长顺喜形于色,马上从柜里拿出那一串带银子说:“请数一下。” “枪杆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看看东西,又看看张长顺,抖动着双手点了数,一锭不少。他的双眼睁得圆圆的,射出感激的光芒。他立刻从串带里拿出五锭银子(五十两),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地送到张长顺的面前,作为酬谢。</p><p class="ql-block"> 张长顺摇着头,迭声地说道:“不用谢,不用谢。客伙的东西掉在这店里,理应归还客伙,这是做人应有的品德,酬谢我分文不能收。” 推让一阵后,“枪杆子”见张长顺语气很坚定,知道拗他不过,也就作罢。但他心里又十分过意不去。他在床上翻过来复过去地思索了整整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酬谢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他将这五十两银子,请人做了一道横匾,黑底馏金四个大字:“拾金不昧”,匾上还挂了红。“枪杆子”买上鞭炮,请了一些人,吹吹打打地抬着金匾,送到了“长顺栈房”门前,并亲自动手将“长顺栈房”的招牌取下,换上了“拾金不昧”的金匾。从此,张长顺拾金不昧的事迹在乐山、键为、眉山、青神、井研、沐川、马边,方圆几百里的客伙中传为美谈。“长顺栈房”也由此越来越兴旺。</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从“横路”出来二十担包箩。这长长的包箩队伍是慕“长顺房”拾金不昧的美名而特意去寄放的。包箩队来到“长顺栈房”门前停住了。为首的走进去,跟长顺老板协商好寄放一年,并当即付了钱。长顺老板马上找了一个僻静的小房间,叫客伙把包箩放进去后,门上随即贴了封条。</p><p class="ql-block"> 一年又一年的光阴很快过去了,可是横路客伙始终没来领取。小房间年久失修,房顶上的瓦被风吹得乱翻翻的,瓦桷、屋梁渐渐被雨水浸朽了。长顺几次想请人翻修,可是门是贴了封条的,他只好叹息作罢。一天傍晚,狂风怒吼,雷电交加,那小房间忽然传来一声巨响,张长顺紧贴着门缝往里一看,原来房梁断折下来,打烂了存放的包箩,满地是白花花的银子。他吓坏了,赓即跑去报告了犍为县大老爷。县大老爷听后心花怒放,当即决定将二十担银子作四六开:六成县里用,四成长顺。</p><p class="ql-block"> 长顺坚决不要,银子全部归公。后来,人们传说,清末犍为县动工修建的城墙,其经费即来源于此处。” 注1.</p><p class="ql-block"> 这一件件诚信经营的故事让【长顺客棧】誉满嘉定、客伙常盛不衰,为张家赚得了第一桶金、为张志芳及其哥张荣芳(曾任刘文辉麾下的笫24軍财政统等处处长)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p><p class="ql-block"> 注1. “枪杆子”: 指当时犍为沐川一带对耕牛贩子的称呼。 </p><p class="ql-block"> “串带”: 拉船用的白布带,中间是空的,可以装东西。有的人写作“串袋”。</p><p class="ql-block"> “横路”:一般指与岷江流向相垂直的东西方向上的荣县、威远一带;有时也指南边的雷波、马边、屏山一带,此处应指雷马屏。“横路”一说有地方岐视之嫌。</p><p class="ql-block"> 引自的资料【乐山市志资料】1983~2期中,“横路”指“凉山”一说有误。</p><p class="ql-block"> 资料来源【乐山市志资料】1983第2期P88~89.</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乐山到金粟沿江是平坝,岛洲密布。箭头所指为双漩坝。双漩坝应是成都平原的最南端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眺望双漩坝、宛若仙景。</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公馆、一百年前的今日刘伯承元帅正住在此院中养伤。</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立为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雕花门窗、梁楣、垂柱及石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雕花的垂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长顺客棧】所在的上街变成了今天的这般模样~已称姜市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窗情、袍泽谊重于山</span></p><p class="ql-block"> 1905年13岁的郭沫若考上了新学、入学于草堂寺的官立小学堂,开启了从文的道路。而13岁的张志芳却独自离开家乡去成都谋生,由此走上了一条从武的历程。1912年,以张培爵、夏之时为督軍的川东軍政府决议在重庆江北办“川东将弁学堂”,为革命軍培养基层軍官。这时,刘佰承、张志芳分别在万县、成都投考该軍校。 考试合格后成为川东将弁軍校学员。当时驻扎在重庆的、熊克武指挥的川軍第五师急需基层軍官,将弁学堂赓即举办速成班:一年结业、而且每门科目一个也不能缺。张志芳有幸与刘伯承成了同窗,相同的理想、见识、乃至秉性,还有相互欣尝的才华让他们成了知已、成了莫逆之交。軍校生活虽然短暂,却奠定了他们长达一生的友谊。</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二人毕业后便分道扬镳;刘伯承入熊克武第五师,张入刘文辉部、后升任第五混成旅旅长。因排行第二,人称“张二旅长”。</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二(1923)年,四川“讨贼之役”,刘伯承时任四川第一军第二混成旅团长。是年八月,在大足县观音坡一带与吴佩孚属下的王天培部激战中大腿受伤,即送成都就医,经吴玉章介绍与杨谙公相识。到了1924年1月,四川形势急转直下,杨森被吴佩孚保荐任“四川軍务善后督理”,刘伯承深知杨森决并不容他在成都,经挚友们多次计议,张仲铭执意邀刘秘密赴其老家调养: 是因为双漩坝为岷江环绕中的一个孤岛十分安全、新建的张公馆宽敞舒适、还有那清新的空气与如画的环境适宜疗养。于是在1924年的1~2月份之交,张志芳亲自护送刘伯承来到了五通桥磨子场双漩坝的老家,向家人作了存细交侍、并陪刘数日后才返回成都。刘伯承经过半年多调养和锻炼,伤腿完全康复,临行,张派人赶回,提供盘缠500元,并叮嘱再三护送,刘便与吴玉章一起从五通桥赴上海。</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五(1926)年,中共四川军委杨闇公、朱德、刘伯承等领导顺庆(南充)、沪州武装起义,次年4月11日,四川军阀刘湘的川黔联军围困驻泸州的刘伯承部。张志芳又毅然派心腹赖锡麟连长带兵化装潜入泸州,将刘伯承接出。护送至富顺,重兵保护。次日(5月24日)以押送粮草为名,将刘送走。刘脱险后,取道赴上海,再转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p><p class="ql-block"> 张志芳置同窗情、袍泽谊重于山,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君子之道、和而不同的理念,也包含了现代政治文明的多元、包容的原则。而那些以“虚妄的政治”划线,置亲情、学情、友情于不顾,还鼓动父子,夫妻、兄弟反目之人,岂止是没有人性、而是禽兽不如。注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2. 参阅五通桥区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24軍第五混成旅长张志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退出軍界、投资实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辛亥革命、群雄并起,大汉四川軍政府成立后整编成了五个师。北伐胜利后,国民革命政府又将其整编成了五个軍。</p><p class="ql-block"> 四川之大,四川之富庶不但引来四川五路軍阀遂鹿天府之国,也让云南、贵州的軍阀馋涎欲滴妄图也来分一怀羹。四川处在軍阀割据、战事不断的状态中。到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要数刘文辉的第24軍、刘湘的第21軍这叔侄俩的势力最大。</p><p class="ql-block"> 张志芳时任第24軍第五混成旅长,1926年~1932年间驻扎在富顺,成了富顺的最高长官。那时盐业是四川的主要财源,而自流井还属于富顺管辖、贡井属于嘉定府的荣县。当时便有“金犍为、银富顺”之说,可以想见驻扎在富顺6年的张二旅长是多么潇洒、惬意,被称作“富顺王”。自然也积存了不少钱财,为后来转行投资实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1932年刘文辉与刘湘之间的二刘大战爆发,刘文辉拥兵20万是刘湘的两倍,但为人不地道,四川众軍阀站在了刘湘一边,群殴刘文辉。张二旅长当时从富顺退守到了乐山城,随即寄给在第24軍軍部任财政统筹处处长的兄张荣芳一封故意未封口的信,表达了对此战的看法与对策。刘文辉采纳了他的建议。张志芳先以排炮向岷江东岸刘湘部队炮击、展开反攻,敌軍溃逃,张率部追击,一直追到河耳坎、王村,刘家场一线。又指挥部下从刘家场出奇兵直插荣县县城背后,并与正面同僚约好、来个前后夾击拿下荣县。无奈资历不够,同僚并不卖力,攻克荣县城功亏一簧。注1.</p><p class="ql-block"> 再好的战争策略无法改变人心的向背,此后刘文辉第24軍全线败退、让出了从成都到眉山,乐山,宜宾一线四川最富庶的地方。溃逃到了穷而边远的西康,张志芳不愿接受那时刘文輝授于他的属下教导师少将师长这一苦差事,于1933年趁势离开了軍界。</p><p class="ql-block"> 1934年携家赴北平过寓公生活。次年迁往苏州。1937年抗战爆发,迁回成都,转向投资实业,先后开办五通桥“吉祥煤矿”,“还浦”“双全”二盐灶,及成都“启明电灯公司”,入股乐山“嘉裕碱厂”、“嘉乐纸厂”等。</p><p class="ql-block"> 在抗战高校内迁中,张仲铭与其兄张富安出资5万银元购得200亩地及一幢楼捐赠迁入成都的光华大学(西南财大前身),学校后将建的一座办公楼命名“富铭堂”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 而张仲铭最初投资在磨子场的吉祥煤矿乃是一个靠人力在炭槽子中拖运、十分原始落后的炭窑子。后由金城银行和交通银行投资的自流井自立煤号煤矿与张仲铭签约,租办他的吉祥煤矿。条件十分简单:张仲铭只按产煤量提成,每吨煤提纳租金煤5%,即每开采100吨煤,其中有5吨是属于张的,且张不承担亏损、事故等其它任何责任;当日产煤100吨时,累计改纳租金煤10%,随提随取,不得拖欠,为期3年。后经改造,吉祥煤矿升格成了机械化开採、产量徒升,效益明显。张仲铭这个跷脚耳老板当得洒脱!注2.</p><p class="ql-block"> 这,足见张仲铭的精明之处。</p><p class="ql-block"> 1945年,历经28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嘉乐纸厂已是西南有名的一家造纸企业,员工达500多人,市值达500万元法币。共有股东373位,其中主要股东13 位,而张仲铭列第五位、占有10万8仟元股份,比第十位的嘉乐纸厂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劼人先生的6万元股分还多。注3.</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1.【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P85、“二刘之战”~张仲铭。</p><p class="ql-block"> 注2. 参阅谢瑞五【我的父亲母亲】</p><p class="ql-block"> 注3.【乐山市志资料】1983第3期P14。</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乐山市志资料】1983第3期P14.</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仲铭(1892~1976)。</p><p class="ql-block"> 49年后的1951年,受刘伯承之邀,张仲铭曾任川南行署财政厅付厅长,四个月后自感不适,主动辞职回老家五通桥,后挂五通桥政协委员这一闲职。</p><p class="ql-block"> 在多事之秋的1976年早春、在五通桥竹根滩的家中,张仲铭先生悄然离世。至今,人们都不知他入土何处?注1.</p><p class="ql-block"> 注1. 此信息来自双漩村书记徐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WK</p><p class="ql-block"> 2024. 7. 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