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洋洋大观的知识宝库——读翟文明编著的《中国文化1000问》

巴山异人

<p class="ql-block">你是不是还以为“床前明月光”的“床”是指睡觉的床铺?其实它是指水井的栏杆。你是否懂得“皇帝”一词的来历?其实它与秦始皇有关。你是否清楚皇帝的龙袍上到底绣着几条龙?其实一般皇帝的龙袍绣着9条龙,寓意九五至尊,但万历皇帝的龙袍却绣着12条龙,俗称团龙。你是否知道成语“乱七八糟”与中国古代两场大动乱有关,“乱七”指的是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而“八糟”指的是晋朝的“八王之乱”。这些疑点疑惑,翟文明编著的《中国文化1000问》,都能给你准确而明确地回答。</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知识,有助于人们开阔视野、启迪心智、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拓宽见闻,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以致于不走偏路和歧路。但中国文化浩如烟海、包罗万象,一般人要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大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和困难重重。即便是专业人士,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也仅是冰山一角和凤毛麟角,想全面了解也是难事。</p><p class="ql-block">基于此,翟文明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把数千字乃至数万字才能阐述清楚的问题,仅用几百字就说得清清楚楚,诠释得明明白白。他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纲挈领,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最多最全面的知识。将翟文明编著的《中国文化1000问》界定为一部囊括中国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一点都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1000问》具有全面系统、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权威实用等特点,是大众读者快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读本,是不可不读、不可或缺的文化宝典。一书在手,让你能尽览中国文化全貌;一卷在手,让你能轻松掌握中国文化精华。所有历史上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和典故,以及你最想知道的、最急需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中国文化知识,尽在《中国文化1000问》。</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1000问》就如一席丰富味美的文化大餐。《中国文化1000问》就是一个了解和瞭望中国文化的窗口和瞭望台,透过这个窗口和瞭望台,中国5000年的文明和智慧让你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全书结合丰富的知识和史料,旁征博引,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的精彩历史,全书包括“宫廷规制·帝后故事”“朝政官职·名臣轶闻”“解说法制·揭秘酷刑”“趣话汉字·称谓释疑”“精彩典故·追根寻源”“思想智慧·答疑释问”“教育要事·科举趣谈”“科技奇闻·神秘中医”“兵法军制·战争元素”“敬祖朝圣·本土道教”“哲学命题·伦理修养”“礼仪应酬·称谓讲究”“节庆习俗·文化溯源”“趋吉避凶·祈福迎祥”“风趣俗语·至理民谚”“农业生产·商业贸易”“书画雅趣·歌舞风流”“吃穿住行·消遣休闲”“奇闻逸事·百工器物”等19个篇章,它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天文历法、礼仪习俗、文学艺术、教育思想、地理名胜、科学技术、官衔称谓、成语俗语、农业商业、歌舞书法等各个领域,基本上涵盖了人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中国文化知识。</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1000问》在广泛收集资料和史料的基础上,力求做到“新”“奇”“趣”,迎合大众读者的需求和诉求。所谓“新”,就是鲜为人知的新鲜知识,在其他书本上难以见到。所谓“奇”,就是奇特奇趣,能让读者眼前一亮,闻所未闻。所谓“趣”,就是趣味性强,不枯燥干瘪,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里面的知识点,都是大众读者极想看、愿意看、乐于看、善于看的东西,它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大众性、易懂性、指导性于一体,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文化知识宝库。</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叫李世民为“唐太宗”,而叫朱棣为“永乐帝”?为什么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而宋朝却又叫“北宋”和“南宋”?“八百里加急”的公文真的要求一天飞驰八百里吗?凌迟为什么又叫千刀万剐?“雕虫小技”是一种什么技能?为什么叫“南柯一梦”而不叫“北柯一梦”?指南针的指向明明指向北方,为什么却叫它“指南针”?红茶绿茶以茶色得名,而“乌龙茶”因何得名?……这些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在《中国文化1000问》里都有比较详实地回答。</p><p class="ql-block">“上梁不正下梁歪”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一句话,它常被用来形容上面的人行为不正不端,下面的人就跟着效仿学习干坏事。但它究竟怎么来的呢?它出自晋代杨泉的《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本为古代建筑术语,意思是如果上梁不放置端正,下梁就会跟着歪曲。其实,它还源于一个民间故事。古时候,一名县官贿赂了别人一卷锦缎,他拿到裁缝铺做衣裳,但又担心裁缝偷剪布料,便躲在一旁观看。果不其然,裁缝偷偷裁下一块锦缎揣在怀里。县官当即呵斥裁缝,并惩罚裁缝。那曾想,该裁缝却是送县官锦缎人的亲戚,他早就知道县官贿赂一事,于是当场将县官揭露出来,哪知县官却说:“当官的受礼很正常。”裁缝当即反驳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正如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p> <p class="ql-block">民间有“狗肉不上席”的说法。大家都知道,狗肉是一道很味美的菜肴,但它为什么又不能上席呢?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勾践曾经下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足见狗的地位在古代很高。“狗肉不上席”却与宋徽宗有关。宋徽宗属相为狗,他的大臣范致虚讨好献媚地说:“陛下您是九五之尊,命属狗相。在十二宫中,狗位于戍位,是尊者。但在京城之中,有很多人以狗肉为食,这是大不敬之罪。”宋徽宗听了,觉得甚是不妥,便下令禁止以狗肉为食。这说明“狗肉不上席”,并非狗肉本身低贱不能上席,而是与迷信皇帝有关。</p><p class="ql-block">生活中,人们常常称那些不被重视的人为“坐冷板凳”,它又有什么来历呢?“冷板凳”一词源于梨园行。在戏曲行当里,演员通常在台子正中央表演,而伴奏者却坐在下场的门侧,被幕布遮掩着,观众根本瞧不见。虽然整个戏曲跌宕起伏,演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伴奏者也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如果缺少了演奏者,演员清唱表演,就会冷场,一点都不热闹,后来人们就将冷场的清唱称之为“冷板凳”,逐渐引申演化,就将那些受冷落,不受重视的人称为“坐冷板凳”。</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文化1000问》里,这些奇闻逸事、典故趣事不胜枚举,只要你阅读它,就会乐享其中,开怀其间。因为它既是一部容纳中国文化百科知识的实用工具书,又是一桌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快餐,一定会让你爱不释手,受益匪浅。<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2024年7月1日写于湖北宣恩贡水河畔〕</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