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游记

梁建新

<p class="ql-block"> 一座博物馆,半部洛阳史。如果你听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人道洛阳花似锦,偏我来时不逢春。”那你一定不能错过洛阳博物馆,与文物对话,品千年历史。 7月7日下午,我们参观罢洛阳古墓博物馆,冒雨来到洛阳博物馆,这里的服务人员想得很周到,每人发一个塑料袋方便收入雨具。</p><p class="ql-block"> 洛阳博物馆采用“鼎立天下”的设计理念,建筑外观形如方鼎,取自“定鼎洛邑”、“鼎立天下”。馆前有仿照“大周万国颂德天枢”而建的观光塔。塔身是八棱柱,水泥制作,高达39米;塔顶“四龙人立捧火珠”的造型;观光塔顶部雕塑4条站立的龙,高9.5米;龙托起的“火珠”直径3.9米,龙和“火珠”均为铜制品。</p><p class="ql-block"> 公元693年,吐蕃、西突厥、后突厥、室韦4国联军入侵武周,次年二月武则天击败四国联军,斩首十余万。八月,世界各国元首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等人的号召下,万国筹资百亿,请求建天枢,铭纪功德,武则天批准。天枢于次年四月建成,武则天亲题:“大周万国颂德天枢”。</p><p class="ql-block"> 天枢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星。各国为武周建天枢,寓意武周帝国统领万国,四夷都像众星朝着北极星一样对武则天俯首称臣。这是中国历史上国际地位的巅峰时期,天枢成为洛阳的大型礼仪雕塑,是丝路起点东西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古丝绸之路中国与各国友谊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唐玄宗即位后,于开元二年(714年)下令销毁天枢,清除了武周政权带给唐朝的耻辱,这座矗立洛阳达20年的艺术品熔了一个月也未熔完,终究化为乌有。</p> <p class="ql-block"> 洛阳博物馆建于1958年,主楼上下2层共设 “河洛文明”、“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七大专题陈列。</p><p class="ql-block"> 洛阳厚重的历史,为洛阳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物宝藏。博物馆馆藏的40多万件珍贵文物,1万多件展示文物,为游客深入了解洛阳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机会。</p><p class="ql-block"> 孙儿似乎对文物情有独钟,,仔细地端详着文物,每一件实物,每一份说明都录入手机;儿子和儿媳看这看那,围着展品在讨论着相关话题;我和老伴挤在人群中听导游的解说,隐隐约约,是懂非懂,一知半解。我看到年轻人们身着汉服,研究着文物,好象从历史课本中走来;小朋友们按奈不住好奇心,指指点点,问这问那;不少老者举看摄像机,不放过每一个角落。我心想这不正是对我们国家深厚的历史底蕴表现出来的文化自信,自尊自强的爱国热情?</p><p class="ql-block"> 文物寂静无声,但历史振聋发聩。每当我们的目光与它们触碰的刹那,仿佛能够听到它们在竭力诉说着什么,或许是在讲述当时的独特的生活场景,或许是在叹息今人生活的惬意,或许是在邀请我们多去了解它们背后更多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夏代乳钉纹铜爵。乳钉纹铜爵为夏代青铜酒器,出土于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为国家一级文物,在文物界享有“中国第一爵”的美誉。它常常作为我国最早的青铜珍品出国参加各种文物展览,是一件弥足珍贵的国宝文物。</p><p class="ql-block"> 爵是饮酒器,可这件爵的造型并不方便喝酒。有专家认为,这件爵有可能是在祭祀过程中使用的,是一件礼器。爵作为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已成为当时社会权力、等级和身份的重要标志,并由此引申出“爵位”概念。在周朝,逐渐形成了包含“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的政治等级制度。</p><p class="ql-block"> 乳钉纹铜爵的侧边有一条突起的棱,称为“范线”。这说明它是采用复合范工艺来制作的,即把两块范(模子)合在一块儿进行浇铸,中间就留下了这条合缝线的痕迹。简单来讲,就是将几块范合在一起浇铸,这一制作过程,也是“模范”一词的来源。这条“线”证明早在夏朝时期,中国就掌握了领先于世界的青铜铸造技术,当铜液注入复合范的那一刻,灿烂青铜文明的齿轮开始了转动,开启了中国的青铜时代。</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曹魏白玉杯。“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这件白玉杯于1956年出土于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的墓葬,据记载,“正始”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三位皇帝曹芳的年号,距今1700多年。</p><p class="ql-block"> 白玉杯通高11.5厘米、口径5厘米,通体光素无纹,温润透亮,在一众繁华雕饰的尊、壶、爵、角、觥、觚中,俨然一朵青莲,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这一切美好,都源于这只杯子的原材料,一整块和田羊脂玉。和田玉贵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羊脂玉更是软玉中的上品。新疆和田地区在古时被称为阗国,位于丝绸之路南道,历来与中原交往密切。这件白玉杯的出现向我们展现了1700年前,虽然中原陷入战争,但依然与西域各国进行交流活动,是三国时代丝绸之路交往的有力见证。正是这块细润无暇的玉材,才让脱胎其中的白玉杯拥有了能盛琥珀光的美颜。</p><p class="ql-block"> 在杭州博物馆馆藏的珍品中,有一只战国时期的水晶杯,是用一整块天然水晶雕琢而成的。据专家估计,制成这样一个杯子,需要及其熟练的工匠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仔细打磨,才能完成。这只白玉杯,体积比杭州博物馆的水晶杯更小,杯子的口沿打磨的更为圆润,杯足亦精致细腻。可想而知,这只白玉杯的制作工匠,需要耗费多久时间,投入何等的技艺,才能让它出现在世人眼前。要知道,在制作过程中哪怕有一丁点的失误,这一整块精美的和田羊脂玉,就可能面临着报废的风险。美玉配巧匠,泱泱华夏,河洛遗珍,件件精华。</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金丝楠木塔。此塔建于1761年,乾隆所统治的清代。金丝楠木塔,原藏于故宫慈宁宫大佛堂,整个塔身通身高6米,重达6吨。</p><p class="ql-block"> 宝塔设计有佛龛304个,里面存放了304尊鎏金无量寿佛。304个佛像形态各异,从中无法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佛像。佛像面容庄重慈祥,结跏趺坐于四方座台之上,栩栩如生形象至极,铸造极为精美。</p><p class="ql-block"> 它材料珍贵。宝塔由金丝楠木制成,金丝楠木实属罕见,楠木为亚洲特有木材,因其颜色纯净,质地坚固且经久耐用,在清朝被定为皇家专用木料,价格贵比黄金。 </p><p class="ql-block"> 它结构巧妙。金丝楠木塔,属于典型的榫卯结构样式,即通过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坚固耐用使用周期极长。大名鼎鼎的紫禁城古建筑群,采用的就是经典的榫卯结构,整个建造过程,不使用一颗铁钉,全凭工匠丝丝入扣的榫卯结构方式建造。</p><p class="ql-block"> 与其说金丝楠木塔是一座华丽的艺术品,不如说它是中国古代千百年来文化与建筑艺术的结晶,它让我们看到了金丝楠木与榫卯结构的巧妙配合,让我们感受到了佛教艺术与中华文化的伟大交融。最终,在我们眼前呈现出一件千百年来屹立不倒、光辉无限的宝塔。</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东汉石辟邪。1992年出土于洛阳孟津县油坊村,出土位置在光武帝陵东南约一千米处,出土时它已断为几截,考古人员将其进行了修复。</p><p class="ql-block"> 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秀的先世从王降为列侯,到他父亲这一辈只担任济阳县令。刘秀的父亲去世后,刘秀成了平民。后来,刘秀成为更始帝刘玄的部下,在昆阳之战中率军一举击败了王莽的四十二万大军。王莽政权灭亡后,刘秀平定今河北一代并与更始政权决裂,在鄗(音同浩)城称帝,后定都洛阳。刘秀去世后,葬于今孟津区境内。</p><p class="ql-block"> 根据《三国志》中记载,董卓入主洛阳后,曾特意派人去损坏过东汉皇帝的墓穴,而恰巧,这件石辟邪出土时便处于损坏状态,其身上有很明显的人工破坏痕迹。</p><p class="ql-block"> 石辟邪从传说中的异兽穷奇发展而来,据《山海经》记载,穷奇,壮若虎,有翼,这种兽善于驱逐妖邪,消除不祥。</p><p class="ql-block"> 这是全国最大的石辟邪,它由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长约3米,高约2米,重量接近8吨。石辟邪头类狮子,身若虎豹,张口露锐齿,怒目而视,肩部生有双翼。凿空的四肢与弧形长尾紧撑地面,身躯呈现出曲线分明的“S”形,似有拔地而起、一飞冲天的态势,展现了东汉雕刻艺术非现实的狂放浪漫主义风格。</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唐代三彩黑釉马。在现存动物的文字、语言、文学、艺术、体育、民俗等表现形式中马的表现形式最多,也最丰富,制作工艺和技术达到了顶尖的水平。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依赖于强大骑兵才夺取天下的唐朝统治者眼里,马具有其他动物所不能企及的地位和意义。</p><p class="ql-block"> 这件马俑全身黑色,唯马面、鬃尾和四蹄为白色,鞍鞯为绿、黄、白三色相间,在唐三彩中实属罕见,是文献中“龙种神驹,四蹄踏雪”的艺术再现。马头低俯,作嘶鸣状,体态雄健,气势雄伟,华丽的装饰与黑色相配更加显得醒目明快,处处都透出一种内在的、真实的美,色泽质感及姿势神态均取得了力与美和谐统一,是唐三彩马中不可多得的精品。</p><p class="ql-block"> 这件黑釉马在造型上遵循着“圆方圆”的传统构成法则,它四足挺立,头小,领长,膘肥体壮,结构准确,骨肉均匀,色彩纯正。马的身体看起来很肥壮,但腿部细长,着力于肌腱和骨骼的表现,正是这骨与肉的变化对比,使得它浑圆而不臃肿,矫健而不失俊雅。完美的造型,高贵的气质,体现了泱泱大唐万国来朝的风范,是唐代艺术美的典型。</p><p class="ql-block"> 洛阳博物馆的这件 黑釉马反映了唐代人们对美的理解与感悟,成功地诠释了古典现实主义艺术的真谛。唐代艺术家不仅以高超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创作了跨越千年而不朽的艺术佳作,而且还将大唐盛世的欣欣向荣凝固在了永恒的瞬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3日于榆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