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黄巷萨氏祖居

&中国树.林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重访黄巷萨氏祖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告别了熟悉的黄巷,以为一切都在回首的那刹那画上了句号。拆毁、翻新、修缮,这一片充满人间烟火的民居,将不再有居民的身影,而是蜕变成了明清建筑的展示区,变成了整齐划一的“旅游胜地”。位于黄巷口的萨家老屋,想必也无法抵挡这股大拆建的浪潮,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近日有一个消息让我感到意外:萨家故居竟然还在并被挂牌为“萨氏祖居”予以保护,而且还有萨姓后人居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是微信朋友圈里的一个朱姓朋友,他讲述的故事让我对人世无常充满感慨。原来他对这老屋也熟悉,当年有个与他家有三十年渊缘的萨先生曾经居住于此。萨本大户人家,家境殷实,不知何因,萨先生竟一贫如洗,终身无婚,流离失所。唯一的亲人是他的一个侄子,原本是医科高材生,却精神有疾。抗战光复后,失业无家长期寄居在我这朱姓朋友家。萨先生是文化人,身着长衫,写一手好字且善弈,是朱家孩子们的良师,满腹经纶让人受益匪浅。文革时萨先生被迫又回黄巷老厝居住,但老厝已无容身之地,只好在厅里搭两块木板躺着,孤苦伶仃,衣食无靠,很快便去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我想起的是一位也住这里的萨姓同辈,她的家境也好不到那里。多年前我曾著文追忆:世居黄巷的“毛萨葛”三姓均为名门世家,这是老福州谈论起三坊七巷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道地的福州方言词汇,涵义丰富。几十年天翻地覆,早已没有什么名门世家了。在闽北,我们与岁月一起蹉跎,几年后命运多舛的她病退又回到这个老宅。她的家我曾多次造访,外墙已倾圮,内壁有裂痕,屋顶逢雨必漏,庭院里洗衣盆,汲水桶,纵横杂陈。我们为自己的命运唏嘘很久,不再奢谈什么梦与理想。或许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可她竟香消玉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鸟有鸟丁令威,离别多年今来归,我有想再次踏入这个令人伤感的地方。当我终于从南后街拐进黄巷,眼前是一座门口挂着一排一模一样牌子的房子,除了导游参观线路外,在右边有一扇简陋的小门,那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我轻轻叩响柴扉,幸运的是有人来开门,在说明来意后,得到了主人的应允,得以登门入室。房主姓萨,是本字辈的,我们一边聊天,我一边留意着这座屋子的一切。许多往事在我脑海中萦绕,那些遥远却如昨日的记忆,潮水般不断涌上心头,让我的内心不禁颤抖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原本是萨氏祖屋,萨家曾经是名门世家,但在沧海桑田的时代变迁中,早已破落不堪。原本有两进的房子,解放后“私房社会主义改造”中被没收了大半,变成了大杂院。在三坊七巷大拆建中,后进改造外租成了几家“艺术工作室”,留下了前院的几间陋室,供萨氏后人居住。现在还剩下三户人家,居住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别。外厢依然破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还遗留着一些历史旧物。里厢则经过重新设计装修,充满了文化内涵,其中有一间房前摆着“萨镇冰书屋”字牌,只是不知海军元老萨公是否真在此住过。由于和房主不太熟悉,不敢多问。不过,我还是得知,故人的“闺房”仍然存在,斑驳的雕栏、孤寂的斗室,一切都让人感到怅然若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三坊七巷,看多了名人故居和古建筑被改造、占用或出租经营。就在萨氏祖居附近,有黃姓房地产商的私宅,被称为“黃家大院”,这“大院”的存在很蹊跷,一方面是普通居民不由分说地被迁出,另一方面却由特殊人物大兴土木。还有一些场所名为会所、书院,实则是一些达官贵人的高级会议室或会客室。历史街区和建筑,其独特的空间意义和符号价值尤其对现实中的达官贵人具有吸引力。但达官贵人通常是不愿意与大众分享这些空间。他们占有、经营这些空间,但概不对外,以设置门槛或闭门谢客的方式将这些空间转变为“密室”成了权贵们心照不宣的“温柔乡”、“销金窟”。如消费不菲、门禁森严的“泰隐安珀酒店”,其高档套房的报价竟然每晚高达 6 万元。在这一片街区不久前就传出丑闻,被偏激的媒体斥为“酒肉坊巷”,让有良知的人蒙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萨氏祖居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我庆幸残缺的萨氏祖居总算还能保存下来,但同时也深感无奈,因为失去的已经永远失去了,留下的也许还会失去。想到这些,我的心头不禁隐隐作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轻轻地敲响柴扉,幸运地有人来开了门</p> <p class="ql-block">前厢依然破旧,却保留了许多历史遗痕</p> <p class="ql-block">后厢刚修葺一新,充满了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故人的"闺房还在,斑驳的雕栏、孤寂的斗室</p> <p class="ql-block">“黄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每晚6万元的酒店</p> 回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