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7月20日至7月22日,为期3天的“第十二届全国魅力班级建设峰会”在美丽的魅力之城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的同仁们齐聚一堂,接受智慧的洗礼。诚德德育名师工作室在主持人薛小燕老师的带领下,历经26小时,跨越千里来赴会。此次奔赴路途是遥远而艰辛的,但充实的收获为这次奔赴增添了色彩。</p><p class="ql-block"> 诚德德育名师工作室以“诚信”为信念--扎扎实实做研究,以“德育”为方向--真真切切解问题。探寻、探索、探究,我们一直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日上午8点40分,会议正式拉开帷幕,主办单位负责人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原副院长许剑波和《德育报》社社长李冬哲致开幕词,分别就本次峰会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紧接着,李冬哲先生率先进行了主题为《聚焦论文撰写,赋能班主任成长》的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李冬哲先生站在报社编辑的角度,结合具体实例,指导论文写作的规范流程和技巧。论文写作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必备技能,是物化研究成果的不二选择。那如何提高论文的通过率和质量呢?他以编辑的角度亲自指导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等的书写规范,以及投稿和发表后的维护,通过对每个环节素材修改前后的例举,为参会者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借鉴思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上台的是黑龙江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刘晓玲老师以及南京市德育学科带头人端木萍萍老师,她们分别结合自己的带班育人经验,进行了《打造优秀班集体的秘密》和《解锁情感密码 为班集体建设赋能》的分享展示。俩位老师提供的教育案例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以情感为底蕴,创设关怀、开放、包容的班级环境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日下午,全国名优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辛治国老师进行了《培育班级软文化,增强育人时效性》的主题讲演。辛老师风趣幽默,充满智慧的发言,让人受益匪浅。缘分使然,辛老师以朋友的身份邀请工作室成员共进晚餐,继续深入交流,收获横跨千里的深厚友谊。席间,辛老师针对老师们的困惑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交流”“消除孩子内心的矛盾,才能真正实现成长”“个性的数学作业形式”等等闪烁着智慧光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无不给人茅塞顿开的感觉。真诚的交流,让人与人走得更近;一批有着共同目标的同行者、奋斗者,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的人生获得更多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21日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进行了主题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为学生营造完整的生活世界》的沉浸式专业化的分享。李家成教授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展示了家校社合作的更多可能性。他分享的基于中国社会文化特点的各种协同育人模型的开发和发展过程,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日下午,两位全国知名班主任姜波和陈蔚分别进行了经验分享。姜波老师分享的《提升育人水准,铸造高段位的班集体》给我们展示了民主科学,高度自治班集体建设的完整过程。陈蔚老师结合心理学对家校沟通中的一些技巧进行了探讨。满满的干货,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2日的活动从绘本故事《点》展开,北京特级教师万平声情并茂地交流了《教育,是温暖的》的个人成长经验。“一个点就是一颗生生不息的种子,给一点鼓励,孩子会有无限可能。”万老师通过自己不断的教育实践,诠释着“以善学善,以善教善,以善养善,善善无穷”的教育信条。充满温情的教育故事,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朋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2日下午进行了“让教育的力量看得见”的主题沙龙活动,各工作室针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心得进行了交流。薛小燕老师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目前存在的困惑进行了梳理,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在解决办法方面的思考。宣传了我校在侯永峰校长的带领下,为落实家校社合作育人,践行“大教育观”方面的一些积极尝试。受到与会同仁们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沙龙活动后,全国名班主任工作室联盟副理事长郭德凤教授围绕《班主任的道与术》进行了分享。提倡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站在儿童立场,与学生共情,采取适切的方法开展班主任工作。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教育案例,将班主任工作引入了更高的纬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期3天的学习活动伴随着哈尔滨淅淅沥沥的小雨结束了。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教育经验、那些充满温情的教育故事、那些蕴涵深刻的教育理想,犹如这小雨,无声地浸润着每一个教育人。</p><p class="ql-block"> 当下,在关注班集体建设,家校社合作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有这样的一群同行者,让我们前行的方向更坚定,使教育的力量更蓬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i>等风来,不如,我们追风去!以学赋能,蓄力前行!德育,我们在路上!</i></p> <p class="ql-block">本文编辑:王子龙</p><p class="ql-block">审核:薛小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