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排工六兄弟

瓯江渔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编者按:瓯江放排是浙江省南部木材运输的一种传统方式,尤其在龙泉地区,在没有公路的年代,其丰富的原始森林资源,通过放排运往温州,供应浙南和上海等地。随着紧水滩水库的蓄水和瓯江流域公路的建成,放排运输逐渐被公路运输所取代,瓯江上再也见不到放排的独特风景。这是由记者黄开贤、刘继曾、毛邦兴采访报道的,刊登在1963年6月15日《工人日报》上的一篇文章。讲述了龙泉宫头世传、世养、世顺、世亮、世明、世妹儿六兄弟从事瓯江排工的故事,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体现了瓯江渔船林氏勤劳善良、机智聪明、正直无私、不怕吃苦、知恩图报、顾全大局、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行和特质。反应了解放前乃至解放初期族人生存环境的恶劣、水上劳作的艰辛、谋求生活的不易。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启示,增强了族人的情感共鸣。故予以刊入族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瓯江排工六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 在“林木之乡”的龙泉县,传颂着城郊木材水运站六位放排兄弟爱排如家、公而忘私、兄追弟赶的动人事迹。</p><p class="ql-block"> 他们六兄弟是:老大林世传、老二林世养、老三林世顺、老四林世亮、老六林世明、老七林世妹儿。兄弟们分别在两个放排组工作,林世亮和林世妹儿担任放排组长。解放以来,六兄弟十余年如一日,迎风破浪,战斗在瓯江木排上,为国家运出木材四万零九百多立方米,平均每人的航程达八万多里,六个人加起来达到四十八万多里。由于成绩卓著,六兄弟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前年和去年,共产党员林世亮还光荣地出席了浙江省的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 智勇双全渡险滩</p><p class="ql-block"> 一个炎热的夏天,乌云遮天,雷声隆隆,滂沱大雨下个不停。一夜工夫,瓯江里水满浪大,放运木排的好时节来到了。林世亮顾不得休息就投入放送新排工作。</p><p class="ql-block"> 天蒙蒙亮,林世亮就拿着斧头、排钉、竹篾去整理木排。走到停排场,大哥林世传已在这儿修排了。</p><p class="ql-block"> “大哥,你们工组不是昨晚才回来吗?身子挺累的,怎么不在家休息休息?”林世亮望着大哥布满皱纹的脸,关心地问。</p><p class="ql-block"> “这么好的水,正是放排的好时候,怎么能休息呢!昨天我们工组工人一到站,听说你们工组已经接受了新任务,世妹儿就沉不住气,连夜办了手续,今早天还黑乎乎的就叫人去领材料了。”在他们说话间,世妹儿正带着工人,背着撑篙,手提着排钉篓来了。</p><p class="ql-block"> 木排很快整理好,大家又作了详细检查,然后才开排。</p><p class="ql-block"> 林世亮解开竹链,拿起撑篙岸上轻轻一撑,木排离岸向江中心漂去。转瞬间,一条长达六十多米的木排,被水浪冲的像一条蛟龙,时进水内,时进水外。林世亮凭着他二十多年的放排经验和机智勇敢,使木排乖乖地跟着他排梢随流速行。他的哥哥弟弟和组内其他人驾驶的木排,紧随他的木排后边。放眼望去,长长的木排像一列列载满木材的列车,破浪前进。</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木排,出了梧桐滩,经过哭石岩、十八湾、九里潭,征服了老虎滩之后,直奔石帆汇。</p><p class="ql-block">石帆汇这个地方,山角突起,峭壁耸立,水深流急,木排到这里稍不注意,就有卷入漩涡或碰上礁石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石帆汇到啦!”林世亮回头高声吆喝和挥着手势。这时,他聚精会神,手握排梢,只见大山壁立于前,滚滚江水直打壁上,雪浪翻卷,水花飞溅,林世亮驾驶的木排成了一匹调皮的野马,又跳又转。正在这时,老大林世传的木排也来了,眼看木排要被水浪冲进漩涡和林世亮的木排撞在一块,这位有四十来年放排经验的老手急忙放下排梢,提起撑篙,向林世亮的木排顺势一擎:“快,世亮快把木排靠近我,把竹链拴在我的排上。”这时排靠着排,两人各撑排梢,死劲地向外摇,冲过了漩涡。接着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排都相继战胜了险恶的石帆汇。</p><p class="ql-block"> 这次,林世亮工组在四百八十多里的航程上,只用了四天工夫就放到了目的地,创造了全县放排最快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瓯江,在多雨的夏季里,水满流急,波浪滚滚;但是到了少雨秋天,水少流缓,乱石、浅滩百出,又给放排工人带来很多困难。1961年8月的一天,站长找到了林世妹儿和林世亮,对他们说:“站里有一百八十多立方米木材放不出去,这些都是国家急用的木材,在这里搁浅了好几个月了,再搁下去排傻会腐烂……”</p><p class="ql-block"> “国家等着用木材,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把它放运出去。”世传、世亮、世明、世抹儿几个兄弟坚决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不少人被他们这种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的精种所感动,也都提出要同他们一块儿去放运这批木材。</p><p class="ql-block"> 初秋炽热的阳光,晒的人身上火辣辣地,汗水顺脸往下流。撑放了一天,两肩被撑头顶得红肿,手上也磨起了血泡,只放了八里路。晚上,十二个人睡在木排上一个比汽车棚还小的“伙凉棚”里,由于疲劳,排工们很快睡着了,只有工组长林世亮和林世妹儿不能入睡,两个人站在排头上,望望天,满天星斗,没有一丝云彩。</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他们开了个“诸葛亮会”,决定人在岸上走,用链子拴在排上拉。用这个办法,这天多走了二十多里。</p><p class="ql-block"> 木排放到丽水碧湖滩时,江水越来越少。这个滩有一百多米长。河道宽水又浅,又大又重的木排到这里就搁住了。十几根撬棍伸进排缝,用上很大力气也搞不动。在这个关口上,世妹儿坚决地说:“把木排拆开,一节节往下放,再放不下去,就一根根运,一定要把木排运下去。”大家冒着烈日,立刻动手拆排,从早上一直干到傍晚,肩膀被撬棍磨起了红疙瘩。六条木排才全部过了滩。</p><p class="ql-block"> 晚上,大家躺在“伙凉柳”里休息,有位青年排工说:“江水这么浅,再干下去吃不消,我看把排暂停在这里,等天下雨再放好了。”“不行。”老大林世传毅然说。“这次放排大家干得确实辛苦,可是,国家建设急需用这批木材,我们不能停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林世亮也插嘴说:“我在省里开会,领导报告上说,国家建设需要木材像需要钢铁一样呢!”经林家兄弟这么一说。大家都鼓起更大劲头,决心把木排放运出去。</p><p class="ql-block"> 后来,经过三十多天艰苦放运,终于把这批水材全部放运到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滚滚浪淘救木排</p><p class="ql-block"> 林家兄弟,爱护木材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不管丢散的是整木还是零星小材,他们看到了总是想尽办法拣来交公。一年秋天,林世妹儿从青田放排回来,身体疲劳,很早就睡觉了。一觉醒来,听得雷声隆隆,急雨哗哗,他掀开被头跳下床,推开窗门一看,只见密密粗粗的雨点向下倾泻,他立刻想起江边的那十多条木排,如果不去栓链加固,洪水来了,就会被冲走。林世妹儿急忙穿蓑衣,拿起手电简,跑到停排场一看,不禁大吃一惊:江水上涨了,吊在江边的十多条木排,被激流冲打得摇摇晃晃,眼看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情况紧急,时间宝费。林世妹儿一面大声高喊:“洪水来了,木排危险了,快来人啊!”一面拖起一捆一百多斤重的钢丝索,跳上起伏不稳的木排。正在这时,工人们也纷纷赶来抢救。不一会十多条排都吊上了钢丝索,保证了安全。</p><p class="ql-block"> 十四年来,林家六兄弟为国家放出四万多立方米木材,几乎没有短缺过,而且还经常打捞漂散材。去年一年,他们打捞的散材就达六十多立方米。</p><p class="ql-block"> “叫他们自己打捞怎么成!”</p><p class="ql-block"> 去年6月,城郊木材水运站的放排工人,热烈开展劳动竞赛,亮赛中追赶的对象,便是林家六兄弟。</p><p class="ql-block"> 一次放排,朱梅松工组紧跟他们后边,暗暗下定决心要和他们比个高低。当林世妹儿工组的木排路过石角汇,和那里的强大漩涡经过一番搏斗脱险后,林世妹儿驾着木排驶进了平静的江湾,回头一看,却不见了朱梅松和他们的伙件。</p><p class="ql-block"> “莫非他们在石角汇出事了?”林世妹儿心里想着,就叫组里工人把排停下来,然后他领着人带着撬棍,往石角汇奔去。来到石角汇一看,果然朱梅松工组六条木排,有三条被激浪冲进漩涡,碰上岩壁打散了。大批木材漂浮在江面上,有的在漩涡里打转,有的随波漂浮。林世妹儿见了说:“我们帮助你们打捞。”于是两个工组的工人一起冒着漩涡危险,投人了紧张的打捞木材战斗。</p><p class="ql-block"> 打捞了一天,只打捞了一半。晚上,世妹儿回到自己排上,有个工人对他说:“我们帮助他们打捞木材耽搁了一天,明天该开排啦,要不我们会落到后面的。”林世妹儿说:“那样多木材,叫他们自己打捞怎么行呢,到明天我们再帮忙干一天,把他们工组冲散的木材全部打捞起来。”工人听了很感动,说:“既然你们都去帮忙,我也和你们一块帮他们干到底。”就这样,他们又在石角汇苦战了一天,帮助朱梅松工组把冲散的木材全部打捞起来,扎好排一起前进。按规定,帮别组打捞木材,要领补贴工资,但是林世妹儿兄弟和组员们没领一文钱。他们这趟排虽然比快的组慢了两天,但大家心里却很高兴。</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林家兄弟,在生活上互相关怀,在生产中互相帮助,在政治思想上、也都有自我批和相互帮助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去年年底评比时,出了一件事:当有人提议老六林世明也评为先进生产者时,其他工人都没意见,说他和其他五个兄弟一样,工作积极,生产任务也完成得很好,应该和其他五个兄弟一样评为先进生产者,但是在场的小弟林世妹儿和几个哥哥不同意,世妹儿态度严肃地说:“工作虽然好,但是他有自私思想,我不同意评上他”,原来去年有一次林世明从龙泉买了四支毛竹、几捆柴火,放在木排上带到青田岳父家里,有的工人说:</p><p class="ql-block"> “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过今后改掉就是了,这次还是评上。”</p><p class="ql-block">“不能那样说,我们是工人,是国家的主人,不能干那样的事!”世亮激动地说。</p><p class="ql-block"> 老二林世养也沉痛地对世明说:“大哥不是常对我们说,说什么活,做什么事,都要想着从前的苦么?你现在吃穿不用愁、怎么会去干损害集体利益的事?你难道忘了解放前替资本家、木商做牛马的日子吗?”兄弟们严厉、诚恳的批评。句句打在世明心坎上。这天夜里,他趟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白天评比会上的情景,又在他脑海里出现,往事又像浪潮般涌上他的心头:他们父母生他们兄弟七个,姐妹三个。解放前,一家十二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地,住在两只破渔船里。为了生活,他们从小跟着父亲下水撒网捕鱼。一家人虽然日夜劳动,却没有填满肚于。几个姐妹只得送人当童养媳,老五也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死在外边(编者注:因当时老五杳无音信,以为他死了。1988年,两岸关系缓和,实现通邮,他从台湾写信给四哥世亮,才知道还活着,且育有四子一女,惜世亮已去世,其女上琴代为复信,同年回龙泉老家探亲,其家人现居台湾)。剩下六兄弟,逼得无路可走,从十六七岁起,就给地主、木商、包工头放运木排,受尽了压迫和剥削。解放后,六兄弟和广大阶级弟兄一样,翻身当了主人,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每月有固定工资收入,兄弟六人都成了家,住上了新房子。解放前,六兄弟中的四个人从来没穿过棉衣,现在一家大小四季衣服齐全……“是呀,兄弟们都懂得今天幸福来得不容易,他们听党的话,一心一意为生产,可是我却想自己多挣钱,做了对不起大家的事,那里像个当家作主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林世明就找小组同志检讨说:“昨天二哥、四哥批评是对的,我忘记了前头苦,今后我一定改正,积极争取。”林家兄弟这种维护集体利益、大公无私的风格,给站里工人很大教育和鼓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