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 茶碗,16 世纪。(红釉粗陶器)唐津陶瓷,9.9厘米*12.7厘米。印第安纳州立美术馆。</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艺术的真相》p32 </p><p class="ql-block">有空翻书,在《艺术的真相》中看见此图,茶碗这种陶瓷制品,在日本人的审美观念中一直是很受赞赏的,碗中因微妙多变的颜色而珍贵,它稍微不规则的表面和形状令人产生有趣的触感。这种设计是为了让使用者抿一口茶,再慢慢欣赏它。几百年前的日本人,使用这种形制的陶碗非常普遍。</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属唐津陶瓷,充满一种雄健、粗犷的审美情趣,同时色彩温婉,协调。</p><p class="ql-block">有日本学者认为,唐津风格的陶艺作品,应该保留原料原有的图形和窑火的火性,而尽量少加入人工修饰与雕琢,过多的装饰反而不美,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无论是土还是釉药,都不那么拘泥,而是自由奔放的创作。即便是普通的器物,也会因为制作的人而拥有不同的力量,无论是艺术装置还是日用之器,都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2️⃣ 我在网上买的类似器型的碗,尺寸完全一致,仅仅在颜色上有区别,估计是出口日本的瓷器,是只“土碗”。</p><p class="ql-block">这只碗用来喝茶显大,吃饭略小,成为无用之物。像这样的无用之物家里还有很多。</p><p class="ql-block">这样的仿制品通常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追述制陶历史。向古代的同类陶瓷作品致敬,在尊重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制作出来的当代瓷器。</p><p class="ql-block">从这件作品中我们还是可以抓住唐津陶瓷的神韵,由于还没有经历历史的沉淀,有点生硬。</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陶碗的红釉色彩和粗陶质感相得益彰,穿越几百年,留下些历史的沉淀;第二个并不难看,简单的撞色凸显唐津陶瓷的独特气质,如果非要对比两只碗到底谁更好看,见仁见智了。大多数人都认为第二个更好看,因为他们并不知道第一个是美术馆馆藏而第二个是网购。一个是古董一个是仿制品。也许再过几百年,第二只碗也有可能驻留在某个重要位置,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在多少年之后都与我无关。</p><p class="ql-block">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人生完全是偶然,无有任何意义,正如我们拥有数不胜数的无用之物一样,貌似是在追求审美的人生,但我们为何要追求审美的人生?因为审美可以让我们在看见世界的同时,看见我们自己,看到人生尽头的时候也看到美好的当下。</p><p class="ql-block">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试图来寻找品味和拥有品味所带来的乐趣,品味随着我们所拥有的闲暇时间来定义,当又忙钱包又不鼓的时代,品味遥不可及;而现在,品味成了不断更替的时尚,品味更像我们穿着的衣服,它让我们的生活置身于多样性之间,我们的品味在不断的变换,这就让艺术的边界含糊不清而变得冗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