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内蒙从来不是我热切想去的地方。在我心里,它如同一个平庸的女子,毫无特色。</p><p class="ql-block">我已经去过内蒙两次了。那两次,都是自驾游。但我知道,我对内蒙所有的印象只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而已。</p><p class="ql-block">内蒙太大了,像一片静美的秋叶,东西横亘于中国的北方,何况那两次还仅仅是泛泛之游呢?</p><p class="ql-block">但我还是再一次去了内蒙。这一次是跟团游。</p><p class="ql-block">我太悠闲了!</p><p class="ql-block">人是一种特别矛盾的动物。时常追求悠闲,但当悠闲来临时,又感到惶恐。</p><p class="ql-block">川端康成说:“悠闲自在地活着,也是一种彻彻底底的懒惰吧。这难道不是一种特别悲戚的生活吗?”</p><p class="ql-block">我有时候去一个地方,只是因为我无其他地方可去。而我选择去这个地方,我更多享受的是从这头到那头的过程,而并不真的在意那头有什么。</p><p class="ql-block">那头有什么或没有什么,很多时候只存在于意识里渴望的一种状态。</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地处中国北部,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素有“牧草王国、歌的海洋、酒的故乡”之称。</p><p class="ql-block">许多人认为内蒙与新疆接壤。这是一个误区。它们之间隔着一个甘肃。</p><p class="ql-block">“内蒙古”一词是由“内札萨克蒙古”演变而来的。清代将较早内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称为“内札萨克蒙古”,将后来陆续归附的喀尔喀、厄鲁特等部称为“外札萨克蒙古”,不设札萨克的察哈尔、唐努乌梁海等部称为内附蒙古。</p><p class="ql-block">札萨克,官名,蒙古语“执政官”的意思,是清朝主要对蒙古族和满族人授予的军事、政治官职爵位。</p> <p class="ql-block">蒙古,作为东胡的一支,其名称最早出现在公元7世纪的《唐书》中,指的是“蒙兀室韦”。蒙古人的起源地是现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额尔古纳河地区。那里有一个小镇,今天仍被称为“室韦”。</p><p class="ql-block">“蒙古”一词的含义,普遍接受的解释包括:</p><p class="ql-block">蒙古语中,“蒙古”意味着“蒙古嘎勒”,这代表了蒙古人最为崇敬的“长生天”与“火”的结合,其意为“永恒之火”;</p><p class="ql-block">另一种解释是“蒙古”源自于“蒙高勒”,意味着中心或核心;</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蒙古”是“塌迟”的转写,表达了“我们北方人”的意思。</p><p class="ql-block">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气质。提到一个地方,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就是它的气质的部分具象。</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进入内蒙是2020年9月27日,庚子年八月十一日,星期日。那次是自宁夏银川前往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我在《步履不停·西北行》里写道:</p><p class="ql-block">“穿越人烟稀少、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时见骆驼和格式统一、插着国旗的白墙红瓦房,少见马、羊,未见具有地域色彩的蒙古包。起初所见骆驼,多为人养,后来所见,则多为野生。它们三三两两,成为一道风景。一路上,天灰蒙蒙的,而旷野则以黑和黄为主色调。在这旷远、苍凉的天地间,会让人有一种无力感,会本能地感到人类的微不足道,与此同时,会有一种想放开喉咙大喊大叫的冲动——不是为了壮胆,不是为了发泄,只是想将淤积于心中的烦闷之气呼出。但想到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时,又会为人类为生存而表现出的坚韧不屈而感动。他们像那些生存在沙漠里的不知名的植物,与天地做顽强的抗争:在秋冬蛰伏,在春夏绽放!</p><p class="ql-block">“再前行,许多草原已经沙漠化。</p><p class="ql-block">“山抹微云,天连衰草。10时30分,阴山起伏绵延于眼前…….”</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2021年5月3日,辛丑年三月二十二日,星期一。那次是在畅游东三省后,自吉林长春,前往内蒙古通辽科尔沁草原。我在《东北,偏东偏北——东北行》里写道:</p><p class="ql-block">“我们好像是被一阵风沙带入内蒙的。内蒙的地形地貌似乎天然地带着一种苍凉的色彩:灰蒙蒙、阴沉沉的天,寂寥空阔,一只只乌鸦沙哑着嗓子在空中鸣叫,一排排杨树已绿,但掩饰不住荒漠的凄凉。这个季节,‘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场景,历历可见……”</p><p class="ql-block">这一次,最后途经赤峰,进入河北承德。</p><p class="ql-block">前两次,一从西进,一从东进。这一次,从中进。</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3日,星期日,甲辰年五月十八日</p><p class="ql-block">清晨5时,朝霞满天。天地仿佛在这一刻从睡梦中醒来。5时40分,我和建新在小区门前乘上了前往内蒙的大巴。</p><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有一部纪录片《航拍中国》。这部纪录片非常成功,感动了无数人。无数人通过它,了解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它的背景音乐的歌词,通篇只有一个“啊”字。但中国交响乐团的女高音霍元圆却“啊”出了天籁之音。她“啊”得空灵、缥缈、柔美、圆润。她“啊”出了灵山秀水,“啊”出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不离不弃,一往情深!</p><p class="ql-block">许多人说,她“啊”过的地方都收钱了!真悲哀啊!也有人说,没“啊”的地方也照样收钱。</p><p class="ql-block">10时,过洛阳黄河大桥。</p><p class="ql-block">下午5时,路过太原。</p><p class="ql-block">即使在熙来攘往的人潮中,心灵也会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它像一个灵活的章鱼,将触角伸向四面八方。</p><p class="ql-block">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名《车轮滚滚》。内容却忘了。有点像买椟还珠。</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路向北行驶。我们坐在车的左侧。由于空调的制冷效果不佳,一些通风口又被行李堵塞,车厢内有些燥热。建新拿出了折扇。</p><p class="ql-block">扇子在电扇和空调出现以前,度夏时,几乎是家家必备的。“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不中不中。”这是我们那个时候的顺口溜。最后一句,也有说“等到立冬”的。</p><p class="ql-block">尤其是蒲扇。它质轻、价廉、泼实、耐用,既能扇风又能驱赶蚊蝇,有时还能当坐垫用,受到几乎所有升斗小民的青睐。我曾以为它是棕榈树叶做的,后来才知道不是。它是由生长在南方的高大的蒲葵树的叶子制成的:晒干、水洗、烘干、压平,然后根据叶子的大小剪成圆形,再用竹篾或丝线缘边。</p><p class="ql-block">使用扇子有一个显著而又时常被人忽视的现象,那就是——不扇,那种热还能忍受,扇后停下,便热不可耐了。但扇久了,胳膊会酸,不得不停下。幼时的夏天,母亲为哄我入睡,常为我扇。她一停,我便醒了。她便继续扇……</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想,论扇扇子,天下的母亲也许是最持久、最有耐受力的。</p> <p class="ql-block">傍晚6时,进入忻州市原平市。</p><p class="ql-block">忻州市,山西省辖地级市,古称“秀荣”。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依长城,与大同、朔州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邻太行,与河北接壤;南屏石岭关,与太原、阳泉、吕梁毗连。佛教圣地五台山、“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就位于这里。</p><p class="ql-block">那一年,忻州市的刑警曾专门赶至桐柏,寻求破案线索。那一个时期,桐柏有一帮专门撬盗保险柜的贼,四处流窜作案。他们“蜚声”全国。</p><p class="ql-block">6时24分,气温23°。这要比桐柏低5°左右。</p><p class="ql-block">6时47分。感觉忻州市一圈山。但山势平坦。</p><p class="ql-block">晚7时07分,过雁门山。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的雁门关,就位于雁门山中。</p><p class="ql-block">雁门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故被誉为“中华第一关”。这里,首倡“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来过,秦国大将蒙恬来过,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来过,汉元帝时的王昭君就是从这儿“出塞”和亲的,最为百姓熟知的北宋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儿。被称为“杨无敌”的杨业就是在这儿战死沙场的。</p><p class="ql-block">烽火台、夕阳、山脊、广武长城文化公园……急匆匆从车窗外掠过。群山叠叠,那黑蒙蒙的山脊好似一把把利剑。这时,不仅能感到壮观,还会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你会想那些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岁月,会想在这些岁月里的那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普普通通的家,会想那些“犹是春闺梦里人”的累累白骨……</p> <p class="ql-block">在相同的季节和气候下,天下的夕阳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你在什么地方看的和在你看的时候的心情。</p><p class="ql-block">《源氏物语》里有一句话,深孚我意:“水天本无情,全凭观者心。”</p><p class="ql-block">路旁的小白杨枝繁叶茂。雷说:“在大同当兵,学的第一首歌就是《小白杨》。”</p><p class="ql-block">小白杨叶子的正反面的颜色似乎是不同的。正面颜色深绿,而背面颜色浅得接近于白。一阵风来,枝叶翻动,像开满了白色的花儿,远看像落了一树白色的蝴蝶。</p><p class="ql-block">7时39分,进入朔州市朔城区。</p><p class="ql-block">朔州市,山西省辖地级市,别称“朔”、“马邑”。位于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南扼雁门关隘。历史上,这里曾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如三国大将张辽、唐代名将尉迟恭、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明朝内阁首辅王家屏等。</p> <p class="ql-block">7时46分,夕阳终于落在山下,绚烂的晚霞缭绕空际,久久不绝,让天空显得更加辽远、空阔。</p><p class="ql-block">过了雁门山,绿油油的高粱地让我想起河南的干涸。</p><p class="ql-block">8时14分,进入朔州市平鲁区。</p><p class="ql-block">“走运,走走才有运。”另一个雷说。</p><p class="ql-block">“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任何人面前,任何人都没资格拥有趾高气扬的优越感。</p><p class="ql-block">9时14分,进入朔州市右玉县。</p><p class="ql-block">9时30分,进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简称呼市,民国时期及建国初期为绥远省省会,后绥远省撤销,并入内蒙古,改名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县境。呼市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名“归绥”。1954年,改名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p><p class="ql-block">“浩特”在蒙古语里最初是指水草旁的集聚地或定居点。到了近代,“浩特”是指固定的城堡或城市。在内蒙,除呼和浩特之外,还有乌兰浩特(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个首府)、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巴彦浩特等。</p><p class="ql-block">每次出游,总会遇到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对于我们这些天涯行客而言,这些地名也许只是一个个冷冰冰的缺少温度的专有名词,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而言,哪一个地名不是饱含着热血、汗水、温情和希望呢?如同我们的家乡桐柏一样。</p> <p class="ql-block">10时23分,下高速,进入呼和浩特市区。</p><p class="ql-block">半夜11时07分,到达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西二环路的锦海之春酒店。</p><p class="ql-block">自桐柏至呼和浩特这将近1200公里的路程,我们整整走了15个小时。这是在我的预料之中的。</p><p class="ql-block">当你提前有了思想准备时,反倒不觉得路途太过遥远了。这如同我们平日里做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