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风情

若谷

<p class="ql-block">普洱茶马古城</p><p class="ql-block"> 普洱茶马古城依据古普洱府原貌复建,再现了茶马古道鼎盛时期的商贾云集的繁荣场景,以凸显茶马文化为背景,为游客创造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多元化产品。</p><p class="ql-block"> 普洱茶马古城还充分挖掘非遗项目、非遗文化、非遗传承人,将特色非遗引入特色街区,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为游客拓展新的文化消费场景,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那柯里古镇</p><p class="ql-block"> 那柯里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位于宁洱县南部。两条小河盘旋相汇于此,依山傍水,生态环境良好,保存有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百年荣发老店,部分当年马帮用的马灯、马饮水石槽等历史遗迹、遗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茶文化、古道文化痕迹。</p><p class="ql-block"> 那柯里,原名“马哭里”。相传,无论从磨黑孔雀坪下来走夷方,还是从思茅上来,经官府大道入京的马帮,都须在那柯里“荣发马店”歇脚过夜。进或出“荣发马店”的马帮须涉水淌过马店前的一条小河,劳累或者睡眼惺忪的马儿面对清凉的河水,都流下伤心的泪,因而得名“马哭里”。视马为生命的马锅头几次上书官府,官府遂了马锅头的心愿,修建了一座长20余米的规格为五格的“风雨桥”,从此,“马哭里”更名为“那柯里”。</p> <p class="ql-block">澜沧县老达保村</p><p class="ql-block"> 老达保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哈尼族乡,是拉祜族歌舞保留最多和拉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村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老达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全寨都是拉祜族,“拉”是虎的意思,“祜”是把肉烤香的意思,因此拉祜族又称猎虎的民族。</p><p class="ql-block"> 老达保的魂是拉祜族人的歌声,这个被称为澜沧县音乐歌舞之乡的地方,男女老少皆能弹唱,他们擅长芦笙舞、摆舞、无伴奏合声演唱,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少年幼童,随便拿把吉他或者芦笙都能即兴表演,弹唱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拉祜族民族文化的信仰与崇敬。</p> <p class="ql-block">景迈山</p> <p class="ql-block">大平掌古茶林</p><p class="ql-block"> 景迈山现有五片栽培型古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1140~1600米之间,面积共计约1180公顷。景迈山世居民族智慧地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为茶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形成的传统林下茶种植方式延续至今。据估算,目前古茶林中茶树超过120万株,其中树龄100年以下的占多数,100-150年的占9.8%,150年以上的占0.7%。合理适度的茶树种植方式保证了古茶林的生物多样性,区域内有当地原生种子植物134科,524属,约1500种;陆生脊椎动物253种,其中两栖类2目8科14种,爬行类1目8科24种,鸟类12目31科148种,哺乳类9目23科67种。</p><p class="ql-block"> 大平掌古茶林总面积310.98公顷,以白象山为中心,位于景迈村景迈大寨,是景迈村唯一开放展示的古茶林。该片区的"茶神树"每年春茶季都会受到村民的祭拜。大平掌古茶林紧邻景迈大寨村口还保留了一段茶马古道遗迹,反映了先民对外交往与开展茶叶贸易的历史。大平掌古茶林见证了世居民族文化的影响。悠久的林下茶种植传统,以及茶树植物对种茶民族。</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景迈山大金塔</p><p class="ql-block"> 大金塔位于景迈大寨,是附近村民进行节日庆祝、日常祭祀的重要场所。在盘山道上,远远能看到塔尖耸立于山巅,俯瞰整个景迈山,从近处看,整个塔身呈金黄色,建筑风格极具傣族特色,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清晨,在大金塔下远眺景迈山,传统村落尽收眼底,一幅人间烟火气;傍晚,落日余晖洒在大金塔上,洗净内心铅华。</p> <p class="ql-block">糯岗古寨</p><p class="ql-block"> 糯岗古寨也称“糯干古寨”,位于云南普洱,是傣族为主的自然村寨,保存原始古朴特色和傣族文化。居民以茶农为主,保持清新原始氛围。古寨建筑古朴,民居为木质干栏式建筑,错落有致,黄牛角为标志。这是景迈山上傣族传统村落景观格局最鲜明、保存最完好的村寨之一,被誉为“千年布朗族古寨”。</p> <p class="ql-block">糯岗佛寺</p><p class="ql-block"> 景迈山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每个村寨均建有佛寺,是村民举行佛教仪式与重大节庆活动的场所。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布局较为自由,没有明确的轴对称空间关系。受西双版纳地区影响,寺院建筑多为直接落在台基上的单层建筑,屋面从中央向两侧分段对称跌落加下层四坡屋面,构成类似歇山顶的外形。寺院建筑大多由本地工匠建造,造型与装饰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p><p class="ql-block"> 糯岗佛寺位于景迈村糯岗老寨西北侧的高台之上,占地面积约1691平方米,由寺门、佛殿、戒堂、佛塔与僧房等组成。其中,佛殿主入口朝东,为砖木结构;殿内柱上有金水(雕版漏印)装饰;屋顶上覆方形陶制挂瓦,挂瓦条由竹木制成;屋脊有神兽、飞禽等陶制装饰。该佛殿体现出清代建筑的建造与装饰特点,据当地老人口述有近百年历史。藏经阁位于佛殿东侧,为重檐攒尖顶,覆蓝红两色琉璃瓦,屋顶装饰较为华丽。金塔位于佛殿东侧,砖石结构,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群塔样式。两座琉璃瓦顶的寺门则为2015年村民账佛捐建。</p> <p class="ql-block">翁基古寨</p><p class="ql-block"> 位于景迈山上,是完整地保留和传承了布朗族原生态文化的古寨。翁基古寨原始风貌浓郁、民族特色突出。</p> <p class="ql-block">翁基古寺</p><p class="ql-block"> 村寨最北端是翁基古寺所在,这是景迈山上最古老的佛寺。古寨被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和千年古茶林环抱。</p> <p class="ql-block">  古寺旁有2500年的翁基古柏。走进群山深处的翁基,仿若走进一片“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翁基古柏</span></p><p class="ql-block"> 翁基古柏,中文学名:翠柏,俗名:柏木。经研究鉴定树龄在2500余年以上,树根径围11米,胸径3.5米,树高20余米。相传翁基后山上有妖龙为恶村里,为解除村民苦难,一佛爷来到村头打坐诵经,点化恶龙。日久天长,恶龙终受感化而变身成为柏树。它与古寺相伴相生,绿荫蔽天,村民称此为"古柏听经"。</p> <p class="ql-block">芒景村</p><p class="ql-block"> 芒景村村落完整保持着景迈山布朗族村落的传统格局,依据地形建设形成上寨、下寨两个组团,共有三个寨心。建筑围绕寨心沿等高线错落布局。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门节</p><p class="ql-block"> 关门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在农历六月中)。节日来源子古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中原佛教的“结夏”。</p><p class="ql-block"> ​ 关门节这天,芒景村下寨的村民穿着节日盛装祈求安康,静心休养。</p> <p class="ql-block">蜂王树</p><p class="ql-block"> 位于芒景上寨东北侧约1公里处,树种为榕树,高约50米,其独特处在于枝干上筑有约70个蜂巢。芒景村布朗族将其视为神树予以祭祀和保护,每逢重大节日会在树下举行“招蜂”仪式,常年禁止族人靠近该树或采割树上的野蜂蜜。昆虫为古茶树和森林传授花粉,是古茶林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蜂王树体现了哎冷山古茶林的生物多样性与布朗族的自然崇拜。</p> <p class="ql-block">热带植物</p> <p class="ql-block">菠萝蜜</p><p class="ql-block"> 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是桑科波罗蜜属常绿乔木。因其果实挂在树上像菠萝,故又称树菠萝;又因其形状像牛的蜂窝胃,故在云南又被称为牛肚子果。波罗蜜树高达20米,树皮较厚呈黑褐色,小枝具纵绉纹至平滑无毛。叶片呈革质,螺旋状排列,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为墨绿色、有光泽。聚花果果肉结构似蜂窝,果实硕大,呈黄褐色,表面有六角形瘤状凸体和粗毛。核果呈长椭圆形,表面光滑。栽培品种有干包和湿包两大类品种。</p> <p class="ql-block">芒果</p><p class="ql-block">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漆树科杧果属植物常绿大乔木植物,茎干较细,深绿色,呈圆柱形;叶子较大,为披针形,油绿而芳;花朵呈圆锥状,花小而多,红色或黄色;果实较大,表皮橘红色,表面光滑无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杧果又叫芒果。</p> <p class="ql-block">龙眼</p><p class="ql-block"> 龙眼(学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龙眼属(Dimocarpus)下的一种大型常绿乔木,又名桂圆、圆眼、羊眼果树等。龙眼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叶片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和近枝顶腋生,密被星状毛;花瓣乳白色,披针形;果近球形,通常为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种子为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花期在春夏间,果期夏季。</p> <p class="ql-block">芭蕉</p><p class="ql-block"> 芭蕉(Musa basjoo Siebold & Zucc. ex Iinuma)是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较长,分生能力较强;叶片长圆形,叶面为鲜绿色,叶柄粗壮,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浆果三棱状,长圆形,具棱,几乎没有果柄,肉质;种子位于浆果内部,黑色,有不规则棱角。</p> <p class="ql-block">咖啡树</p><p class="ql-block"> 咖啡树,是茜草科咖啡属常绿灌木植物,叶对生,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全缘,革质;聚伞花序,腋生,花冠白色,具香气:浆果球形,果实成熟由绿转黄至红色,半球形。有些叶片具黄色斑点。花果期2-9月。“咖啡树”中的“咖啡”二字则是源自于阿拉伯语,即植物饮料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其果实咖啡豆色赤属火,入心经,甘醇味有补养及缓和作用,治疗表风热、头痛。</p> <p class="ql-block">大果榕</p><p class="ql-block"> 大果榕(学名:Ficus auriculata Lour.)是桑科榕属的小乔木,也称无花果,株高可达10米;幼枝被柔毛;叶互生,宽卵状心形或近圆形;雄花无梗、匙形、花丝长,雌花生于雌株榕果内,子房白色;榕果簇生于树干基部或老茎短枝上、扁球形或陀螺形,幼时被白色柔毛;花期3月,果期5-8月。</p> <p class="ql-block">三丫果</p><p class="ql-block"> 三丫果是一种野果,学名叫作木奶果,是一种常绿乔木,热带雨林植物代表种类之一,一般能够长到六至十多米高。三丫果不仅以其独特的外形吸引人们的目光,更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和多种矿物质。</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七八月份,木奶果树上就缀满一串串成熟了的果实,红色诱人。它的果实是卵状的,稀罕的是这串串果实竟然是从树的茎杆上长出来的。开始的时候呈绿色到黄色,渐渐成熟后变为紫红色。</p> <p class="ql-block">普洱倒生根公园</p><p class="ql-block"> 倒生根公园位于普洱市中心,因有一棵长有倒生根的奇特大榕树而取名,榕树的东边硕果满枝,榕树的西边青枝绿叶,呈现出“一树春秋”的景观。这种在同一棵树上,同时呈现春秋两季的景象,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  高山榕(拉丁名: Ficus altissima BL )国家一级古树,树龄:310年。</p><p class="ql-block">特征:大乔木,幼枝背微柔毛。雄花散生榕果内壁,花被片4,樱花具梗,雄花</p><p class="ql-block">无梗,瘦果表面具瘤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