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补了三次打卡,充实又美好。正如小城雨后的天空辽阔清澈,云朵自在徜徉。🌸</p><p class="ql-block">教师的恐惧,有些是害怕不能理解新知,不能带领学生共同创造教育未来;害怕不能与时俱进坚持努力,不知是否有所收获;害怕不知道教育的理想目标在哪,努力的方向在哪儿。阅读了本章节之后,让我认识到"我不必处于恐惧中进行教学,我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诚实这些与我内心的恐惧一样真实的感受中教学。″允许自己有恐惧,但是不必置身心于恐惧。基于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基于学生的立场去拥抱恐惧,进行教学。</p><p class="ql-block">"尽管这些传统教旨使我们超越恐惧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坚持同样的希望: 我们能够逃脱恐惧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状态而进入福地,在这里与他者的邂逅不再是对我们的威胁,而会丰富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就像为了克服恐惧,加入团队读书打卡,克服惰性,一起肆意愉悦。</p><p class="ql-block">其实,自己上的每节课都会有恐惧,但是当我们了解了恐惧并学会与他共舞,我们就不再害怕,不逃避恐惧,反而能够坦然面对它,让我们与学科、学生、自我不再分离。特别是阅读学习内心世界转变以后,我们拥有了教学的勇气,敞开了我们的心灵,开放我们的课堂,"我们置身于兼容"我"之小天地和所有"非我"之广袤宇宙的地方,自由自在。"</p><p class="ql-block">细想自己毕业工作20多年来,靠专业的素养和教学技巧,所教班级成绩基本上能做到名列前茅,为此小有成就感,但也只是把教学当成一份工作而已。如书中作者一样也曾怀揣激情,走进课堂时,恼怒于某些学生麻木不仁的学习,又为自己束手无策而恐惧;自己还恼怒于设计问题引领学生,但课堂沉默没有共鸣而恐惧。而大多数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自己教学内容设计的不好,或者教学技巧不够。而在于自己没有自身认同和完整的意识,在于自己没有敞开心灵,只是努力施展自己的教育作用力,却缺少教育影响力,没有推动学生心态的改变。只有意识到师生的恐惧表现,认识到自身认同和完整,才愿意开放心灵,潜移默化地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师生彼此心灵相通,才能更好的与学生建立彼此信赖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结。学生愿意信其师尊其道,才能主动学习,愉悦学习,师生彼此成就,共同成长。所以我理解的好老师的教学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和学生一起与恐惧共舞,在遇到沮丧、失望、委屈、艰辛甚至愤慨时还能静心沉淀成一种力量、一种温度、一种品格影响学生的心灵成长。</p><p class="ql-block">教师不要害怕,有勇气拥抱恐惧,开放自己的心灵,扬长也不避短,不断读书修炼心灵,自身认同和完整,悦纳接受生活中工作中的不完美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