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之行

林韵如

<p class="ql-block">契,子姓,别称“阏伯”,帝喾与简狄之子、帝尧异母弟。被帝尧封于商,主管火正,其部族以地为号,称“商”,商丘之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去商丘是在洛阳决定的。临时做了个攻略,避过五一假期,5月6日,开启我的第十二次河南行。</p><p class="ql-block">我将此次商丘行按区域分成两部分:芒砀山和商丘古城。</p><p class="ql-block">车程四小时到达商丘市永城市芒山镇。芒山镇古称砀,又名山城集,境内有保安山、铁角山、黄土山、僖山、磨山、陶山、马山等组成的芒砀山群。因为刘邦在此斩蛇起义,芒砀山被称为“汉兴之地”。</p> <p class="ql-block">芒砀山旅游景区由汉梁王陵、刘邦斩蛇处、陈胜墓、大汉雄风、夫子山五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刘邦斩蛇处</p><p class="ql-block">刘邦起义反秦之地。汉文帝时,在此立碑建庙,经历千年,庙宇数次毁坏又不断修建,至于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新是古已经不重要。年代久远,后人只需知道当年刘邦在芒砀山开启反秦序幕,至于斩没斩蛇、具体在哪个坐标斩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铭记历史。</p> <p class="ql-block">现存明代斩蛇碑,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由永城知县左思明倡导修建。碑文记载此处斩蛇碑古已有之,年代久远,庙碑俱毁,只残存蛇龟形碑座。明代重立斩蛇碑,传承汉兴之源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唯一我没看明白的是,明代碑被冷落一旁,却为新碑建亭。</p> <p class="ql-block">陈胜墓前当地百姓正在唱梆子戏。河南的庙会很热闹,去年在周口赶上二月二至三月三的庙会期,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陈胜,字涉,秦阳城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被征屯戍渔阳,与阳夏人吴广在蓟县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陈胜被车夫杀害,后被部将葬于芒砀山,谥“隐王”。汉高祖曾设30户为陈胜守墓,制度至东汉末年渐废。1975年,只有残存遗迹的陈胜墓被重新整修。</p><p class="ql-block">穿过百姓的梆子戏声,踏入园区是一片幽静阴凉。方形墓冢我第一次见,绕冢一圈158步。一位守陵人在铲草。从西汉初年的30户到2024年的一个人,这片土地经历了岁月变迁朝代更替,不知道他喜不喜欢门口嗷嗷唱戏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大汉雄风景区,位于芒砀山主峰赤帝峰,海拔156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是汉文化发源地,39.9米高的汉高祖刘邦雕像是亚洲最大的历史人物铜像。登上铜像所在的观景台,芒砀十三峰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傍晚在镇上闲逛。芒山镇人口6万多,面积不大有五分之一还是山区,人口不多,经济不好,卫生很差。我住这一晚上就够了,想快点走,非常理解刘邦当年为啥起义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来到我最期待的汉梁王陵景区。买到了今天的第一张门票。</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44年,梁孝王刘武首葬芒砀山,此后历代梁王皆在此择山而葬,历时170余年,共“八代九王”及王室宗亲大臣,都葬于芒砀山,形成了规模宏大的西汉梁国王陵墓群。</p> <p class="ql-block">梁孝王陵</p><p class="ql-block">梁孝王名刘武,汉高祖刘邦之孙,文帝刘恒之子,景帝刘启胞弟,武帝刘彻叔父。梁王陵位于保安山南峰,坐西朝东,规模宏大,结构复杂。</p> <p class="ql-block">沿着甬道进入陵墓,首先见到南北两侧的车马室。</p> <p class="ql-block">然后是练兵室和武库。</p> <p class="ql-block">主室</p> <p class="ql-block">棺床室</p> <p class="ql-block">沐浴室</p> <p class="ql-block">庖厨、衣物和酒器贮藏室。</p> <p class="ql-block">按照孝王生前居所陵墓也修建了一圈回廊,寓意遮风挡雨</p> <p class="ql-block">孝王王后陵位于保安山北峰,内部构造与孝王陵相似,多了一个主室,规模更加庞大,被中外考古界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p> <p class="ql-block">存放珍贵物品的密藏室,形似现代壁柜。</p> <p class="ql-block">主室</p> <p class="ql-block">金缕玉衣。</p><p class="ql-block">玉衣,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丧葬玉具。金缕玉衣是汉代最高级别的玉衣,为帝王专用。</p> <p class="ql-block">石质坐便厕位,两块鞍状石上用阴刻手法刻画凤鸟、常青树、几何图案,是汉代早期画像石。厕室是按照主人生前起居室的布局还原建造,看见墓室,就可以想象王后在世之时的诸多生活细节。</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喜欢历史的人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你带着对一段历史的好奇心去到一处古迹或遗址,一定会想象出各种关于古人如何生活的场景,或是历史中那些重大事件的细枝末节。</p> <p class="ql-block">相思道,斜坡式通道长53米,根据汉代夫妻“同坟异穴”的葬制,意为王后“开门寻夫”。象征梁王与王后爱情的“相思道”,是汉代事死如事生”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冰室</p> <p class="ql-block">离开王后陵,乘交通车来到梁共王陵,也是我最期待的,一睹四神云气图的出生之地。</p> <p class="ql-block">梁共王陵,位于保安山东南,墓主人是梁孝王刘武之子刘买。1986年发现该墓穴,次年开始挖掘,1991年竣工。墓室面积相较孝王和王后陵墓小很多,看得出梁国此时已逐渐衰退。</p> <p class="ql-block">主室顶部及南壁绘有青龙、白虎、朱雀及云气纹图案的彩色壁画,色彩鲜艳响亮,线条流畅自然,比敦煌壁画早600多年,被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p><p class="ql-block">《四神云气图》是汉梁王陵墓群发现的最珍贵的一件文物,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真品现藏于河南博物馆,墓穴内为仿制品。</p><p class="ql-block">我非常喜欢《四神云气图》,红色是我最爱的色彩,奔放热情有张力,红色是战斗的旗帜,也是血液的颜色,生命因红色而顽强。</p> <p class="ql-block">芒砀山很小,承载的历史很重。陈胜在这里终结,为刘邦奠定了汉兴的基础。星罗棋布的西汉梁王墓群,是中国历史中一个统治长达四百多年、文武兼备的强大王朝由兴盛到衰退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沿路吃个午饭,之后赶往商丘古城,在东门附近找了家民宿入住。我喜欢仿古味道的小院儿。</p> <p class="ql-block">下午先游览古城外的景点。</p><p class="ql-block">商祖祠,为了纪念华商之祖王亥而建。</p> <p class="ql-block">王亥,夏朝诸侯国商国的第七代诸侯王。阏伯六世孙,商汤七世祖。因为王亥肇始经商造福人类,被称为“华商之祖”,商丘亦被称为“华商之都”。</p> <p class="ql-block">阏伯台,又名火星台,俗称火神台。阏伯是帝喾之子,商部落首领,在丘岭地带建观星台,根据火星的运行规律分清四季来指导农事活动,阏伯台是中国最早的观星台遗址,距今4200年。</p> <p class="ql-block">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不错了,起码没有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必太较真,凡事糊弄糊弄就糊弄过去了。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燧皇陵</p><p class="ql-block">燧人氏,又称燧皇和天皇,中国文献记载的第一人文始祖。他发明人工取火,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被誉为火祖;结绳记历,确立天地中央和人类第一姓“风”姓。商丘是燧人氏主要活动地域及埋葬处,因此商丘也被称为“中国火文化之乡”。</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古城内逛逛,解决晚饭。</p> <p class="ql-block">商丘在明清时期称归德府,治所所在即今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p><p class="ql-block">归德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整座城外圆内方,形似古钱,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处事之道。</p><p class="ql-block">古城有四座城门,东门宾阳门,西门垤泽门,南门拱阳门,北门拱辰门。</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开车由垤泽门出,自西向东沿外城边走边逛。游客很少,路修得平坦不宽阔,车在林中小路走着,闻着植物的味道,非常舒适。</p><p class="ql-block">八关斋。</p><p class="ql-block">“八关斋”,佛教用语:祈福法会。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宋州刺史徐向及百姓为报答安史之乱中前来救援睢阳城的河南节度使田神功,在城南开元寺设八关斋会祈福。颜真卿撰写《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碑文,纪念这一盛会,这也是颜真卿晚年的成熟之作,颜书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碑亭中是复制品,真品藏于室内。</p> <p class="ql-block">八关斋对面是张巡祠。为纪念在“安史之乱”中保卫睢阳城阵亡的将领张巡、许远等人所建。</p> <p class="ql-block">应天书院,与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嵩山嵩阳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居四大书院之首,公元1009年,宋真宗御赐“应天府书院”,仁宗时改南京国子监,北宋最高学府。现存匾额为宋徽宗御书。</p> <p class="ql-block">端王的瘦金体真是清灵雅致。</p> <p class="ql-block">与嵩阳书院小巧精致有文人才子的气质相比,应天书院庄重大方,颇具皇家学院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归德府古城人杰地灵,仅明清两代就出了两位阁老:沈鲤、宋权,五位尚书:宋䌲、侯恂、周士朴、余珹、宋荦。沈、宋、侯、叶、余、刘、高、扬八家达官显宦和陈、蔡、穆、柴、尚、孟、胡七家富豪并称“八大家、七大户”。</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商丘古城小隅首东二街的陈家大院,就是明末四公子、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的侯方域的女婿、清初诗人陈宗石及其后裔的府邸。</p><p class="ql-block">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苑,父侯恂。侯方域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参加爱国团体复社。他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被清初戏剧家孔尚任编成名剧《桃花扇》。</p><p class="ql-block">陈宗石来归德府后,创立“勤俭、忍让、读书”的陈氏家训。此后七代,陈氏一门读书传家,出举人及太学生十二人,进士八人,其中入翰林五人、巡抚一人、国子监祭酒一人、监察御史二人、知府三人、知县八人。</p> <p class="ql-block">我去过许多名人故居、官宦旧宅,中国人讲究风水,其实最好的风水就是主人。主人的品行、涵养、学识会反映在房子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上。</p> <p class="ql-block">归德府文庙。创建于元代,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重建后又毁于战乱和水灾。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知州张玺在原址复建,次年,知州刘信扩建。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归德州升为府后称归德府文庙。</p> <p class="ql-block">这棵古皂荚树是否几百年来一直承载着读书人对未来的期望?我觉得它老人家比一切学生都辛苦。</p> <p class="ql-block">傍晚开车绕着城墙转了一圈,沿途有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旧址。</p> <p class="ql-block">战争年代教堂寺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是各种宗教创办的初衷吧?</p> <p class="ql-block">南城门,拱阳门。</p> <p class="ql-block">从南门登上城墙,隐约可见八关斋、张巡祠。</p> <p class="ql-block">北城门,拱辰门。</p> <p class="ql-block">带着门票和纪念币结束商丘之行。我终于圆了一睹《四神云气图》出生地的梦想。芒砀山,这个大汉王朝起步的地方,同时也是陈胜葬身之地,历史就是在几家兴盛几家衰的对抗中发展。就像如今的商丘古城,叠压了4000年来数座古代城池,无论是颛顼都城、商汤都城,还是唐代睢阳城、宋代的南京城,都有曾经的辉煌历史,衰亡是为了下一次兴盛,这些叠加起来的辉煌,就是中国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