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大学录取那些事

北平一夫

<p class="ql-block">关于名校大学在各省录取的名额差异很大的问题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在考生以及家长中有很多疑问和不解,这个话题比较敏感,我们不谈政治,我只从简单的近代教育发展历史来分析一下问题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当代中国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这四十多年,不可否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发展教育,首先是九年义务教育,对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进行的各种扶贫支教项目都有目共睹,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比如著名高等院校在各地的录取率招生人数差异很大,举个例子,2024年天津大学在各省的录取人数如下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2024年天津市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为7.08万,河南省考生数136万,山东考生数99.8万,广东省考生人数72.1万人。那么天津大学在天津市的录取占比为百分之一,在河南的录取占比为万分之二点二二,在上东的录取占比大约万分之二点六多,在广东的录取占比为万分之一点二八。数据会说话,很明显各地的录取占比与天津大学所在地天津市存在巨大差异,有些不公平,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那些分蛋糕的人手法问题咱不说,就从历史的成因上说,造成这样的结果一是是各地经济基础的差异原因,另外还有历史的原因,而历史形成的教育资源分布格局不均衡是导致现在大学录取指标分配无法公平,举例来说,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都是农业大省,人口众多,每年参加高考的学子百万有余。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纵观历史,民国之前,天下纷争之际战乱多发生在这些地方,因此这些地方社会的长期稳定性差,兴办西式大学自然不是首选之地,而且现代大学是自洋务运动开始才进入中国,最早的北京京师大学堂(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用庚子赔款兴办的),以及天津大学前身的北洋大学,复旦公学,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都在京城或对外贸易开阜的天津上海等地,民国时期内地省份也兴建过几所名校,比如国立河南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前身)等,总的来说内陆农人口密集的农业省份又缺乏工业,其对于现代科技人才的的需求也不强烈,我专业偏好多为文科,因此现代大学在这些地方数量可以说凤毛麟角,再加上日本侵华战争又使得很多学校流离失所,比如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就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北方南迁的大学合在一起临时成立的。以上情况是中国共产党接管大陆时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促使了和苏联的合作,进一步发展了工业和医疗教育等领域里的各门类的大学,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教育领域,最先<span style="font-size:18px;">发展的是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建国初期,如果你是初中毕业,那么你就算是高材生了。办大学需要资金,也需要教授,国民党败退台湾,不少民国时期的教授大师跟随蒋去了台湾,也留下一部分,文革时期又走偏了十年,所以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兜兜转转跌跌撞撞实属不易到今天,总之,历史造成了优质大学分布不均的现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另外一个原因是,虽然我们大陆是统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但是各地还是免不了优先考虑自己本地的民生和经济优先发展,所以不可避免的是在大学招生上会优先照顾本地学子,大学办在哪里就一定会希望得到当地的支持,比如土地供应,教师的各种社会保障(如:教师子弟的中小学上学问题也是借助于当地基础教育部门的关照)等等,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得这些高校必须与当地政府合作,这种合作的加强当然也就在本地招生名额上会有所倾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那么你可以大力发展本省高校,这些年确实发展很快,但是强大的师资队伍组建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些年高等教育发展很快,貌似群雄并起,但是办学质量怎样呢?有些是中专变身大专,大专化生为本科,而实际的教育水平还是不能与北大清华,交大复旦相提并论。社会也有一定认知,并不是说你是本科就是大家心目中的样子,这是显而易见的。社会需要真才实学的大学而非名义上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结语:高等教育录取率差异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只能是通过长期努力,加上各地经济发展和财力作支承,面向全球吸引全世界的教授大师,兴办高质量高水平的大学,才能不断缩小差距,抹平不公,让更多的莘莘学子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像近年来举办的西湖大学,南科大,还有福耀大学都是在客观上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先驱。</span>在当下尚存在不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学子们走出去,没有条件的,要鼓励学子们早日实现干自己喜欢的事业,人生路上有许多无奈的被选择,但是也可以改变思路,主动掌握命运,选择自己的未来,愿天下学子皆如所愿,拥有精彩的人生的人未必都出自那些双一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