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举举</p><p class="ql-block">资料搜集:举举、长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泊山白公庙古井后龙山,蜿蜒起伏,连绵不绝!文心雕龙拍摄</p> <p class="ql-block">⇩泊山白公庙古井</p> <p class="ql-block"><b>一、了解樟市</b><b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公庙</b><b>古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公庙,位于湖南省桂阳县樟市镇北约5公里的泊山村,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已毁。白公庙前,有一古井,名叫九眼井,无条石围砌,无四边护栏,天然而且纯朴,泉水很大,水流不止,水质清澈透明,口感甘甜醇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传,东海龙王派九个儿子巡游天下山川,游到泊山,见此地山势秀美,郁郁葱葱,山下一马平川,地势平坦,环顾四周,却无半点水源,十分干旱,实在可惜了这方土地。于是,九位龙子相约一起喷水,只见九股泉水从地底下喷涌而出,水高三丈,喷珠吐玉,一时水花翻滚,长流不息,一个井里有九股泉水,村民们形象地称之为“九眼井”,而现在的名字则更加贴切:“九龙泉”。因为出水量大,声音轰鸣,犹如龙吟虎啸,过往村民常常感到十分害怕。有天,一位白发老人,手持龙头拐杖,路经泊山,讨要一口饭吃,村民非常大方,煮好热饭热菜招待,还铺好床,让老人休息过夜。第二天要离开的时候,老人家告诉村民们,他有一计,可保九眼井太平无事。于是大家依计而行,集资买来九口大铁锅,把全村的棉被全部收集起来,准备了许多条石,先由胆子大的后生用铁锅堵住井眼,接着用棉被塞住,上面再盖上条石,如此一来,几丈高的泉眼被盖住了,泉水只能从缝隙里流出,形成了如今这个样子,出水波澜不惊,而水流平缓柔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眼井呈月牙形,周长约100米,水域面积约200余平方米,九眼井紧挨山坡之下,其正南方向和西北均有出水口,西北出口流向泊山村前,方便村民洗衣洗菜挑水,正南出口流向田野用于灌溉;秒出量为0.57立方米,意即每秒出水半余吨,每日出水量近5⃣️万吨,常流不止,逐渐形成一条溪流——<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小杆子</span>,不知因什么叫此名,从井门口一直到舂陵江入口,共约三公里。同时古代先民修了一条灌溉渠道——<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枧田渠</span>,此渠暂不知修于何代何时,由何人所为,从九眼井一直到下游的东塘侯家,全长约八公里,逢山开路, 遇凹架槽,引此水灌溉,惠及泊山、枧田、白露头、东塘侯家4⃣️个村,井门口、汉家冲、牛形、庵子背、挂婆山、白头冲、扒双、巴拉窝、坦下洞等均免受干旱之苦。如今,枧田渠井门口到坦下洞段保护尚好,尚具灌溉功能;枧田和东塘村民近些年使用电排从舂陵江支流抽水灌溉,导致下游段几乎全部淤塞填堵,完全丧失了功能,只保留了沟渠当年的形状。话虽如此,按照九眼井极好的水利条件,她仍然养育这一方天地,泊山640人,白露头490人,枧田后点210人,东塘70人,共计1400人左右,灌溉面积逾千亩,民以食为天,如果没有九眼井,千余人的农耕将彻底终结。随着社会发展,附近的万亩油茶基地,及其它建设用水,均取自九眼井,其意义之重,无可替代!可以毫无夸张地说,一个井,养活了几个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眼井泉水水质清澈透明,口感甘甜醇厚,富含硒元素和多种维生素,适合各种类型饮用水,尤其适合泡茶。据政府指定的权威机构湖南省硕远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九龙泉包装饮用水检验报告》显示,2023年8月10日取样送检,8月10日至18日,对色度、浑浊度、状态等21项检验项目,依据GB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和GB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进行全面检测,全部符合要求,白公庙九眼井泉水,无色,无异味,无异嗅,无正常视力可见异物,未检测出浑浊、四氧化碳,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铅、镉、总砷、总汞、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氰化物、溴酸盐等,可直接饮用。2006年,有识之士侯富军等人筹集资金,在此开办桶装水公司,因“九眼井”名字有点俗套,经过讨论正式定名“九龙泉”。现公司法人为侯全亮,日生产量为17升装1200桶,约20吨,与日出水量数万吨相比,完全不受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这样一个有名的古井,历史史料对它有什么样的记载,古井后面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公庙</span>又有怎样的来龙去脉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治八年《桂阳直隶州城乡图》有关白公庙古井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桂阳直隶州志》有关白公庙古井的记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嘉庆十年直隶桂阳州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补续一卷</p><p class="ql-block">张宏燧修,卢世昌、邵已纂,周仕仪、李呈焕等补续。宏燧、世昌、邵已略历见《(乾隆〕桂阳州志》。仕仪,字弼轩,湖南祁阳人,举人,嘉庆八年(1805)至十年桂阳州学正。呈焕,字声堂,湖南沅陵人,贡生,乾隆五十七年(1792)至嘉庆十年桂阳州儒学训导。是志据乾隆三十年张志续修增补,始修於嘉庆十年夏,阅两月,成书付梓,是年刊刻行世。记事止於嘉庆九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乾隆直隶桂阳州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又名湖南直隶桂阳州志</p><p class="ql-block">张宏燧修,卢世昌、邵已纂。宏燧,字赞皇,号慧川,江苏青浦(今上海)人,举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至三十年桂阳州知州。世昌,字洄斋,州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江苏沛县知县,乾隆二十四年江苏乡试同考官。已,字西樵,江苏青浦人,贡生。</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有关白公庙古井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蓉城南门内李氏宗谱》有关白公庙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蓉城南门内李氏宗谱》有关白公庙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b>二、白公庙的考证及白公庙古井的历史记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桂阳泊山村左手边沿山而下,有一口非常有名的古井,附近村民对这一地点的称呼,也是多种多样,我自小便生活在这里,有的叫“国公庙”,有的叫“八公庙”,有的叫“八角guo 庙”,有的叫“白公庙”,而现代直接叫成了桶装水的名称“九龙泉”,叫法不一,总之这里曾经是一座庙宇,用来祭祀或者纪念某位泊山的先人,那么,它到底叫什么名字呢?一个这么大的古井,史料中一定会有记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同治八年《桂阳直隶州州城乡图》显示,在梧桐山北,枧田李、白露头李及太平庵东面,有泊山李,而泊山李东,则有一个著名的寺庙——<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公庙</span>,庙前有一个古井——<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九眼井</span>,已经很明确地记载了这里的地名就是“白公庙”,其前有井曰“九眼井”。清嘉庆十年《桂阳直隶州志》则更明确:<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甘泉</span>,州北乡白公庙前,其甘如醴,溉田千亩,(笔者注:桂阳在1913年前叫“直隶州”),说明这个大井有名字,叫<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甘泉</span>。王凯运主修的《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州东北三十里白公庙,甘泉如醴,亦溉千亩。两份史料均记载,这里的地名叫<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公庙</span>,古井叫<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甘泉</span>,距离桂阳城三十里,这数据实在准确,有时候感慨,古人是用什么样的智慧量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桂阳民国六年《蓉城南门内李氏宗谱》卷二十二记载,一郎公九世孙丰政,昭铭公三子,生明景泰七年,即1456年,约成化末年(约1486年)由枧田分居白公庙,生一子,叫功㫤,1511—1608,卒于万历三十六年,葬于白公庙亭左侧向西,蓉城李氏最早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原修宗谱,功㫤公还在世,记载没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史料表明,泊山有一个古庙,不叫“国公庙”,也不叫“八角庙”,更不叫“九龙泉”,那是2006年办水厂时才开始叫的地名,这个地方真实的名字叫“白公庙”,庙前有一个古井,名叫“甘泉”。那么,甘泉边上的古庙为什么会叫成“白公庙”呢?会不会是纪念泊山村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清咸丰十年《蓉城南门内李氏宗谱》记载,一郎公玄孙<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隆捌公</span>,号传捌,生元至正二十六年丙午八月十 四子时(1366 年),殁明宣德十年已卯六月十一已时(1436 年),葬寨下笑天狮 形坐东南向西北,配刘氏,天官赐福,喜降五子。捌公云游四方,见泊山后垄挺 秀,山势蜿蜒,山下九眼泉水喷珠吐玉、水花翻滚、长流不息,可滋养一方水土, 谓之“九眼井”;山前一马平川,沃土良田,甚为肥美;左青龙抬头仰望,右白 虎俯首帖耳,实在是风水宝地,捌公遂由桂阳北乡母冲迁居至此,开疆拓土,遂成泊山始祖,捌公后裔开派甚广,《蓉城南门内李氏宗谱》记载,捌长生子五,长为调寅,调寅生四子:元能、元德、元清、元萱,元能公分居郴州太白洞,元清公分居寨下,又开派官溪、冷水、桐梓坪、吴山下等,元萱公分居郴州枫木岭,次为调仪,分居黄增塘,五为调华,分居平田尾,村庄之广,后裔之多,皆赖捌公荫德庇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泊山先民立庙祭祀先祖,额之曰:捌公庙。那么,捌公庙怎么又变成了白公庙呢?仔细分析泊山一带的方言,就可以明白,捌字发音是ba ,白字发音也是ba,例如,形容某人皮肤很白,泊山的方言就是:他长得好bacei。在方言土语和州城官话的转换过程中,慢慢地演变成了“白公庙”,而此地真实的地名,应该叫做:<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捌公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九眼井未来的展望和可行性规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在此处重建捌公庙,使先祖四时有所祭祀,又恢复了古代的传统。同时,既然这是一口非常有名的古井,那么,就应该好好的将古井装饰一新,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将三围用仿古条石箍拢,使之有历史沧桑感,远远观之,犹如胜景;然后清理井内枯叶杂草及浮游水生植物,使泉水更加清澈透明,手触之则清凉舒适,口喝之则甘甜醇厚;两个出水口,辅助造型,如龙吐水,增加亮点;边上可建一二景观亭,内设一茶室,用此水泡茶,定是茶香四溢,满园飘香。另外,泉水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加之水质完好,距离城镇15公里,桂阳城居民走省道S209到樟市镇进入竹里村道,开车约25分钟,在此兴建大型水上乐园,一定很有前景。可以规划一个深水区游泳池,也可以设置一个小孩子玩的浅水区,同时,建设滑水区、冲浪区等,配套水滑梯、造浪池、环流河、竞速滑道、螺旋滑道、普通游泳池、离心滑道、潜水池、懒人河、U型滑板、巨型碗等等项目,因为水资源丰富,可以让九眼九的水充分发挥作用,再流入下游进行二次利用,功在当代而利于千秋伟业。一切都仰赖于有识之士和有缘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对门岗”角度拍摄的泊山村远景,图片右方溪流来水方句,即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公庙</span>九眼井,俗称九龙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