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嫂

江曼青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妈妈有好几个嫂子,她提起最多的是四嫂。</p><p class="ql-block">四嫂爱看西片,爱吃雪糕。小的时候,妈妈生性刁蛮。四嫂会哄她,你陪我去看电影吧,我请你吃雪糕。</p><p class="ql-block">妈妈家住西关吉祥坊,小巷连通宝华路和恩宁路,是繁华之地,附近有金声电影院和中山戏院,酒楼有陶陶居和广州酒家,甜品店名仁信,四嫂喜吃双皮奶,妈妈爱吃椰汁雪糕。</p><p class="ql-block">四嫂育有一子,绰号牛坪。牛坪有股子牛脾气,理发时哭闹,二伯父在他面前拉二胡,转移注意力,换他片刻安静。大家族人多,吃饭开二围台,他自备私家菜,常常是咸蛋黄和大虾干,其他孩子看了垂涎。</p><p class="ql-block">妈妈只比牛坪大几岁,很得四嫂喜欢。四嫂去哪儿都爱带上妈妈,还向人炫耀,这个是我的姑仔,漂亮吗?</p><p class="ql-block">四嫂家有钱,四哥不在家的时候,四嫂常住娘家,就在德政中路。四嫂有两个妹妹,润兰和小慧。小慧长得漂亮,身材高挑,爱跳舞,英文歌也唱的好。她带妈妈去舞厅。乐队一见小慧进来,就打招呼,喊,请王小姐唱歌。</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妈妈跟着小慧走在长堤,有人回过头来,看到小慧就说,这是大同的“女”。他们认为小慧是大同酒楼舞厅的舞女。小慧那个时候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她在舞厅认识的也多是大学生,那些人被称为“牛仔”,家境好,父母在美国。后来小慧和舞厅乐队里一个打爵士鼓的人结婚,去了香港。</p><p class="ql-block">四嫂还有一个弟弟叫王尚仁,是香港的著名会计师。他作派洋化,晚年与妻子离婚,说是为了分割家产,他们两夫妻离婚以后,依然每周出来吃一顿饭。尚仁会做饭,但不爱洗碗。那个时候虽然已经发明了洗碗机,但是炒菜的镬没法处理,没有洗镬机,所以他就不在家做饭,都在外面下馆子。最后,他变卖了香港的家产,人也从此消失了。他去了哪儿,如何结束人生,始终是一个谜。</p><p class="ql-block">1949年以后,四嫂的命运随丈夫沉浮,她随丈夫调到韶关,在韶关参加了土改工作,一年后分配在运输局汽车站当财务。1971年被退职,1973平反并退休。她和丈夫曾双双下放回到丈夫的老家南海西樵。</p><p class="ql-block">四嫂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奶奶,变成样样需要自己动手的人。她在家里带孙女。用背带把孙女背在背上,边走边唱,逗着孙女玩。</p><p class="ql-block">可惜四嫂寿命不长,六十多岁就因病去世了。以后的好日子,四嫂没能看见。</p><p class="ql-block">四嫂姓王,名岭梅。(1916—1981)</p> <p class="ql-block">大约1937年,广州沦陷,全家逃避战祸到了香港。四嫂和带孩子们在香港兵头花园游玩。后排三个孩子,中间是我的妈妈,两旁是她的姐姐和弟弟。前边蹲着的是四嫂牛坪和润兰姨。</p><p class="ql-block">那时的四嫂很年轻,才22岁。她对小姑小叔子很有爱心,带他们出游。可能因为战争,每个人脸上都笼罩着愁云。</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这是四嫂和她的独生儿子陈应坪,得应坪表哥指正,这不是四嫂,是四嫂的闺蜜、师范学校的同学,坪表哥称始姨。</p> <p class="ql-block">1951年陈应坪投笔从戎,参加了解放军,成为铁道兵部队的技术员。1957年牛坪探亲,与父母团聚,中间长者是自梳女琴姑,虽是工人却亲如自家长辈。</p><p class="ql-block">坪表哥回忆:我妈当时算出身名门,外公是燕京毕业生,辛亥革命是同盟会人物。在陈济棠时代曾任省财政厅会计科长,后应李汉魂委派为东莞明伦堂留守理事。解放后民革邀他从港返回,土改时自尽。文革后原东江纵队后勤领导证明他抗战时,大力资助过游击队粮食。故东莞市长到港邀尚仁回乡一行,并将原厚街祖房归还。</p><p class="ql-block">四嫂是家族中第一个有文化的媳妇,毕业于洁芳女子师范学校,学校位于广州河南,抗战期间广州沦陷迁往澳门。</p><p class="ql-block">四嫂入门后排行第八的小叔子,我称八舅舅曾向她请教功课,这位小叔子后来考入中山大学并留学美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