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与村,重温当年野营拉练走过的地方

沽上渔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在甲辰"八一"前夕的话:</p><p class="ql-block">在南山沟军营里,最具有军人体验感的生活就是野营拉练:吃、住、行。</p><p class="ql-block">身负十几斤重的行囊,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冒着严寒,踏着积雪,一走就是几十公里,累吗?当然累!嘴上说不累其实都是假的。</p><p class="ql-block">野营拉练,团里连续组织过四次,可我只参加过两次,两次拉练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它是一次身体和毅志力的磨砺,更是军人或不可缺的铁血精神。</p><p class="ql-block">野营拉练虽然累,但也有快乐。身心融入到大自然当中,爬高山,过田野,夜宿民居,与纯朴的村民共叙鱼水之情,如此等等,这些经历都是在办公室里无法体验到的。</p><p class="ql-block">今年春天,我借南山寻迹之际,又去了当年野营拉练经过的地方:龙门黄河铁索桥和丁村。</p><p class="ql-block">这一桥、一村有历史也有故事,你想听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黄河龙门铁索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战友们:</p><p class="ql-block">你参加过野营拉练吗?</p><p class="ql-block">你去过河津吗?</p><p class="ql-block">那你一定知道龙门铁索桥!</p><p class="ql-block">那你一定走过龙门铁索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桥你熟悉吗?</p><p class="ql-block">它就是当年你走过的铁索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桥的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走过这座桥的人不一定知道这座桥的过去和现在,如果你想知道,听我细细道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支援解放大西北,方便两岸通行,西北野战军决定在黄河龙门渡口建一座铁索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禹门口黄河铁索桥于1949年3月正式动工。</p><p class="ql-block">为了赶上10月1日开国大典时试桥,工人们昼夜施工,在桥底和两侧用铁丝网勾设护栏,铺敷桥板,桥板用铁丝固定在铁索上。9月底工程基本完成。10月1日凌晨,参加试桥典礼的人群,敲锣打鼓,一早来到渡口两岸。但万万没想到,夜里一场大风,桥板全部被掀翻到河里,建桥工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开始了新的加固工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禹门口黄河铁索桥,1950年初正式通车,铁索桥全长150米,宽1.5米,木桩铁丝钢绳栏杆,桥面为木板铺设,每天早铺晚拆,每遇大风即需拆除。桥面板铺好后,可以走行人和小型人拉、畜力车,直到公路桥建成后,该桥停止使用。</p><p class="ql-block">经过60多年风霜雪雨的侵蚀,终因年久失修,大桥不堪重负。2014年12月6日,有人发现,黄河铁索桥山西一端的几根铁索断裂,部分桥体跌落河中。考虑到正值黄河凌汛期,飘落在河中的该桥恐怕会给108国道禹门口公路桥造成危害,经报请上级批准后,于12月8日将黄河铁索桥两端铁索全部割断,使桥体全部沉入黄河。</p><p class="ql-block">黄河龙门铁索桥横跨晋陕两岸,完成了它的使命,虽然横亘在黄河上只有64年,但它彻底改变了黄河龙门渡口无桥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如今,虽然铁索桥沉入了河底,但在那座桥上曾经留下过我们的足迹,我们应该感到自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2年底部队拉练到河津时,已经开始筹建侯西铁路禹门口黄河铁路桥,1972年,禹门口黄河铁路桥建成;1973年,又建成了108国道禹门口黄河公路桥,该桥包括悬索桥和双曲拱桥各1座,六十余年间,在禹门口百余米的河段上,形成了黄河上四桥飞架的独特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创视频</p> <p class="ql-block">资料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丁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部队野营拉练一般都在年底进行,入冬后的晋南是寒冷的,所以,宿营基本都是安排在村子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一年拉练,大部队就宿营在丁村,这是个神秘的村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进驻丁村之前,队领导反复叮嘱我们,村里社情复杂,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那一夜,我值夜班,就是想看看丁村社情到底有多复杂,难道会有阶级敌人搞破坏?仗着我曾在连队野外值勤的经验和胆识,我找了个离哨位不远的一个隐蔽处,端着冲锋枪仔细观察周围的情况。白天看见的斗拱飞檐,夜间都变成了呲牙咧嘴的怪兽,门口的石狮也显的格外狰狞。记得队领导在介绍社情时所说的话:丁村没有贫下中农,都是地主、富农。此时我精神高度紧张,一直提高警惕,那一夜,我一人连站了三班岗,直到天亮竟没有一丝困意。</p><p class="ql-block">据说,那一夜丁村不太平,有一妇女自杀,连续捅了自己几十刀,不知为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丁村社情没那么复杂,主要是我们阶级斗争这根弦绷的太紧了,总觉得阶级敌人时刻在置我们于死地。现在想想是挺可笑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来经过查阅资料,才弄清丁村的来龙去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丁村,是一个因“丁村遗址而闻名的行政村,属于中国传统村落。 该村地处汾河东岸,襄汾县城南5公里处,村域面积为3.72平方千米。丁村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汾水古驿村寨、老街深巷宅院、家风族训共同构成了北方地区汉文化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南发掘出的“丁村遗址”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的空缺,而丁村民宅则恢宏完整,数量众多,分布集中,是中国北方汉民族四合院建筑的珍贵标本。丁村因此被评为第六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并成为山西省首批100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丁村的形成年代为明代,其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养殖业和手工业。2012年12月17日,丁村被批准为中国传统村落,其主要景点包括丁村遗址和丁村民宅等。丁村民宅是我国北方现存较完整的明清民宅,被誉为“封建社会农业庄园”的活化石,并于1988年1月13日正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丁村遗址是1953年发现,1954年发掘的,是我国解放后首次发现的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南北长五公里,东西宽二公里,共发掘近万件石器,28种动物化石,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三枚牙齿化石和一个幼儿右顶骨化石,距今十多万年。丁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和文化的缺环,对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代表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及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丁村还拥有丁村民宅和丁村遗址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丁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研究中国戏剧史、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创视频</p> <p class="ql-block">资料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一村、一桥的过去和现在,仅用几段文字和图片也只能勾勒个大概轮廓,具体的细节还需要读者们自己去填充和品味。</p><p class="ql-block">不得不佩服当年野营拉练所选择行军路线和宿营地点的那些高参们。</p><p class="ql-block">黄河、汾河,山西的这两条重要血脉孕育了三晋大地,记载了禹门口的历史;再现了丁村遗址和古村落的建筑艺术及文化积淀。</p><p class="ql-block">《桥与村》是《南山寻迹》的姊妹篇,也是山西之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美篇里的文字、视频能引起你的联想或共鸣,说明我们的山沟情结依旧在。</p><p class="ql-block">我所做系列美篇的目的,就是为了那些没有机会或没有精力,回山沟看看的战友们,了却心里的那一份执念。</p><p class="ql-block">八一建军节就要到了,这辑美篇算是送给各位战友们的节日礼物吧!</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祝各位战友节日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沽上渔夫写于</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部分文字和图片载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