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车行驶过程中,经常能看到牦牛过马路。</p> <p class="ql-block">黑牦牛毡房是藏族牧民传统的居住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种帐篷主要由牦牛毛编织而成,是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黑牦牛帐篷的主要材料是牦牛身上最粗的毛,颜色一律用黑色。制作过程包括剪毛、梳毛、捻线、卷线、铺线和编织等多道工序。牧民家庭的妇女通常负责将牦牛毛线织成帐篷布。</p><p class="ql-block">黑帐篷通常由两大张黑牦牛毛织成的厚布拼接而成,连接中缝的构件是木制的扣子和牛毛绳做的扣套。帐篷顶部呈长方形,四角分别由1根帐篷立杆顶起,立杆顶端各有1个形似帽子的杆垫。</p><p class="ql-block">黑帐篷在藏族文化中不仅是一个居住场所,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例如,一顶完整的黑帐篷上具备藏族天文历算的诸多知识,每个地区黑帐篷的柱子数量不一样,一般有13根柱子,象征13个护身战神。</p><p class="ql-block">黑帐篷具有冬暖夏凉、耐磨、便于支拆、易于驮运等特点,被称为“会呼吸的房子”。帐篷的顶部正中有一道天窗,用于采光、排烟,雨雪天气时天窗可随意闭合。</p><p class="ql-block">历史与传承。黑牦牛帐篷制作技艺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藏族最具标志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20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司机师傅很浪漫,不知道啥时候采了一把野花放到花瓶里,又给了我们一个惊喜。</p> <p class="ql-block">前一晚上,师傅让我去市场买些土豆、豆角、腊肠、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碗。车行驶中看见一家熟食店让我买一些肉或小菜。我买了猪头肉、猪耳朵、花生、还买了几根黄瓜,买了2头蒜。</p> <p class="ql-block">遇到有一处有水龙头的地方,我们果断的停车。男人们负责洗车,女人们负责洗菜、做饭。很开心,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我给大家拍了黄瓜,拌了个黄瓜头肉,拌了个黄瓜耳朵。焖的腊肠土豆豆角米饭🍚。吃饱喝足,我们清洗好了锅,收拾好了卫生,我们继续出发。</p> <p class="ql-block">途径西藏解放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西藏解放第一村,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是1950年10月6日解放军在岗托村打响昌都战役第一枪,使得岗托村得到解放,并成为西藏第一个升起五星红旗的地方。这个村庄不仅见证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性时刻,而且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依托其独特的红色文化和区位优势,岗托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进。</p> <p class="ql-block">金沙江畔。</p> <p class="ql-block">到德格印经院的时候,又关门了,很遗憾,又错过了进里面观展的机会。(大家总结了一下,做饭太耽误时间了)。</p> <p class="ql-block">德格印经院是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德格印经院有近300年的历史,院藏雕版有不少珍本、孤本,堪称“中国活版印刷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德格印经院,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作为传统技艺的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p> <p class="ql-block">美好总是与智慧相聚。</p> <p class="ql-block">愿世间美好都相伴。</p> <p class="ql-block">或许你曾路过这里——德格。</p> <p class="ql-block">入住酒店的时候,还纳闷,酒店张灯结彩。</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酒店老板(藏族小伙子新婚庆典)。和老板办理入住的时候才知道,老板忙着婚礼,忙晕了,以至于没有关掉平台订单,因为我定了6间房,老板没好意思取消。我们是除了参加婚礼的人以外,唯一入住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一个不小心,我又住了一晚江景房。应该还是金沙江畔。</p> <p class="ql-block">一边是涛涛的江水哗哗流,一边是藏族村民载歌载舞在院子里跳舞。很是热闹,吵得我想睡,睡不着,只能去院里看热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