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苏华模

百笨生·鄧仁才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r></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抗美援朝老兵苏华模</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聆听复员老兵苏华模讲述抗美援朝故事</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作者:百笨生·邓仁才</span></h5><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5> 2024年6月19日上午,在采访抗美援朝老兵江传池结束后,我和余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童贵水副局长,在洪湖乡退役军人服务站余育海站长的陪同下,来到洪湖乡苏家村委会眉山上苏村,抗美援朝老兵苏华模家进行采访。</h5> <h5>  上午十点半,我们的车在苏老家门口停了下来。当我们下车时,老远就看到苏老笑着向我们走来。余站长向我们介绍道:“这就是抗美援朝老兵苏华模老先生。”我们一一向他握手后,苏老拉着我的手走进了他的家。<br>  苏老中等个子,身材清瘦,平头白发,胸挺背直,走路时脚步显得十分的稳健,如果不是微笑时脸上显凸的几道皱纹,看不出是九十岁的高寿老人。据苏老说,听说今天有人来采访他,一大早就穿上了老式军装,胸前戴上了抗美援朝参军时的各种军功章及纪念章,显得格外的精神。</h5> <h5>  走进苏老的家,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楼大厅正中挂的一幅彩色全家福合影照片,这是去年苏老九十岁生日时,特意照的全家福。全家四代二十八人聚集在写有“抗美援朝复员老兵三等功臣苏华模九十大寿庆典”彩虹门前,显得多么的开心、幸福。在这张全家福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前排正中就座的穿着军装挂瞒军章的苏老先生。可见,在这家人的心目中,“参军”、“抗美援朝”、“军功章”是他们全家人的骄傲和自豪,更是他们全家人的光荣。</h5> <h5>  苏华模,生于民国二十三年农历十一月廿八日,即公历1935年元月3日,余江区洪湖乡苏家村委会眉山上苏村人。解放前,父亲在当地做些小生意,生活上在当地算是一个比较富欲的家庭。他和哥哥苏荣模曾在抚州临川中学读书。解放后,划分阶级时,他家被划为地主。<br>  当我问他是在什么时候参军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我参军是受我哥哥的影响,哥哥曾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1949年,我哥哥还在抚州临川中学读书时,就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62年正排长转业,退休前曾担任过余江县文化馆馆长。所以,我在抚州临川中学读书,还不到一年,也就是1951年5月,我也自愿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我兄弟俩报名参了军,我父母都不知道。</h5> <h5>  苏老回忆说:记得那年当兵时,我们从抚州临川坐汽车到省城南昌集中。端午节那天,又从南昌坐火车到南京第三炮兵学校学习。<br>  第三炮兵学校的前身是1947年3月8日,在山东省沂水县满堂坡正式成立的华东野战军特纵特科学校,简称“特校”,隶属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1949年2月改称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1949年5月19日,特校进驻南京汤山原国民党炮兵学校旧址办学。1950年10月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番号撤销,以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为基础,分别成立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和炮兵学校、工程兵学校。12月特校更名为南京第三炮兵学校,也就是现在的南京炮兵学院。</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南京炮兵学院</span></p> <h5>  当时的第三炮兵学校分为预科班和本科班,苏华模和新录取的新兵先在预科班学习,预科班学习期满后,再转入本科班学习。1951年11月,苏华模在预科班学习还未结束,学校接到军区通知,所有学员必须立即开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苏华模被补充到已在朝鲜战场作战了一年的第27军炮兵第16团。</h5><h5>  1950年9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解除攻台整训任务,部队立即集中,随时待命开赴山东兖州,开始进行以入朝参战为目的的训练整补,做好入朝参战的准备。10月中旬,原属华东军区管辖的炮兵第16团,转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管辖,并随华东野战军第九兵团北上。但因朝鲜东线战事紧迫,第九兵团开赴山东兖州后,未作停留,而是提前直接入朝作战。10月29日,炮兵第16团计划随第九兵团前卫27军奉命从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11月2日,中央军委命令27军转入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加入西线作战。11月3日,27军奉命改变行程前往安东(今丹东)。11月4日,炮兵第16团正式接受入朝参战任务,番号更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16团,配合27军的第79师、第80师、第81师对敌作战。11月5日,已经入朝的27军又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前往东线。于是炮兵第16团紧随27军先回国,从辽宁安东乘火车到吉林辑安(今集安)。</h5> <h5>  1950年11月7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在西线打响。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分别于11月7日、14日、19日,率20军、26军和27军,共15万人,奉命渡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参加第二次战役的东线作战任务。炮兵第16团在第三任团长陈秉德、政委雷敏率领下,于11月7日至14日,分批紧随27军从吉林临江渡过鸭绿江,前往长津地区。截止1951年11月整整一年,炮兵第16团在抗美援朝中配合27军参加了第二次战役、第五次战役和1951年的夏秋防御战役。</h5><h5>  1951年11月,苏华模随部队渡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前往正在朝鲜阳德、马转里地区,担负朝鲜东海岸防御任务的第27军驻军所在地。</h5> <h5>  苏华模回忆说:我团装备的是落后的日式火炮,一门炮需要四、五匹骡马才能拉得动,没有马匹的拉动,沉重的火炮是无法行军作战的。马匹拉着火炮及炮弹,在冰雪的路上行走就更加困难。有时我们把背包打开垫在炮轮下,才能推着炮车前进。为了躲避敌机的狂轰滥炸,我们经常白天隐藏在森林中休息,夜间行军。尤其是翻山越岭时,山路陡峭,又窄又滑,人、马及火炮随时都有掉下山谷的危险。有一次,行军队伍正爬上半山腰,骡马被敌机轰炸声惊吓,突然狂奔发飙,五匹骡马拉着一辆炮车甩下山谷,骡马摔死,火炮被废。</h5> <h5>  苏华模又说:据我团的老兵们说,他们去年入朝时,寒区服装来不及发放,加之对战区气候特点了解甚少,部队长期在中国华东驻扎和作战,缺乏高寒地区生活和作战的经验,防寒准备严重不足,人员衣着单薄。11月的长津地区正是高寒期,气温下降到零下30多度,脚下的雪都有几尺深。志愿军忍受寒冷、饥饿与疲劳的侵蚀,以钢铁般的意志在冰天雪地里急行军,创下了十天行军300多公里的记录。更难得的是,志愿军为了躲避敌机狂轰滥炸,采取昼伏夜出的方式,翻山越岭,历经千难万险,在美军飞机的眼皮子底下,成功潜伏到长津湖一带的预设战场。部队进入战区后,没有住房,缺少粮食,只能在雪地里露营。</h5> <h5>  苏华模还说:老兵们告诉我,我团装备的是日式火炮,一营为105毫米的榴弹炮(重炮),二营和三营是75毫米的野(山)炮。每个营九门炮,每个连只有三门炮。炮兵第16团刚到长津湖前线,一营住地遭到敌机的狂轰滥炸,由于部队隐藏得好,火炮和人员都没有损失,战马却受到惊吓四处逃散了。一营配置的九门105毫米榴弹炮,由于没有马匹牵引拉动,火炮无法参战,眼睁睁地失去了掩护步兵,打击美军的机会。朝鲜战场作战环境异常艰苦,粮食、被服、弹药经常无法及时送到,官兵们一把炒面一把雪,充饥解渴。最重要的是弹药有时不能及时送到,有时陷入有炮无弹的尴尬局面,情况紧急时,只好把炮兵当步兵使用,投入战斗。</h5> <h5>  苏华模骄傲地说:我们第27军是抗美援朝十大王牌军之一。第27军在朝鲜战场,打的第一仗就是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大战。11月27日晚,西北风卷着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山林中忽然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志愿军第20军、第27军十万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美军发起猛攻,长津湖战役打响,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献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11月30日晚,第27军集中80师、81师主力,对新兴里美军第7师31团(北极熊团)发起进攻时,我们炮兵第16团三营,用九门75毫米野(山)炮进行了齐射,发射炮弹1000多发,有力地支援了步兵的战斗。第27军首次作战就全歼号称为“北极熊团”的美军王牌团。这是抗美援朝作战史上唯一的、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加强步兵团,上至困长,下至士兵3100多人,无一人漏网。团长麦克莱恩上校被志愿军击毙,“北极熊团”军旗被志愿军缴获。从此,美军王牌团“北极熊团”永远地从美军番号战斗序列中消失。所谓“北极熊团”,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步兵第7师第31团加强步兵团,成功攻入俄国西伯利亚,战功显赫,被美国总统威尔逊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并由总统亲自授予“北极熊旗”。我军缴获的美军“北极熊团”军旗,现存于北京军事博物馆。</h5> <h5>  击毙“北极熊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缴获“北极熊团”军旗的第27军80师239团2营4连、240团2营4连,被授予“抗美援朝新兴里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h5> <h5>  苏华模说:我们第27军在长津湖大战中,行军作战的环境异常艰苦。在长津湖战役中,涌现的三个“冰雕连”,其中就有我们第27军81师242团5连,还有第20军59师177团6连和60师180团2连。</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原来,这三个连的志愿军战士,他们奉命在此阻击美军南逃的任务。在零下40度的天气下,志愿军战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啃着冻得如石头般硬的土豆,趴在冰天雪地中苦苦坚持了6天6夜。可他们还没有等到冲锋号的吹响,没有等到美军的到来,就全部冻成了“冰雕”,牺牲在阵地上。当南逃的美军看到这场景时十分震惊,一排排的志愿军战士举着枪,时刻保持战斗姿势,有的手里还握着手榴弹,可他们却没有朝美军开火。原来,他们都被冻成了冰雕,可枪口却始终冲着敌人来的方向,保持着战斗姿势。南逃的美军心里不由生出寒意,他们很庆幸自己遇到的是“冰雕”,并不由得向“冰雕连”敬礼。亲历过长津湖战役的迟浩田将军曾回忆:“尽管长津湖战役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至今都让我刻骨铭心。”后来,有人在一个名叫宋阿毛的烈士身上找到一封遗书:“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正是:勇士和阵地同在,英雄和日月同辉!</h5> <h5>  第二次战役结束后,炮兵第16团随第27军,奉命前往朝鲜元山、咸兴地区整休和补充兵力。</h5><h5> 1951年4月,炮兵第16团随第27军重返前线,参加第五次战役。</h5><h5> 1951年夏秋,炮兵第16团又随第27军参加夏秋防御战役。1951年7月10日,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为配合停战谈判,志愿军原计划9月发起的第六次战役,改为争取在11月初举行。此时,“联合国军”在东线朝献人民军防守的战线上,已经开始了夏季攻势。8月23日,朝中代表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宣布谈判会议停开。8月30日和31日,美军第七师先向志愿军第27军防守的黑云吐岭东西一线发动了局部进攻,为打击敌人,确保主动。9月1日至3日,志愿军第27军组织了79师、80师和81师约3个团的兵力,在五个炮兵营火力支援下,进行了反击。共毙伤俘敌1900余名,其中美军1600余名,挫败了美军第七师的进攻。9月10日,6月间入朝的志愿军第20兵团第67军,顺利接替了第9兵团第27军金城地区的防御任务。炮兵第16团又随第27军移至阳德、马转里地区整补,并担任朝鲜东海岸第二线防御任务。</h5><h5>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炮兵第16团全团有1578人次荣立战功。苏华模荣立三等功。</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停战谈判</span></p> <h5>  1952年3月,苏华模所在的炮兵第16团奉命回国,入驻上海市国权路,担任苏式火炮组装任务。7月,由上海移防江苏常熟。8月1日的建军节,在江苏省常州市体育馆(当时无锡县属于常州专区)召开炮兵第九师建师大会,正式成立炮兵第九师,隶属华东军区建制,下辖炮兵14团、炮兵16团、炮兵17团以及师直部队。炮兵第九师成立时,苏华模被调到炮兵17团2营5连指挥排计算班。计算兵的任务就是根据提供的射击目标,计算出表尺、方向、高度,制定射击坐标图,再有指挥员向炮手(射击手)传达射击命令,执行射击任务。</h5><h5> 1953年3月,全团改为苏式装备。</h5> <h5>  1954年“八一建军节”,炮九师放假一天。第二天,苏华模随炮九师奉命前往福建前线,驻马巷地区,执行炮击金门的作战任务。炮九师到达福建前线后,第31军炮兵团及厦门前沿的其他炮群,全部划归炮九师统一指挥。9月3日,炮九师数百门火炮,数千发炮弹,从不同角度呼啸着,准确地落到大小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阵地及停靠在金门港内的舰艇上。炮战一直持续到9月22日,共作战18次,击沉国民党军舰艇3艘,击伤4艘,摧毁炮兵阵地11处,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气焰。炮九师第一次炮击金门,首创我军炮兵单一兵种对敌作战的先例。</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苏华模说:海面上的风与陆地上的风不一样,海面上的风向、风力变化频繁,风向风力发生变化都会影响火炮发射,打击目标的准确率。所以,我们计算兵要时刻关注海上风力、风向的变化,一旦发现风向、风力发生变化,就要重新计算,及时改变射击座标图。经我负责计算的射击座标图,发射的弹炮准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在炮击金门作战中,我再次荣立三等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7年3月,炮九师奉命驻回江苏无锡西郊姚湾,开始承担上海方向的防卫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8年元月苏华模光荣复员,分配到黑龙江佳木斯电器厂工作,结束军旅生涯。六十年代初,回家乡务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炮击金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