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陈守刚</p><p class="ql-block">接上(四)贾一山万万没有想到汤方为竟是他转业前亲自接的兵,十多年不见,都有些记不清了。还是汤方为眼尖且年轻有记性,在与贾一山交谈的过程中突然想起了当新兵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哎呀,原来是老首长啊,你的事就不用多说了,有什么交待竟管讲,叶局长是我爱人的三舅舅,你放心,事情就到我这里为止了。如果还有需要我办的事情,你招呼一下就行了。”贾一山喜出望外,紧紧地握住汤方为的手,心里暗想:“真是苍天有眼,柳暗花明哟!”在与汤方为握别的时候,他塞了五万元给汤方为:“一点小意思,你一夜的辛苦费。”</p><p class="ql-block"> 贾一山把他做工作的情况立即通报了贺小明。贺小明在电话里告诉他,关于杨军军跟踪的详情已经弄清楚,请他上班把工作安排好后速见面细谈。</p><p class="ql-block"> 银水县换届经民意测验,提出了三个初步候选人。于是,政界之争在银水上空演绎着惊心动魄的大战。</p><p class="ql-block"> 贾一山、成海涛与龙国生都是这一次政府换届同时提名的副县长候选人。</p><p class="ql-block"> 成海涛祖籍是湖北人,当过知青。参加工作后,先后在团县委、县委办公室、县农委、交通局等部门工作过,在交通局连任了十年局长,有着深厚的政治根基。自从县委提出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制定了用五年的时间实现乡乡通公路的目标后,不仅直接惠及了银水的每一个乡镇、农村和农民,成海涛的腰包也鼓得让人羡慕。成海涛住在县机关家属区,在同楼的二十四户科局长中,唯有他家异常热闹,经常是人来人往,“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成海涛本人也是车进车出,是全县有头有面的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成海涛为人处事极为圆滑,善于察颜观色,对自己的顶头上司的脾气嗜好研究得比较透,而且能抓住时机投其所好。一些领导对成海涛利用职权谋取利益心知肚明,但是被成海涛抓住了软肋,不得不在台上台下为成海涛打掩护、唱赞歌,并为他获得更大的利益发号召、作批示。成海涛在政坛上上下周旋,使一个没有文凭的干部成为风云人物,并且在交通局十年不倒,被人们授予了“九头鸟”的美誉。成海涛很注重联系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态度极为诚恳谦虚,留给领导们的印象不错。当然空着手联系领导是不会有好效果的,成海涛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总结了一条真理: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使用,又跑又送才能提拔调动;不会慷国家之慨,让上司得到应有的利益就永远成不了大器;对那些顺手捡来的混财,别一个人吞了撑死,送出去的始终是小头,留在自己腰包里的是大头,而且吃得开开心心,用得踏踏实实。因此,他奉行的是先鼓自己的腰包,然后让大家都跟着实惠的哲学,除了几大班子的领导之外,一些重要部门如组织部、纪委、人事局、发改委、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领导也跟着沾光不少,充分感受了“要致富先修路”的实惠。成海涛的父亲成国汉是南下干部,五十年代来到银水,曾在银水县二区任过区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过较大冲击,后调银水县委办公室任主任,现任银水县人大副主任,成国汉不仅资格老,为人也正派,是一个有威信的老干部。成海涛的成长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父亲的余荫照顾,但凡知道成国汉的人,怎么也跟成海涛对不上号,一个忠诚踏实,共产党员几个字前胸后背都看得清楚;一个圆滑事故,为人民服务只是嘴上的功夫,实质是为人民币服务。成海涛初中毕业便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在边远山区度过了五年的知青生活,返城后安排在交通部门的一个基层单位工作,在十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没有仗势于父亲的地位,工作始终很勤奋努力,经过十多年的锻炼,工作能力、文字功夫、协调能力都在同级干部之上,除此之外,成海涛还写过一些工作研讨文章和通讯报道在省内的报刊上发表,在全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起那些有文凭的干部更为出色。因此,成海涛既有父亲作靠山的基础,又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其工作能力得到了政界上的一致肯定。但成海涛干练之中却有一般人难比的人情练达,左右逢源。</p><p class="ql-block"> 龙国生是县民政局局长,出身于地道的农民家庭,毕业于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学校任过教,在公社当过副书记,撤消公社改乡镇后任过乡长,在区政府当过办公室副主任,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上领导岗位的,龙国生的实干精神在全县有名,群众基础较好,呼声很高。在担任民政局长的六年间,走遍了银水县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特别是在那些贫困落后的边远乡村经常能看到他的影子,全县的极贫户、五保户、烈军属、残疾人提起龙国生都会伸大姆指。在全市民政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后,银水县民政局就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有一些单项工作还在全省乃至邻近的省区产生较大的影响,省里曾在银水县召开过社会救济工作、殡葬管理工作和双拥工作现场会,给银水县增添了不少光环。龙国生在工作中注重深入基层调研,针对银水的实际情况,撰写了多篇调查报告和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就不少,龙国生个人还被评为全国先进。龙国生一心扑在工作上,凭着实干在全县树起了一面旗帜。龙国生的群众基础好,基层对他的评价很高,因此,也是本次换届中提名的人选。但是,龙国生与贾一山、成海涛相比是有较大差距的。除了没有后台外,他是一个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人,更不会去琢磨人,亲近领导,奉迎领导。在领导的心目中,龙国生的确是一个有能力有敬业精神、有高尚品德的干部。但是,总是觉得他身上缺少点什么,有的人甚至觉得他头上有角,身上有刺,目中无人,头总是昂得高高的,看不起领导。有的领导用成海涛与之作比较,认为龙国生当民政局长也应该得了不少好处,但是,他为什么不奉迎、孝敬领导呢?既然如此,你龙国生再有本事,领导不用你,看你的头能昂多高,看你能清高多久。在县委讨论换届人选时争论就非常激烈。有的说,龙国生人材难得,应该大胆启用;有的则说,龙国生是个能人,但是,缺乏组织纪律性,分不清君君臣臣;有的干脆说,龙国生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太低。这几年龙国生获得了不少的荣誉,但是,他忘记了这是领导重视栽培的结果。他有了荣誉,头脑就膨胀了,忘乎所以,不注意人际关系,不知天高地厚,这样的人不好驾驭,不能重用,不宜作为县领导的候选人。 就连人大的吴主任也这样说:“龙国生的才气和工作能力应该说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我们现在用干部的确要考虑班子的整体亲和力,凝聚力,像龙国生这样的人,我很担心他与同事之间搞不好团结呀!”县委宁书记是省委组织部在大中型企业中的优秀干部中提拔起来的,对这些莫衷一世的说法,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认为所谓“贤人”,应该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看文凭更要看水平,既要看学历还要看能力,看工作实绩,看工作作风是否正派,处事是否客观公正,决策是否科学有据。如果不坚持原则大胆启用能人,选贤让能,政治体制改革就难以见到实效。</p><p class="ql-block"> 龙国生身上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他一心为民负责的精神,为全县老百姓办实事的政绩是谁也抹杀不了的。因此,宁书记坚持将龙国生作为副县长的候选人上报了市委。“同志们的发言可能都有道理,因为看人的角度不同嘛,结果肯定是不会一致的。</p><p class="ql-block"> 贾一山、成海涛的政绩大家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龙国生却有一些不同意见,这应该说是正常的。但是,大家应该更清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群众是政府的基础,大家都知道龙国生在群众中的威信很高,基层群众很欢迎他,为什么我们当领导的就不喜欢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干部呢?群众满意的干部我们应该保护、启用,这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育才用人观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在基层埋头工作的干部忽视了横向纵向的关系,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思想帮助促使其进步。如果把一个人的缺点都集中到一块,就足以置人于死地。我们应该多看一个干部的长处,扬长避短,用人之所长。”宁书记在肯定贾一山、成海涛的同时,也同样支持了龙国生。但是,明显的感觉到宁书记的主张在众说纷纭中有些异样。只是因为宁书记是党委的一把手,用人问题还是一把手说了算。大家不得不同意将龙国生作为下届政府的候选人。</p><p class="ql-block"> 社会上对银水县的换届选举极为关注,群众对贾一山、成海涛、龙国生三个候选人进行了对比预测,普遍认为龙国生年轻、有文凭、又勤政务实,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为老百姓办实事,有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如果能够尊重民意,龙国生是最好的人选。在沸沸扬扬的舆论之中,贾一山与成海涛都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两人暗暗下决心要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压倒龙国生,要在差额选举中挤掉龙国生。</p><p class="ql-block"> 但是,龙国生却对当不当县长毫不在意,无动于衷,成天还是埋头干自己的工作,整天扎在基层,穿梭在边远的穷困山村,从不向任何领导打听换届选举的事,在参加县委、政府的一些会议时,也坐在偏远的角落,离领导们远远的。龙国生的举动,更是让贾、成二人坐立不安,产生了龙国生胜券在握,而自己未必能上的错位心态。于是二人便开始了自身的对比分析,双方都在暗中举起致人于死地的利剑,展开了勾心斗角的实力较量。成海涛尽管与县里的四大班子领导相处不错,但是与贾一山相比,还明显有一些缺陷。贾一山除了有银天市委领导作后台之外,还有一个独具的优势,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八、酒量一斤八。民间有一个说法,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可以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可以晋升;贾一山颇受领导关注,与他能豪饮是有关系的,曾经在战场上拼杀过的人,酒量大也在情理之中。贾一山经常在各种场合举着酒杯奉承领导,以他宁愿伤身体不愿伤感情的虔诚,感动了不少的领导和宾客。在市委召开的书记办公会上,对贾一山的赞扬声就明显高于成海涛,而龙国生平时与市委的领导们没有任何瓜葛,有的根本不认识龙国生,挑不出龙国生的毛病,对龙国生反倒议论较少,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了贾、成两个人之间。在市委书记办公会上,人大、政协的主要领导也列席了会议,市委分管组织的马森书记在发言中重点讲了贾一山的成绩,表明了市委的倾向性,如果贾一山能及时作好银水县四大班子领导以及县委组织部的工作,与成海涛决一高低是有胜算的。</p><p class="ql-block"> 成海涛也对形势作了分析和评估,他在银水耕耘多年的根基应该比贾一山厚,凭他的个人资历和能力肯定比贾一山强。</p><p class="ql-block"> 但他清楚,此时已经不能再讲资格和能力了,惟有过硬的关系才能决出胜负,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这已经是一条铁的规则了。他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到了贾一山与马森的特殊关系,知道自己已经处于相对的劣势,他也明白“没有关系找关系,有了关系用关系”的道理。然而,恰恰成海涛平时忽视了与银水县以外的上层领导们建立关系,他此时很希望父亲能在关键时候帮帮他。但他更了解父亲的脾气,同时父亲所处的位置是不便直接为他说话的。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个朋友给他牵上了结识市委常委、秘书长余惟惟的线。余惟惟是从省里的一个部门空降到市委工作的,在省里有一定的背景。在与成海涛见面之后,他感到成海涛才华横溢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个难得的人才。因此,答应给他做一些工作。当他听了马森书记在办公会上的发言后,又感到主客观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觉得很难搞懂人世间的公平与公正,他一边作着记录一边有些茫然。下班的时候,他正好搭乘马书记的车回家,车刚出市委大门,就听到马书记给贾一山打电话。因为他刚调到市委不久,马森书记压根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也没有想到他的存在。然而,马书记的电话让余惟惟了解了贾一山的背景,于是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成涛海。成涛海得知这一消息,分析贾一山肯定有动作。于是便叫他的侄儿成波到贾一山办公的地方和宿舍附近察看贾一山的动静,成波则在下班之前邀约同学杨军军一起到了工商局办公楼下等待贾一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