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遗事 十三朝故都

子虚

<p class="ql-block"> 简 叙</p><p class="ql-block"> 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清明上河图创作地。</p><p class="ql-block"> 开封古都有夏、商、魏、梁、大楚、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大齐、金、宋等十三个朝代,是中国建都较多和建都时间较长的都城之一。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p><p class="ql-block">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游城市。</p><p class="ql-block"> 开封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郑州毗邻。开封自贸区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p><p class="ql-block">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发源于此,拥有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8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 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5个区、4个县,总面积6266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51平方千米。 2020年,开封市生产总值2371.83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增速高于全省(1.3%)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p> <p class="ql-block"> 古称开封 ·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汴梁,乃是元朝至明朝初期对于开封的称呼。</p><p class="ql-block"> 元朝初,沿袭金朝称呼,仍为南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为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治。“汴梁”始而得名。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建北京于汴梁。洪武二年(1369年),罢北京,复称开封府,为河南布政司治。领州四、县三十。</p><p class="ql-block"> 相传在2000多年前,周文王之子毕公高,曾经在此筑城。而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因郑国庄公选此地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 </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魏惠王将国都迁到这里,定名“大梁”。五代梁太祖建都开封,改名“东都”。后汉、后周、北宋均沿称“东京开封府”。金灭北宋后,改东京为“汴京”。元明时代,开封又曾称为“汴梁”和“北京”。因此,开封素有八朝古都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远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封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夏朝(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夏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市东约22公里),至12世胤,历经六世约157年。</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公元前743年至前701年,郑庄公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筑“启封”城。战国时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今开封市所在地,时称大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置砀郡,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两汉景帝元年(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东魏在开封设置梁州。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p><p class="ql-block"> 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与浚仪县同廓。公元907年,后梁建都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号称东都。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开封。公元938年称开封为东京。</p><p class="ql-block">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北宋开封人口达150万,不仅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p><p class="ql-block"> 公元1126年金攻陷开封,改开封为汴京。公元1214年金朝迁都开封。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p> <p class="ql-block"> 历史变迁·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五千多年前,在今开封附近,就出现了聚落。到了春秋时期,这里是郑国之地。郑庄公命郑邴在此筑城,取开拓封疆之意,命名为开封,作为囤粮之地。城的位置在今城南二十多公里的古城村西北,朱仙镇东三公里处。</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四世纪中叶,魏国一为占据中原,二为避秦国武力威胁,于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迁都至开封,并在此筑城,命名为大梁。魏惠王迁都至大梁后,又称梁惠王。开封作为一个都城的诞生,应该说是从此时开始。</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将王贲攻大梁,因久攻不下,便引水灌城,结果使城毁魏灭。这是开封城历史上第一次遭到的毁灭性破坏打击。此后五六百年内,开封城一直处于衰败不振的状态。秦在此设浚仪县,属三川郡。</p><p class="ql-block"> 秦亡汉兴,浚仪属陈留郡。陈留在浚仪东南二十多公里处。</p><p class="ql-block"> 东魏在此设梁州。北周时因其濒临汴水,为黄河、淮河间水运要地,故改名汴州。</p><p class="ql-block"> 唐代李勉任汴宋节度使,重建汴州城。</p><p class="ql-block"> 五代时期,梁、晋、汉、周四朝均定都开封。后梁朱全忠升汴州为开封府,称东都,为国家的首都。后晋、后汉、后周又称其为东京。</p><p class="ql-block">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王朝,仍定都开封,称为东京。</p><p class="ql-block"> 靖康二年,北宋为金所灭。金称开封为汴京。金贞元元年,海陵王自上京会宁府迁都燕京,称汴京为南京开封府。自从被金攻陷后,城市遭到破坏,居民流离失所。</p><p class="ql-block"> 蒙古灭金后,于开封设南京路,后又改为汴梁路。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江北行省。</p><p class="ql-block"> 开封位于豫东平原,处在隋代大运河的中枢地区,黄河、汴河、蔡河、五丈河均可行船,水陆交通甚为便利。</p><p class="ql-block"> 隋唐以来,开封即为商业、手工业和交通运输的中心,五代时又在此建都,城市原有基础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955年,后周世宗柴荣下诏扩建和改建开封。诏书指出当时开封存在的城市问题,如用地不足,道路狭窄,排水不畅,“入夏有暑湿之苦,居常多烟火之忧”等。诏书提出了扩建、改建的要求:扩大城市用地,加筑罗城(外城);展宽道路,疏浚河道;规定有烟尘污染的“草市”等必须迁往离城七里以外等。诏书还制定了实施步骤:先进行勘测(“先立标帜”);由官府统一进行规划(“标帜内,侯官中擘划”);定好街巷和军营、仓场、诸司公廨院的位置后,才“任百姓营造”。根据诏书,开封进行了有计划的扩建和改建,为后来北宋的建设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自后周开始扩建以后,开封即有三重城墙:罗城、内城、宫城,每重城墙外都环有护城河。罗城又称新城,主要作防御之用,周长19公里。南有五门,东、北各四门,西五门,均包括水门。城门均设瓮城,上建城楼和敌楼。内城又称旧城,周长9公里,四面各三门;主要布置衙署、寺观、府第、民居、商店、作坊等。宫城又称“大内”,南面有三门,其余各面有一门;四角建角楼;城中建宫殿,为皇室所居。这种宫城居中的三重城墙的格局,基本上为金、元、明、清的都城所沿袭。</p><p class="ql-block"> 北宋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当时开封出现了“工商外至,络绎无穷”的局面。隋唐长安城集中设“市”和封闭式里坊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情况。因而开封改变了用围墙包绕里坊和市场的旧制,把内城划分为8厢121坊,外城划分为9厢14坊。道路系统呈井字形方格网,街巷间距较密。住宅、店铺、作坊均临街混杂而建。繁华的商业区位于可通漕运的城东南区,通往辽、金的城东北区和通往洛阳的城西区。如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反映,主要街道人烟稠密,屋舍鳞次,有不少二至三层的酒楼、店肆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城市的街巷制布局,大体自北宋开始而沿袭下来。开封城内河道、桥梁较多,最著名的有州桥、虹桥,均跨汴河。州桥正对御街和大内,两旁楼观耸立,景色壮丽。虹桥在东水门外,巨木凌空,势若飞虹。相国寺、樊楼、铁塔、繁塔、延庆观、金明池、艮岳等建筑和御苑,构成丰富的城市景观。北宋开封城的规划和建设,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附注:部分图片拍摄当下及积年积攒,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综合,添页观世察史究性,纯粹学习交流,虔诚开心度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