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快八点的时候,天色才暗下来,九里坪村的露天电影开始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乡下生活的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在稻场上放电影。一部《闪闪的红星》,放到哪个村,我们跟到哪个村,台词都会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下午回到村委会,我发现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年龄的男士正在烈日下挂银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他是谷城电影公司57岁的石老师。接电源,调试放映机,他从四点就开始了。36℃高温,他的上衣全部湿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今晚上准备放《熊出没》和《屠城血证》,还有一个宣传片,提醒暑假防溺水和消防安全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你们是怎么从县城过来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们公司的大车把我们送到各个村,今晚有9个村同时放电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快到六点了,石老师还在村委会小广场忙着,扩音器里响起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还有《我和我的祖国》这些耳熟能详的主旋律歌曲。</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石老师把所有一切安排妥当后,请我帮他拍下工作照。“文化下乡,我们要求高,屏幕是不是正,宣传语是不是醒目,播放音量是不是刺耳,是不是有扰民行为等等这些都要上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点了,我陪石老师说着话,不知什么时候,我的上衣已全部湿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里小卖部的老陈对我说:他们一般都要到晚上十一多才能离开,看电影的离场了,他们还要收捡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在现在都是数字电影放映了,不像以往要装一卡车的物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以前抢位子的热度,也没有太多村民来看电影,家家都有电视的今天,又是一个酷暑难耐的夜晚,好多人都在家里消暑。但来到现场的每个人,带着孩子,摇着蒲扇,男人都光着膀子,还有衣服一刻没有干嘛过的我,我们都是开心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