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里的“悟道”

石竹涧溪

<p class="ql-block">  近来,在与一位书法届好友聊天时,收获到了一点感悟。</p><p class="ql-block"> 这位朋友在近40年的书法实践中,对技艺技巧始终保持着不懈精进磨练的热情,更在研习优秀传统和邀请益师良友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着理念的转换——从把握书法本体的内在规律,到艺术与天与人的统一,从而得以步步走向真正的自觉。这种理念的转换或称观念的升华,核心即在于“悟道”。</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对于任何一种技艺、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者来说,这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p><p class="ql-block"> 从总体风格层面看,我个人倾向坚持雅健、淳厚、自然的个体风格,不为浮躁、造作、取巧的时弊所动,力求保持着平和的心态。此种要求虽然艰难,但我时刻提醒自己。</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艺无止境,在深入把握形式技发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扩展从心到手挥洒的自由度,在体现帖学一路行草书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如何处理好质与文、生与熟、拙与巧、变与常、今与古的辩证关系,从而最终走向个人风格的成功塑造,是我在参悟书法艺术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落实到具体创作中,就是要把个人内心深处的艺术本真和艺术性情演绎得到位,绝无矫揉造作之势,更无媚俗取巧之态。无论尺幅斗方还是匹练大作,都出自本性慧心,洋洋洒洒,自由自在,顺应个人对书法的认知和正觉,把心中对书法的领悟得以融会贯通。</p><p class="ql-block"> 我始终认为,书法是深入中国人骨髓的东西,在那些时代里,整个社会和书法精神协调划一。而现代社会的功利性已渐渐冲淡了这些意义,书法这种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几乎已退出实用领域,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关于书法的传承和创新中准确把握度与分寸,准确把握书法艺术的技艺形式与内核本质,从而更好的实现以情掣笔、以情驭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