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氏姊妹北行漫记,(北京站3)

刘源明

<p class="ql-block">第三天:2024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十三),地点北京,天气晴朗,骄阳似火。早7点40,一行8人早餐后,至什刹海旅游风景区游玩。什刹海由前海、后海和西海三个湖泊及临近地区组成,这里不仅拥有大片优美的湖面,还是北京著名的一片历史街区,众多名人故居、王府等古迹散落其中,同时还有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各类美食,后海酒吧街更是京城夜生活的老牌胜地。姊妹们先是参观游览恭王府,恭王府及花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前海西沿、什刹海南岸,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庆王永璘的宅邸。清咸丰元年(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及花园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等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经28年完成,成为完全对外开放的清代王府。</p><p class="ql-block">姊妹们游览其中,留下了许多的欢声笑语和婀娜倩影,也留下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沉思。</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游览前海和后海,“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很形象地赞美了什刹海的神韵。什刹海景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湖畔的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也成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姊妹们留恋其中,身体虽有些疲劳,但心却是美美的。最后游览宋庆龄故居,这里原是清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是一处典型的中国式庭院,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逝世。姊妹们在这里瞻仰国母的丰功伟绩,感叹着人世的苍桑,不知不觉己是中午。午餐后,大家都觉得有些累,便回到酒店休息。晚上,刘源明、艾莉芳夫妇安排吃烤肉,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喝得淋漓畅快。这次来北京,一行人的吃睡游玩老二家全程安排,大家十分地感谢!</p> <p class="ql-block">游览恭王府。这里是北京少有不仅收取门票费,而对老年人也不全免的景点,然而参观的人可是人山人海,寸步难行。</p> <p class="ql-block">艾莉芳因在外办事,晚来一步,从恭王府出来与之汇合,随同下面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沿湖游览什刹海,前海、后海。</p> <p class="ql-block">途经湖边的望海楼</p> <p class="ql-block">参观宋庆龄故居</p> <p class="ql-block">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朝初年词人。</p><p class="ql-block">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曾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帝赏识。[20]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纳兰性德因寒疾去世,年仅三十一岁。</p><p class="ql-block">纳兰性德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词作多为友情词、边塞词和悼亡词。其友情词深沉磊落,有东坡、稼轩之风;其边塞词多凄黯苍凉,在边塞诗词中亦别具一格;其所作悼亡词血泪交织,尤为感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生前居住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后海“庆云楼饭庄”进歺,随后乘车返回宾馆休息</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我们家楼下刚开业不久具有北京风味《烤肉刘》进歺,感觉还不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