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盘合文化——爱情亘古流长 生命繁衍不息

贾培智剪纸艺术工艺品工作室

<p class="ql-block">我国剪纸艺术的起源虽至今未能有确凿的考证结果,但其拥有漫长的历史进程却是毋庸置疑的。上古时期,三晋地区就有“剪梧封弟”事件的记载,或许这昭示着早在西周之初,山右地区便已初现剪纸艺术的雏形。平定地处山右的中心区域,其剪纸艺术的渊源深厚、历史久远,自是可想而知。汉代时,民间妇女已有使用金箔片和锦帛剪成方胜、花鸟作为头饰贴于鬓角加以装饰的风尚。此后,剪纸艺术不断发展,在节日期间,人们会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将其贴在窗户上成为“窗花”,贴于门楣上称作“门签”用作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伴随岁时风俗活动广泛传播。1959 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发掘出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剪纸,足以证明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剪纸习俗已呈普遍之态,且有了高度的发展。南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中有言:“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唐代更有精进,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上述记载皆反映出,在南北朝至唐代这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盛行着立春日剪彩作为装饰的风俗。到了宋代,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谋生的艺人,且有相关记载,不仅如此,与之相近的雕刻皮影戏人也相应出现。相关资料中亦有“俗久雨后,闺阁中有剪纸为女形”的描述。在平定,这一习俗自元代开始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待到明清时期,不仅有文献记录,更有实物收藏留存。尤其是晋秦黄土高原的剪纸,以其独特粗犷的黄土风格独树一帜,经久不衰,堪称国内剪纸艺术的翘楚。抗日战争期间,延安的部分艺术家曾对西北民间剪纸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和介绍,如今各地民间皆有风格各异的剪纸作品。平定民间剪纸属于黄土风格之列,不仅在城镇广泛流传,即便在孤村僻野,此俗也极为盛行</p> <p class="ql-block">平定剪纸兼具粗犷、奔放、洒脱、简练、淳朴的北方黄土风格,又具纤巧、细腻、活泼、灵秀、传神的江南水乡雕刻般的秀丽韵味。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鲜明突出,意境深邃悠远,此乃平定剪纸最为显著的特色。在众多剪纸品类中,有一种平定独有的剪纸,除了在春节表达祥和喜庆,更多时候会贴在新婚房间中寓意幸福甜蜜,这便是——平定盘合。据《平定州志》(光绪版)记载:过春节时,“五日黎明剪纸作五穷妇送之”,足见剪纸在平定历史悠久。平定剪纸源远流长,具备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特质。“盘合”作为其中最为独特的存在,俗名月廓,顾名思义是指月亮的轮廓,寓意圆形的“盘合”剪纸圆如满月。其内容多为“喜上梅梢”、“鸳鸯戏水”、“连年有余”与“多子多福”等,象征吉祥如意、富贵殷实,生活气息浓郁,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在民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相传伏羲和女娲为延续后裔,准备婚配,却遭玉皇大帝阻拦。玉皇大帝提出:除非在浮山顶上,推得磨盘结合到一起才能成婚。或许是巧合,也或许是天意,两扇磨盘从浮山滚下,奇迹般地合到了一起。伏羲女娲历经磨难最终成婚,繁衍后代,成为人类的始祖,当地民众因此就用剪盘合、贴盘合的习俗来缅怀先祖。“盘合”剪纸的创作者通常将一张红纸单张、对折、多折,通过巧妙的构思剪出多种多样的物像图案,其创作理念与当地的民风民俗紧密相连,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由于剪出的图案各不相同,寓意也丰富多变,制作精美的“盘合”剪纸也可用于逢年过节烘托喜庆氛围,在传承传统风俗的同时展现了当地民间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平定“盘合”,以造型优美、剪功精湛而闻名;题材内容虽无特定规矩,但往往一幅作品中蕴含多种寓意。“连年有鱼”、“鸳鸯戏水”、“喜鹊登梅”、“二龙戏珠”、“孔雀回头看牡丹”,“麒麟送子”、“八仙过海”、“龙凤呈祥”、“鱼戏莲”等等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故事等吉利内容都会被当地人融入“盘合”之中。因此盘合剪纸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和民间特色。当地人无需画稿,拿起剪刀便能创作,剪出的盘合线条简洁、自然流畅、充满动感。盘合剪纸鲜明地带着黄土地的纯朴气息,既反映了自然环境和民间生活,又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是山西民间美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盘合的纹样及其象征意蕴深厚、内涵丰富,剪法多样、变化无穷。盘合贴在新婚洞房的墙壁上或窗上,恰似一轮明月高悬,为洞房增添了明丽、幽雅、圆润、温馨、和畅的浓郁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它不仅象征着小夫妻的纯真恩爱和甜蜜美满,而且其圆形,蕴含着合家和睦团圆、万事圆满之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习俗中的心理追求,讲究一个“万事求全”,故而其内容力求丰富全面、多样融合,这便是盘合名称和采用圆形的缘由。</p> <p class="ql-block">盘合的剪法大致有三种结构形式。其一为对称式多角折叠结构,即将纸折成八个长三角,每角内剪一组图案纹样,每组图案各含一两种寓意;其二是分层同心圆组合结构,中心为大绣球或龙凤团花,由内向外分几层排列,并以环纹相隔,每层一种寓意,具有清丽、匀称、疏朗的特点;其三是无规则参差互用构成法,上下左右互相谐音喻意,将各种纹样有机结合为一体的多元结构。上述三种结构方法,是无数代艺人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发展实践逐渐形成的。每种方式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特色,脉络清晰、有条不紊、缜密有致、刚柔相济,充分体现了平定艺人朴素的美学思想,不仅符合形式美的原理法则,也适应了时代潮流和制作工艺的需求,因而在平定广泛流传。“全窗花”结构是早已形成的所谓“成龙配套”的传统手法,即“四时如意牡丹根,福寿莲花贵堂生”。这套剪纸主要由柿子、石榴、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龙凤、剪刀、尺子等形象构成。寓意祝愿新婚夫妇早生贵子、长命富贵、多子多福、事事如意、吉祥幸福;剪刀与尺子,则是期望新娘是一位伶俐、聪慧、精于女红的巧手。民间剪纸艺术多巧妙而诙谐地取其象形、谐音与语义寓于情理之中,此种谐音的象征形象构成的月廓图案,具有象形文字的功能特点,形象生动活泼,简约明快。艺人们各自有着特定的自我情趣,故而无论有多少件盘合作品,都难以找出两件完全相同的作品,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展示出平定剪纸艺人在艺术手法和思维上的融会贯通、独具匠心以及高超深厚的艺术造诣。平定剪纸艺术中的盘合,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民俗的风情、民众的智慧与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传承与弘扬。</p> <p class="ql-block">贾培智,阳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定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阳泉市工艺美术大师,阳泉市助理工艺美术师,平定县级非遗传承人,2024年度阳泉市级乡村工匠名师,2024年度平定县级乡村工匠名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北京现代剪纸艺术研究院会员,辽宁省剪纸学会会员,河北省邯郸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邯郸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专委会会员,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剪纸艺术专委会委员,阳泉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阳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平定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平定县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平定县剪纸协会副秘书长,平定县老年书法绘画研究会会员,阳泉市优秀文艺人才库首批入库人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