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佛國一一普陀山

福星高照

<p class="ql-block">  <b>浙江普陀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之一。著名的观音道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山开放寺院四十多座,最大的是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和宝陀讲寺,最显著地标是总高33米的南海观音大佛。普陀山四面环海,被誉为“第一人间清静地”。</b></p><p class="ql-block"> 只有到了普陀山,才能真正体会圣地之庄严,佛法之宽广,寺院之宏伟,建筑之精湛,环境之优美;不管你是谁!在大慈大悲的观世音面前,不论信与不信,都会有所感化,低下高傲的头颅,净化不潔之心灵。</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本次普陀山之行,事先功课不足,祈福一日游仅见普陀山之一隅。虽来去匆匆,但获益良多,尽管过去一周,普陀山的情景、普陀山的故事仍然在心中回荡,久久不能忘怀。故做个美篇,抛砖引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感恩伟大祖国五千年文明史!感恩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感恩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普渡众生,人人向善,国家强盛!人民安乐!</p> <p class="ql-block">  一日行程:宁波饭店乘大巴→朱家尖码头→过轮渡→普陀山景区广场→西天景区(①观音古洞→②二龟听法石→③灵石庵→④磐陀石→⑤梅福庵→⑥心字石)→图崴山庄吃中饭→普济寺景区→百步沙→紫竹林→不肯去观音寺→南海观音→普陀圣境山门→轮渡返程。</p><p class="ql-block"> 为保持美篇完整性,使美友们对普陀山有个整体了解,去普陀山礼佛时,少走弯路,提供参考。通过网络收集了法雨寺、慧济寺、南天门等有代表性景点图片和相关说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观音古洞</b></p><p class="ql-block"> 原为自然洞穴,并无殿宇,只有梅树数株,故亦名“古梅岭”。洞顶岩石重重,樟树遮天蔽日。明万历年间有一僧始结茅庐于此。清雍正年间,法泽禅师初创庵院,是为开山祖师。道光间,海南修之。光绪间,裔孙化响重建大殿。宣统二年,僧开林添建客堂楼房,寺院日趋完善。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是大殿(亦称“主殿”);重要文物是观音坐像和“二十五圆通”群像。观音古洞的主殿呈长方形,内供二十五圆通塑像。所谓“圆通”在这里指已达“圆满通达”境界而成正果的菩萨。在二十五圆通中,观音为主尊,两边各有十二位圆通。</p><p class="ql-block"> 观音立像高五米许,珠冠锦袍,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袒露跣足,端庄典雅,乃仿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杨枝观音画像”而塑建。</p><p class="ql-block"> 主殿东面十二位圆通菩萨是:优婆尼沙陀(比丘像)、香严音子(带巾挂佛珠像)、跋陀婆罗(右按膝、左掌座像)、阿那律陀(屈指计数像)、梵提(右举手、左执佛珠像)、须菩提(若举手、左捧书像)、普贤(骑白象像)、富楼那(双手举指像)、闪乾莲(降龙像)、持地菩萨像、琉璃光法王子(双手执轮像)、弥勒像。西面十二位是:陈如(合掌像)、药王三法菩萨像、迦叶(合掌像)、目连(双手按膝像)、毕迦婆(左手执珠像)、舍利弗(合袖像)、孙陀罗难陀(合手像)、优婆离(左手执珠像)、必摩(四臂像)、月光童子(双举指像)、灵空山菩萨(右持剑像)、大势至菩萨像。 </p><p class="ql-block"> 各位圆通菩萨塑像,千姿百态,特徵突出,大多都是释迦牟尼弟子。这二十四位圆通,加上观音,共为二十五圆通,所以主殿又称为“圆通宝殿”,这是观音古洞不同于全国其它佛教寺院的突出特色。</p><p class="ql-block"> 观音古洞现任方丈妙善法师,90岁,江苏如皋人。1932年在丹阳地藏寺礼寂宽法师出家为僧,后在普陀山傅经护法五十多年,现同时兼任普陀山地区许多寺院、庵堂之方丈。现任监院了音法师,41岁,浙江玉环人,1981年出家,师从开仁法师。</p> <p class="ql-block"><b>二龟听法石 </b></p><p class="ql-block">  西天磐陀石附近的山坡上,有两块状似海龟的石头,人称二龟听法石。曾有人为这两只石龟写过这样一首诗:</p><p class="ql-block">听说磐陀着地灵,普门曾此坐谈经。</p><p class="ql-block">二龟何事翻成石,想是当年不解听。</p><p class="ql-block"> 很早很早的时候,普陀山上还没有僧俗寺院,观音独自修道,每天夜里端坐在磐陀石上念经。在那星光灿烂之夜,月色朦胧之时,她的声音更加优美动听,吸引了山上的飞禽走兽,海里的鱼虾蟹鳌。每当观音念经时,它们便纷纷来到磐陀石周围,观音不走,它们不散。</p><p class="ql-block"> 这个消息传到的东海龙宫里,海龙王好生惊奇。一天夜里,他悄悄来到莲花洋,果然发现许许多多水族,如痴如醉地抬着头,在听观音念经。海龙王想:这观音念的是什么经呀?竟能打动水族的心!若能把它弄到手,坐在水晶宫里念念,那些水族不就会更听我的话了吗?海龙王越想越美,乐滋滋回到水晶宫,当即召见龟丞相,要他设法将观音念的那部经偷回来。</p><p class="ql-block"> 龟丞相伸伸脖子,拍着胸脯对海龙王说:“这好办!九九八十一天以后,我一定把那部经偷来献给您!”龟丞相手下有两只海龟,记忆力极强,龟丞相叫他们每天晚上去偷听观音念经,天亮以前回龙宫复命。</p><p class="ql-block"> 两只海龟奉命偷经。起初,他们只在莲花洋里,夹杂在鱼虾中间,探头探脑地默默记诵,后来越听越有味道,便渐渐靠近观音洞。到第八十一夜,他们竟偷偷地爬到磐陀石附近的山坡上,吓得飞禽走兽飞的飞,走的走,引起一阵骚动。</p><p class="ql-block"> 这时,坐在磐陀石上的观音一眼看见了这两只海龟,知道是海龙王派来偷经的,不觉微微一笑,经念得更加悦耳动听了。两只海龟听得入了迷,敲四更没听到,敲五更还不动身,直到东方透红,观音离开了磐陀石,他们还在那里一动不动。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观音一向主张“众生平等”,如今海龙王要海龟前来偷经,是为了变个办法制服水族,这与佛家的宗旨是相悖逆,观音当然不能让他这么做,于是念经之时,略施小术,悄悄地将海龟点住了。从此,这两只海龟,一只伸着脖子,一只抬着头,一只保持着这个模样,再也不能动弹了。</p><p class="ql-block"> 海龙王和龟丞相满怀喜悦地在水晶宫坐等,可是等呀,等呀,始终不见海龟回去,他妈妈哪里知道,二龟早已僵化成石头了!</p> <p class="ql-block"><b>灵石禅院</b></p><p class="ql-block"> 旧名龙泉庵,位于磐陀石东北侧。据明万历《普陀山志》等记载,明万历间(1573\~1609)僧求凝创建。清康熙间(1662\~1722)僧真全、广运重修。后年久圮废。乾隆末,僧隆定及徒能立四出募捐,于道光二年(1822)重建,改名灵石庵,后又经徒孙旭崖扩建。光绪初,僧梅卓建那伽室,与蜀僧清福同住。光绪三十年(1904),清福赴印度朝圣,经斯里兰卡,请回佛舍利12颗,以其中3颗及玉佛1尊、贝叶经1部供奉庵中。数年后徒学海建舍利殿于清福、梅卓居室故址。新中国成立初,僧怀品、宗善等居之。198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将灵石庵划归普陀山佛协管理使用。1990年重建。庵外黄墙书“<b><u>唵嘛呢叭咪吽”</u></b>六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b><u>普陀山传说之:牛渡十八罗汉</u></b></p><p class="ql-block"> 小僧出庙来化缘,投机取巧起贪念。</p><p class="ql-block"> 化身耕牛来赎罪,为度强人幻化难。</p><p class="ql-block"> 普陀山西天磐陀不远处有一头石牛,传说是一位小和尚所化。那年,灵石庵老和尚命小和尚下山化缘,规定要化米3965粒,而且每家只能化1粒。小和尚化呀化,化了不少人家,走了不少路,不觉期限到了。一数还差10粒。他来到一个村庄,就在稻田里偷摘了10粒稻谷充数。回到庵里,老和尚数来数去,终于挑出了10粒新米,对小和尚说:“10粒稻谷10杯汗,你竟敢破戒偷摘!”小和尚苦求饶恕,老和尚说:“要赎罪不难,你只要到那家人家做10年牛,等到第10年,庵里钟声响了,你就可回来。小和尚无奈,只好去当牛。</p><p class="ql-block"> 磐陀石主人家有位8岁的女儿,非常喜欢那头牛,每天放牧着它。转眼10年过去了,小姑娘长成美丽的大姑娘。有一天,一位老婆婆来到村里,悄然对姑娘说:“今天夜里,有18个强盗在你家门前比武,胜者要娶你为压寨夫人。”姑娘一听,急得直流眼泪。老婆婆劝道:“莫哭,我告诉你一个办法。”耳语一番,不见了身影。那天夜里,果然有18个强盗在姑娘家门口比起武来,正打得不可开交,忽然有人喊道“不好了,姑娘骑着牛跑啦!”18个强盗一起追来。眼看快要追上,忽见一老婆婆拦住去路,问道:“你们知道这头牛的来历吗?”强盗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老婆婆便将小和尚的事讲了一遍。强盗们听了,心里七上八下,想:“偷了10粒米要罚作10年牛,那我们每天抢劫,将来不知要落到何种地步!”于是,一个个放下屠刀,要求老婆婆指点迷津。老婆婆说:“你们既然悔过,那就跟着牛到普陀山去吧。”说着,自顾自走了。18个壮汉告别了姑娘,跟着小和尚来到莲花洋畔,只见水天茫茫,波涛翻滚,无法渡过,回头一看,那老婆婆又乐哈哈走来,说道:“牛渡众生,还不速奔前程!”18人一哄而上,有的抱牛腿,有的抱牛脖,有的拉牛尾,经老婆婆轻轻一吹,那牛腾空而起呼啦啦直朝普陀山飞去。</p><p class="ql-block"> 磐陀石背面才飞到百步沙,牛身猛烈一抖,便飞向西天,18个壮汉被抖落在沙滩上,东倒西歪,连观世音菩萨看了都感到好笑。此时,他们才明白,老婆婆原来是菩萨化身。从此,他们就在紫竹林住了下来,经教化,修成正果,成为十八罗汉。可怜那头牛,为渡十八罗汉,错过了时辰,被关在山门外长卧在磐陀石旁,变成一头石牛。</p> <p class="ql-block"><b>磐陀石  </b></p><p class="ql-block"> 磐陀石险如滚卵,顶端却安稳如磐,可容30人在上游玩嬉戏。石上凿有石阶,可缘梯而上到石顶。石上有明万历年间抗倭将军侯继高题写的“磐陀石”三个笔力遒健、势如飞天的大字,最令人惊奇的是“石”字上多了一点,据说侯将军题字时,大石左右摆动,摇摇欲坠,于是他在石字上加了一点,磐陀石便稳稳当当地固定住了。此外还有“金刚宝石”、“灵通”、“天下第一石”、“大士说法处”等题刻。傍晚时分登顶游览,环眺山海,还可欣赏“磐陀夕照”的壮丽景观。 磐陀石还有不少典故和有趣的故事,据说《西游记》的西天便在此处,《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又和这里的“金刚宝石”形意酷似。古时更有不少朝山的妇女登此石时,拿着自带的金属钱板在石上磨光,带回家去佩挂在儿孙身上,藉以“壮胆”、“祛灾”。</p><p class="ql-block"> 相传这里就是观音大士的说法处。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石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石2.7米,宽近7米,上宽下窄,呈菱形,曰“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梅福禅院</b></p><p class="ql-block"> 普陀山梅岑山脉西巅,传为纪念西汉南昌尉梅福来山修道而建。梅福,西汉寿春人,曾任南昌尉,後弃官游历江湖,晚年来到普陀山居洞炼丹後死于洞中,山民为纪念他,建此梅福庵。庵宇临坡而起,周围林木幽深,古时曾“万树梅花开满岭”。明万历中普陀寺住持如迥创,万历末中书陆宝题额“梅仙庵”。清康熙间改名“梅岑禅院”。后经五世孙照祚、七世孙通哲及徒心恒、心观重修。至光绪元年(1875),殿宇历久颓圮,普济寺住持隆璋同徒妙昌重建,复名“梅福庵”。 解放初僧定忠、庆耀等居之,1960年遣僧后,数十名老弱僧尼居此。1980年起由佛协全面修复,重塑金身。大殿中供阿弥陀佛、左右观音、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两边塑十八罗汉,殿东侧后有灵佑洞,传为汉儒梅福 炼丹处,洞外有“炼丹井”。现有殿宇63间,建筑面积2292.10平方米,由尼师修持。</p> <p class="ql-block"><b>圆通禅林</b></p><p class="ql-block"> 位于梅岑山脉中段之巅。据民国《普陀洛迦新志》等记载,明万历五年(1577)僧圆献创。清乾隆间(1736-1795)僧源法等居之,历久颓圮。同治三年(1864),观音洞庵僧普信建茅蓬3间于原址西下“不二石”侧,仍名圆通庵。同治七年,徒山静、孙永悟、永庆扩建为庵。光绪二十六年(1900),僧莲禅建念佛堂,徒孙化果创韦驮殿、方丈室,改建客堂及东西厢楼,置上海贝谛塵路莲华寺及西门外龙寿庵为下院。</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僧根荣、又祥等7人居之。1988年普陀山佛协收回整修。整修后改名“正法讲寺”。1996年拆建大殿,整修东西厢楼,改建方丈殿,新建伙房、斋堂等。</p><p class="ql-block"> 翌年,新建教室,开办普陀山佛学院尼众班。2001年改名“圆通禅林”,2003年,建山门前坪台,石栏上雕祥云、花卉、珍兽。照壁前镌“慈眼视众生”五字;后镌“佛说八大人觉经”。山门内天王殿内新铸铜质四天王座像,世所罕见。第二重圆通宝殿中供重3吨铜铸鎏金净瓶观音座像。殿外弥勒佛座像、狮座等全为铜铸。东楼用作库房、客堂和寮房。</p><p class="ql-block">2000年东侧望海楼改建为教学楼,后面为师生餐厅。大殿西侧念佛中供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弥勒菩萨三尊座像,旁供一尊铜铸鎏金观音立像,妙相端雅。1998年得台湾普觉法师护持,在念佛堂后平台上新建“正法明如来铜殿”,高7.88米、重77吨,重檐翘角,面积40多平方米,耗资1000多万元。</p><p class="ql-block"> 整座禅林建筑在山麓中间,以山取势,构筑精巧,殿堂院落,分布合围,特色明显。2010年5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単位。</p> <p class="ql-block"><b>心字石</b></p><p class="ql-block"> 据传观世音菩萨曾在此石上讲说“心 经”。佛家以修心为上,人们到普陀山礼佛,都喜欢到心字石,或绕着心字环行 抚摩,或坐在心字中摄影留念,以作对佛诚心或人间友情的象征。有《心字石》诗云:“海山胜迹在西天,一字红心耀眼光。恒作人间功德事,是心即佛量无前。”心字石右上方约5米处的峪谷间有一石向外伸展,隐现于草莽荆棘之间,其状酷如蛇头。距此石不远处的西天门西侧又有一石,形肖似蛤蟆,翘首向蛇,坦然自若。传说有一蟒蛇精经观音菩萨指点而得道。一天,观音菩萨在蛇背上放上一只蛤蟆,以试蛇心,可那蟒蛇寂然不动,丝毫没有伤害蛤蟆之意……这便是“佛试蛇心”故事的由来。后来便有人在蛇首右左下角平坡巨石上刻了个大大的“心”字,更是妙笔点题,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b>普济寺景区</b></p> <p class="ql-block">  普济禅寺位于普陀区香华街15号,是普陀山上的主寺,也是普陀山供奉观音的主刹。该寺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占地面积达到26000平方米,以其宏伟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历史而闻名。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场所,也是游客常去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和旅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在文化和历史上有着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普济禅寺是普陀山三大禅寺之一(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华山南、灵鹫峰下。寺内有大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等,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被称为“活大殿”,供奉着高8.8米的毗卢观音。普陀山门前有一副对联,<b><i><u>“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u></i></b>,五朝是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从宋代开始普陀山被作为皇家寺院,曾经有13任皇帝和18位皇后对普陀山进行过多次恩赐,普陀山普济寺的出家人早晚都要诵经保佑皇家万寿无疆。</p><p class="ql-block"> 整个普陀山最核心的区域就是普济寺,但是当我们去往这座寺庙时,大门是关闭的,那么为什么大门不开?我们今天又要如何进入这座寺院呢?关于大门为什么关闭,有一个这样的说法。据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时,就曾经有一次微服私访到了普陀山,走了金沙滩,逛了百步沙,走了千步沙,上了佛顶山,拜了慧济寺,去了法雨寺,到了傍晚,太阳快要下山了,要回已经回不去了,这个时候才想起要找留宿的地方,但是那时候岛上是没有客栈的,所以只能住寺院里面。一直走到了普济寺,到这里敲普济寺的大门,敲了好久,旁边小门一个小和尚探出头来问:施主,施主是不是要进来留宿呀?从这儿进来吧。乾隆皇帝说,这是小门啊,我从来没有走过小门。小和尚一愣,问清之后得知是从京城来的高老爷,连随从都穿着绫罗绸缎,一看身份不简单,就回去禀告方丈。寺院都是晨钟暮鼓,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要做早课,到了傍晚,太阳要下山的时候,要做晚课。小和尚进去禀报方丈说,方丈要小和尚告诉他,国有国法,寺有寺规,太阳下山之后大门不得开放,可从小门进。由于是微服私访,乾隆皇帝不想再生事端,也就作罢。第二天早上,老百姓渡船来到了普陀山礼佛,个个都是从大门进入,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虽说微服私访,寺院的确也有规矩,但是看着从大门进进出出的老百姓,乾隆皇帝心里面总是感觉很不好受,自己堂堂皇帝,来了居然走小门。</p><p class="ql-block"> 回到了京城,越想越没面子,就给普陀山下了一道圣旨,令普陀山普济寺大门永远都不得再开,方丈急了,当时普济寺荷花正好,就带了一斗莲子进京面圣,就说普济寺是皇家寺院,这个门要是不开的话,不就是断了大清国的香火嘛,皇帝自觉确实非常的草率,皇家寺院怎么可以断了香火?怎么可以关了大门呢。想想那就改一改吧,但普济寺的大门,只有皇帝才能进,平民百姓怎可与皇帝同进呢,那不是跟我平起平坐了吗?想想以后的皇帝可能都不去了,毕竟要漂洋过海比较危险,正好赶上自己60大寿,一甲子一轮回。所以就规定,以后普济寺的大门除了皇帝来了要开,老百姓不能随便走随便走,但也不能断了皇家香火,所以以后老百姓就60年走一次吧。但是这就是坊间传说,并没有真凭实据。</p><p class="ql-block"> 普济寺大门真正关闭的原因是大门里面有三块碑,叫御碑,分别是万历、康熙、雍正皇帝对普陀山恩赐拓成碑,最早叫万寿御碑亭,因为是御碑,所以是非常珍贵的文物,所以为了对其进行保护就加上了门窗,所以这个正大门本身就不应该开的。</p><p class="ql-block"> 门朝东开,普陀山三大寺院大门都是朝东开,东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紫气东来,代表了万物生长,欣欣向荣,所以逛寺庙我们要从东边进去。一天结束,收获满满,西边是太阳下山的地方,西边我们出来就相当的功德圆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普济寺门口有三座桥,前面朝西边的叫瑶池桥,也叫<b><u>平安桥</u></b>,是平明百姓走的,预示着一生平安。中间的一座是古代皇帝走的,叫做<b><u>富贵桥</u></b>,寓意着富贵永存。第三座是明朝张髓大太监为了督造普济寺皇家寺院扩建工程,来到普陀山建造了一座文武百官走的桥,叫做<b><u>永寿桥,</u></b>预示着走上去步步高升,走下去永远长寿。</p> <p class="ql-block"><b>多宝塔</b></p> <p class="ql-block">  多宝塔位于普济寺东南。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宝陀观音寺(今普济寺)住持孚中怀信禅师受宣让王帖木儿不花“施钞千锭”,购苏州太湖美石建造多宝塔,故又名“太子塔”。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修缮。民国8年(1919年)再次修缮,用水泥粉饰塔体,民国初年3位大总统皆有捐资,水泥由中国最早水泥厂——天津启新洋灰公司提供,并创建塔院。2005年又修。</p><p class="ql-block"> 多宝塔为宝箧印经塔形制,由两层基座、三层塔身及顶部塔刹组成,平面正方,通高18.2米。两层基座均由大块花岗岩石构筑,上层略小,檐口饰螭首,顶面置天王。三层塔身以太湖石构筑,向上渐缩。下置塔台,四面纹饰,九山八海。三层塔身四面各凿一龛,一层各置菩萨一尊,四角龙柱,二、三层各置佛像一尊。塔刹取材太湖石,形同覆钵小塔,四角置蕉叶略向外翻,交面镌各色如意祥云,顶端置宝瓶。塔身除镌刻文字、图案外,其余表面均敷水泥。一至三层塔身四面凿龛,各立结跏趺坐佛像一尊于莲座之上,面、手、膝等突出部位均毁。塔身各层出檐四周立面镌刻藏文“六字真言”。多宝塔形制特殊、构造精巧,集藏、蒙、汉文化于一体,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百步沙  </b></p><p class="ql-block"> 百步沙位于宝塔东约百多米处海边,南北长600多米,东西宽200余米。与朝阳洞北的千步沙相对应,故名百步沙,又叫塔前沙。</p> <p class="ql-block"><b>紫竹林</b></p><p class="ql-block"> 位于普陀山东南部的梅檀岭下的一个景点。因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后人在此栽有紫竹而得名。</p><p class="ql-block">紫竹林,主要有“不肯去观音院”、潮音洞、紫竹林、光明池等景点,南有观音眺,对岸可见洛迦山岛。</p> <p class="ql-block">  浙江普陀山是天下最著名的观音道场。普陀山何以成为了观音道场呢?据历代山志记载,大中十三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观世音菩萨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p> <p class="ql-block"><b><u>不肯去观音来由</u></b></p><p class="ql-block"> 日本僧人慕名来中土学法</p><p class="ql-block"> 慧锷是当时日本临济宗高僧。佛教从中土传入日本后,日本僧人常慕名来中土学法。他们久闻观音大名,对观音菩萨十分崇拜。慧锷到中土来,一是来学佛法,二是来朝拜观音。他来到了当时著名佛教胜地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号称智慧第一,与观音菩萨同为佛的弟子,二位菩萨历来关系密切。当时五台山是北方佛教信徒的朝拜中心,山上梵刹林立,五台山清凉世界之名远扬天下,四方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慧锷瞻仰观音法像</p><p class="ql-block"> 慧锷身披袈裟,背负行装,走进了五台山法华寺的山门。寺中方丈热情接待。慧锷进入大雄宝殿后,一眼看见一尊观音菩萨的庄严宝像,—下子惊呆了。这尊庄严宝像光芒四射,系用白玉精工雕成,长有三尺左右;菩萨手持净瓶,瓶中插着一朵莲花,坐在莲台宝座之上。再看菩萨容貌,清秀华贵,眉如弯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璎珞横披,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端庄妩媚,慈祥可亲。</p><p class="ql-block"> 慧锷在观音法像前足足礼拜瞻仰了一个多时辰,依依不舍离去。当天晚上,慧锷十分激动,他想,我到中土来,就是想要朝拜观音,真是有缘,来到五台山就见到了观音菩萨。这尊菩萨宝像庄严慈祥,要是能请到日本去供奉,让东瀛人民也礼拜观音菩萨,那该有多好啊!只是,怎么好开口把这尊像请去啊?诚心求方丈吧。</p><p class="ql-block"> 请观音东临日本</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慧锷便专诚叩见了方丈,径直向方丈说明心意:“法师在上,弟子慧锷来自日本,专来朝拜菩萨灵地,瞻仰菩萨法像。有幸,得见贵寺观音大士法像,不胜欣喜之至!弟子至心崇敬观音菩萨,思量再三,有心请观音东临日本,以教化那里百姓,救度彼地一切苦厄,不知方丈可否恩准?”方丈一听,感到有些突然,便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你从东瀛渡海来求佛法,一片诚心,可敬可佩!你要请观音宝像东渡日本,也是善举,只是此是大事,容老衲考虑考虑。”</p><p class="ql-block"> 慧锷见方丈犹豫难定,又再三叩请,表示诚意。方丈看那慧锷至诚恳切的态度,确是要在日本广传佛法,觉得一个日本僧人有此宏大愿心,也是难能可贵,在慧锷再三恳求下,也就答应了,说:“贫僧看你确是一片至诚,你既有如此宏大愿心,贫僧就助你一臂之力,但能否如愿,就要看你的缘法了。”说着,他领着慧锷来到大殿内,双方跪在观音大士法像前,虔诚礼拜。方丈叩首说:“菩萨在上,今有弟子慧锷历尽千辛万苦,从东瀛来到中土,诚心礼请大士东去日本。弟子见他志诚恳切,斗胆随顺了这一因缘,恳请菩萨恕我。”</p><p class="ql-block">慧锷一听方丈所言,连忙叩谢。方丈扶起他,把那尊法像交给了慧锷,又说:“此尊观音法像为文殊菩萨所造,据说文殊菩萨来五台开辟道场以后,常常思念观音大士,于是塑造了这尊观音法像,可谓稀世珍宝。慧锷,如今让你请去日本,此去万水千山,路程遥远,一路可要多加小心。如遇到困难,可礼拜菩萨法像,诵念菩萨圣号,菩萨自会指点迷津。”慧锷又连连称谢。日夜兼程</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慧锷便拜别方丈,诚诚恳恳地捧着观音大士法像一路下山,向南走去。经过二十多天到达了长江。他又转乘一艘帆船,日夜兼程,顺江而下,七天后进入东海。</p><p class="ql-block"> 帆船一出长江口,海域广阔无垠,视线豁然开朗。不久帆船驰到一处群岛附近。这群岛就是著名的舟山群岛,共有大小岛屿1300多座。相传秦始皇当年欲求长生不死之药,就认定了这群岛是蓬莱仙山,于是派了3000童男童女来到了这里。从此,此群岛被称为海上仙山。慧锷望着这些如颗颗珍珠镶嵌在碧海中的岛屿,心情十分高兴,因为,他想,很快就要从这里驰向日本,自己的愿心就要实现,怎能不兴奋激动呢?</p><p class="ql-block"> 可是,谁也没想到,海上突然刮起了狂风,海浪翻滚,掀起冲天波涛,把船打得东倒西歪,直打转转,眼看就要翻船。慧锷想起方丈的话,急忙向观音大士叩拜求救。真是灵验得很,虽然风暴仍未停,但帆船却不再颠簸,安然无恙,海水把船托到了普陀岛的一个山岙之中,这里风平浪静。慧锷抛锚落帆,把船停下来,决定等待大风平息后再走。</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风息了,浪平了,慧锷扬帆起航。可是船刚驰出山岙,海面上突然升起了一团灰白色烟雾,越升越高,像顶帘子,正好挂在船头前面,挡住了去路。慧锷抬头望望,头顶上一片蓝天,左右看看,烟雾两边都是清晰明亮的大海。没办法,只好调转船头,绕着烟雾朝前驶。可是帆船驶向左边,烟雾飘到左边;帆船驶向右边,烟雾飘向右边。船在海上绕来绕去,绕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了普陀山的海面上。慧锷无奈,只好仍然把船驶进岙口,抛锚落帆,等烟雾消散了再走。</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的早晨,红彤彤的太阳从海底下慢慢爬上来,像盏大灯笼,光芒四射。慧锷走出船舱,抬头看去,朵朵彩云中间,有幢巍峨绚丽的彩色牌楼,宝幢流苏,仙女往返,珠光宝色,耀人眼目。慧锷心中大喜,合十顶礼,马上扬帆启航。可是船出岙口,天上的奇景突然消失,乌云遮住了太阳,海风抛起了巨浪,天色转眼就变了。慧锷发了急,想想在这里已经耽搁了好几天,老是这样,什么时候才能把观音请回日本啊?心一狠,船继续往前驶。</p><p class="ql-block"> 这时,风更猛了,浪更大了。没驶出多远,帆船突然停在海面上,好像生了根一样,再也前进不得。这时海上漂起来一朵朵铁莲,转眼之间,整个普陀山海面全是铁莲花,把帆船团团围在中间。慧锷大惊,静下心来细细一想,莫非观音大士不愿去日本么?他回到船舱里,跪在观音佛像面前祈告说:“如若日本众生无缘见佛,我一定跟从观音菩萨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奉我佛。”</p><p class="ql-block"> 刚说完,忽然听到“轰隆”—声,从海底钻出一头铁牛,张开嘴巴,大口大口地吞嚼铁莲,一会工夫,就吞食了—大片。于是海面上现出一条航道,正好能够通过一条帆船。铁牛在前面游,帆船在后面驶,行了不久,突然又“轰隆”一声,铁牛沉入海底,满海的铁莲也无影无踪了。慧锷定神一看,帆船仍然驶进普陀山这个岙口来了。</p><p class="ql-block"> 云散了,天晴了,太阳高高挂在天空。这时,有个渔民从山上走下来,对慧锷说:“这儿天的事情,我都亲眼看到了,你走不成呵!还是请法师到我家里住几天再说吧。”</p><p class="ql-block"> 慧锷手捧观音佛像,跟着渔民爬上普陀山。放眼看去,金光闪闪的沙滩上,海潮时退时涨;绿绿的山峰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茫茫大海;昼观日,夜听潮声,与五台山相比,真是另有一派风光。心想,就在这里造座寺院,让观音菩萨定居在普陀山吧!周围渔民听说要把观音菩萨供奉在普陀山上,都高兴极了,有的砍树,有的扛石头,没多久,就在潮音洞旁边,造起了一座小庵堂。</p> <p class="ql-block"><b><u>普陀山南海观音大佛简介</u></b></p><p class="ql-block">‌ 普陀山南海观音大佛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是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坐像。该佛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为2米,重70多吨。普陀山南海观音大佛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材料中融入了佛面黄金6500克。这座佛像由‌河南洛阳铜加工厂承建,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字的“南海观音”。普陀山南海观音大佛不仅是普陀山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而且象征着海天佛国,成为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普陀山南海观音大佛的由来与建设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宗教意义。1994年,当时的普陀山第一任方丈‌妙善大和尚发愿在此建造南海观音大铜像。妙善大和尚和他的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在1995年奠基,并在1997年完成了南海观音大佛的开关仪式。这座佛像的建造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人们对和平与和谐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此外,普陀山南海观音大佛的设计和建造还融入了深刻的文化和宗教寓意。观音像的三个形态分别手持佛珠、莲花和经书,象征着慈悲、智慧和和平。观音像脚踏的莲花宝座由108瓣莲花组成,象征着佛教中的108种烦恼被消除。普陀山南海观音大佛不仅是佛教信徒的朝圣地,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朝拜,体验其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b>南天门</b></p><p class="ql-block"> 在普陀山南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对峙。南天门孤悬入海,处于普陀山最南端,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p><p class="ql-block"> 此地巨石森立,危岩高耸,中有两石如门,故名南天门。阙门飞檐起角,中间书有“南天门”三字,旁有龙眼井,崖上有石鼓, 阙左上方有狮子石。</p><p class="ql-block"> 南天门内群岩耸秀,门前碧波浩渺,摩崖石刻众多,门侧有清康熙年间武将蓝理所题“山海大观”四字,苍劲有力,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门里有梵宇琳宫,宇旁有一巨岩,可缘石级而登临岩顶。岩顶平坦,有两处小水潭,潭水清淳发光,俗称狮子眼,岩石上锲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海岸孤绝处”等石刻。传说这里是八仙过海的地方,普陀山禅宗始祖真歇禅师曾结茅于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u>法雨寺</u></b></p><p class="ql-block"> 又名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坐落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梅岑路115号,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重修,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法雨寺总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面积大约9000平方米。全寺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有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印光法师纪念堂等。其中天王殿、圆通殿和大雄宝殿是三座主要殿堂。</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法雨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慧济寺</b></p><p class="ql-block"> 位于普陀山佛顶山上,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原有石亭、供石佛。俗称佛顶山寺,明朝(1368-1574年)僧人圆慧初创。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庵为寺。</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僧人德化请得《大藏经》。光绪时又大加建,并经朝廷批准请得大藏经及仪仗,钦赐景蓝龙钵、御制玉印等。从此,一切规制与普济、法雨鼎峙。全寺建筑别具一格,依山就势,横向排列,殿堂宽敞壮丽,整座寺院深藏于森林之中,以幽静称绝。慧济寺,大雄宝殿盖彩色琉璃瓦,阳光之下光芒四射,形成“佛光普照”奇景,煞是壮观。</p><p class="ql-block"> 全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天王殿傍山而建,与普陀山其他寺院不同,主殿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两边由阿难与迦叶侍之,大殿两厢各有10尊塑像,是传说中的“二十诸天”,后两侧供奉千手观音木雕像。寺内还保存有御印三枚,分别为明万历年间铜印,清乾隆六年(1795)金印,嘉庆元年(1796)玉印。</p> <p class="ql-block"><b>普陀山双泉禅院 •佛心墙</b></p><p class="ql-block"> 双泉禅院位于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象王峰东北麓,千步沙西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相传庵院建成开光不久,设计精巧,布局雅致,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香客信士云集,人多缺水。不久,便发现在殿侧岩石下有双泉喷涌而出,众人饮用后,顿觉神清气爽,疲劳全消,于是纷纷感叹观音菩萨的灵验。由于这个因缘,庵院被命名为“双泉庵”。庵院依山傍海,,双泉庵现在是普陀山著名的禅修体验地。</p> <p class="ql-block">  随缘而来,随心而到,一方净土,三柱清香,所求皆所愿,所盼皆可期,诚心 清心 静心 开心,三分求七分修,但做好事,莫问前程🙏🙏🙏</p> <p class="ql-block">  寺庙的佛菩萨都有哪些?</p><p class="ql-block">一、阿弥陀佛:作为佛教西方极乐世界的主持者,阿弥陀佛被视为无上福田,是众生祈求死后往生净土的主要对象。</p><p class="ql-block">二、释迦牟尼佛:佛教的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在古印度传播佛教,并最终成就正觉。</p><p class="ql-block">三、药师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主持者,药师琉璃光如来,代表健康和长寿,信众向他祈求健康和消除病痛。</p><p class="ql-block">四、普贤菩萨:以慈悲与智慧著称,手持如意棒,骑六牙白象,代表行愿无尽,利益众生。</p><p class="ql-block">五、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化身,随时倾听众生的呼救,以三十三种化身救度众生,是慈悲与怜悯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六、文殊菩萨:智慧的代表,手持宝剑,骑狮子,象征智慧能够破除无明,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路。</p><p class="ql-block">七、地藏菩萨:大愿的化身,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后自己才成就佛果,主要护持南方阎浮提世界的众生。</p><p class="ql-block">八、弥勒菩萨:未来佛,释迦牟尼佛的继承者,目前还在兜率天内院等待因缘成熟降生人间。</p><p class="ql-block">九、韦驮菩萨:佛教的护法神之一,手持金刚杵,守护寺庙和修行人,防止魔干扰。</p><p class="ql-block">十、伽蓝菩萨:守护寺庙的护法神,以关公的形象最为人们所熟知,代表忠诚和正义。</p><p class="ql-block">以上是佛教中常见的佛和菩萨,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德性和愿力,为众生提供庇佑和指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