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饭

强哥

<p class="ql-block">柴火饭,用柴火煮的米饭。柴火饭,是指农村人用柴火煮的米饭,具有米粒的香气。也泛指普通人家的平常饭食。</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柴火烧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它曾是农村地区的日常烹饪方式,现在也逐渐被城市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柴火烧饭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美食,还能为人们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使人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感受到家的温暖。</p><p class="ql-block">柴火饭的味道是如此的独特,仿佛一缕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它是亲情的凝聚,友情的传承,是我们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好的烹饪之旅,品尝那份永恒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柴火烧饭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缓慢而均匀的热力传递,能够使食材充分吸收木材的香气,煮出的饭菜带有淡淡的木香,味道更为鲜美。此外,柴火烧饭还能锁住食物的水分,保留食材的营养,使之更加软糯、可口。</p><p class="ql-block">柴火烧饭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节能环保。相比现代燃气烹饪方式,柴火烧饭不需要任何能源,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如今这个能源紧缺、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柴火烧饭无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绿色烹饪方式。</p><p class="ql-block">柴火烧饭,是一种源自自然的烹饪方式。它利用木柴燃烧产生的热量,将食材煮熟,让人享受到食物的原汁原味。这种烹饪方式历史悠久,流传至今依旧是人们追求健康、美味的首选。</p><p class="ql-block">有吃柴火饭一样的幸福感,一入口,霸气侧漏,迷人纯正的樟香、槟榔香集合,淡淡的恰到好处的烟火香,让人感觉到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  柴火灶做柴火饭,尝的是人间烟火气,忆的是童年旧时光。</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那个时候的农村,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现代化的迹象,但柴火饭依然是每日餐桌上的主角。对于成长在乡村的我来说,柴火饭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段段温暖的回忆,承载着家的味道和童年的欢乐。 </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清晨,总是在母亲点燃柴火的“噼里啪啦”声中拉开序幕。厨房的那座土灶,是用红砖和水泥砌成,粗糙却结实耐用。灶台上两口铁锅,一大一小,大的用来煮饭炒菜,小的则用来烧热水。灶膛里,木柴熊熊燃烧,红色的火焰欢快地跳跃着,仿佛在跳着一曲独特的舞蹈。母亲总是早早地起床,开始为一家人准备早餐。她熟练地把木柴放进灶膛,用火柴点燃,然后轻轻拉动风箱。随着风箱“呼哧呼哧”的声音,灶膛里的火势越来越旺,浓烟顺着烟囱升腾而起,在空中渐渐消散。母亲在大铁锅里添上水,放上淘好的米,盖上锅盖,不一会儿,锅里就传来了“咕嘟咕嘟”的声音,那是水开始沸腾了。与此同时,母亲会在旁边的小灶上热上昨天晚上剩下的菜,或者煎上几个鸡蛋。</p><p class="ql-block"> 当米饭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厨房的时候,我总会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守在灶台边,等待着母亲揭开锅盖的那一刻。刚出锅的米饭,粒粒饱满,晶莹剔透,还带着淡淡的木柴香气。母亲会给我盛上一碗,再加上一些咸菜或者炒好的蔬菜,那便是一顿美味的早餐。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温暖和满足。</p><p class="ql-block"> 中午的时候,柴火饭的花样就更多了。母亲会从自家的菜园里摘来新鲜的蔬菜,有时是豆角、茄子,有时是西红柿、黄瓜。她把这些蔬菜洗净切好,然后在大铁锅里放上一点油,用木柴烧旺的火将油烧热,将蔬菜倒入锅中翻炒。随着“刺啦”一声响,蔬菜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母亲用铲子熟练地翻炒着,不一会儿,一盘盘美味的菜肴就出锅了。如果是冬天,母亲还会炖上一锅热气腾腾的白菜豆腐粉条,那浓郁的香味能飘出好远好远。</p><p class="ql-block"> 除了米饭和炒菜,母亲还会用柴火灶蒸馒头、包饺子。蒸馒头的时候,母亲会先把面和好,放在盆里醒发。等面发好了,她把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放进蒸笼里。灶膛里的木柴烧得旺旺的,不一会儿,蒸笼里就冒出了白色的蒸汽,馒头的香气也随之飘散出来。饺子则是一家人一起动手包的,父亲负责擀皮,母亲负责包馅,我则在一旁帮忙递饺子皮。包好的饺子放进大铁锅里,添上水,盖上锅盖,灶膛里的木柴欢快地燃烧着。等到饺子煮熟了,母亲会先盛出一碗,让我给邻居家送去,然后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品尝着美味的饺子,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p><p class="ql-block"> 到了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院子里,柴火灶又开始忙碌起来。母亲会用剩下的木柴煮上一锅玉米粥,或者熬上一锅红薯汤。有时候,父亲会从河里钓来几条鱼,母亲就会用柴火灶做一顿美味的红烧鱼。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吹着微风,吃着晚饭,享受着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在那些与柴火灶相伴的日子里,我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食物,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每一道柴火饭,都是母亲用心烹饪的结果,都饱含着她对家人的爱。</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煤气灶、电磁炉、电饭煲等现代化的厨具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柴火灶渐渐被人们遗忘。我们家也不例外,那座曾经陪伴了我们多年的柴火灶,在一次房屋翻新中被拆除了。虽然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经三十岁了,离开了家乡,在城市里打拼。城市里的美食虽然丰富多样,但却再也找不到小时候那种柴火饭的味道。每当回忆起那些与柴火灶相伴的日子,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和思念。</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我回到了家乡。走进熟悉的院子,却再也看不到那座曾经熟悉的柴火灶。母亲看出了我的失落,笑着说:“现在都用煤气灶和电饭煲了,柴火灶太麻烦了,而且也不卫生。”我点点头,虽然明白母亲的话有道理,但心中还是有些遗憾。那天晚上,母亲为了满足我的心愿,特意用煤气灶做了一顿小时候常吃的饭菜。虽然味道还是那么熟悉,但总觉得少了一些烟火气和木柴的香气。吃完饭,我和母亲坐在院子里聊天,回忆起那些与柴火灶有关的点点滴滴。母亲说:“虽然柴火灶不用了,但那些回忆永远都在。”我紧紧地握住母亲的手,心中充满了感动。</p><p class="ql-block"> 是啊,虽然柴火灶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但它带给我的美好回忆却永远不会消失。那些与家人一起围坐在柴火灶旁的日子,那些充满了烟火气和欢声笑语的时光,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生活多么便捷,那些曾经的温暖和亲情永远不会改变。柴火饭的味道,不仅是家的味道,更是爱的味道,它将伴随我一生,成为我心灵的慰藉和力量的源泉。 </p><p class="ql-block">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回忆和思念,继续前行。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我都会记得那座曾经的柴火灶,记得那些美味的柴火饭,记得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家的温暖。因为,那是我生命的根,是我永远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  柴火饭,人间至味是清欢。</p><p class="ql-block"> 农家小院,低矮草屋,满墙烟灰,泥巴小炉,漆黑耳锅,烧禾做饭,烟熏火燎,一粥一饭,简单饭菜,看似埋汰,实则喷香。</p><p class="ql-block">在抖音平台上,有一位泰安当地的网红,名叫《能能和奶奶爷爷》,记录了很多能能奶奶烙饼的镜头,被广大粉丝评论为:一年365天,有364天在烙饼,还剩1天吃面条。烙饼用的是地道农家泥巴柴火炉,标准农村烙饼小铁鏊,锅盖垫端饼,老旧的翻饼坯子翻饼,今天韭菜菜饼,明天葱花油饼,后天单饼蘸酱卷大葱,天天烙饼不重样,天天吃饼不嫌烦。老老少少一家人,蹲在饭屋门外就吃饭,吵吵闹闹,欢歌笑语,农家饭菜就是如此简单操办,就是如此吃法,反而吃出了满院饭菜香,吃出了农家院落欢笑声,吃出了儿孙绕膝的好日子。</p><p class="ql-block">柴火饭好吃,吃得就是感觉。吃柴火饭,感觉回到了儿时那段简单而又纯粹的年代,虽然缺吃少穿,但家人无恙,一家老小十几口,一人一碗炝锅面,一人一张煎饼卷咸菜,一口面、一口咸菜,越吃越香;邻里和善,村庄朴实,孩童纯真,你家蒸了大白馍,你一小块,我一小角,他一小扭,吃得像过年一样;饭菜虽然简单粗糙,但每餐每食都浸透着家的味道,一菜一粥饱含着亲情的气息,一饭一饼卷满了庄户人家的知足。小孩们大口大口、狼吞虎咽地吃饭,还吃不饱肚子,因为娘亲做的柴火饭养我们长大,吃饱了,也就长大了,也该飞走了。做饭的娘亲,想看着我们吃饱,又怕我们吃饱。</p><p class="ql-block">柴火饭好吃,吃得不是感觉。吃得是柴火炉做出来的饭菜来之不易,一菜一饭当思父母养育之恩,一粥一粟当念亲人之苦。三夏抢麦收,三伏锄草忙,三秋玉米地累死人。一年四季,忙忙碌碌,没有一天有空闲,田间地头,院里屋内,种粮种菜,只为一家人能天天有饭吃,顿顿不断饥荒。忙活一辈子,只为儿女不再受着“汗珠子摔八瓣”的“洋罪”,早日走出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农村窝窝。是啊,没有父母吃苦受累地拼命供养,我们难以跳出农门;没有乡亲们和乡下老师们的百般教诲,我们就没有机会叩开现在的生活。柴火饭好吃,我们才能长大;柴火饭不好吃,我们才会早日成家立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乡村,那么小,小得只能容下两个字;乡村那么大,大得满满的回忆装不下。柴火饭,那么简,简单的只有烙饼卷大葱;柴火饭,那么香,香浓的炝锅面馋得漂泊儿郎盼望着早日归乡。</p><p class="ql-block">柴火饭菜香,就是因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柴火饭味纯,就是因为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人间至味是清欢。</p> <p class="ql-block">我对柴火饭始终存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总觉得,柴火才能烧出人间最美的佳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到做饭的点儿◇农家的烟囱里就会飘出袅袅的炊烟,香香甜甜的饭香味也随之飘散出农家的屋檐和院落,飘到大街小巷。</p><p class="ql-block">那时,农家用的都是土灶、大铁锅。每当我家灶膛里的红火烧起来的时候,火光映红了灶前忙碌的娘的身躯,一阵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交响曲过后,掀开锅盖,随之飘逸出热气蒸腾的饭香味儿。我们兄弟俩也不闲着,早已把碗筷摆到了桌子上。然后按照娘的吩咐,喊上奶奶,叫上爹依次落座,随着娘一声饭来了,汤汤水水、干粮、饭菜就拥挤到饭桌上。尤其冬天,灶和土炕是连一起的,小饭桌支到炕上,一家人团座在热乎乎的热炕头上,饭香、热气和暖暖的心情充满低矮的房间。这种烟熏火燎的特殊饭香味儿,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p><p class="ql-block">现在日子好了,家家户户都烧上了蜂窝煤,甚至煤气炉、电磁炉,"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境界是越来越难得一遇了那令我留恋的饭香,再不能飘逸整个村子的农家院落和街巷了。</p><p class="ql-block">柴火饭,让我想起柴火的故事,也让我明白百姓生活为什么要叫"人间烟火"。邻居二嫂和娘闲聊,絮叨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不知怎么就说到柴火的纠纷。土地刚刚承包到户那些年,她家田里的高粱茬子,婆婆没给刚分家的俩妯娌分均,就引起了不小的纠纷,以至于妯娌俩大大出手,后来,还是我娘给调停才又言归于好的。那是烧饭的柴啊,是刚刚分家的小家庭的烟火,也是日子的红火啊◇</p><p class="ql-block">这天恰巧是星期天,在我回村的路上,道边树木剪下了不少枝桠;这过去人们的宝贝,现在没人稀罕了,我何不搞来烧火做饭?找上一辆排子车,和树木的承包人说上几句好话,我就和娘、妻子一车一车地把这些"宝贝"拉回了家。汗珠儿顺着脸颊流淌,汗水湿透了衣衫,过路的乡里乡亲们跟我开玩笑,说我自作自受,给公家人丢范儿。我的父老乡亲已经无法理解这种乐在其中的感觉了。</p><p class="ql-block">40年来,我们搬了四次家,每搬一次家,娘总是要请人在偏房里垒上土灶和大锅。现在的灶,比起以前更加漂亮了,灶是用砖垒的,外面还贴了瓷砖。我们把柴火拉回家了,接着就是要给柴火归结个去处。我在院子里吭吭哧哧地劈着柴火,品味着"一担乾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的内涵。经过两天的操练,把柴火有序的罗列在墙根底下。我看着劈好的柴垛,仿佛已经看到了通红的灶火◇妻子被映得通红的脸膛;仿佛又看到了烟囱中徐徐袅袅的炊烟在房顶上流连;仿佛闻到了溢满院落和街巷的柴火饭的特别香味儿!</p><p class="ql-block">"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看着灶中噼噼啪啪的柴火,我哼起了这只老歌。不知日渐兴起的农家风格的饭店和旅游生意如何,不知前往消费的人们心情如何;我知道我在自家的灶膛前,瞩望着日子的红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