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老窦

荷情花韵

<p class="ql-block"> 作者:张全忠</p> <p class="ql-block">  ( 好记性的姐夫听了本家叔父说起年轻时千辛万苦谋生活的经历后,就以细腻的文笔写就了此文,读来令人感动,敬佩!我们的父辈身上那种勇敢,智慧,坚韧,执着等优秀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传承。</p><p class="ql-block"> 公婆相继离世后,叔父和婶子家就成了我们回老家后最温暖的去处,每次去看望他们,七十多岁但依然能干的婶子一定会给我们做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让我们吃得太饱,喝得太好,临走时还一定要给我们装上麦香味浓郁的蒸馍,花卷,包子;近八十岁的叔父一定会把他精心务弄的蔬菜给我们装在后备箱……看着叔父和婶子还能端着大洋瓷碗吃干面,我们唯有佩服。愿岁月如歌,老人们福寿安康,让我们继续做着如此幸福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人口多劳动力少,每年分的口粮到了农历十月份就基本上把粮食口袋抖干净了,离下一年夏收将近六七个月的时间里全家缺粮吃,全靠东借西凑,忍饥受饿过光景。由于家里成分高也没有申请要救济粮食的份儿,日子过得很恓惶。</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的秋天里,老窦的妻子生下了盼望已久的儿子。添丁进口本该是件高兴的事儿,但老窦却头比斗大,天天愁眉苦脸,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原来他家里的粮食快断顿了,面瓦缸里仅有的半碗麦面被老娘全部用来招待了接生婆,月子里的妻子上顿下顿吃的是玉米面高粱面,吃得胃烧心吐酸水,奶水也少,儿子被饿得天天啼哭,只能用玉米面糊糊哄么着。</p><p class="ql-block"> 一天上午,生产队的社员都在牛圈前的粪场里劳动,翻粪打粪。队上从邻县兽医站请来的两名兽医在粪场边上忙活着,给队里的耕牛从胃里面往外取吃进去的铁丝铁钉,定下每成功取出来东西,一头牛收费10元。这一稀奇的事儿招惹得社员忘记了要干的活路,都停手围观。人们都有点不大明白这牛的肚子里咋有铁家伙,他们是不是唬弄人哩?有个兽医听到大家的议论,就解释说:大家平时用的劳动工具上都带有铁丝铁钉,如果铁丝铁钉不牢靠就会脱落掉进草里,人们在割草铡草时不注意就会把铁丝铁钉混入牛草里,牛吃草时就会同时把铁东西吃到胃里,时间一长铁东西就会磨伤牛的胃,影响牛的消化吸收,牛就会消瘦乏力,走路朝一边倒,严重的会要了牛的命;你们队上的牛都是圈养,吃到铁东西的机会就多,我们观察这里有好几头牛胃中有东西,谁若不相信就仔细看着我们取。看着兽医用吸铁石从一头又一头牛的肚子里取出的铁丝钉子,老窦被深深吸引住了,忘记了收工回家吃饭。他看着听着,一直看到人家干完活收钱回去。</p><p class="ql-block"> 晚上,老窦躺在被窝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总是想着白天兽医从牛胃里取东西的事情。这活看起来容易,用的工具也简单,操作过程也不复杂,顺手就能挣10块钱。10块钱在“黑市”上就能买到20多斤小麦、40多斤玉米,节省点就够全家人吃上十天半月时间,妻子就能吃饱有奶水,儿子也就不会挨饿了。想着想着,老窦的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这个活自己也能学着干,也能挣这个钱呀。因为老爸在生产队当了多年饲养员,自己也从小跟着接触牲口,对牛的生活习性是比较了解的,况且他跟着那两个兽医看了一天,对他俩的操作手法和用的工具都熟记于心中,凭着自己胆大心细、心灵手巧,他有信心能干好这个活,能挣到这个钱的。</p><p class="ql-block"> 说干就干,他首先寻找吸铁石自己做工具。他进东家院出西家门,几天下来找到了三只坏了的广播喇叭,拆下了喇叭后面的吸铁石。他骑着自行车带着吸铁石,到县大修厂找到以前的工友帮忙加工工具。他仿照那天兽医用的工具的样子,按照自己的思路,再根据牛吃草的习惯以及牛的“吃吸骨”(牛的上消化道)特点,在磨床上亲自打磨吸铁石。他先把园形吸铁石打磨成一寸长的圆锥形形状,在锥体表面竖着磨出一圈沟槽,槽内埋一截细钢丝,在锥体顶端露出环形钢丝头,用铜焊焊平沟槽。他想,为了保护好牛的胃壁,只能让吸铁石的底端有磁性能吸到铁丝铁钉,这样才能操作顺畅。在反复试验后,他用铝皮包裹住锥形吸铁石的顶端和侧面,焊牢并打磨光滑。他找到丝线合成绳子,以倒麦穗式打结手法绑牢吸铁石。随后,他用木板做了能够撑开牛嘴巴,中间留有圆孔的三个撑口器。到此为止,三套工具就做成了。</p><p class="ql-block"> 有了工具老窦心里就有了底。他信心满满的拿着工具去找老爸商量,想外出用吸铁石从牛胃里面取铁东西讨生活挣钱。然而,人生阅历丰富的老人听后却严厉拒绝了他,并不许他干这种风险太大的活。因为当时生产队的牛是集体财产,比普通人都高贵值钱。老人怕他给牛从胃里取东西时发生意外,弄出个乱子可是戳破天的大事,家里是没有办法应付得了的。面对老人兜头泼下的凉水,惹得已经下定决心的老窦犟脾气大发,但无论他怎样争辩,想一赌成败,老人却怎么都不松口。万般无奈之下,在一天半夜里老窦偷偷摸摸出了门。他没有带一分钱盘缠,只背着几块高粱面馍和工具,顶着月光,迎着寒风,步行前往耕牛比较多的甘肃省平凉庆阳一带找活路讨生活。</p><p class="ql-block"> 一路向北,走到黄土丘陵山区,沟壑纵横,山路难行。为了尽快赶路,他用当初在部队野营拉练时学习掌握的办法,看准目标方向尽量走直线距离。他越堎坎过荒坡,穿行于狼眼刺窝、酸枣刺窝、倒跑牛刺丛之间,手划伤了、棉裤挂破了,他稍加处理继续走。走饿了啃几口冰疙瘩馍,走渴了喝几口山沟里的冷溪水。面对饥渴寒冷和疲惫,他无惧无畏,翻山越岭,孤独前行,一路向北再向北。第一天他从凤翔县的柳林公社走到了千阳县的张家塬公社,第二天他从张家塬公社走到了甘肃省灵台县的朝那公社,每天走上百里路程。</p><p class="ql-block"> 在朝那公社的一个村庄里他歇息了下来,想找找活干,想吃一口热饭。当时的甘肃省先行一步实行了农村包产到户,生产队的耕牛虽然分给了各家各户,但还暂时拴在生产队的牛圈里各自饲养着。万事开头难,老窦钻牛圈找问题牛,进窑院找当家人苦口婆心说道原由,终了他终于争取到一家同意让他给牛治病,但前提是要保证牛的安全,出了问题要他负责。虽然老窦表面上拍着胸脯保证不会出问题,出了麻达自己负责,但说实话老窦的心里还是没有底。他虽然看过见过别人能从牛的肚子里顺利取出东西,自己也有信心并且做了充分准备,然而到了要自己真正动手的时候他有些心虚了,压力山大。犹犹豫豫之中,老爸不同意的吼声、儿子嗷嗷待哺的哭声、妻子幽怨的眼神忽现脑海,令他浑身一震,他一咬牙,以军人不言退败的气概做出抉择,果断地走向自己的第一个治疗对象——一头病恹恹的黄牛。从牛肚子里能取出铁丝钉子在当地也是大姑娘坐轿头一遭,一时间闻风而来看广景的人挤满了牛圈。老窦让牛主人叫来了两个帮手,用一根棍子穿过牛鼻圈抬高牛头。老窦扳开牛嘴,用木头撑口器撑开牛的嘴巴,让牛主人按稳当撑口器。老窦从撑口器的孔洞里小心翼翼地放进吸铁石,在感觉放到了牛的喉咙位置时,用马勺舀一勺水灌进牛口中,随着牛喝水吸铁石被顺利咽进了牛的胃里。吸铁石在牛的胃里跟着胃不停蠕动,不断变换着位置,胃内若有铁丝钉子就会被吸附住的。一袋烟的功夫后,老窦慢慢收紧收回拴吸铁石的绳子。随着吸铁石被拽出,吸在吸铁石后面的一截铁丝出现在人们眼前,惹得人人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声,人们看老窦时的眼神也变得热切起来。这时,一直坐在牛槽边上没有吱过声的大汉来到了老窦面前,拍拍老窦的胳膊说:你这个外乡人真的厉害,前头跟你谈事的人是我临时请的饲养员,我才是这头牛的主人,也是这个村子的支书;你从头到尾说的做的我都听到看到了,我相信你说的和你的本事;现在天快黑了,你给我家的牛治了病,从肚子里取出了东西,我很感激你;我管你一顿饭,晚上管你住,7元钱就不给你了,你看行不行?一天没有吃到饭,早已饥肠辘辘的老窦正发愁没有吃住的地方,自己干的头一个活儿就遇到这种情况,牛主人还是村子里的领导,就按照他说的办吧。支书随即让家里人给老窦端来一老碗撹团和盐辣子面。几天来的第一顿热乎饭吃得老窦既舒坦又高兴,他第一个活顺顺当当的干成了,他的胆气正了更有信心了。晚上,老窦在饲养室的热炕上美美地睡了一个解困脱乏的安稳觉。</p><p class="ql-block">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加上村子里人的相互传说,老窦干的活儿一下子火了起来,他的操作手法和技术越来越老练,相信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他在这个村子和邻近的村子一共干了六天时间,除过开销一共收入了80多元钱。他通过邮电所给老家寄回了60元钱开销应急,给自己留了20元零花钱。 </p><p class="ql-block"> 钱壮穷人胆,兜兜里有了钱的老窦再也不怕人生地不熟,不怕天寒地冻,继续寻活干活,想多挣点钱让老爸改变看法,让全家人吃饱饭,顺利过个年。之后,他告别了刚刚熟悉但活儿不多了的村子,踏着浓霜继续向北,到泾川县去撞运气。</p><p class="ql-block"> 泾川县农村的牛多数放养,圈养的不多,牛吃到铁丝钉子的机会比较少。这里的牛主人大多数比较固执,不怎么相信老窦说的那一套,他在这里寻活比较费劲,在走过的村子里基本上挣不到什么钱,憋屈的老窦决定换换地方看看。</p><p class="ql-block"> 老窦继续向北走,走过了泾河大桥,走上了董志塬,前往塬深处的镇原县。董志塬作为黄土高原上的大平原之一,这里沟坡荒地少,牛都是圈养,草料都是人工割回铡细的,里面混进铁丝钉子的机会比较多,有问题的牛不会少。他顺路在南川公社的几个村子里初试身手就取得了成功。</p><p class="ql-block"> 一天,老窦在一个村子里给牛从胃里取东西,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看着热闹,随着铁丝钉子从牛胃里取出来,人们兴奋地鼓掌喝彩。一位头戴“火车头”棉帽、穿着棉军大衣的人忽然上前跟老窦搭讪,问东问西。问牛肚子里有铁丝钉子的原因,铁东西对牛的影响,取的过程中的难度和风险等等。后来又说他是省农业学校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当过兽医,现在是这个公社的党委书记,虽然改了行,但一直对马牛等大牲口的饲养和使用很看重。刚才看了一会儿老窦从牛胃里取东西的娴熟手法,问了老窦的一些问题,感觉老窦这个人可靠可信。就说:你能从陕西来到我们这里给牛治病,你的手艺我看了很佩服,是有真本事的。他说我们公社的土地主要靠牛来耕种,牛对社员户很重要,你的治疗技术对保护耕牛和提高耕牛的畜力很有好处,我们欢迎你的到来。他说全公社现在有近万头牛,如果你能把收费标准降成一头牛收4元钱,我今天就在全公社大会上向各位村支书介绍你和你的技术,并派公社畜牧干事全程配合你的工作,管你的吃住生活,你看行不行?因为我们这里的农民来点钱也不容易啊。听了“火车头”的一席话,老窦陷入了沉思,一头牛收费少了近乎一半儿钱,有些不划算,但有人给管吃管住管联系活路,自己省了心,辛苦一点还是能挣到钱的。最后他同意了“火车头”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老窦在公社派来的王干事配合下,开始了到各村给牛治病。由于有公社书记的安排,有王干事的引路联系,各个大队小队都配合支持老窦的事情。每天都忙忙碌碌,两顿饭都在大队的饭点上吃,晚上住在大队给找的热炕上。就这样老窦在南川公社转到了十几个村子,干了二十多天,共收入了800多元钱。这可是老窦这么多年来挣钱最多的一回,老窦打心眼里乐开了花,他高兴得从内心谢天谢地谢贵人。</p><p class="ql-block"> 董志塬上连续几天下霖霜,接着又下起了鹅毛大雪,地上的积雪没过了脚腕。雪停后刮起了西北风,整个董志塬仿佛成一个大冰窖,冻得人不敢出门,老窦也被困住了。他虽然有饭吃有地方住,但天寒地冻,无所事事,他想家了。他不告而别出来快一个月了,不知道家里老人被气成了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妻子和孩子现在是啥情况。他打算回家。回家前,他私下给了王干事180元辛苦钱,感谢他这二十多天的协助帮忙。虽然手中有了钱,但大雪封路,客运班车停运,老窦只能步行回家。</p><p class="ql-block"> 老窦走下董志塬,泾河川道里却没有下雪,天气也没有塬上那么冷。走到灵台县内,他算算离过牛还有十几天时间,就想在这里继续找活干些天。由于有了一个月来的生活经历,老窦轻车熟路,得心应手的在附近几个村子干了七天,收入了近200元钱,给了几天来一直志愿跟着他跑路的一位青年人80元后他继续赶路。腊月二十四,他走到灵台县城,坐班车到达陕西的麟游县城,从麟游县城坐班车回到凤翔县城,天黑前终于回到了离别四十多天的老家。</p><p class="ql-block"> 坐在老家的热炕上,端着妻子做的一大老碗玉米面疙瘩,喝着老爸熬的罐罐茶,吃着老娘烤得嘎嘣脆的高粱面黄儿,能人老窦心里惬意极了。看着老爸数着钱票子颤抖的双手,老窦心里别提有多么自信。看着头发花白的老娘、双眼噙着泪花的妻子、咿咿呀呀蹬腿伸胳膊的儿子,能人老窦心满意足了,对这些天来所遭受的苦和累也坦然释怀了。数毕钱的老爸意犹未尽的说:你这些天去的那些地方我年青时贩粮食也走过,路很远确实不好走,那里人的光景也都过得紧巴巴的,你这次出去一趟能顺顺当当挣回来这么多钱不容易,你出息了,真是长本事了,这些钱你都收着,明天带着老婆娃娃去柳林街上买几件新衣服,买点年货,以后这个家你就来操持吧。</p><p class="ql-block"> 夜深了,整个村庄显得十分静谧。老窦家里依旧亮着灯光,他仍然兴致勃勃地向老爸和家人说着这些天来的经历,气氛亲切温馨祥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张全忠,陇县人,县作协会员,文学爱好者,现退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