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图 王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周至,银户县”,这句顺口溜自民国时期已然流传,至今仍被人们所熟知。关于其来由,有两种说法,一是产粮说。 古代民以食为天,只要物产丰富,都称风水宝地,而周至和户县自古就是风水宝地。周至和户县一马平川河流密布,古有“从周至到户县,七十二道河脚不干”之说,足见其河道纵横,水力资源之丰富的现实。此外,周至和户县的小麦、大米产量极高。 小麦是黄色,似金;大米是白色,似银,所以人称:“金周至、银户县”。又说周至盛产水稻,稻为金黄,遂称为“金周至”,户县盛产棉花,雪白似银,故称“银户县”。户县,原称鄠县。《西安地方志》文章曾记载:户县,本夏时扈国,商时崇国,周为丰京,秦共公二年(前607年)灭崇国设扈邑,孝公改扈邑为鄠县,以古扈国在此,“扈”与“鄠”通用而得名。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鄠县”改为“户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户县撤县设区,改为鄠(hù)邑区。鄠邑区位于西安市西南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三个副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闻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鼓舞之乡、全国围棋之乡、全国文明县城。鄠邑区历史积淀厚重,是文王故都、汉唐京畿,建制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千年古刹草堂寺被尊奉为中国佛教三论宗、华严宗和日本佛教日莲宗的祖庭。天下祖庭重阳宫被奉为“全真圣地”、小木工作坊绝品公输堂、最早的国家铸币厂钟官城遗址等文物古迹闻名全国,紫阁峪紫阁寺敬德塔、金峰寺天文台、秦萯阳宫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久负盛名。鄠邑区被评为陕西省首批旅游强县、陕西省十大最具吸引力旅游重点县、中国最具魅力文化生态旅游县。已逐步成为魅力宜居的现代新城。1988年鄠邑区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秦岭巍峨翠,山村景色美。在秦岭北麓、涝河河畔有一个叫栗峪口的村子,这是一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也是一个网红打卡地。村口紧南的一处农田里有一座不起眼的石塔——凝灵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凝灵塔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至明代,凝灵塔作为一种佛塔,其起源与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密切相关。塔,最初为供奉佛家舍利的特殊建筑物,后来也用以藏经藏书,其内涵到形式在中国逐渐发生了演变。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已经有着深厚的基础,塔的建造往往伴随着寺院的兴起。灵塔分为法体塔和舍利塔两种,前者保存高僧的遗体,后者则收藏火化后的舍利。凝灵塔作为其中的一种,体现了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鄠邑凝灵塔系明代经幢式石舍利塔·区文物保护单位,为明阳寺仅存建筑遗构。据载,明正统元年(1436)建寺,亦称金峰寺下院,正德十五年(1520)重修,清同治年间(1862-1874)毁于兵燹。现仅存遗址,遗有残石塔1座,造型为六角幢式石舍利塔,上部残缺,残高约2米。塔座和塔身有线刻佛像、经文,记有“牛首山明阳寺□□禅师凝灵塔”字样。原有明阳寺碑已佚。凝灵塔原为六面九层,但如今仅存四层。这一变化可能由于历史变迁、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栗峪口西有明阳寺,原本是隋甘泉宫旧址,唐时改为佛寺,清代方毁于大火,今仍存石碑、铁钟、舍利塔数座。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鄠县志》载:“甘泉宫在鄠县西南二十里,对甘泉谷。”据考证,甘泉宫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户县西南约10多公里的石井乡栗峪口之老牛坡下。其宫虽废,但遗迹尚存,依稀可见依山建筑,并有甘泉,水甚甘冽,天旱不涸。明正统元年(1436)在其址修建明阳寺。有明正德十二年(1517)所立《重修明阳寺记》碑一通,载有“甘泉故址”等字,与古籍记载相吻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鄠邑凝灵塔作为明代建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凝灵”二字可能暗示着该塔具有凝聚灵气、汇聚正能量的功能。它是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凝灵塔作为历史遗迹,见证了当地的历史变迁和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凝灵塔既体现了佛教的教义、信仰和文化内涵,又承载了生命与轮回的象征、历史与记忆的载体等多重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凝灵塔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和纪念,也是对未来的启示和传承,鼓励人们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附清-陈治衡诗一首《晚憩明阳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寺山腰出, 岿然太乙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冷落涧水, 岚霭护禅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曲径行来缀, 幽花把更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好游得良夜, 身世已全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