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安然度盛夏,从容待秋风

郭勲陽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篆刻《大暑》,由厦门书法篆刻艺术家(银城刀客)</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郭染</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警官独家提供。匠心独运,美哉大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大暑</b>,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b>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b>。”《通纬·孝经援神契》说:“<b>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b>。”《二十四节气解》解释道:“<b>大暑,乃炎热之极也。</b>”与小暑一样,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时候,气温的高低并没有数字量化的概念,天气炎热或用“<b>大热</b>”、“<b>亢阳</b>”等词语来表述,记录中常使用<b>“骄阳似火”</b>、“<b>火伞高张”</b>等形容词。我国最早的气象台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当时的天气预报,只有诸如“风向不定、天气多变、可能有雨”等模糊而简单的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用于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西方人最先发明的。起初,温度计的刻度并不统一,是定居在荷兰的德国人华伦海,在十八世纪初设计出了更加精确的温度计,从而统一了温度计的刻度,并被世人认可和广泛使用。这种温度计,在我国称为“<b>华氏温度计”。</b>而我国常用的<b>“摄氏温度计”</b>则是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发明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数据记载,在我国31个省会城市中,一年中的极端高温纪录,有12个出自大暑,6个出自小暑,其余则散见于夏至、处暑等时节,由此看来,大暑节气在一年中出现最高温天气的频率最高。<b>大暑之“大”,所言不虚也</b>。今年大暑前后厦门的天气就特别的热,气象台连续多日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暑节气正值<b>三伏天</b>(2024年的三伏天从7月15日开始,8月23日结束,共40天<b>)</b>,空气中弥漫着植被蒸发的浮光,这样的天气被人们形象地称为“<b>桑拿天”</b>。大暑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夏天要在这个时候把最炽烈、最高潮的那一部分,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暑时节,人们既担心天气太热,又担心天气不热。《管子》云:“<b>大暑至,万物荣华。</b>”这是因为大暑酷热的天气,对农作物生长有益。农谚也称:“<b>六月(</b>指农历<b>)宜热,于田有益”</b>、“<b>六月不热,五谷不结”。</b>大暑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节,熬过了大暑,就该准备收成了。</p> <p class="ql-block"><b>大暑</b>也是台风频发的季节。在热带气旋家族中,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破坏力很大,它们是我国东南沿海夏季天气舞台上的主角。大诗人陆游曾于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8月23日的晚上,在《大风雨中作》中描述了台风来袭时的壮观画面:“<b>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屋漏不可支,窗户俱有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2023年)的大暑时节,第5号台风“杜苏芮”于7月21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此后,逐渐发展增强为超强台风。7月26日凌晨,登陆菲律宾富加岛,7月27日傍晚,再次升格为超强台风,本来似乎要正面袭击厦门的“杜苏芮”,7月28日上午从毗邻的晋江市沿海登陆。这个台风带来了狂风暴雨,给中菲两国皆造成严重灾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2024年)大暑前的天气太热,于是,又有两个关于台风的消息广受厦门人的关注。上周,在南海和菲律宾东侧各有一个热带低压同时在发展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菲律宾以东的低压已于7月20日编号为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Gaemi),台风的名字来源于韩国,其含义为一种非常细小、高度群居生活的昆虫。今天(22日)5时,台风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北方向约52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预计“格美”先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后再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至超强台风级(16~17级),可能于24日夜间在台湾省中北部沿海登陆,之后穿过台湾海峡,并再次从福建省莆田至连江一带沿海登陆,然后深入内陆北上,风力逐渐减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第4号台风“派比安”也已经在21日的早晨在南海中部海面上生成,形成了双台风共舞的局面。第4号台风“派比安”(热带风暴级;英文名称:Prapiroon;名字来源:泰国;名字意义:雨神)已于今天(22日)1时30分前后在海南省万宁市礼纪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强度10级。登陆后台风中心继续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22日4时,己经到达海南省琼中县境内,</p> <p class="ql-block">这两天,有人形容“格美”与“派比安”两个台风,就像挂在厦门旁边的两台空调外机,短时间内推高了厦门的温度。市民们热切盼望受到台风外围影响来场比较像样的降雨。他们的这个愿望,或许很快就能实现了。虽然4号台风“派比安”往海南方向去了,对厦门影响不大,但3号台风“格美”的风力正在不断增强,且直奔台湾省和华东(重点为福建)沿海而来,这是一个需要厦门人引起关注并加强防范的超强台风。24日起,厦门将有明显降水过程,最强降水时段可能出现在25—26日,或有大暴雨的量级。这次降雨,将有效缓解旱情,迅速拉低居高不下的温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厦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每年这个季节常受台风袭扰。不过,人们在担忧台风带来破坏的同时,也常常盼望来个台风带来雨水,给炎热的夏天降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秋之交,雨水宝贵,俗话说:“夏末一阵雨,赛过万斛珠”,“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酷暑与暴雨,既滋扰且滋润着大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此想起了中国人提倡的“先苦后甜”的哲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大暑,无论对人、对物,都是一种考验。大暑不暑,五谷不鼓。人不吃苦,不懂知足。丰收的希望,总是在辛苦的劳作中实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暑之后,便是立秋了。一个大暑,即是人生。世事也许煎熬异常,但内心坚定,不畏艰难的人,自会收获一片内心丰盈。在人生的旅程中,有时也会经历一番苦热,但只要我们保持纯真、秉持信念,辛苦终将成为人生的历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暑至,夏正浓。且待一场午后雨,捎来秋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大暑三候</b><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一候<b>腐草为萤</b>;二候<b>土润溽暑</b>;三候<b>大雨时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礼记•月令》说:<b>“季夏三月…腐草为萤</b>。”《格物论》说:“<b>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b>”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道:“<b>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高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b>” 其实,萤火虫多在夏季水边的草根上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才变成了虫。古人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化而成,这是一种误解。夏日炎炎,当人们到处寻找阴凉处蔽日时,萤火虫却在此时卵化出壳,虽然它们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个夏季,但选择在最热的时节来到这个世界,其精神还是值得钦佩的。萤火虫在夏夜里点亮的点点荧光,给酷暑中的人们带来了些许浪漫与清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暑之时,当阳气到达极致,“幽阴至微”之物也化为明亮了。这是大暑时节天地之间阴阳之气发生变化的最典型特征。小小萤火虫的出现,正是这种变化的生动体现。世界上萤火虫有两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大类。萤火虫不仅能发光,它们还是害虫的捕食者。在农作物收成在即的关键时刻,萤火虫的出现,可以说是上天的一种精心安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礼记•月令》说:“<b>是月也,土润溽暑</b>。”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b>四之气,溽暑至。</b>”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道:“<b>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b>。”古人用“蒸郁”一词来形容这时的闷热潮湿,真是妙极。此时,气温升高,降雨增多,空气湿热,土壤浸润。天气热,让人心生烦躁;湿度大,使人感觉如被蒸烤。这样的暑气湿气,让整个土地也都潮湿了,是谓“<b>土润溽暑</b>”。唐朝大诗人李白就耐不了这样的闷热熏蒸,躲进山中赤身取凉去了。其实,“土润溽暑”也是天地赐予万物生命的一种恩泽。土地湿润,天气炎热,正是草木生长所需要的。此时,当你亲眼所见满山遍野的作物充分汲取养分并迅速生长,就会感受到大暑二候那充满土厚水深的生命感,那充满阳光的生命能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礼记•月令》说:“<b>是月也…大雨时行。</b>”《逸周书》说:“<b>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b>”《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道:“<b>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b>”这里包含有三层的意思:一是这个时节常有倾盒大雨;二是适时而来的雨是喜雨;三是这时来的雨是消暑的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大暑或有大雨</b>。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也是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在厦门地区,大暑时节常会在午后下起大雨,这是因为早上的湿热之气升至对流云层,在高空遇冷后引起降雨,雨势虽大,但下雨时间不长,下雨后可以缓解一些暑气。随着大暑将过,立秋在望,阳气也会开始由盛转衰,阴气渐次生长,一场场大雨的降落,正是一次次“退暑”进行时。如此,凉爽的秋天也就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b>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翩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b>"(宋•陆游《苦热》)山野合围,瓦鳞吐火,热气蒸腾,汗水滚动,人像坐在蒸笼里桑拿,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此时的天气形状。是啊!大暑在六月,在伏天,天热之极。东汉刘熙在《释名》里说: <b>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人应对暑热的方法还是很多的,南朝诗人徐勉的《晚夏》写道:“<b>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b>夏夜纳凉,从房内来到花丛间,席地而卧,欣赏水中莲荷,独酌几杯小酒,也是爽快惬意。唐人高骈的《山亭夏日》则说:“<b>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b>。"暑热天,风吹帘动,院子里的满架蔷薇,烂漫的开了,经风轻吹,清香流转,弥漫,飘散氤氲一院子的芳香,此时乘凉,怎不销魂?而在人烟稀少的大山深处,人们自然随性,赤膊裸体,却也不伤风雅。李白的《夏日山中》就有这方面的描述:"<b>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b>。"盛夏奇热时,山里人与诗人一样狂态不羁,乘凉避暑,既很常见,又极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大暑前,厦门受到强盛“副高”和台风外围下沉气流的先后影响,气温升高至36℃以上,局部超过39℃。如此高温炎热的天气,多数城里人都躲进空调房里了,也有不怕热的,三伏天太阳㡳下“晒背”去了。古人管晒太阳叫做天灸,也称晒背法。《黄帝内经》讲:“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其中“无厌于日”,意思是说,天气虽然炎热,但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躲着太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夏季的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今年流行晒背,很多人都去晒背补充阳气了。站在传统中医的角度来看,晒背是直接利用太阳的阳气,起到温阳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三伏天气温高、阳光强烈,这样的气候条件,也会使晒背的效果更加显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这个盛夏,如果你不想晒太阳,也不想吹空调,那就请你每天前来厦门园林植物园的“热带雨林”打卡,感受这里的美景与清凉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厦门园林植物园雨林世界占地16公顷,这里云雾缭绕、如梦如幻。热带雨林植物遍布其中,雨林世界独特的板根、附生、共生、绞杀、空中花园、叶尖滴水等现象极有特色,游客可以观赏到橡皮榕、火烧花、八宝树、版纳青梅、苏铁蕨等雨林植物。此处还有厦门旧二十四景的“紫云得路”和“高读琴洞”,以及建于明代的古迹樵溪桥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林世界每天上下午各有一个时间段进行喷雾,营造水雾缭绕景观,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进入此地,但见美女如云,美景朦胧,很多人正在这里拍摄婚纱照,游人在这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里留连忘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b>”(唐•元稹)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大暑来了,秋天也就不远了,“林钟”律音起,仿佛让人感觉到夏日的暑气在一点点消失。有道是<b>,寒暑相推成岁月,苦乐交织是人生。在夏天最后一个节气里,不妨停一停奔波的脚步,品一品夏味,听一听夏声,觅一丝清凉,寻一时清净,安然度盛夏,从容待秋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