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约】A炊烟升处是家园

十月枫叶【原创作者】

<p class="ql-block"> 文/十月枫叶</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381588</p><p class="ql-block"> 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唐朝有个著名诗僧,叫贯休,他在一首名为《春晚书山家屋壁》的诗中,描写了春天的傍晚,炊烟里山村的景色。前几句这样写道: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今天再想起这首古诗,眼前又会出现那熟悉的场面:柴门内外,安静悠然,仿佛世外桃源。缕缕炊烟冉冉上升,金灿灿的黄米饭香味阵阵,扑鼻而来;一场春雨后,不违农时的人们忙抢墒春耕……一派田园风光。这首诗,寄托了作者内心对自给自足农耕生活的理想和诗意情趣。人在疲惫或失意的时侯,真的好想家,好想回到无忧无虑的小时侯,回到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故乡的清晨,是村庄里升起的炊烟。中学时代我喜欢早上拿着书出门,到村头的责任田头去背英语单词。静谧的村庄中,偶尔会传来一声悠长的牛叫,几声清脆的犬吠和一阵嘹亮的鸡鸣,给清晨的村庄带来了无限人间烟火气。这时侯,每户人家的厨房烟囱里也都会相继飘出一缕缕炊烟,不断升腾,在村庄上空连在一起。炊烟掠过屋顶,伴随着初升的太阳,如薄雾般随风飘荡在村庄周围,连绵不绝,久久都舍不得散去。村村炊烟连起浮云,西边远处一带连绵起伏的群山被笼罩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好似一幅水墨丹青画展现眼前,美的令人惊叹!那变幻莫测、时聚时散的炊烟,总能触动心灵深处柔美的诗行,勾起我对家乡无限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村庄往北不远,是县城南的盘龙山,省建水泥厂的大烟囱也飘涌出了炊烟直入云霄。它与湛蓝的天空,火红的朝阳,翠绿的小山,古朴的房屋,堤坝上的树行,广阔的麦浪,形成了妙不可言的田园山水画卷。这幅画,至今在我心中永不褪色,它也承载了我生命之初最真挚的温暖。许多年后,越来越发现,那个场景更凝结着我内心深处最浓郁的乡愁。从那时起,这幅画已经清晰地定格在了我的脑海,至今让我不断回味。虽然故乡不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方乡土给了我太多记忆和灵感!也是有了家乡的支撑,才让我在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p><p class="ql-block"> 炊烟升处是家园! 小的时候,无论在村里玩耍,还是放学归来,总有一个习惯,就是远远看向家的地方。低矮的土坯房子看不见,只能看见厨房后面那两棵与我同岁的大杨树。只要看到炊烟弥漫在大树上,就知道妈妈开始做饭了。不用妈妈费劲大声喊吃饭了,就会告别玩伴往家跑。妈妈做好了饭,我们就会等着爸爸先吃。妈妈说爸爸是一家之主,这是家规,我们都没有问为什么,也听话地把这一家规一直持续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尽管那时生活水平不高,农村尤其困难,饭菜非常简单。每户人家吃的都是自家妈妈蒸的馒头,炒萝卜青菜,面条,疙瘩汤或面稀饭,但吃得还是很开心。如今想起那时家里的炊烟,想起那时妈妈做的饭,心里就会甜甜的、暖暖的。这种记忆,是妈妈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也是一生最珍贵的味道。而那炊烟,就是故乡独特的风景,也是农家小院里生长出来的靓丽倩影,宛如是合着妈妈哼唱的家乡戏,能穿越时空,永久回旋于脑海。</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家乡,一天至少三次,炊烟总会从家家户户的烟囱里缓缓升起。呈现出绵柔的风情与图景,在我看来也蕴含着无限诗意的想象。仔细观察,早中晚的炊烟,似乎都有着不同的气象。早上,天色清爽,炊烟会伴着微微晨风缓缓升起,异常清逸疏朗、悠然自得,然后会渐渐淡去。有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飘逸,让人也倍感惬意;中午的炊烟丝丝缕缕、略显茂盛,耀眼的阳光下苑如参天大树要扶摇直上、直插云霄。又像是忙忙碌碌、火急火燎的青年人,英气勃发。在连阴天里,柴火潮湿时,时而也会出现谁家黑烟滚滚;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晚霞之中炊烟袅袅婷婷、身姿婀娜多姿地弥漫开来。出外干活的人纷纷回村了,上学的孩子回村了,田野的人也收工往家走,人们在“炊烟袅袅牧人归”中,忘了一天的劳累。</p><p class="ql-block"> 彩霞满天,牛羊归圈,倦鸟回巢,这一些都伴随着黄昏袅袅的炊烟。它写意着乡村生活粗糙中的细致,又会让人心生许多美好的感慨!如果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天,看见村庄旁围绕的炊烟,心中不由得就会涌起一种对家的向往。如果是离家还远,看到的是别的村庄,那种温馨抑或还有一种归心似箭的迫切。记不清了有多少个周五下午,我们骑自行车回家,链条都被蹬断。</p><p class="ql-block"> 最美是夕阳下的惬意,看炊烟从屋顶淡淡升起,悠悠的飘向云端,或充满爱意地围绕人间。夜静十分,它变成层层的薄雾,在月夜朦胧中装扮得有种人间仙境之感,仿佛有些神秘而虚幻。农村人勤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日忙碌于田间地头,一日三餐,最注重晚饭,可以吃到半夜,这时也最能感受到炊烟的温暖。一家人老少围坐在一起,灯火可亲,尊老爱幼,大家吃着、说着、笑着,场面无比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每次回老家,还能偶尔看到妈妈用灶台做饭。还能有幸欣赏到烟囱里飘出一缕缕的炊烟。村庄里,年轻人已不多,因为没有了柴火,老年人大多也都是用煤气灶了。时而会爬到房顶远眺,极目搜寻,看到村里有缭绕的炊烟,甚至看到周围村庄飘浮的一片片炊烟,都觉得十分有年代感的亲和力。而那些有关炊烟的记忆,更是一种对炊烟下灶台旁妈妈的感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妈从青丝到白发,无怨无悔的辛苦!</p><p class="ql-block"> 炊烟升处是家园,是对故乡的特殊情感!那静静升腾的炊烟,如今已成为最令远行之人倍感温馨、并一生眷恋的符号!多少次在梦乡的炊烟里,我能听得见妈妈站在大门口温柔的呼唤;在炊烟里,我能闻得出在冬日做豆腐时,点卤水的豆香;在炊烟里,我能看得见挂在房檐下串串的红辣椒;在炊烟里,我也能想起挂在墙旮旯的锄头镰刀,破草帽……这炊烟,能穿透身体每个细胞,像冬日太阳的光环暖暖的弥漫全身以及心灵,也能让人忘记了异乡的寒冷。</p><p class="ql-block"> 追根朔源,远古时期炊烟燃起的地方,也是农耕文明赓续的源头活水。老祖宗生活过的千年热土,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心灵故园。那泛着草木灰香味的炊烟,无疑是万家灯火的炉灶间燃烧的田园之光,更是兴旺农舍里绽放出的美丽云朵,它曾经是山村呼吸的生命脉动,如今更是异乡游子心中的浓浓乡愁!</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家乡,大多数人已在城里买了房,村里人已有很多年见不到了。每次回乡,我习惯性地到处走走。那些熟悉的老房老院还在,房顶上青草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以往的故事。那些被雨水冲刷的老屋,也不敢再奢望它能够有着曾经的坚固,也不会再有着曾经的明亮,然而它蕴藏着多少曾经的温暖!家乡的记忆总会漫过我的心湖,沸腾开来,哪怕它就是再古老一点,再破旧一点、再低矮一点,也会和村里老人一样,无比亲切。因为这里有我的根,和我的魂!</p> <p class="ql-block">  许多树还在,因为根已深深的扎在了这片土里,会永远长在老地方,有的老态龙钟,有的依然还是那样枝繁叶茂。虽然老院子与老屋里,没有了往日的快乐笑声,但是故乡与村庄还是会有新的模样。曾经的黄土村路,早已经变成了水泥路,村村通公路修的四通八达,可以到每家门户的门口,这就是村庄的变化之一。那些已多年不再冒炊烟的烟囱,孤独寂寞地屹立着,仿佛在眺望着家人的回归。它们和那些留守老人一样,成了村庄的守望者。</p><p class="ql-block"> 我回家时,总喜欢用灶台做几次饭,仍然喜欢地锅里柴火饭的香味儿。也总是一种奢侈,因为柴火是弟弟花钱买来的,比煤气的造价也便宜不了多少。有时我会天真地想,现在依然有炊烟升起的几户人家,是否能够一直有炊烟飘飘洒洒的升起呢?所有离开故乡的人们,还有再相聚的那一天吗?然而我自己先否定了答案,但是我仍然期待着我们的后辈们能够和我们一样。可以像前辈们一样,安静地生活,与世无争,从这块地到到那块地,春种秋收,用机械化代替人工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所有的大人们忙碌着,孩子们每天也都能够睡到自然醒,玩的快乐,过得更幸福。</p><p class="ql-block"> 显而易见,可以预判未来,随着乡村的持续振兴,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在日新月异的城镇化浪潮中,一个个古朴的村庄会慢慢陨落,缭绕千年的炊烟会越来越稀少,甚至永远消失,但炊烟作为一种千百年绚烂的烟火,会一直萦绕在无数人的记忆深处!</p><p class="ql-block"> 人生有很多回不去的岁月,故乡在自己的心里,会永远是最美的地方,回到那里我们便回到童真,一如故乡的宁静与纯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