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思政理论课教师井冈山大学培训记

凡人心语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初伏第二天,烈日炉中火,清凉何处求?来自全国各地12所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近百人,到了吉泰民安的江西吉安市井冈山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师培训。井冈星火,可以燎原,我们逐红色之忆,思想的种子在这里得到播撒发芽。</p> <p class="ql-block">本次培训方法采取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激情教学,访谈教学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p> <p class="ql-block">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一行17人参加了此次培训。</p> <p class="ql-block">7.16 9:00-12:00</p><p class="ql-block"> 进行专题教学: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破解难题</p><p class="ql-block"> 主讲人:张泰城(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井冈山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 教育部党建联络员。本次讲座专家在开篇提出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五大难题,即队伍难题、融入难题、理念难题、方法难题和保障难题,接着分别从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特质、红色文化资源的课程教学以及红色文化资源的教学设计四个方面展开讲述。他说,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情境性、不完全知识性及体验性等特征。并且他指出红色文化资源教学可通过专题教学、展示教学、音像教学、模拟教学、体验教学与访谈教学六种教导方式进行。总的来说张教授通过分享井冈山大学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以及校园文化的实践和探索为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富矿为我们助力高校发展和思政教学提供了重要启发。</p> <p class="ql-block">7.16 15:00-18:00</p><p class="ql-block"> 专题教学: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p><p class="ql-block"> 主讲人:李忠(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p><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李忠教授主要从六个方面讲述了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首先了解了井冈山斗争的时代背景与历史选择:即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共两党的对抗及其本质就是两个阶级的斗争、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行不通、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找到合适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同时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紧接着介绍了井冈山的历史地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概况;井冈山的斗争史;袁文才 王佐被杀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最后深刻阐述了井冈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p><p class="ql-block">通过李忠教授的生动授课,让我们对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特别是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希望我们都能做红色精神的继承人和发扬人!</p> <p class="ql-block">学习之余,我们夜游吉安护城河、梦回庐陵,探江西著名的白鹭洲书院,寻赣江边美味。</p> <p class="ql-block">赶早去捕捉井冈山大学校园之美</p> <p class="ql-block">开启丰富的现场教学行程。</p> <p class="ql-block">18日上午,研修班全体学员来到吉安市永新县三湾镇参观三湾改编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在三湾改编纪念馆及旧址群先后参观了“历史转折、始创新型人民军队”“三湾改编、确定党指挥枪原则”“精神传承、构筑政治建军格局”“军魂永驻、铸就不朽红色丰碑”4个单元,展现了三湾改编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观纪念馆和聆听讲解,学员们更清晰地了解了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部队缩编、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深刻认识到,通过三湾改编,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7月19日下午14:20-14:50</p><p class="ql-block">现场教学: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制胜法宝</p><p class="ql-block">地点:小井红军烈士墓</p><p class="ql-block">主讲人:姚玉珍</p><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我们聆听学院教师姚玉珍讲述了130多名重伤员壮烈牺牲的事迹。及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首任省委书记陈正人的母亲张龙秀的英烈事迹。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超乎个人之上的信念与忠诚。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我们静穆默哀,哀悼早期为革命事业奋斗牺牲的红军战士,这些烈士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后辈——比生命更沉重的是信仰,比自己更重要的是理想。通过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哀思与敬仰,深刻感悟一名新时代新人的责任和使命。</p><p class="ql-block">7月19下午14:50-15:20</p><p class="ql-block">现场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p><p class="ql-block">地点:小井红军医院</p><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讲解员为我们讲解小井红军医院的基本情况,及“师长献盐”“战地救护”“艰苦创业”的故事,房间里挂着杨子清,红军老战士曾志等战士生平简介。伤员在药品奇缺等恶劣的环境下治疗,革命战士怀揣理想信念,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那种用生命作牺牲的革命意志令人敬佩。使大家对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攻难关的井冈山精神有了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7月19下午15:30-17:00</p><p class="ql-block">现场学习:坚持真理 坚持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根本</p><p class="ql-block">地点:红军洞</p><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1929年1月, 敌人对根据地进行了第三次“会剿”,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红军将领张子清和40多名伤病员被转移到一个叫金狮面的山洞里。后人把此洞亲切地称为“红军洞”。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p> <p class="ql-block">7月19日 8:20-9:20</p><p class="ql-block">现场学习:学习毛泽东勤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理论品质</p><p class="ql-block">地点:大井毛泽东旧居</p><p class="ql-block">主讲人:赖美玲(井冈山大学学生)</p><p class="ql-block">记录人:裴慧敏</p><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研修班成员来到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学习参观。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大井,居住在此白屋,1929年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首先,成员们参观学习了读书石,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经常坐在这里看书,批阅文件。接着成员们参观了布满弹痕的残墙,中间用竹板代替钢筋,起到支撑连接的作用。最后,成员们来到由红豆杉和椤木石楠组成的感情树处。它象征着朱德同志和毛泽东同志的深厚革命友谊,也因各种巧合被百姓称为“神树”。在毛泽东同志旧居,我们走进伟人,走进革命年代,更走近井冈山精神,踏上这片红土地,作为思政教师既要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向革命伟人学习,又要注重用革命史实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教育不断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月19日 9:50-10:20</p><p class="ql-block">现场教学:依靠群众求胜利,众志成城排万难</p><p class="ql-block">地点:黄洋界</p><p class="ql-block">主讲人:蒋媛萍(井冈山大学教授)</p><p class="ql-block">记录人:裴慧敏</p><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研修班成员来到了黄洋界,它是井冈山红色文化与绿色景观结合最紧密之处,有井冈山地标之称。同时地势十分险峻,毛泽东同志曾用”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来形容。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便发生于此地,蒋老师详细讲述当年黄洋界的战事情况,在这里红军以不到一个营的兵力,打退敌军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毛泽东同志得知战争胜利的喜讯,十分欣喜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满怀激情歌颂井冈山战士的英勇斗争精神。今天我们来到黄洋界,通过讲述真切感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更加努力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月19日 10:20-11:20</p><p class="ql-block">体验式教学:重走朱毛挑粮小道,感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p><p class="ql-block">地点:挑粮小道</p><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研修班成员来到挑粮小道,这是当年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井冈山军民从宁冈大陇等地挑粮上山时走过的小路。成员们重走这条小道,山道崎岖不平,路面青苔湿滑,重温那时的故事,体验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真切感受到“革命理想高于天”,感悟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它激励我们青年教师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要敢挑硬担子、敢啃硬骨头,用自己的不懈奋斗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7月19日晚</p><p class="ql-block">地点:嘉华大酒店会议室</p><p class="ql-block">19:00~20:00</p><p class="ql-block">「访谈教学」:访谈井冈山革命先烈后代</p><p class="ql-block">袁文才的嫡孙袁建芳为我们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袁建芳曾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特聘教授,今年67岁的他虽然已经退休,但仍在继续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讲授王佐、袁文才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鲜为人知的故事。随后,观看《井冈山》片段——大井托孤,动情地讲起一位革命者曾志17岁追随革命、大井托孤、为党筹集经费卖子等感人故事。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的曾孙蔡军追忆了先辈的生平、后代们的工作生活现况及最难忘的一件事。访谈展示了曾志的遗嘱,一位老共产党员,以87岁年龄、72年党龄,在她的人生历程走到终点时,对自己的后事以遗嘱的形式定下了那么多“不”,体现出她崇高的国家观念和人民观念,体现了她是一个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家。</p><p class="ql-block">20:00~21:00</p><p class="ql-block">「激情教学」:中共党员,革命烈士后代(曾外祖父朱天春红四军28团7连连长)江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井冈山青年歌舞团团长、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传承人,中国红歌会十强——张小华带来“唱响红色经典 砥砺奋进前行”唱井冈红歌激情教学。通过学唱6首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学员们积极参加,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纷纷表示在歌声中汲取了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红军后代朴实的语言、深情的述说、熟悉的旋律,亲切的歌词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员。这为我们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学习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井冈山精神薪火相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学员现场演绎革命者陈毅安与李志强的鸿雁传书,革命爱情!</p> <p class="ql-block">现场学唱井冈山红歌</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7月21日上午8:30—9:30</p><p class="ql-block">地点:瑞金叶坪中央警卫营旧址</p><p class="ql-block">现场教学:学习革命先辈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讲述了:瑞金杨荣显老人八个儿子先后当红军壮烈牺牲的真实事迹。“八子参军”是当年苏区革命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战场”,这样的感人场面在瑞金的乡乡村村都能见到。现场教学中提到瑞金当年24万人,有11.3万人参加革命,有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当年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精神要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 时间:2024年7月21日上午9:30—10:30</p><p class="ql-block">地点:瑞京叶坪一苏大旧址群内</p><p class="ql-block">现场教学:中央苏区时期党的执政基础</p><p class="ql-block"> 在瑞金叶坪的一苏大旧址群,参观了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塔、公略亭、博生堡等多处文物,通过讲解知道了这些文物的来历及其含义。通过现场教学,学习了一苏大召开的历史概况,懂得了一苏大召开的重要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了局部执政的成功尝试,在我们党领导的政权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在这里的毛主席旧居聆听了毛主席开天窗的故事和歌谣,再次感受到了毛主席和当地群众心连心。 </p><p class="ql-block"> 时间:2024年7月21日上午10:30—11:30</p><p class="ql-block">地点:瑞金沙洲坝二苏大革命旧址群</p><p class="ql-block">现场教学:关心群众生活 改进工作方法</p><p class="ql-block"> 在二苏大革命旧址群内参观了包括二苏大会址、中央革命博物馆旧址、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史料陈列馆等。在这里的大会礼堂,讲解员讲述了大会礼堂的建设过程和礼堂的布局结构,通过讲述了解到它造型的独特,从空中俯视,宛若扣在大地中的红军八角帽,寓意着红军永远驻扎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人们把它称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前身,也是苏区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在会上,毛泽东作了《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总结》,着重强调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问题,他要求共产党人关心群众痛痒,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这次大会的召开,表明了中国红色政权的建设日益完善,为中国苏维埃运动指明了方向,也使我党有了更深厚的群众基础。</p> <p class="ql-block">7月21日下午2:40-3:40</p><p class="ql-block">教学主题: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幸福</p><p class="ql-block">地点:沙洲坝旧址群、红井</p><p class="ql-block"> 沙洲坝旧址群中有23处旧址。我们首先来到山林水利局旧址。讲解员给我们介绍了山林水利局局长胡海的故事。他在狱中严辞斥责敌人的利禄引诱,并向关在同一监狱的方志敏表示:“我抱定了必死的决心,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为了阶级的解放事业,为了人民明天的幸福,我没有他求,死而无怨!”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会址中,有一组蜡像展示了谢觉哉、何叔衡、徐特立听取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调查报告的场景。毛主席了解到群众吃水没有井,于是带领群众开挖水井。如今90多年过去了,那口红井的水依旧清澈。“喝水不忘挖井人 时刻想念毛主席”,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喝着甘甜的红井水,深切感受到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在现场教学中,我们被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党人民办实事的优良作风所感染。</p> <p class="ql-block">“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承其志。”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井冈山大学的培训方式让受训者行程满满,收获多多。在此,感谢酷暑中井大马院师生们的一路辛劳付出!</p> <p class="ql-block">凡人心语图文整理</p><p class="ql-block">2024/07/22</p>

井冈山

教学

红军

红色

现场

革命

旧址

毛泽东

精神

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