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五节</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水华执导的电影,是在小学二年级,上夜班的母亲叮嘱说,作业不写完不准去看电影。偏偏遇到不懂的题,于是哭哭啼啼跑去问邻居大妈,不料她是文盲,也不会做,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做完了。接下来疯跑至大礼堂,总算没有错过。这部电影就是《革命家庭》。小孩子不懂什么编剧导演,只图个好看。后来才知道,我有幸“享受”了水华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华是新中国第一代电影人,以清新的个人风格令人赏心悦目。但是行内人说,他拍电影进度太慢,周期太长,重点场面反复推敲、精雕细琢,不到自己满意不停止修改。《革命家庭》用了两年半。结果拍摄《西沙儿女》不能及时拍完。而同期的《南海长城》、《南海风云》两部八一厂的电影大功告成。76年10月国内风云突变,结果《西沙儿女》石沉大海了。</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八一厂拍片不讲究艺术,只图政治表现。《南海长城》是由话剧改编,算是话剧电影,甚至不能称作电影。导演李俊、郝光在艺术水准上与水华不在一个档次。《海南风云》的景导演也是如此,让这部影片提前穿上了74年6月改装的海军服,军帽上的飘带被去除了,造成一错再错。尤其只拍了南越海军的一艘10号舰,该舰排水量560吨,轰轰烈烈大战一场,击沉这么个小家伙,能算是南海风云吗?</p> <p class="ql-block">《西沙儿女》是个强强组合,浩然的小说不用说了,《艳阳天》和《金光大道》都拍成了电影;杨啸的编剧水平不用说了,北影厂的崔嵬拍了他的小说《红雨》;水华的导演水平更不用说了。我们看看这里的实力有多强大:浩然、杨啸、水华、张连文、朱时茂、李秀明等等。可以说这是一个精英榜!之前北影厂拍的《海霞》,导演是钱江、陈怀皑、王好为,编剧是谢铁骊。但是这部影片仍然是粗糙,尤其是全歼登陆敌特的场面,实在是应付了事,毫无超越性。在当时,认认真真做电影的,把电影当艺术和事业的,就只有一个水华老师了。</p> <p class="ql-block">可以断定,《西沙儿女》又是一个精品,其中主演阿宝的李秀明是北影厂的“三花”之一,另外两位是张金玲和刘晓庆。在76年,首次拍电影的刘晓庆、唐国强都成功了,唯独首次拍电影的朱时茂在《西沙儿女》中隐姓埋名。</p> <p class="ql-block">《西沙儿女》成也浩然败也浩然,成也水华败也水华,存在个人原因。但主要属于政治原因,被称作“政治地雷”。不过也确实没有拍完,就差那么一点点。别人在76年9月收兵,水华仍然在精益求精,他想不到时局与电影是密切相关的。虽然他的影片中文革的痕迹最少,说教最少,但是仍然难逃一劫。</p> <p class="ql-block">既然电影没有拍完,能够拿出来公映吗?未必不能,维纳斯没有双臂,不能向全世界展示吗?如果电影精心修改一番,未必不能成功。水华是追求美的人,而不是交差了事的人。一部好的电影,即便是拆的支离破碎了,未必不会闪耀艺术的光芒,难道打碎的金子就不是金子吗?听听配乐和主题曲不行吗?看看剧照不行吗?研究艺术不行吗?欣赏风光不行吗?在南海沉船和海底,有许多碎裂的瓷片,难道就没有研究的价值吗?</p> <p class="ql-block">别说什么没有拍完不是成品,即便是完成一半的影片,就不能像西瓜那样切开来卖吗?没有完成的电影很多,但优秀的电影是可以区别对待的。如海战的场面,看过的战友说,创造了新中国假军舰的海战之最,丝毫不输《日本海大海战》。一句话,太好看了。拍摄地点在三亚的铁炉港,使用了湛江的无线电团队遥控,海军的同志看了那个场面,也击节叫好。</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虽然《西沙儿女》没有拍完,但所付出的努力,依然在中国电影史中,闪耀着当年的制作为其完美,呈现出殚精竭虑的痕迹与影迹。</p> <p class="ql-block">一部电影拍完了,不仅仅属于投资方和制片厂吧,也应该属于大众吧。属于演职员和所有参与拍摄的人,不对吗?大家辛辛苦苦拍电影,图你那点报酬吗?何况许多人还没有一分钱的报酬。是不是电影大家都有份呢?说起来用的是民财民力,军财军力,而产品不归军民,于理不通。</p> <p class="ql-block">封存电影,等于封存艺术,也是对浩然、杨啸、水华老师们的不尊重,对演职员的不尊重,对艺术的不尊重,对所有参与演出而付出者的不尊重。但是要把电影找出来,也很不容易。都知道是在片库里,通过什么程序?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