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记:那是一代人的血染江山。每一位开国将军,都是新中国解放事业的铺路石,闪耀的将星里,也凝结着妻子的心血光华。</p> <p class="ql-block">1939年秋,毛泽东主席任命许世友为山东纵队第五旅旅长,去胶东开辟抗日根据地,军令下达后,特意对许世友说:“山东的山,山东的水,山东的姑娘胶东的美”,嘱咐他带位胶东媳妇回来,并把这句话写成了条幅,让许世友带到胶东。</p><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当吴克华和许诺他“到山东天天吃大饼”的老乡张经武,带领160人的党、政、群人员,开拔胶东支援许世友时,路过冀南129师,刘伯承把自己警卫员和坐骑交给吴克华,开玩笑对他说:“去山东吃大饼,是不是顺带捎个胶东媳妇回来?”</p> <p class="ql-block">蓬莱这地界儿,男人耿直信义,崇文尚武,勇谋兼备,朴鲁忠厚,豁达坚韧,重情重义;女人秀外慧中,直爽透亮,勤劳能干,侠骨柔肠,贤淑善良,“栖霞的粮,黄县的房,蓬莱净出好姑娘”,从古到今一直在胶东流传。</p><p class="ql-block">蓬莱女儿也果然厉害,直接给蓬莱父老乡亲,找了1955年授衔时三位开国中将、两位开国少将。</p> <p class="ql-block">说起蓬莱开国将军夫人,我们先来说一下北沟镇宋家店村张家。这儿是我的出生地,从记事起,村里张家就一直是渊源流长书香世家,四世祖张文锦生子六人:维茂、维钦、维贵、维功、维铭、维太,其中五子张维铭,被聘为县衙师爷,居万寿下洼,人称十八起磨张家。</p><p class="ql-block">张文锦三子张维贵曾孙女张学绘,嫁给于家庄村于文孚儿子于学忠,于是国民党二级上将,平津卫戍区司令,苏鲁战区总司令、山东、河北、甘肃省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五子张维铭玄孙女张铭(张本芬),读书期间受革命思想影响,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10月10日,与时任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吴克华结为伉俪,于学忠夫人张学绘是张铭的本家姑姑。</p> <p class="ql-block">看看上边这位小伙子,蓬莱女婿之一,很帅气吧,英俊外表下,是他贫寒的出身和不平凡的经历。</p><p class="ql-block">1912年,吴克华出生于江西戈阳中畈乡芳墩村,一个贫寒农民家庭,身上有个姐姐,5岁时夭折。父亲去世后,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苦。</p><p class="ql-block">吴克华与革命党人方志敏是邻乡,在方志敏影响下,他15岁参加红军,曾因丢过自己的枪,被方志敏关过一个月禁闭。担任连长时,母亲被敌人抓去烧饭,被告密,敌人让她给儿子写信带队伍投降,她义正辞严地说;“我生他的身,管不了他的心,我只知道,他跟了方志敏,是为穷人打天下!”当晚母亲被杀害。</p><p class="ql-block">第二天看着身首异处的母亲,吴克华趴在母亲身上,号啕大哭,在乡亲们帮助下,把母亲草草掩埋在村后山坡上,对着母亲满脸泪水深深地鞠躬:“娘,您等着我,等把敌人消灭后,我一定回来陪您老人家!”</p><p class="ql-block">他先后任少先队中央总队参谋长,21师63团参谋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中担任后卫,阻击近敌,掩护主力脱离险境,出色完成任务,受军委三次表彰。</p><p class="ql-block">为掩护全军渡江,由后卫变前卫,乘敌不备发起猛攻,歼灭敌军两个营,保障全军顺利渡过金沙江。1934年,入瑞金红军大学学习,听朱德、刘伯承讲课,军事素养得到很大提升。</p> <p class="ql-block">吴克华与许世友的缘分,源自张国焘领导的东路军。当时,张国焘违背北上方针,擅自率部队南下,因为公开批评张国焘错误指挥,吴克华遭到打击报复,被撤掉团长职务,限制人身自由。许世友立即找相关人员讨要说法,为吴克华打抱不平,最后使问题得以解决;后来党中央批判张国焘错误路线,许世友反应过激,被关押自我反省,吴克华心急如焚,立即找到当时抗日军政大学教务长罗瑞卿求情,担保许世友来自红四方面军,但绝不是张国焘的人,二人从此成为莫逆之交。</p> <p class="ql-block">在胶东,吴克华成为许世友得力干将,先是接替许世友五旅旅长职务,后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为开辟根据地,带领胶东子弟兵浴血奋战。1944年,赵保原公开投靠日本,许世友决定讨伐赵保原部,1945年2月11日至19日,胶东军区在政委林浩、副司令员吴克华指挥下,集中5个团另5个营兵力,其中包括蓬莱人夏侯苏民任团长13团,一举歼灭敌人1.2万人,并将赵保原击毙。</p> <p class="ql-block">1945年日本投降后,吴克华又迎来一次生命的转折点。9月22日,根据党中央部署,吴克华率领胶东300多名干部,从蓬莱栾家口,乘坐机帆船,横渡渤海,在辽西兴城登陆,爱人张铭带着三岁大的女儿吴布生随队前往。随后吴克华乘火车去沈阳,见到先期到达彭真、陈云,并由陆续到达6个团的胶东子弟兵,成立东北自治军第二纵队,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p><p class="ql-block">从此以后,吴克华带领四纵,在林彪指挥下,参加“三保本溪”、“四打临江”战役,指挥解放鞍山、辽阳、营口之战,消灭大量敌人,使我军由战略被动转为主动进攻局面。这其间,吴克华也曾有一次走麦城,就是盘山沙岭战役。当时,他率领7个团,准备吃掉廖耀湘新6军1个团,但最终敌方伤亡674人,我军伤亡2157人,遭受重大挫败,让他痛心疾首。</p> <p class="ql-block">塔山阻击战,是吴克华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战,也是决战东北的转折点,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极为重视,蒋介石亲临葫芦岛进行部署指挥。这是解放战争极为惨烈的一战,擅长打运动战的四纵,改为无险可守的防御战,战役于1948年10月10日打响。</p><p class="ql-block">铺天盖地炸弹倾泻而下,海陆空三面强大攻势,国军精锐部队潮水般疯狂涌来,四纵从司令员到每一位战士,就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阵地上,危急时刻,林总斩钉截铁告诉吴克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p><p class="ql-block">吴克华熬得两眼通红,他知道,这一战只能赢,不能输!国军95师敢死队,一个个光着榜子,手提自动枪,狂叫着冲向塔山阵地,我军正面防守团打得只剩二百人,但都咬紧牙关,坚守阵地,誓与塔山共存亡!六天六夜的浴血奋战,吴克华和战友们一起,以机动灵活战法,悲壮惨烈血肉之躯,没有让敌人跨越塔山半步,完成一场震惊中外的经典防御战!</p><p class="ql-block">吴克华晚年回忆说:“打了一辈子仗,真正尸山血海就只见过这一次!”</p><p class="ql-block">辽沈战役的胜利,为接下来的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提供了有利条件,更是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灭亡,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从塔山撤下来第四天,根据毛主席指示和林彪命令,吴克华率先先率四纵奉命入关,成为北平军管会主任。3月25日,毛泽东、朱德在北京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受阅部队即是“塔山英雄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和四纵连以上干部,而这次检阅,蓬莱刘家沟镇二刘家时任团长,后来成为新疆、甘肃军区副政委刘凌,也身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吴克华深知自己文化上的欠缺,多次给林彪写信,申请离开部队深造,但因为工作需要,都未获批准。直到1954年,吴克华第15次申请离职学习得以通过,他进了刘伯承任院长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经过刻苦学习,1957年毕业,被任命为济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成为杨得志副手。</p> <p class="ql-block">吴克华出身四野,此时林彪已经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正常来看,仕途应该非常顺利,但现实并非如此。1963年,在林彪提议下,他上任炮兵司令员,吴法宪和李作鹏对他说:咱们联合起来干。但吴克华性情耿直,不喜欢趋炎附势,他是位纯粹的军人,把精力都用在狠抓炮兵训练上,没有去“突出政治”,对于许多莫名其妙指示,也没有执行。</p><p class="ql-block">于是,1967年他成了“三华(肖华、莫文骅、吴克华)反中华”主要人之一。从1967到在1972,是妻子张铭最揪心难熬的5年。多少年来,战场上的凶险艰难牺牲,她都与丈夫一起,硬抗了下来,毕竟那都是明面上的事情,但这次丈夫突然人间蒸发神秘失踪,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没有人敢问,也没有人敢关注。张铭每天牵肠挂肚忧心似焚坐立不安,而他的丈夫吴克华,一直被关在炮兵招待所幽暗肮脏地下室里,经受各种折磨审问。</p><p class="ql-block">直到1972年,周总理在一次会议上,经问询知道这个情况,当受命解救的李德生,从地下室“提审”出吴克华时,当时的他面容枯槁,形销骨立,精神已接近崩溃,见李德生面就说:“我有罪,我有罪!”可见当时政治迫害,比血与火战场还要残酷!回家后,张铭看到丈夫瘦骨嶙峋的样子,心比刀割还要难受,默默地转过身去,眼泪倏然流了一脸。</p><p class="ql-block">在周总理关怀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他走马上任铁道兵司令员。</p><p class="ql-block">“九一三”事件后,有人称他为“反林彪的英雄”,将军摇头说:“过去说我反林彪,我不承认,今天我还是这样说,我没有那么高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1976年,63岁的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到空气稀薄缺氧严重青藏铁路线,连续20多天,在海拔4600米施工现场,查看路基,慰问施工连队,嘴唇和脸一直都是紫的。青藏铁路有几段建成后,可能影响野生动物迁徙,他与工程设计人员一起,及时修改图纸。任职铁道兵司令员期间,青藏铁路线留下他生命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1977年,吴克华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吴克华的秘书屈全绳曾回忆到:</p><p class="ql-block">1979年1月28日,农历马年大年初一,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吴克华,一到作战值班室,就要通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电话,因为准备开始中越自卫反击战,他担心披甲上阵老上级的身体状况,当他得知将军身体还不错时,悬着的心便落下了。回家后把消息跟张铭说了,张铭高兴说:“没啥大问题就好!昆明海拔高,你让杨司令多注意点,让医生护士守好他。”然后转身进屋,拿出家乡年前捎来的阿胶,让吴克华找人转到昆明去。</p><p class="ql-block">正在吴克华筹谋准备如何帮助杨得志,打好中越自卫反击战,大年初二,吴克华接到军委办公厅电话,让他即日进京。吴克华对张铭说:明天出差到北京,张铭心里嘀咕:大过年出什么差,她知道丈夫是个严守纪律的人,无关张铭的事,一个字也不会对他这个“三八式”说,看着吴克华消失在夜幕中身影,默默上楼给他收拾东西。</p><p class="ql-block">吴克华进京见到华国锋和叶剑英,叶剑英告诉他:我们在越南动手,苏联会不会策应,谁到新疆镇守,选来选去还是你去稳当。</p> <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4日,吴克华上任新疆军区司令员,那年他66岁。2月17日,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当时中苏边界形势告急,谣言四起,人心惶惶,西北汉族群众纷纷内迁。当时中央要求是:内紧外松,保持社会稳定。他当即给秘书下令:“你速办一件事,赶紧让成都那边,把我的家属搬过来!”当时张铭正在生病,儿子上学,但根据吴克华意思,马上全家动迁。到新疆还没喘口气,张铭就被吴克华拉着每天逛商场、买菜,晚上,还要陪他到广场街面上散步。乌鲁木齐市民见之,一传十,十传百:“镇守边关司令和家属都这么安闲自若,我们还怕什么。”很快局势就安定下来。</p><p class="ql-block">吴克华曾五任司令员,被叶剑英称为“解放军之最”,将军每次临危受命,南调北谴,人走家搬,张铭每次都是默默随行,毫无怨言。</p> <p class="ql-block">吴克华一生金戈铁马,勇猛顽强,特别塔山一战,成就他的威名,但是他却有一个“文将军”称号。</p><p class="ql-block">一个只读过三年私塾的小皮匠,何以在戎马倥偬军旅生涯中,修炼成一位饱学儒雅的将军,他首先受革命引路人方志敏的影响,其次林彪很喜欢看书,刘伯承、叶剑英等也都是儒帅,这对他的促动很大。耳濡目染中,他也手不释卷博览群书,除毛主席著作,《孙子兵法》、《朱可夫回忆录》,就是文学名著、唐诗宋词,《史记》、《中国通史》、《古文观止》等等,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儒雅淡定斯文脱俗的气质、风度。</p><p class="ql-block">吴克华下部队视察,喜与士兵交谈,临别必一一与士兵握手,数十上百人不计,若发现漏握一人,必回头再握。</p><p class="ql-block">一日,将军视察炮兵某部,将返之际,忽见门前一棵大树,树上设一瞭望台,即沿梯攀登十余米,与站哨士兵握手致意。</p><p class="ql-block">在新疆军区,在边防站看望士兵,闻一士兵外出牧羊未归,即坐门口等之,见面握手后当上车离去。</p><p class="ql-block">他下部队,轻车简从。有一次,一位老部下准备一桌子饭菜,要跟将军好好叙叙旧情,吴克华就是不进门不落座。</p><p class="ql-block">1980年,吴克华赴任广东军区司令员,暂住军区留园宾馆,即召秘书伸出三指:“第一,我既然住在这里,它就是我的宿舍,请把原来服务员撤走;第二,把地毯和公家物品搬走,按我应配备家居,给我布置居室;第三,我从外地来,没有蚊帐,能否留下两床蚊帐,我按价付款。”</p> <p class="ql-block">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纵观吴克华一生,作为红军长征后卫,他带领部队保障大部队顺利前行;惊天地泣鬼神的塔山鏖战,打下东北全境解放基石;新疆边陲运筹帷幄,让苏联不能觊觎我国边境;青藏铁路全境贯通,让汉藏人民有了深入融合;57天中越法卡山激战,捍卫国家尊严和人民安全。</p><p class="ql-block">人一生的命运,福祸是遵循守恒定律的。在吴克华生命中,曾有三次谷底。第一次受张国焘打击迫害,失去自由;第二次东北沙岭之战,7个团没打过廖耀湘1个团,损失惨重,被撤掉四纵司令员职务;第三次文革地下室关押,再次失去自由。人都说,祸之福所依,福之祸所伏,冥冥中,这三次低谷,为他埋下福的根基。</p><p class="ql-block">张国焘迫害打击那次,吴克华恢复自由后,即找到刘伯承,请求调离第五军,刘伯承同情他的遭遇,很快调其到自己担任校长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而他那些红五军战友,进入河西走廊,遭遇疯狂的马家军,如果他去,幸存概率也很低。命运的转盘,让他躲过一劫。</p><p class="ql-block">沙岭战役惨败,让他卧薪尝胆,秣马厉兵,成就日后塔山经典战例;</p><p class="ql-block">而他“文革”期间不趋炎附势,失去5年人身自由,也从而避免“九一三”政治变局的牵连。当年1955授衔,四野一纵李天佑,二纵刘震,三纵韩先楚,六纵黄永胜,七纵邓华,都是开国上将,浴血奋战塔山的吴克华是中将,但后来,他和许世友上将,有着异曲同工的走向,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北野战军高级将领中,只有吴克华一个人,还重任在肩,担任大军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命运,兜兜转转,就是这样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一生奉献祖国的吴克华将军,之所以能出色完成各项工作,离不开站在身后的张铭,默默无闻全力以赴支持。两人在抗战时期相识相爱结婚,那都是战火中淬炼出坚如磐石的感情。</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在遭遇敌人围剿时,张铭对丈夫说:“若是落入敌人之手,我就和你一起牺牲!”在吴克华传奇一生中,有过数次“灰暗日子”,无论环境多么复杂险恶,她与将军心心相印,携手并肩风雨同舟,给予他最坚固的情感支持,成为他生命的港湾。</p><p class="ql-block">1980年,老将军许世友卸任后,推荐吴克华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吴克华在给老家寄回的家书中写道:“未经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准来广州看望我。”后来有亲戚来,吴克华真就不见。张铭听说后赶过来,接到家中坦言:我们两口子,绝对不会去做扰乱组织工作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儿子吴晓伟从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毕业后,他对张铭说:晓伟没打过仗,当兵就要去有战斗任务的野战军去锻炼,他要求儿子和普通士兵一样成长。</p><p class="ql-block">1982年的一天,新上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到基层部队视察,一位训练有素的士兵,引起了他的注意,经了解才知道,这位士兵就是老上级吴克华的儿子吴晓伟,他马上打电话给吴克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吴克华马上说:“没什么不对的,就是要让他从基层做起!”</p><p class="ql-block">在与越南法卡山战役中,作为广州军区司令员,他让儿子吴晓伟与儿媳,把孩子丢给张铭,率先到战场一线参加战斗。</p> <p class="ql-block">吴克华、张铭的亲家,是张震夫妇。他们的大女儿吴布生,嫁给上将张震的儿子张晓阳。张晓阳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少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在与许世友将军胶东抗战日子里,曾有一件事让吴克华终生难忘,当胶东军区司令部在一个山村,被告密要转移时,村里16位母亲,带着自己儿子,要求上战场杀敌。看着那些母亲的面容,他跟许世友说:“若我牺牲,请一定收拾好我的遗骸,埋葬在我的母亲身边”,而这句话,直接戳到了许世友心窝上,引起了共鸣,许将军一直就是这么想的,两个人感情从此愈加浓厚。</p><p class="ql-block">1985年许世友去世后,他曾欣慰地说:“老许头如愿了,老许头如愿了”。</p><p class="ql-block">1987年2月,退居二线一直和张铭住在广州的吴克华,被病痛折磨得进入弥留之际,这一天,他显得特别清醒,开始张铭商量后事,张铭知道,他曾经几次讲过:自己走那天,要回老家去陪母亲。可这时,吴克华却一字一句地对她说:“这几天,我晚上一直睡不着觉,经常梦见塔山的战友,仗打得太惨烈了,几千人牺牲了,我对不起他们!我死后,把骨灰撒在塔山,与他们做个伴吧。我不是孝子,生不能进孝,死不能陪伴,妈要怪我就怪我吧……”张铭瞬间身体颤动一下,心如刀绞。</p> <p class="ql-block">1988年,按照丈夫生前遗愿,张铭带着子女,把将军骨灰,撒在塔山这片被烈士鲜血浸染过的土地上。四纵政委莫文骅、副司令员胡奇才、参谋长李福泽、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欧阳文等八位将军,也都先后葬在这里。</p><p class="ql-block">吴克华家乡,将军去世后,在他母亲墓地前,建起吴克华将军纪念亭,让将军永远陪伴陪伴自己的母亲。</p><p class="ql-block">原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报社社长华楠曾写诗赞曰:“南天一柱气如虹,披肝沥胆建奇功。土城阻击护北斗,驿道奔袭挫敌峰。临江论兵惊四座,塔山鏖战震两京。难忘春风风人时,入地甘霖细无声。”</p><p class="ql-block">老兵不死,只是凋零。</p> <p class="ql-block">吴克华和张铭的女儿女婿,在父亲去世后,曾来到蓬莱八路军进军东北纪念处,怀念父亲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岁月,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为历史的转折,留下不凡的生命足迹!</p> <p class="ql-block">感谢:蓬莱郑新迪(晚风)提供张铭原始信息</p><p class="ql-block"> 蓬莱历史文化爱好者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