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下令除粤、鄂、江南、北洋四局以外,其它各局(厂)一律停造银圆。由此,使中国近代银圆出现极少数只有样币没有流通的情形。湖南省的“七钱二分”主币造而未发,为其中之奇。此币为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线二分的正面图像。</p> <p class="ql-block">湖南七钱二分银圆埋没多年始终不为国人注意,直至20世纪70年代英国人李察.伟德在英国伯明翰造币厂搜集资料时在档案室中发现此币旧藏(包括正面冲模)、三钱六分正背冲模各一只。尔后才广为泉界所知。</p> <p class="ql-block">本币为湖南省造的“光诸元宝”三钱六分正面图像</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央是蟠龙图案,四周是英文字母标识。</p> <p class="ql-block">此是“湖南省宪成立纪念”之壹圆银币。民国9年底,湘军总司令赵恒惕控制了湖南的局势,次年4月赵由省议会选为省长。民国11年(1922年)1月1日赵公布“湖南省宪法”推动联省自治,发行了“湖南省宪成立纪念”壹圆。币正面两侧分列面额“壹圆”字样,嘉禾图案内为三横,有说此乃八卦中代表吉祥的“乾卦”,未真正流通。</p> <p class="ql-block">背面双旗交叉图案,四周是英文标识。</p> <p class="ql-block">此币湖南“洪宪元年”壹圆中华银币,据说是臆造币。</p> <p class="ql-block">背面是条飞龙,中间壹圆字样。</p> <p class="ql-block">陕西巡抚魏光焘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奉旨通过上海德商瑞生洋行向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订购制币机器,后正值清政府整顿造币厂,设备转让给湖北银圆局,早期泉界有陕西银圆为湖北代造一说,且此币很少见。</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间蟠龙,四周是英文标识。</p> <p class="ql-block">此币是陕西省造“光绪元宝”另一种款式,似臆造币。</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间蟠龙图案,四周英文标识。</p> <p class="ql-block">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國国家银行成立,行址设在瑞金叶坪。此币是1934年版的银圆以正面五星及背面镰刀铁锤的差异可分多版。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省根据地后停造。</p> <p class="ql-block">“川陜省造币厂造”,镰刀在上。</p> <p class="ql-block">台湾地区最早出现的圆形银货币是俗称“老公银”的银饼,这也是留传下来的银饼中年代最早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及收藏价值。正面是寿星图,上有“道光年铸”及“库乎七钱二”、“足纹银饼”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背面图案是一只三足鼎炉,表示为官府钱币,另有满文“台湾”,据考证老公银始造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由于老公银工艺较粗糙,民众担心银币有伪,故使用錾子敲打辨真伪,留下凿痕累累,完整的罕见。</p> <p class="ql-block">新疆古称西域,清光绪十年(1884年)置新疆省,在设省以前新疆已铸有“光绪银钱”等银币,嗣后又造“饷银”、“光绪银圆”、“光绪元宝”“宣统元宝”、宣统银币”、“大清银币”等各式名称的银圆,种类繁杂堪称全国第一。此币“光绪元宝”与内地造的银币有较相似。</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间蟠龙图案,四周英文标识。</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库平七线二分”,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广东造币厂代刻制的。此枚银币存世稀少,据说三四年代已有仿品出现,工艺粗略。</p> <p class="ql-block">背面阿拉伯数字“ 2”观察,其笔法与广东造七线二分银圆的“ 2”近似。</p> <p class="ql-block">浙江地处沿海,很早使用洋银,而大量生产银圆是民国以后,由于筹建较迟,才开工就奉命停办。据了解存世的银圆有“光绪二十三年”、“魏碑”及“浙江楷书”,本币是魏碑体的“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p> <p class="ql-block">币背面中间蟠龙图案,四周是英文标识。</p> <p class="ql-block">此枚光绪元宝,制作比较精雕细腻,目前资料查不到来源,暂且作为臆造币。</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间是蟠龙图案,四周亦是英文标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