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馒头的故事

钟-ZX-805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时至今日蒸出的最漂亮的一锅馒头。得意之余,把美照发给了群里的各路朋友,得到大家一致好评:“白白胖胖”、“光滑白净”、像“鸡蛋”、“鸭蛋、“鹅蛋”……云云。</p><p class="ql-block">馒头是北方最寻常的主食,从小吃到老,隔三差五地吃,一点儿不新鲜。只是大多数人家都是去街上买馒头,自己在家蒸的不多。</p><p class="ql-block">为啥蒸馒头?对我来说,最根本的原因是闲极无聊,总想找事做。其次,每次去买馒头,7元钱买5个,就会想,买10斤面,才不到20元,能蒸多少5个馒头?还有就是,在我的印象中,蒸馒头是件大事,很有技术难度,是一件值得挑战的事情。</p><p class="ql-block">说起蒸馒头,要回到快60年前的文革年代。那大概是1967-1968年。那时父亲受冲击,我们一家也从宿舍楼被赶进了木板房。那时,家里爸妈天天被造反派呼来喝去,忙着挨斗,没功夫做饭。我和妹妹就成了买菜、做饭的主力,那年,我13,妹妹11。饭做成啥样儿就不说了,但馒头都是去食堂买。那时买1斤馒头给5个,2毛钱,每个馒头4分钱。</p><p class="ql-block">记得那年过春节,家里多少买了点儿肉。春节前人们忙着回家过年,“黑帮”、“走资派”们也难得喘口气儿,妈妈说要蒸一锅馒头。那时蒸馒头发面没有酵母粉,要用“面肥”。“面肥”就是发面时剩下的一小块生面团,保留下来,下次发面时用水泡泡,和进面里,面就发了。用“面肥”发的面不能直接做馒头,面会是酸酸的,要兑上适量的碱水中和好酸碱度,馒头才会蓬松暄软,出锅香喷喷的。</p><p class="ql-block">不知道妈妈从哪里找来面肥,差不多前一天晚上就和好面,好像还放进了被窝里,说是屋里太冷,面不容易发。过了漫长的一夜,一早窥视,面团依然故我,未见变化。妈妈说,还是太冷,需要放在更暖和的地方。环视各处,不大的房间里,只有取暖、做饭的蜂窝煤炉子也许能帮上忙了。和面盆被旧毛巾、旧衣服五花大绑,捆了个严实。找来个小板凳放在炉边,面盆放在上边。又经过上午、中午,直到下午,打开面盆,面团多少长大些,也有些不大的小窟窿。但是离炉子近的那边,面已经沾在盆上,妈妈说,面又被烫到了。</p><p class="ql-block">不管三七二十一,必须兑进碱水了,这可是今晚的年夜饭呀。妈妈一通忙活,不知道酸碱中和的程度,还将小块面团粘在筷子上,放在火上烤一烤,亲口尝尝。不过妈妈一点儿不乐观,说这面先是被冻了,然后又被烫到,估计出锅也不会太好。大家做足了思想准备,终于见到了一锅又黑又瘦的小馒头。馒头放进嘴里有点儿酸,硬硬的,一点儿不蓬松,完全比不上食堂的馒头。但是那个年代,辛苦做出的小黑馒头是不可能被扔掉的,幸亏那天妈妈做的菜很香,和那锅馒头一起深深地留在了一辈子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几十年前蒸馒头的经历成了我生活中一段挥之不去的阴影,曾经很长时间里,我只会买馒头,决不想自己蒸馒头。我始终认为蒸馒头是个难度很高的技术活,我无法染指。</p><p class="ql-block">时过境迁,如今不仅生活条件提高了,发面也不再是个技术活。在合适的温度下,用酵母粉发面简直是轻而易举。退休了,闲着没事,我试过蒸懒龙、蒸豆包、蒸包子、蒸花卷,只要对细节和程序稍加注意,效果都还不错。最后,我下了决心才敢试着蒸馒头,想不到,真成了。</p>